人間詞話讀書心得1000字

| 陳惠21147

人間詞話》是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它集中體現了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使中國古典文藝美學的歷史上里程碑的重要作品。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人間詞話》讀書心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1000字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1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種“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第二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后人歸之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國維的三境界論,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劃分法:知之、好之、樂之;豐之愷認為:“物質、精神、靈魂”這是人生三層境界;有人認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為自己、為家庭、為社會;也有人說為知、為己、為人;有人認為理想、事業(yè)、愛情;還有人形象地比喻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钡鹊?,林林總總,琳瑯滿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歷程,是個復雜而多變的過程,對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边@種境界是針對孩子說的,初識世界,純潔無瑕,一切都是新鮮的、陌生的,眼睛看見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訴他這是山,他就認識了山;告訴他這是水,他就認識了水,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這點:一群大人在進行智力競賽,主持人說“6”“9”不掉頭,就出了個題:“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競賽題目決不會就字面那么簡單,結果誰都不敢立即搶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個6歲的小女孩爭著說等于15,人們都向她投去異樣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寶貝的答案正確時,人們才收回目光,并責怪自己的思想太復雜了,錯過了搶答的時機。這里說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边@種境界是針對中年人說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增多,人們的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尤其是在物欲橫流的社會,爾虞我詐,互不信任,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孩提時代相比,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腦去認識這個世界。發(fā)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感覺到社會并不那么單純,現實也并不那么美好,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無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難行,好人無好報,惡人活千年。進入這個階段,人是激憤的,不平的,憂慮的,疑問的,警惕的,復雜的。人不愿意再輕易地相信什么。此時,人們看到的山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山,水不再是單純意義上的水了,叫做看山感慨,看水嘆息,以致出現了許許多多借古諷今,指桑罵槐,指鹿為馬的故事。有些人,站在這山望著那山更高;沐在此水,又想到那水更凈,欲壑難填,永遠也沒有滿足的境地。

“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边@是針對那些走過大半輩子或經歷太多事件的人而言,在經歷了種種事件,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或事,有了一種曾經滄海的感覺,茅塞頓開,回歸自然。也許經歷了太多,人的境界也高了,不再會為無謂的事或無傷大雅或不可能實現的事而傷腦費神。任爾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這個時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他們更明白,更懂得,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觀棋者、看戲人的角度來看事物,也許事情會簡單許多,正如蘇軾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蓖鯂S所道“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人們都希望能到達人生的最高境界,即這第三境界,體味那戰(zhàn)勝自我,超越極限后一覽眾山小的勝利感,然而在這自我提煉、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品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悠悠歲月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所有的故事都沒有結果而結果,我們只有從容走過,無需彷徨,無需猶豫,無需茫然。我們應當往第三種境界發(fā)展,這才是人的最高境界,“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外云卷云舒?!比藦臒篮蛨?zhí)著中來,應到無煩惱無執(zhí)著處去。其實凡事看開一些,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生如棋”,“棋如人生”,不正說明了人應當看戲者,觀棋者嗎。也許別人是對的,但我們也沒有錯,很多事情都無法挽回,再偉大的事情最終也成云煙,所有瘋狂之后總歸于平靜,我們除了平靜又能怎樣呢?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一切,平靜珍惜一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看透秋云春夢,接受世事無常。正如徐志摩《再別康橋》的人生境界:“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2

評的是詩詞,話的卻是人間?!度碎g詞話》一書,在近百年的時光里,被不斷傳頌、解讀,同時也映襯了王國維先生對人類社會、歷史文化、人之命運的苦思與總結。這是他的“人間”,也是我們的“人間”。

境界,是王國維先生最為看重的一個詞語,也是全書的核心?!坝芯辰缱猿筛吒瘢杂忻??!贝搜砸怀觯缃鹗瘮S地,慷鏘有聲。書中有云: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贝说谌骋?。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也。這三種境界,不僅僅是王國維先生對詩詞之境的感悟,亦是他對人生境界的真實感悟。

