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讀后感5篇-關于圣經(jīng)的故事心得

| 麗麗21147

  《圣經(jīng)》分為《新約》和《舊約》,《新約》和《舊約》大致連續(xù),以基督誕生為分界。但閱讀之后,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guī)硎ソ?jīng)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圣經(jīng)讀后感1

  《圣經(jīng)的故事》這本書和中國、希臘神話一樣,都是神話故事,而四大古國的神話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兩本。其中,我們還有古埃及和古羅馬還未了解,《圣經(jīng)的故事》是古羅馬的神話。

  這本書分為兩個大故事:舊約故事和新約故事,這兩個故事中舊約故事就占了整本書的四分之三,在古羅馬,人們把上帝認為是古羅馬的神。在沒有人的時候,上帝花費了六天的時間創(chuàng)造了日月、植物、動物(不包括人)。

  第七天,上帝休息了,他說:“要把這一天定為圣日?!焙髞硭麄儼研瞧诙槠咛欤⒁恢艿淖詈笠惶於樾瞧谔?。這天人們放下工作,用這一天來休息。

  后來上帝發(fā)現(xiàn)大地上還缺少一樣東西,就是人,于是上帝找了一塊泥土捏成了一個人,取名為亞當,又建了一個果園,名叫伊甸園。園內(nèi)有好吃的果實和一些動物。亞當生活在這里,生活很優(yōu)閑。幾天后上帝發(fā)現(xiàn)亞當缺少了一個同伴,上帝麻醉了亞當,從他身上取出一根骨頭,造了一個女孩,取名為夏娃。

  在伊甸園中的一棵樹上,種滿了禁果,上帝囑咐亞當,讓他不要吃禁果。后來夏娃聽了蛇的話后,他們吃了禁果。上帝知道了去掉蛇的翅膀,將亞當與夏娃趕出了這里。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要守好紀律,違反了將會沒有好的下場。

  圣經(jīng)讀后感2

  當神要滅掉索多瑪城的時候,亞伯拉罕為羅德一家求情。最后神允許了亞伯拉罕的請求,救了羅德一家。

  當神的天使來到亞伯拉罕面前時,神是有著計劃的,那計劃就是要毀滅索多瑪全城。然而,為著亞伯拉罕的乞求,神應許改變他的計劃:只要能在這城里找到10個好人,就饒過這城。殘酷的現(xiàn)實卻是除了羅德一家之外,沒有好人!最后,也就只有羅德一家逃離了毀滅。

  蕓蕓眾生,失散的靈魂何其多!雖然神有祂的救贖計劃,但祂還愿傾聽人的祈禱,愿意承諾給更多靈魂得救的機會。別錯過,別錯過這珍貴的機會吧。雖然是必然滅絕,卻因為神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給我們留下那小小的一個縫隙。來吧,別錯過。擠進這窄門之中吧。用盡所有的力量,所有的智慧,所有的能力,擠吧!

  那天,一個姐姐晃著腦袋說:“我就信我自己,我誰都不信?!毙研寻?,別再做夢了。這樣的一生辛辛苦苦到頭來又怎樣?而面對唯一的可以與永恒同在的機會卻不屑一顧,反而覺得自己好聰明。神啊,雖然你給了索多瑪城機會,而那里的人都不理睬。結果呢?還不是一樣!

  到底有多愛一個人?看你愿為他的得救怎樣在神面前乞求。乞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是在求神去改變祂既定的計劃。我們都知道為了不相干的人改變計劃是件多么煩人的事情??删褪沁@樣,神還是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我們不是神,不能改變?nèi)诵?。但是我們可以如亞伯拉罕愛著羅德那樣,為羅德那唯一得救的機會而向神一再乞求。由此,我們不是無可奈何地禱告,而是要帶著濃濃的愛來到神面前為我們所愛之人乞求,乞求,再乞求。阿門。

  圣經(jīng)讀后感3

  讀完《圣經(jīng)故事》給我的又一感受就是:死亡和矛盾無處不在。上帝愛人類,那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為違背他或者拜了別的神而摧毀人類? 在同一個“博愛”的上帝名義之下,善和惡都在進行著,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種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遠也不會相信上帝。

