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不太喜歡看書的人。我特別不喜歡看那些不知名的小說。如果在有時間的情況下我就偶爾對文學作品感興趣。
記得在讀高二的時候,那天我和幾個同學去圖書館借書看。我在那浩瀚的書海里轉了一圈卻不知道自己喜歡看什么書?后來我去問那圖書管理老師問她有什么書好看的?她看看我問我想看什么書?我說我喜歡看悲劇。然后她就給我拿了一本書就是《茶花女》。當時我看看這本書的封面心里想:這本書好看嗎?。再想想:既然是老師介紹的就借回去看看吧.。
當時我把書借回來的時候我一直不看,把它放在書桌最難找的地方。因為我當時好像對這本書沒有一點興趣。
有一天上自習課,我無聊的很啊。想玩手機可惡的手機沒電了,想寫寫情書可又不知道寫給誰?想著那天從圖書館借回來的那本書就拿出來看看。讓我想不到的是:原來對這本書一點都不感興趣的我在五分鐘的略讀中這本書的故事深深迷住了。從那天起不管上哪個老師的課我都在看《茶花女》直到把這本書看完。
這是一本法國作品。法國本來就是一個浪漫的國家。我喜歡這本書里的男女主角。他(她)們的愛情故事觸動了我身上的每一條神經。
以前看這本書的時候沒有什么太多的感想,只是被它的故事情節(jié)感動罷了?,F(xiàn)在再從看的時候就有如此多的感想............
想想如今又有多人為那些身不由己的人感到同情呢?如今社會有些人為了金錢為了滿足個人的欲望而去逼良為娼去販賣人口專做違反國家法律的事。把自己的快樂強加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讀完這本書我為茶花女的愛情故事感到可悲,我為他(她)們的遭遇感到同情。我為當時的社會制度感到可笑,我為那些為了滿足自己欲望把自己的快樂強加在別人身上的他們感到可恥。
讓我想起了這兩句古詩: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人古有一死,或死重于泰山,或死輕于鴻毛。到了愛的盡頭茶花女死了,但她的靈魂還活著她那純潔的心靈還活著。
即使有再多的感想也罷了。其實在為茶花女的同情里我最想感謝的就是小仲馬。因為小仲馬寫了一本這樣的文學作品給我的人生上了非常深刻的一課。
世間處處有真情,為何只用有色待;
我本都是善良人,萬般無奈入紅塵;
青樓之中有真人,只是內心多愁傷。
“妓女”這個名詞在古往今來都那么地讓人生厭讓人瞧不起,有多少人因為生活的逼迫而踏入紅塵,一發(fā)不可收拾,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走出這個紅塵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用真心去同情去憐憫這些可憐的人呢?有人說“妓女本無情,誰有錢跟誰”可是又有誰真正地想過她們的內心是多么的痛苦與悲哀,有人會說事實就是如此,這些女人都一些不要臉的女人,可是她們就真的如同人們所說所想嗎?難道她們走到這一位也是心甘情愿的嗎?或許有這樣的吧!但不能因為這些而擄殺了所有的人呀!而《茶花女》這部小說不就正是像我們說明了這些嗎?他告訴了我們:妓女也是有情有意的,妓女也是人更是個女人,也會被情愛所困惑,更是告訴我們妓女不是無情之人。
《茶花女》講的是一名名妓瑪格麗特與一位年輕人阿爾芒之間的純潔的愛情故事。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xiāng)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shù)膼毫?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向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后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qū)的鄉(xiāng)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敻覃愄厥艿絼?chuàng)傷的心靈也開始愈合,并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爾芒父親的出現(xiàn)粉碎了她的美夢,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事后遭到阿爾芒不明真相的種種侮辱和傷害,終因心力交瘁,飲恨黃泉,最終也讓阿爾芒悔恨自己的所作所為。
阿爾芒本身就是一個未曾經歷過太多世面的年輕男孩,他有著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愛,但他泯滅不了男人的那份嫉妒與霸占之心,他也不能夠因為愛情而放棄自己的一切,他如果放棄或離開自己的父親將一無所有,他不能如此也不會如此。他愛她,但他不能夠擺脫世俗的一切不能夠真正地享受體驗愛情,他更從心里上沒有完全地相信與擺脫瑪格麗特的身份與曾經的職業(yè)。有人或許說他是造成瑪格麗特悲劇的的人,可是難道他不是一個受傷更深的人嗎?瑪格麗特雖死,而他卻在無限的痛苦之中苦熬,這難道是一個想擁有愛情的年輕人應該得到的嗎?