理想: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昨夜西風凋碧樹”,秋天來了,就好像人生處于低谷一樣。秋天是“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出征游子思鄉(xiāng)之時;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的女子思念情郎之時;亦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思婦盼歸的思念之時。即使現實如此殘酷,他們仍舊有著自己的夢想:出征的游子渴望回鄉(xiāng),多情的女子思念情郎,孤獨的思婦盼望著丈夫的回歸??v然望斷天涯路只能看見山長水闊,但人生無論處于多么困難的低谷,心中也要有一個目標,一個理想。就像周星馳在《少林足球》中說的一樣:做人沒有理想,那跟咸魚有什么分別。所以,無論什么時候,人都不能只做一條“咸魚”就滿足了,必須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這大概就是王國維先生說的第一重境界:理想。

執(zhí)著: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之后,仍舊“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不但沒有等到歸人,而且也沒有人理解自己的孤寂。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時刻,看不到前途與光明,也沒有知音好友相伴,有的只是無盡的寂寞和孤獨,就如同《荒野獵人》中的小李子一樣,在曠野中孤獨地前進。即使如此,我們仍“衣帶漸寬終不悔”,哪怕“為伊消得人憔悴”。就像蘇軾所說的那樣,“古今之成大事者,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亦或像屈原說的那樣,“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正如王寶強在《士兵突擊》中扮演許三多時那句臺詞一樣:堅持的過程就是不拋棄,不放棄。這也是王國維先生說的第二重境界:執(zhí)著。

豁達: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眾里尋他千百度,是方向不對?是付出不夠?還是時機未到?無論什么原因,大多數人的成功都必須經過千辛萬苦的磨難,也只有經過這樣的磨難,取得的成功才愈加珍貴。那個人也許一直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找到,那么你要“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這個人也許已經在你的生命里出現,只是你付出的努力還不夠,那么你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等你經歷了這些,“驀然回首”,才會發(fā)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美好。其實,人的一生亦是如此:你只有樹立了遠大的理想,經歷了諸多的磨難,才能品嘗到收獲的喜悅。不需要你刻意地追求,等你驀然后首時,你會發(fā)現一切已剛剛好,不早不晚,不多不少。

古今欲成大事者,都必先經歷“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迷茫,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然后再經歷“衣帶漸寬人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憔悴卻執(zhí)著追求忘我奮斗;最后經歷“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豁達,幾經磨煉而明察秋毫,豁然頓悟功到事成。這三重境界本質上就是展示了人生道路中的立志、磨練和頓悟三個層次。而我們做人做事也需要發(fā)揚這三重境界帶給我們的精神:就像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樣——要先慢慢的讀書積累,雖然迷茫,也要堅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下去,經過長時間的文學積淀,到了一定時候就會豁然開朗。有了所謂的感悟,舉手投足之間都透露出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

其實,詩詞是這樣,做事是這樣,人生亦是如此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3

人間詞話》宛若月下紛揚的落花,華美絕倫卻又悲喜交集?!l(wèi)琪

《人間詞話》 是一部被人們奉為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 初讀 《人間 詞話》 就讓我沉浸于那精簡卻又華美的語句中, 王國維不僅將其深厚的美學功底 盡展其中,而且段段匠心獨運。

《人間詞話》以小段形式呈現,甚至是只言片語,但其間不斷流露出作者 犀利見解的睿智。 那些詩文的巨匠所創(chuàng)造的千古絕句與王國維的深刻見解穿過歷 史合二為一。 那宛若天成時而震撼人心的詩句加之王國維的唯美語句使 《人間詞 話》 散發(fā)出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 平靜了那些在喧囂塵世中躁動的心靈。 讓那些 被光明與黑暗折磨的筋疲力盡的人們找到了一處歇腳之地。

想要全面的了解《人間詞話》就必須了解作者王國維。王國維給我的第一 個感覺就是一位令人可敬卻又令人無奈的學士。又是我覺得他和我是如此的親 近, 有時又是如此的疏遠。 王國維作為一個中國古典文化結束的強音, 自然是才 高八斗,古文功夫爐火純青的。