  讀完《圣經(jīng)故事》我看到我們教師和學生都缺少的東西——愛。耶穌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為萬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里他又似乎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但是,在此書中,我卻看到了一個人性化的耶穌,一個充滿善良,正直,純樸,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偉大木匠.現(xiàn)在的教育是缺少愛的教育。在當今社會和媒體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干擾下,學生更自私和沒有同情心了。他們不愛父母,老師,更愛變形金剛和明星偶像,他(她)們失去了愛和被愛的能力。他們所預期的那么容易.顯而易見,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從不對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從容地走出每一個陷阱,當他被逼到一個角落時,他就講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使所聽故事的人轉(zhuǎn)到他這邊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年組管理和教育教學方法呢。他希望人們愛自己的友鄰,他懇求人們停止戰(zhàn)爭.眼看著人們互相殘殺,冤怨相報,耶穌痛心疾首.他本來是個快樂風趣的人,生活對于他來說是快樂的,而不是負擔.他愛母親,愛家庭,愛朋友.村子里的活動,他沒有不參加的.他自己不是隱士,也不贊成別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靈魂.可是這個世界卻似乎到處都是荒涼,暴力和混亂.耶穌以他那純樸而偉大的胸懷貢獻出一劑醫(yī)治這些創(chuàng)傷的良藥.他把這劑良藥稱作愛.有這個字眼就是他所教導的核心內(nèi)容.這就是我在這本書里涉取的最大的精華。

  圣經(jīng)讀后感4

  《圣經(jīng)故事》分“新約”和“舊約”兩個章節(jié)?!靶录s”中的故事比較多,“舊約”中的故事比較少?!妒ソ?jīng)》記載了古代亞、歐、非一些國家宗教信仰的傳說,由來,和中國的神話故事差不多。還有一些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民族風俗等,但不易理解,而《圣經(jīng)故事》試著利用淺顯易懂的故事讓人們對《圣經(jīng)》有一個大致了解。

  讀完這本書,我懂了一些道理并且認為為人處世要機靈、樂觀、一心向善,不可自私自利等。我還知道了一些國家的風俗,一些國家的生活方式、衣著、習慣、節(jié)假日等,還知道一些國家名稱的由來,一些人信仰上帝,并稱之為耶和華上帝。

  《圣經(jīng)故事》中的道理在生活中也有所體現(xiàn),比如:一個賣菜的人,在稱上做了手腳,多收了錢,被人發(fā)現(xiàn)后,不僅要負責任,以后去他那兒買菜的人還會越來越少,結果沒賺到錢,反而賠了些錢,所以做人老實,真誠,不貪圖小便宜,給自己和他人都帶來了方便。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年輕的大衛(wèi)》這個故事。故事講一個少年,名叫大衛(wèi)。他很勇敢,他曾經(jīng)把巨人歌利亞都打死了。而且他只用了五顆石子。掃羅很妒忌他,因為他沒有大衛(wèi)厲害,他便想把大衛(wèi)殺死。幸虧掃羅的兒子——約拿單保護了大衛(wèi),大衛(wèi)才沒有被殺死。還有一個原因,神永遠與大衛(wèi)同在。

  我讀了這個故事,感想很深刻。我知道了,一個人必須遵守應該遵守的規(guī)矩,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懲罰。誰從困難中解救了我們,我們就應該相信他的實力,贊美他。不能忘恩負義,應該知恩圖報。世界沒有神,卻全都是神。因為人人都是神,人人都有權力來主管自己。

  這位神以仁慈、耐心、寬容、博大、善良的精神來對待每一個人。不管那個人是善良,還是邪惡,神都會寬容他。這使我想起一句話:“宰相肚里能撐船。”

  神非常信守諾言。一旦神說的話,神都會信守。一諾千金。掃羅的嫉妒心會使他輸給大衛(wèi),所以嫉妒心很可怕,我們應該沒有嫉妒心。神是由光明和愛組成的。神仁愛慈善,心里不急躁,不厭煩,寬大有氣量,不計較或追究,寬廣,豐富,心地純潔,沒有惡意。