也許有人會恨阿爾芒的父親是他的虛偽、自私把瑪格麗特再次推入災難之中,是他間接地把這個可憐的女人害死的??墒怯H為一個父親的他,為了自己女兒和獨生子的幸福他不得不這么做,不得不去求這個可憐的女人,難道這有錯嗎?他是一個父親,也是對瑪格麗特充滿了父愛的,雖然她是個妓女,但他對她也是用心對待的,難道這樣的父親不是一個好父親嗎?從這一點上也更看出了瑪格麗特這個女孩的善良、純真和對愛情的犧牲精神,他可以完全地不理會阿爾芒父親的話和阿爾芒過著逍遙自在快樂的生活,但她沒有,她知道理解這位父親的辛酸,更不想因為自己而毀了一個無辜女孩的幸福生活。她是最純潔善良的女孩。
瑪格麗特在年紀輕輕就死了,人們會替她惋惜,替她難過,可是這也是她逃脫痛苦生活的好辦法呀!“我們像野獸似的到處被人提防著,賤民般地被人蔑視;包圍我們的都是些貪得無厭、好占便宜的人?!彼髦雷约旱纳眢w不好對放蕩的生活要有所節(jié)制,可是她沒有,如果她對放蕩的生活有所節(jié)制,就會失去麻痹的效用,自己就更感到無限的空虛,反而會讓她死得更早“我們這些人,一旦不能滿足情人的虛榮,不能供他們尋歡作樂,就會被遠遠地丟到一邊,我們就只好忍受苦難、度日如年,最后悲慘地死去。我太知道了,哼!我在床上躺了兩個月,第三個星期之后誰都不來看我了。”是呀!她們的生活是如此的悲憫,她們生活在虛榮之中,也正是因為這些虛榮而把她們帶入墳墓之中。
妓女也是人,她們渴望愛情,渴望被人愛,可同時她們不會相信也不敢相信愛情?!皠e人對她們講愛情,她們早已聽膩了,懷疑愛情的可靠性;別人耍的手段她們也熟悉的很,即使有過愛情也都當作商品出賣了。”瑪格麗特雖死得早,但她也是幸福的,在人生的最后一程體會到了自己一直所期望而又不敢得到的愛情,她知道自己的愛情力量是如此的微弱,但她不后悔,最起碼愛過,她不在乎別人如何看待她,只要自己擁有過體驗過就足夠了。
她的死不難說是可悲與可憐的,雖然逍遙風光地過了自己有限的時光,她一生之中擁有過多少男人,又被多少男人擁有過,可到死也僅有兩個男人來為她送葬,這或許也是對她生活的另一種詮釋吧!讓她在死的時候,離開這個悲慘世間最后一程仍然活在自己的愛情之夢中,不必讓那些權貴的男人們來騷擾她的清夢吧!
我們可以為書中的愛情感動,可以為書中的人物哭泣,可以為書人的情節(jié)而悲傷和惋惜,那為什么不能用一顆寬容與愛的心來面對世間的真實的生活與人物呢?生活當中也有太多如瑪格麗特這樣的女孩,難道我們就不能夠用對待瑪格麗特的態(tài)度去關愛、同情和幫助那些被迫生活在深淵之中的女孩子嗎?我們又為何要用有色眼睛來對待她們呢?她們也是人,也同樣渴望愛與被愛,更是有瑪格麗特一樣的心境呀!