衛(wèi)琪有言王國維是“一個只認死理腦筋不轉彎”的人。他執(zhí)著,他才能有 資格成為研究國學和史學的大師, 正如他所言之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 伊消得人憔悴” 。 王國維的一生剛好經歷了清王朝的覆滅。 他是個恪守傳統(tǒng), 拒 絕革新的人, 他不能理解革命, 也幻想著清王朝能夠復辟成功, 可惜他的愿望一 一破滅。 我想王國維如果當年未聽取羅振玉的勸告而未盡棄前學去研究新學。 王 國維也許就會成為一個承載文明啟新時代的大師了。 1924年廢帝溥儀被馮玉祥 逐出紫禁城, 王國維認為這是奇恥大辱, 想自殺被家人嚴密監(jiān)控而未遂。 到 1927年,北伐進軍華北,北洋軍閥即將崩潰,王國維最后的希望破滅?!敖洿耸雷?, 義無再辱”——自沉于頤和園昆明湖。

《人間詞話》傾注著王國維的心血,才情高絕。其中對讀者影響最大以及 最成名之段莫過于 “古之成大事者, 大學問者, 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 其實我對這三段話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雖稱不上大事業(yè)大學問, 但也足以以小 見大。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钡谝环N境界說的是入門前, 心中惶恐不安, 不知從何開始。 曾記高一虛度光陰之后, 各科成績盡是讓人心碎 的, 高二時幡然醒悟想努力一番考個好成績, 然而面對千瘡百孔的學業(yè)卻不知從 何補起。彷徨、痛苦與渴求正如此。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辈粓?zhí)著無以成,王國維正是憑借 著這份執(zhí)著與隱忍, 才成就了他近代史上獨一無二的大師地位。 而我高一那段暗 地里奮斗的時光,那些狠追尖子生的拼勁才使我能夠在期末取得好成績。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边@是一種豁然開 朗的頓悟, 往昔追尋之中的種種艱辛苦楚, 在頓悟瞬間得到了完美補償。 這種釋 懷的感覺尖子生們必然感受到, 正如題海戰(zhàn)術之后, 突然靈機一動, 看透各種題 目中的真諦,然后觸類旁通,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

《人間詞話》中的真諦如是。

王國維帶著中國最后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蒼老而悲涼的背影,在一汪碧藍如玉 的湖水中,漸漸地沉沒,消失,永不再現。而我們只需守住對《人間詞話》的青 睞,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靜靜的感受那一份無聲的悲喜。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4

四言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又律、絕,律、絕敝而有詞。此古往文學演化,先真樸而趨工巧,王國維先生對于古代詩詞進化有著極深的了解,他直接道出了進化的本質:后人寫作會泥于原有的風格與形式,而不能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于是就開拓了新的領域以自解脫。依我拙見,詩與詞雖詩在前,詞在后,卻難以評價兩者優(yōu)劣,因文體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總各有千秋,未嘗有文體能達到萬事所具的地步,在我看來詞之所以情感更為隨性自然,與它的表現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它不再拘泥字數的整齊劃一,因而更為隨性所欲。

文學體裁之所以一代代的衰落、更迭,是因為當一種文體在文學界流行起來,有太多的文學作者去嘗試和使用,這樣的后果一方面可以使這種文體發(fā)展的越來越繁盛,產生許許多多的堪稱瑰寶的優(yōu)秀作品,但一段時間之后,幾乎所有新奇的方式都被用盡,后人再也無法寫出更加超越的作品,有新意的作品,所以這種文體會陷入衰落。與此同時一些善于創(chuàng)造的想要有更寬闊展示空間的文人,就創(chuàng)造了新的文體,以發(fā)揮更多的聰明才智,創(chuàng)造新文體的輝煌時代。以此類推,代代更迭。這種再平常不過的的文學界的更迭現象,王國維卻能看到它的本質原因,并且分析得極為到位,這讓我本人很佩服。同王國維一樣我不贊同文學后不如前,我認為無論四言,楚辭,古詩,律絕還是詞,它們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它們代表了每個時代每種文體中的最高水平。至于為什么會被取代,絕對不是因為文體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因為它發(fā)展到了極盛極高的難以超越的完美水平,所以文人只好另辟蹊徑罷了。所以我認為文體之間是不可以被比較的,他們只是形式不同,時代不同,“不以是而分優(yōu)劣”。