  圣經(jīng)讀后感5

  關于『圣經(jīng)的故事』這本書,一開始我也是在一無所知的狀況下,大概只知道所描述的事應該與耶穌相關吧!記得小時候上課的時候,有些老師總喜歡提到圣經(jīng)里面所說到的小故事,例如最常聽到的就是亞當與夏娃,還有『諾亞方舟』的故事,那時聽起來感覺是十分之有趣的,但是也不知是什么緣故,卻沒有機會去卻閱讀這本書,此次也因為上課的課程需要,所以我有機會去閱讀這本書了,不過一開始讀起來,真的還頗有興趣的,加上他是彩色印刷,令人讀起來賞心悅目,也開始勾引起小時后的記億,但是讀到后來,真的有些的倦怠了,故事的篇章真的多到令人不可思異,但是我也只好硬著頭皮把書好好的讀完,在這之中我也慢慢的去了解到,西方的文化,以及他們的經(jīng)典書目『圣經(jīng)』,雖說它其中,有些鄙視著我們東方民族的感覺,但是不看此點的話,整體來說它是本可以完完全全的,去了解到西方的重要文化資產(chǎn)的書目。借著圣經(jīng)的故事,也讓我對圣經(jīng)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先從圣經(jīng)的故事目錄中,了解到架構是從一開始的創(chuàng)世、猶太人遇到一些問題以致必須不斷遷移,最后述說耶穌的誕生、早年生活以及最后如何的死亡,也因為有這一連串的事件發(fā)生。后來經(jīng)由后人的統(tǒng)整之后,才會出現(xiàn)『圣經(jīng)的故事』這本書。由七天創(chuàng)造世界來作為一開始的開端,這為之神話般的創(chuàng)世就此因而展開,接著開始出現(xiàn)了我們熟之的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之后,進而開始衍伸了后代,也因為人們的生成,開始出現(xiàn)了,我們是如何來的,為什么是這樣來的,后來慢慢的,衍生成了,上帝創(chuàng)造了世界,這種說法,有點帶著神秘的色彩,而一開始就對于『神』之存在的,正是猶太人。而故事也因此開始慢慢的開始架構出來的。

  圣經(jīng)的故事中,有著多倒數(shù)不完的小篇故事,有著像在讀歷史故事一般,但是里面有很多的斗爭,就如同中國的歷史一般,可是在這之中,不難看出,有些斗爭都是因為信奉,有些就現(xiàn)在看來不明智的舉動,也是信奉的緣故,為什么會這么說,就像亞伯拉罕差點因為耶和華的考驗,進而殺害了自己的孩子,雖以信奉耶和華的角度看來,他是個對耶和華所說的話虔誠不已的人,依照著他的指示行事,認為耶和華講的話是對的,我認為站在他信奉這個基準點上是沒錯的,因為一個信奉者本來就該對自己的神虔誠,若對自己的認定的神不虔誠,那可能是一種的背叛,但是從親情、人道的角度看來這樣未免太愚蠢了,怎會因為這樣一個你認為的神,殺死自己的小孩,小孩并沒犯什么錯,這樣的做法只是讓小孩成為無辜的犧牲者,我覺得不管從那個角度看來都有他的好與壞,所以我覺得不要過度的盲從去做一件事,應該要去選擇一個比較折衷的看法,也要去聽一些自己內(nèi)心最深層的心,不要過度的去信奉而造成不好的盲從。然而也因為信奉這樣的問題,引發(fā)了許許多多的爭端,當然斗爭是難免了。而大家耳熟能聞的摩西的故事,也是在斗爭中,所遺留下的故事,當然摩西的一聲令下,就使得紅海自己分開,帶領著大家順利的度過紅海,在現(xiàn)今的我們聽起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但是這不也為此篇故事,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而摩西最后的死亡,在圣經(jīng)中也帶著神秘之感,會藉由摩西的例子,最主要就是要說明,在圣經(jīng)故事中,很多的篇幅,不難看出充斥著神秘的色彩,所以,在這之中,也可以了解到人們的信仰虔誠度,以及上帝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影響著他們的決策,更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可說是息息相關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上帝可以決定他們的生活模式,假設今天上帝的理念跟他們有所沖突的話,當然是以上帝的要求為優(yōu)先,并不會以自己的思考模式來判斷,就算命令下達是錯的,但是也會無條件的去服從,所以這樣的話,可以說是在過『上帝的生活』,這樣的話根本是由別人在支配你的生活,好像魁儡一般,說起來也真的蠻可悲的,這都要怪太過于忠于上帝。還有你知道,世界上第一個家庭悲劇,是發(fā)生于何處嗎?就是亞當跟夏娃所生的子女,該隱跟埃布爾間的兄弟相殘,而起因則是,人們之間的忌妒所引起的,而主要的忌妒之心,卻是跟耶和華有關,因為耶和華的觀點上,較為贊許埃布爾的關系,所以引起的殺機,但是這邊所要述說的不是兄弟之間的相殘,而是耶和華在他們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可說影響的他們的日常生活,連這種小事都可以進而使得他們引起了殺機,那么如果假設今天有著更為重大的事件的話,是不是連迫害全人類的事情都可以做的出來,這樣毫無自己的見解跟觀點,只是活在別人的贊許認同之下的人,可說是十分的愚蠢跟可悲的。