《茶花女》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這里采用了倒敘的寫法,男主角那痛苦悲傷的回憶,使得情節(jié)看起來更加煽情。巴黎名妓瑪格麗特是一位貌美鐘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個充滿金錢和色欲的骯臟的社會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任何一個純潔的生靈也會身不由己而走上歧途。往往這種人又正是被人們所忽視的,甚至是歧視的。而誰又知道像瑪格麗特這樣柔弱女子在那荒_無度的生活下,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呢?
瑪格麗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也正是靠著這點姿色去討好那些貴族以維持生計。但她的內心世界其實是很空虛的,沒有人能給她真愛,沒有人能去理解像她那樣的人,為此使我想到了妓女這個討人厭、而且又是很可怕的名詞。
在小仲馬那個時代,資產階級占有大量的生產資料,貧富分化嚴重,不少人為了生存只好走向極端,而當時的一些妓女就是這樣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賣肉體才有一絲希望。這樣的生活可能是寢食無憂,但是這些妓女們還是要盡量力擺脫這種生活,她們依然是向往那種平淡自由的生活畢竟只有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實的自己,那樣的生活才有可能擺脫世俗的偏見,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樣。
瑪格麗特正是為了這樣的生活,寧愿舍去一切和心愛的人一起過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見的力量就是那樣的強大,男主角甬迪的父親因為她有損于他們家的名譽,毅然要求瑪格麗特離開他的兒子。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賤視的妓女用自己的幸福無私的換取了一個家族的名譽。
瑪格麗特和甬迪兩位悲情戀人最終還是擺脫不了世俗的偏見,陰陽分隔,這本著作讓我們重新審視了妓女這個特殊的人群,在我們對這些人警惕和批評的同時也情給予一些的憐憫吧,畢竟沒有人甘心墮落,沒有人愿論位唾罵之人,只不過有苦衷罷了。
一位是在海洋中經驗豐富的老船長,一位是喜歡探險的博物學家。他們倆帶著我去打撈海底的寶藏,去參觀神秘而美麗的海底世界,去參加莊嚴的海底葬禮,去探訪驚險的南極。面對一段段驚險的旅程,一場場生死大戰(zhàn),冒險處處精彩,路途雖說遙遠,但你只要勇敢機智地面對,你就是探險家!例如,當他們一行來到了海底采珠場時,突然有條巨鯊撲向采珠人。此時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而出,和鯊魚搏斗,危在旦夕時,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位采珠人,又從自己口袋里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由此我可以看出尼摩船長雖然言行舉止比較怪異,但他勇敢無比,而且還有愛心,樂于幫助窮人。還有當“鸚鵡螺”號被冰層困著,潛水艇內空氣只能維持48小時。由于溫度太低,鑿開的冰又凍結了。于是尼摩船長決定將開水倉的熱水排出,冰化了,“鸚鵡螺”號上浮了一點,最后幾米,發(fā)動馬達,終于沖破了冰層。尼摩船長用他的淵博知識,臨危不懼、化險為夷。
讀完這本書,我還學到了很多科學知識,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海洋生物循環(huán)系統(tǒng)、珍珠生產等。
寒假里,我讀了《海底兩萬里》這篇由法國作家儒爾。凡爾納所寫的長篇歷險小說。讀完之后,一艘美麗堅固的潛艇仿佛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它就是奇妙無比的“鸚鵡螺號”,而那個總是在艦橋上凝視大海的神秘人物—尼摩艇長,也帶給我無限的遐想。