對于王國維閱世深淺論,大多數人持反對觀點,認為詩人應該將事實與藝術主觀能動性相結合,李后主不經過國破家亡之痛何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等佳句?哪能以血書詞?但我個人認為,這其中的閱世并不一定特指參與世俗事務,有人生經歷。閱世深者,即知識面廣,所見人生更多元,接觸各行各業(yè)的人物,其作品多反應世態(tài)眾生,生動形象地刻畫人間滄桑。而所謂閱世淺者,應是保持自己與生具來個性,用真性情寫真感受,無所顧忌直抒胸臆的人。亦或閱世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取材的手段,閱世有時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閱世后是否對其進行進一步思考以“鐫諸不朽之文字”。歸根結底,藝術上沒有絕對的事物,凡事都是相對的。

王國維說“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贝司湓捊榻B的是由古而來的文體的轉變。王氏在以后為我們解釋文體“自成習套”,豪杰之士為解脫而作他體。

不難想象,文學的發(fā)展必經過三種境界:一為新起,二為繁榮,三為衰敗。而此正是由于長期發(fā)展文體再無創(chuàng)新,文人再無樂趣于其中,所以后衰。這也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某一方面的深入發(fā)展缺乏創(chuàng)新性。

但話不能絕對。以宋代為例,宋詞是這一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的體現,但你并不能就此否決宋代在詩的方面仍然有不可磨滅的成就。

幸好王國維在最后總結中提到“就一體論”,表明了單個文體在自生發(fā)展歷程中始盛中衰的現象。

“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王國維的這兩句話頗具爭議,且多集中于后一句話上。

李后主是南唐亡國之君,如果沒有經歷了國破家亡的慘痛,怎能使他寫出憂憤深廣的詞來?主觀之詩人,正是要經歷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磨難,才能有對人對事的深切之感,故能“真切如此”;而若閱世愈淺,那么性情之真就只是無痛呻吟而不能為世人千古傳誦了。

客觀之詩人,更多的是對材料的整合,故需要多閱世,這樣才能豐富材料內容。但對他們而言,就不需要對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么?所以客觀之詩人亦不可缺少真性情。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5

人間詞話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詞學批評著作,也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論詞著作之一。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境界。王國維開篇即講: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稱高格,自成名句??梢哉f,弄懂了境界二字,就抓住了本書的牛鼻子。

不過,這句話說的很含糊,和古人常說的氣象、格局一樣,聽起來很有道理,但真要追問概念,又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王國維在第六則補充了一句: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有了這句注解,我們就可以把境界隱藏的內涵挖掘出來,也就是一個字“真”。你或許會覺得,真有什么難得?不就寫大實話嗎!小學老師教作文,第一條就是要有真情實感。其實不然,你所感所想和你真正傳達出來的效果是有差別的。就好像很多人通過話筒講話,會發(fā)現自己的聲音有“失真”的現象。

我們一般人看到春天里嬌紅的花朵,趕緊拍照,然后發(fā)朋友圈:“這一樹紅花開的真美啊?!边@句話很真誠、很真實,但無法傳遞給其他人。其他人無法通過這句話,復原當初的畫面和心情。那么詞人怎么處理呢?