  經(jīng)由這些的例子,你不覺得圣經(jīng)中的服從度,有點過高嗎?只要是『主』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完美的,沒有任何的批判,可說是完完全全的服從,只要主的認同都是對的,違抗的就盡力的去排除或鏟除,不會讓他阻礙到主的命令,這樣一來,不就和我們大中華過去一般,帝王命令都要確確實實的去服從,不能有所違抗,只是圣經(jīng)對于這些主,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當然,不是說『主』的存在不好,而是有些人卻是假藉主之名義,去散撥一些不實的言語,或者去達成自己的私欲,這樣反而使得紛爭越來越多,在圣經(jīng)的故事中,有些的斗爭,根本就是本身的利益之爭,根本違背了原本的意思。但是像在圣經(jīng)的故事中,都是在闡述著,種種的紛爭,卻沒有教人為善,只是告訴人們?nèi)绻麤]有照著耶和華的指示去做,就會有了麻煩,等到耶穌的出現(xiàn)才有提及以『愛』為出發(fā)點的去對待人,雖說,這樣可以讓人去了解到人的黑暗之一面,但是如果是個小孩,從小就開始接觸,沒人去啟發(fā)他或者引導的話,觀念因此而偏差,那不就變的更不好了。不過西方也幸好有耶穌的出現(xiàn),斗爭才開始有了轉(zhuǎn)變,要不現(xiàn)今的西方世界,應該更加的混亂吧!而耶穌在他那個時代,被大公會污名化而被認定為邪教,因此才會被釘在十字架上,為何會提到這點,主要是要由這點來說明,那時的時代,很多的觀念跟行為都已經(jīng)有所偏差了,就好像剛剛提到的,人們都會自己去解讀著主的意思,感覺上,自己本身就是主一般,所以很多的君主,要謀害一個人,最常見的是,把自己認定有主那樣的權力,可以殺害不服從的人。也因為這樣,在圣經(jīng)的故事中,很多的君王,都會利用此種的理由,去迫害一個人,導致每個時期中,都有類似的事件發(fā)生,所以不覺得,有時信仰會影響到人們的判斷觀點,更何況在有心之人的利用之下,這樣的宗教信仰,會變成一種強烈的社會型態(tài),讓人們在型態(tài)之下,失去了判斷或者不敢去反抗。

  但是經(jīng)由耶穌的出現(xiàn),慢慢由關愛的理念為出點,這也可說是個轉(zhuǎn)淚點,因為由耶和華的世代,可說是一種殘酷的生活情況,過著有著如過往的封建生活,雖說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民主的時代中,但是看著對岸的人們,還是過著那種意識形態(tài)的生活,雖說生活上不像以往,但是一些的生活型態(tài)還是受著限制,就像言論方面、金錢方面,都是被拘束著的,大部份的東西都是共有的,這樣的比較有著出入,但是這樣的說法也不為過,沒有自由毋寧死,但是耶穌的出現(xiàn),也可說是另一種自由的表現(xiàn),耶穌帶來的關懷世人,是被當下的人們偷偷的去推崇的,到了現(xiàn)今很多的西方國家都還是信奉的耶穌,也都是相當?shù)淖杂蓢戎校兄朔N的信仰,而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我們,也有著一群人信奉著他,當然要說信奉是好是壞,這種東西卻沒有一定的說法,有著信仰,如同心里有著寄托跟慰藉一般,只要是好的,不管他是什么宗教,一定都可以成為我們心靈上的寄托的,當然不要在向過往一樣,那種被限制住的生活模式,或者過度的著迷,引起盲從,這都是不太正確的宗教信仰,有著好的出發(fā)點,不會盲目、適時的去關愛著世人,

  這樣才是在『圣經(jīng)故事中』,有得到一些的省思,記取著教訓,讓宗教信仰成為一種慰藉,而不是一種利用世人的利器,相信這個世界會更加的美好的。


圣經(jīng)讀后感5篇-關于圣經(jīng)的故事心得相關文章:

1.關于國學經(jīng)典論語讀后感5篇-論語心得心得感悟

2.儒家經(jīng)典論語心得感悟范文-論語讀后感500字5篇

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