《海底兩萬里》這一部出色的懸念小說,主要講述了在一個秘密的“追捕活動”中,阿羅克納斯教授和他的朋友龔賽伊。尼德蘭不幸掉落在神秘人物尼摩艇長的潛艇“鸚鵡螺號”上,于是開始了他們?yōu)槠谑畟€月的環(huán)繞地球赤道兩周,繞地球行駛八萬公里的偉大航程,整個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獵,參觀海底森林,探訪亞特蒂斯廢墟,打撈西班牙沉船的財寶……這本小說就在這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氛圍中展開了。作者領著我們做了一次動人心魄的海底遠游。
這是一部科普小說,整部小說不厭其煩的介紹了諸如海流魚類、貝類、珊瑚海底植物等科學知識。給讀者以濃厚的興趣。在凡爾納的筆下,我們恍如身臨其境,隨著鸚鵡螺號一起去探訪海底的奧秘。
讀了這本書,使我增長很多關于海洋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我意識到了海洋的重要性。海洋約占地球十分之七的面積,可以這么說:“海洋就是21世紀人類的資源寶庫,因為它蘊含了許許多多的石油,天然氣以及其它的豐富資源。但是我們人類要想從海洋中獲得資源,就必須要保護它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揭開它的神秘的面紗。
《海底兩萬里》是一本的海洋小說,其作者(法國的儒爾·凡爾納)還寫過《氣球上的星期五》和《地心游記》。(另外信息:凡爾納寫海洋小說與自身條件有關。他本人1828年出生在瀕臨大西洋的南特市,從小于大船東們比鄰,直到二十歲才離開家鄉(xiāng)去巴黎發(fā)展,所以對海洋懷著特殊的感情。)
從在林肯號的教授,翻身變成鸚鵡螺號的囚犯,種種困難,無奇不有。教授和他的仆人終于上了鸚鵡螺號,從鸚鵡螺號的囚犯變成了自由人,真是九死一生,難度虎口。書中還有一位主人公,那就是尼摩艦長。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天才,這我懂;他那么憎恨人類我卻不懂!是的,人類有丑,也有惡,那也不代表人世間就沒有了美,沒有了善。傷害他的或許是丑的,那他憎恨大陸干什么?
從廣闊的太平洋到寒冷的北極;從陽光明媚、物種繁多的淺水區(qū)到只有會發(fā)光的微生物5000米以下的水域;從平靜的海面到襲卷而來的波濤、風暴;似乎都經歷過,好像都嘗試過。這樣精彩的海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也會厭倦。
鸚鵡螺號的乘客們,抓住了一個機會,逃離了,鸚鵡螺號卻陷入了挪威西海岸的大漩渦,能否逃脫,不曉人知。希望這只是虛幻,不是事實,也希望海難事故不再發(fā)生。與星空一樣神秘的大海深處,無人知曉,我想,尼摩艦長到海洋生活,不只是因為躲避陸地吧!
這個暑假我看了《海底兩萬里》這一本書。
這本書里面說在1866年,海上發(fā)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好幾艘輪船在航行中遇到了一只巨型海怪,那只海怪體積非常大,游動的速度也十分的快,而且還會發(fā)出神秘的光。
于是人們派出美國軍艦”林肯“號去消滅這只怪物,在捕捉過程中船上的博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康賽爾和加拿大捕鯨手尼德·蘭一起掉入水中,卻意外游到了這只海怪的脊背上。原來那只被人類稱為海怪的東西其實是一艘像鯨一樣的潛水船,叫做”鸚鵡螺“號!
看了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知識:比如我知道了印度洋中最厲害的鯊魚是黑鯊魚,還知道了神話中被稱為美人魚的人魚怪物其實就是海牛。我也知道了書中的采珍人是多么的艱辛,他們每天都要下水去采珍珠,隨時都有可能在水中呆太多的時間而死去。他們一個星期只能掙一元錢,而且還要被不勞而獲的財主剝削。
其中這本書里講到說”鸚鵡螺“號正在向北駛去時,因為天氣十分寒冷,冰把船困在了地下,而他們剩下的氧氣只夠他們所有人活兩天了,要把冰打破也需要兩天多的時間,可他們無畏不懼,永不放棄,本著堅持的信念終于逃脫了。
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正如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只要失敗跌倒了再站起來,只有這樣做什么事情才一定會成功!