宋祁的朋友圈是這樣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纯矗嬅娓胁灰粯恿税伞M鯂S在下面點贊:“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這個鬧字,讓我們感覺到了一種熱烈的氣氛,甚至好像聽到蜜蜂在花心震動翅膀的聲音。

再加上后面一句,“長恨浮生歡愉少,肯愛千金輕一笑”,更有一種及時行樂的瀟灑感覺了。其實,詩人詞人的努力,無非是更明白的再現自己的觀感,同時讓每個字都能向讀者傳遞出更豐富的物象和可能。

這種真實和豐富,就是境界。按照王國維的分類,境界分為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造境”和‘寫境’。

寫境比較好理解,就是把看到的事情,原原本本寫下來,也就是說自然本身就構成了境界。

造境就比較微妙了。有的時候,心里細微的感覺,客觀世界的景物是不足以安放的,這就需要詞人創(chuàng)造出超自然的境界。比如,李商隱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這句話本來是描寫一個美女化妝,但僅僅如此嗎?其實從整個詞里面,我們可以讀出一種感受:美人不得君王喜愛,但讓然莊重梳洗,不肯自暴自棄。

這種感受不只是美人的感受,更是溫庭鈞對自己仕途不順,卻依然不肯自暴自棄的寫照,但他卻沒有直說,而是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個閨房布景來詮釋心情。這個閨房是真實的嗎?不得而知,可能是真,更可能是幻,畢竟古代女子化妝的時候,是不可能讓一個陌生男人在一般干瞅著。這就是造幻境來表達真實。

第二種,是“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

從字面上看,這一組的區(qū)別在于有沒有“我”。簡而言之,就是環(huán)境和人,也就是物和我的關系不一樣。好吧,對于這種很玄的說法,我們只好來舉例子。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這句話是說,我含著淚水跟花說話,但花不回答,卻化作一片片花瓣,飛落到墻外。是有我之境。

“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這句,就是無我之境。

你可能要問了,不對啊,這明明兩句都有我。如果我們細細體會,這兩個我是不一樣的。第一句,是我問花,我和物之間有互動,有影響,所以是有我之境。第二句,我和南山之間沒有互動,沒有影響,只是我在那里,南山也在那里。所以,是無我之境,如此而已。

這就是“以我觀物”和以物觀物的真實含義。我的心里難過,那么我描寫的景物和我也是一樣的心情。我難過,夕陽也在發(fā)愁;我傷心,小鳥也在悲鳴。如果渲染成功了,就是有我之境的寫法。

相反,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小小的情緒也只是世間百態(tài)之一,外物沒有必要呼應我的感情,我難過的望著浮云,看到天地原來這么大,嘆了一口氣,世界沒有響應,不如讓所有煩惱也隨風而去。用這種態(tài)度描寫出來的就是無我之境。

那么兩種境界,哪種更好呢?王國維給出了答案: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也就是說,沒有優(yōu)劣之別,就像川菜和粵菜,普洱與龍井,各有各的口味。

第三種,就是人們經常引用的讀書三境界了。

王國維說,做學問,做事業(yè)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引用的是晏殊的《鵲踏枝》,告訴我們想做大事,首先要懂得跳出那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世界,經過孤獨的思考,看到你真實想要的東西。簡而言之:跳出紛擾,找到目標。

第二重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柳永的詞,同樣是一首《鵲踏枝》。其實,做事業(yè)和談戀愛是一個道理,看到目標以后苦苦去追求,哪怕付出一切也不后悔,不會因短期的得失斤斤計較,也不會為最終沒有得到而悔恨,重要的是享受這個過程。

第三重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大意是說,我找了她這么久,突然發(fā)現就在一個很尋常、很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想要的東西。當然,這是王國維給出的一個喜劇結果,其實人生大多數時候,能夠得到的往往是“衣帶漸寬終不悔”。從另一種層面來講,這里最終的得到,或許并不是當初以為的那個目標,而是經歷了苦苦思索和探尋之后的頓悟。

我們可以說,王國維是在借詞說人生,這也是為什么他的詞話跟別人的不同,他用詞句里面的意像、情節(jié),搭起了一個新的臺子,來唱自己的戲。借別人的詩詞來造境,安放自己對人生的體悟。

##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1000字相關文章:

《人間詞話》讀書心得600字范文5篇

《人間詞話》讀后感600字五篇范文

初中生讀書心得體會最新5篇

讀書筆記心得1000字5篇

讀后感與讀書心得總結

關于初中生讀書的心得體會5篇

晨訓心得體會800字5篇

7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