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3年到2007年,余華在不斷的自序中完整著自己。1993年寫下的《活著》在二十余年后的今天看來,跨越了時間的障礙,頑強地活著。
深夜讀來,數(shù)次忍不住淚流。明明是作者精心的擺布,但讀來卻穿越了每個文字的阻隔,直逼人心。相較于時下輕飄飄的煽情、赤裸裸的炫技,余華的文字是讓人感覺不到技巧的,命運的厚度與沉重已足夠撐起整個故事。情感本就重得摧人心肝,還何須再去“煽”?
我們能做的已經(jīng)不是旁觀與審視,而是站在福貴一家人的茅屋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這是很奇妙的視角,你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誰,但在閱讀的每個瞬間卻又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其中渾然忘我。正如余華在2007年的自序中所言,當他以旁觀者的視角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困難重重,可是當有一天突然以第一人稱來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突然順暢無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這仿佛也是一個奇特的隱喻,這個故事必須讓我們進入、替代。
福貴的一生絕不是他自己的一生,《活著》是每個人活著的象征。盡管我們可能沒有福貴的苦痛、沒有福貴的歡樂,但是,每個人只要活著,就必然要經(jīng)歷他(她)自己的悲歡。
徐福貴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自己造的,本來是地主家的少爺,賭嫖俱全,傾家蕩產(chǎn)。可是從敗家之后的每一步,似乎就走進了命運的魔掌。福貴的后半生可以說真是無奈。去給母親請郎中時被抓了壯丁,后來又經(jīng)歷三反五反,大躍進的窮困難捱。兒子死于人禍,妻子死于疾病,女兒難產(chǎn)殞命,女婿事故身亡,的孫子也意外送命。
在死亡面前,人的渺小無助就像福貴面對醫(yī)院那個小房子時的恐懼和無奈,這就是命運,或者說叫宿命。在這樣龐大的力量面前,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福貴仍然要樂樂呵呵地活下去。余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每個人都有一個多彩的人生,這個“多彩”或許是坎坷的,幸福的,痛苦的也有一些人過著與世無爭,平凡而辛勤的一生。
這次,我要與大家談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生。人的一生有著許許多多不一樣的活法,有快樂的去活,堅強的去活,奮斗的去活等等,你有沒有想過你就應需要活出一個怎樣的人生呢?這問題是我提出的,但暫時連我自個兒都拿不定一個想法,也許這實在很難說,有人會問:“這可不是自己來決定的?!钡牵乙f,這掌控權還是在你自己的手里,你的各種因素都會改變它的道路和方向的。
雖然這次我的主題不合“科學”。但,推薦的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活著》。
這是一部小說,簡樸的語言塑寫了劃時代的家庭杯具。美國的《明星論壇報》評價說:“你只要讀到一半,就已經(jīng)確信它是不朽之作了?!闭娴?,我一拿起書就越發(fā)越想往下看。
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余華,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曾從是過牙醫(yī)工作,曾獲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主人公福貴起初是風光的少爺,可正因無顧忌,在外面吃喝嫖賭,把他父親的2多畝地全抵債給了別人,毀了家人幸福的生活。貧困中,他最后醒悟,可已經(jīng)遲了,父親被他給氣死了,之后母親相繼死去,溫柔可憐的妻子家珍,過度勞累,骨瘦如柴,最后死去。這也許就是上帝對他的懲罰,到最后,福貴7個至親全被他親手埋藏起來。只剩他孤零零的一個人和一頭老黃牛。
福貴歷經(jīng)令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后,他學會了忍受,只是十分單純的為活著而就活著。
余華告訴我們:學會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職責,承受展此刻面前的無聊,平庸和困難。
我想:是啊,平淡理解,樂觀忍受,順其自然吧!
《活著》用一種很平靜,甚至很緩慢的方式,將人們在閱讀可能存在的一個又一個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的幻想逐個打碎。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叫福貴的老農(nóng)民的故事。福貴的一生可以說是曲折坎坷,從高貴的小地主到破落的老農(nóng)民,從興旺的六口之家到孤家寡人,從賭嫖娼無惡不作到趕著老黃牛默默耕地,他的一生不可謂不精彩。曾經(jīng)的他風光一時,“穿著白色的絲綢衣衫,頭發(fā)抹得光滑透亮……一副有錢人的樣子?!闭焱嗽号?,往賭場鉆,把光耀祖宗的事留給兒子做,戲弄丈人、嘲諷妻子、頂撞爹娘,完全就是一個小惡霸的形象;結果一次賭場失利,把家產(chǎn)全部輸光,一百多畝地一夜之間成了別人的資產(chǎn),父親也經(jīng)受不住這樣的打擊,倒在了糞缸邊上,妻子也被丈人帶走了,可憐的母親一輩子沒有干過粗活,現(xiàn)在也只好拿起鋤頭下地干活,結果累病了,躺在了床上。福貴上街買藥,卻被抓去當壯丁,整天在炮彈中穿梭,尋找大餅充饑,兩年后才得以回到家鄉(xiāng),家鄉(xiāng)此時已物是人非,但善良的妻子仍在家中等他,辛苦照顧兩個孩子和一個癱瘓的老人。后來兒子上小學,卻因為抽血救縣長老婆時失血過多而死,福貴和妻子接二連三的倒下,這個家已經(jīng)衰敗不堪,只靠兩人硬撐著??蓱z的大女兒是個啞巴,但是有個好命,嫁了個好人,但生孩子的時候因為醫(yī)療條件不夠死了,留下了兒子苦根,家珍也因為勞累過度死了,女婿也因為意外事故死了,而唯一相依為命的苦根卻吃豆子噎死了,整個家就像在一夜之間被颶風掃過,只留下了福貴一個人和一頭名叫福貴的牛。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認為作者余華有些殘忍,他把所有的不幸都讓福貴一個人承受,但是面對那些常人無法接受的事實,福貴他毅然堅持活著,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的他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這需要一種勇氣,他的堅持,他的忍受,只為活著。
作者余華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視,他們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他解釋:“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我們中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忍受,成為生命之予生活的一種狀態(tài),是活著的一個必需條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這種活著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讀過《安妮日記》這本書,書的主人,年僅十三歲的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為逃避納粹的迫害,同家人一起,躲避在幾間密室里,忍受著名副其實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那種牢獄一樣的環(huán)境與低沉、緊張的氣氛中,仍然堅持讀書、記日記,她在日記中寫道:“只要我還活著,能看到這陽光,這無云的天空——只要這一切還在——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彼苋淌艿牧α?,來源于她心中的光明。
沈從文先生的筆下、《邊城》中的老船夫,“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于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親人——翠翠”,他能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里活下去的力量,來源于他肩上的責任與心中的愛。
而我們,生活在真實社會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忍受呢?忍受生命的艱難與痛楚,忍受生活的瑣碎與平庸,忍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并在忍受的過程中,明了活著的理由,在忍受的過程中,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很欣賞余華說的一段話:作家的使命不是發(fā)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在這種心態(tài)的使然下,他寫出了這部小說《活著》,他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我贊同!
“活著”是一種力量,一種可以忍受困難,戰(zhàn)勝挫折,讓我們變得勇敢的力量。
《活著》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么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chǎn)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干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后,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么不可能同時發(fā)生,可全都真實地發(fā)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著》,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煉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為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我,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么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zhàn)爭是多么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著你?!按筌S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著這一切。我認為,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他可能不會這么認為。也許,當他多年以后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著幸福的家庭,并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盡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zhàn)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著》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著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蘊含著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溫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xù)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著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局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后,“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nóng)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xiàn)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xiāng)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
;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