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的朋友,而讀書則是人類的親密朋友。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能培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若果經常地去研究,去讀,去思考,便能從中央到地方找到新的知識點,正所謂“溫故而知新”,還可以把知識點都牢牢地記住,就像刻在腦海里一樣。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經典寓言故事讀書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爸爸給我買了三本必讀書目。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中國古代寓言故事》這本書。這本書中有許多富有教訓意義或深刻道理的短小故事。比如:《鄰人獻玉》是告訴我們不能坐享別人的勞動成果;《遺鈴盜斧》告訴我們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離不開信任。但我最喜歡的故事確是《塞翁失馬》。
《塞翁失馬》主要講的是:一個老人,住在和胡人相近的邊塞那邊。一次他的馬不知道跑哪去了,大家都來安慰他,他卻覺得這是好事。果然,過了不久,塞翁的那匹馬帶著胡人馴成的馬一起回來了。大家都來恭喜塞翁,他卻覺得這是一件壞事。當然,這次又被塞翁猜中了。他的兒子很喜歡這匹馬,經常騎馬出去。有一次,因為馬受了驚嚇,塞翁的兒子從馬上跌落下來,摔斷了一條腿。塞翁卻覺得這是一件好事。果然,那年發(fā)生了打仗,十有的青年都在戰(zhàn)場上送了命。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可以不用去參加戰(zhàn)斗而得以幸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反之亦然。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有許多寓言故事組成的,書中的每一個寓言故事看似很普通,但卻都隱藏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我們要學習的,《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好書。
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是守株待兔,故事的原文是:“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解柱折頸而死。因耜其來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這則寓言幸辣的諷刺了那一些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像這樣的寓言還有掩耳盜鈴,拔苗助長等。掩耳盜鈴比喻自欺欺人,拔苗助長比喻欲速則不達,這些寓言雖然都只是人們編造出來的,但卻又讓人覺得無比真實,從中的道理十分耐人尋味。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的中心思想其實就是儒家教思想,忠義仁孝小弟為中心,教育我們有個好的品質,讀完了這一本書后,更今我感到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國古代文化的魅力所在。
《伊索寓言》來自民間,所以社會低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較突出的反映。如對富人貪婪自私的揭露;對惡人殘忍本性的鞭韃;對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肯定;對社會不平等的抨擊;對懦弱、懶惰的諷刺;對勇敢斗爭的贊美。還有許多寓言,讓我懂得了如何處世,如何做人,怎樣辨別是非好壞,怎樣變得聰明、智慧。
讓我來向大家舉幾個例子吧。
《牧人和驢》:一個牧人在打獵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一只小狼,他見它可憐,就把它抱回家,和狗一起養(yǎng)著,它們長大后,就看護羊。 有一天,一匹狼夜里來叼走了一只羊,狼就去追,可這羊已經被咬死了,它就和那一匹狼一起吃羊,它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羊肉是那么好吃。回家后,它什么都不想吃了。又有一天,狼又來偷羊,家狼就假裝去追那只狼,跑出去后,就和野狼又一起吃羊。野狼好幾天都不來了,狼就把羊叼來和狗一起吃。這一切都被牧羊人盡收眼底,第二天,他就把狼給殺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人不能相信惡的東西,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膽小鬼》這個故事,他講了一個人,膽子很小,生活條件不好,卻很貪財,總想得到不勞而獲的財物。 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極了,背著柴下山回家去了。在山腳下的一條小路上,看見了一頭金色的獅子,他不敢碰,心想:這到底是活的,還是雕像呢。那獅子一動不動,也不出聲音,一定是雕像,這是神恩賜給我的,看我這樣的窮,想讓我賣一個好價錢。 他向四周巡視了一遍,確定沒有人,就抓起“獅子”的前爪和后爪,可它太重了,拿不起來。他好像很聰明似的想:人多力量大嗎,我回去把家人找來一起搬。之后,他就跑回家去了。 等他把家里的,男女老少都找來時,那個金獅子已經不見了。
它告訴我們做事一定要果斷,不能拖拖拉拉的。否則,什么事情都變的很糟糕的。有一句話說的好,“效率就是金錢”。做事要講究效率,如果做事慢了,就什么事情也辦不好了。這就叫做“一事無成”。
《伊索寓言》我一定會好好收藏,因為它讓我收益終生。
獵人與獵狗》
從前有個獵人,他天天都要自己抓動物吃,很累,也抓不到多少動物,他想得到更多的獵物,得想個好法子.于是,獵人買來幾條獵狗,可獵狗都很懶惰,每天也抓不了多少動物。
為了讓獵狗抓更多的動物,獵人對獵狗說:“凡是能夠在打獵中捉到兔子的,就可以得到幾根骨頭,捉不到的就沒有飯吃.”獵狗們紛紛去努力追兔子,因為誰都不愿意讓自己沒飯吃。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問題又出現(xiàn)了.大兔子非常難捉到,小兔子好捉.但捉到大兔子得到的`獎賞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骨頭差不多,獵狗們發(fā)現(xiàn)了這個竅門,專門去捉小兔子.后來,大家都發(fā)現(xiàn)了這個竅門.獵人對獵狗說:“最近你們捉的兔子越來越小了,為什么”?獵狗們說:“反正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為什么費那么大的勁去捉那些大的呢?”
獵人經過思考后,就說:“你們抓到的兔子越大越多,分到的骨頭也就越多!”于是,獵狗們捉到兔子的數(shù)量和重量都增加了.獵人很開心。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付出,才能得到。在付出的時候,困難肯定會接二連三的發(fā)生,但只要善于思考,想辦法,就一定會解決的。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里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鐘”。每逢祭鐘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只羊,然后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里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鐘。”
齊宣王聽了后,看了看那頭牛,然后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鐘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么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這頭牛吧!”
這篇寓言故事告訴人們:殺牛和殺羊都是屠殺生命。對牛的憐憫與對羊的殘忍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能算是仁慈。齊宣王的以羊替牛只不過是騙人的把戲,可見他的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