暑假期間,我閱讀了《海底兩萬里》一書。這本書的作者是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作家儒勒·凡爾納。書中的故事在科技高端發(fā)達的現(xiàn)代已經極易理解但在當代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xiàn),更別說什么潛水艇了。但在此書編寫25年后,潛水艇真的誕生了!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海面上頻頻出現(xiàn)所謂的”海怪“許多人認為那是一種類似獨角鯨的巨型海洋生物。但隨”林肯號“探尋”海怪“秘密的阿尤納斯、尼德以及阿尤納斯的仆人——康塞爾三人卻偶然發(fā)現(xiàn),這驚動世界的”海怪“竟是人類的杰作!他們三人還因此被卷入了一個絕世的秘密中……然而,他們躲過了大西洋漩渦的殺戮,這才得以重返家園。
這本書不僅寫得精彩,而且包含了一定量的科學因素,例如10米深的水柱的壓力相當于一個大氣壓的壓力等等。
從這本書中我明白了自然的世界是千奇百怪的,大自然的奧秘是探索不玩的。海洋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它蘊含著無數(shù)的財富。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許多你連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它偏偏在大自然界發(fā)生了。
我還懂得了自然的破壞力和能量是無限的,人類在他面前是渺小的。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知識和道理,真好!
茶館是老北京隨處可見,在那里彼此嘮嘮家常,談天說地,再普通不過的一個地方了。但誰能想到就是茶館竟能折射一個大的社會問題。老舍讓一個平庸無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意義。
老舍的寫作手法與寫作角度都是對一無二的。我認為《茶館》雖一共只有三幕,但令人難忘,一幕一段,小而精,干練、簡潔。劇情從清末一直到民國初年,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期。在《茶館》中我們所能感到的不僅僅是時代的變遷,更是一種歷史的變遷?!恫桊^》中巧妙地表現(xiàn)出了年代變遷與人物的突出性格。盡管書中的“茶館人”呆,三教九流不少,但正是這些小人物在文章中起到核心作用?!恫桊^》中那些小人物如:茶館老板王利發(fā),心不壞但膽小的松二爺,愛國情懷高的常四爺。在茶館中沒有幾個人是掏心掏肺的人,聽聽!說得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不懂,不懂老舍為何塑造這些人物,但不能不說從那些小人物的那些有“人情味”有“良心”的話中能讓人感到世態(tài)炎涼呀!
在這本劇中“子承父業(yè)”,這是一句頗有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向前走,那人們的裝束也前衛(wèi)起來了。西裝革履,看那些黃皮膚黑眼睛的“西裝同胞”們更讓我看到中國的境況不容樂觀。
從老舍那略帶諷刺意味的話語中讓人們了解到他的真情實感。讀了《茶館》這個劇本便了解了老舍處于那個年代的真實感覺,總體而論,《茶館》無論從場景布置,人物性格塑造,語言的精煉程度,都可稱之為一部不可不讀的作品?!恫桊^》可以作為現(xiàn)在許多劇本的榜樣,老舍可以成為現(xiàn)在劇作家的楷模。
《茶館》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一部不朽的傳奇。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板王利發(fā)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xiàn)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yè)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老舍把這些人物集中在茶館這個微縮社會中,讓他們各自上演不一樣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來寫大社會,同時以茶館的興衰來透視舊中國的衰敗。
《茶館》一劇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道出了勞苦百姓對生活的憎恨與不滿。能夠說,老舍筆下的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這三幕戲共占了五十年的時刻。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變動,但是劇中只透過一個茶館和一些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并沒正面敘述那些大事。這就是說,用這些小人物怎樣活著和怎樣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些混雜著汗與淚,歌與笑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刻跨度,六七十個主、次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xiàn)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jù)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級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樣的戲劇構思縱橫開闔,既是大氣魄大手筆,又不乏細微之處的生動描述,是老舍先生的獨創(chuàng),帶給了大家這樣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說,《茶館》是“中國戲劇空前的范例”。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間悲喜劇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里上演,演繹著老舍先生蘸著滄桑寫出的舊時代里黑暗的一頁,把一幅沾滿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歷史民俗畫卷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