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中午,保健醫(yī)文清老師給我們進行了《幼兒園安全知識》的培訓,通過這次講座,使我們的老師們對安全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對校園安全工作的開展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為幼兒教師要了解幼兒意外傷害發(fā)生的要素是哪些,才能有針對性地加以防范。充分了解幼兒意外產生的一些相關知識,在保證幼兒安全的情況下,仍能提供給他們最大的游戲和學習空間,而不是以安全為借口而限制孩子。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幼兒園安全問題,用專業(yè)的關愛和不懈的安全教育,來最大限度地保護孩子稚嫩的身體不受傷害。
有幸參加20__年中小學幼兒園校車安全管理國家級遠程專題培訓!通過學習,感觸頗深。
一、教育部舉辦此次專題培訓,很及時,也非常必要,對于各地做好校車安全管理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生命不保,何談教育?
二、《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已經(jīng)出臺,領導也作了重要講話,先進省市作了經(jīng)驗介紹,如此轟轟烈烈,但愿始終如一。不能雷聲大雨點小。
三、中小學布局調整、盲目撤并學校,不能保證學生就近入學,導致了學生乘車的需要;教育均衡發(fā)展一紙空文,擇校風愈演愈烈,村級學生流向鄉(xiāng)鎮(zhèn),農村學生擠進縣城,也導致了大量學生需要乘車。
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便有了校車,“村村通”道路上跑校車,又怎能保證安全呢?
五、有了條例、有了政策、有了經(jīng)驗,關鍵要當?shù)仡I導重視,并結合當?shù)貙嶋H抓好落實、開展工作。
高鐵的足音離我們越來越近,全局各單位正緊鑼密鼓地開展職工培訓,制定安全措施,做好高鐵開通運營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
眼下,各單位對正式職工的安全培訓可謂認真細致,盡心盡力,但對勞務工、農民工、臨時工的培訓則有疏漏。這樣的疏忽極易埋下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
隨著企業(yè)改革不斷深化,近年來企業(yè)用工制度越來越靈活,勞務工、農民工、臨時工、季節(jié)工和正式工人一樣擔當起鐵路發(fā)展的重任。跟鐵路“正規(guī)軍”相比,他們在素質、文化、技能方面存在明顯差距。近期發(fā)生的幾起事故, 主要責任人都是農民工,這不得不引起我們警醒。竊以為: 隨著高鐵的足音越來越近,我們要引以為戒,深刻吸取事故教訓,在抓好正式職工培訓的同時, 也要把農民工、勞務工、臨時工納入培訓范圍,普及高鐵安全知識,使之了解和掌握什么是安全紅線,什么是“高壓線”, 提高其應急處理能力。同時,農民工、勞務工、臨時工也要主動學習,自覺學習高鐵有關知識,在工作中遵章守紀,虛心請教,不恥下問,不拖高鐵工作的后腿。
高鐵連萬家, 安全你我他。各單位要盡快行動起來,采取補強措施,把農民工培訓這塊“短板”補齊,讓農民工和我們一道共保安全,共享安全,為鐵路發(fā)展出力。
近段時間校車安全事故頻發(fā),20__年12月豐縣校車側翻造成15人遇難、2011年11月正寧校車事故造成21人遇難、20__年9月淄博校車翻車造成20多名幼兒受傷、20__年9月邵陽渡船下稱造成12人遇難20人受傷、2011年7月西安校車翻車造成4人受傷。人們紛紛對那些無辜的生命表示同情,對校車的現(xiàn)狀表示不滿。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fā)生,政府擬出臺《校車安全條例》以保證校車的安全,準備撥付財政資金對校車進行補貼。然而人們卻忽視了對此背后的撤點并校的反思。
在20__年之前,我國采取一村一小學、一鄉(xiāng)一初中的辦學方式,農村孩子完全可以就近入學,無須乘坐校車,當然也就不會有校車安全事故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農村偏遠地區(qū)學校學生人數(shù)逐年減少,綜合分析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和農村青年的生育意愿變化引起新生兒的出生率下降,致使農村生源減少;二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務工,子女隨父母在城市就讀;三是人們追求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送子女進城上學。為了提高辦學效率,政府于20__年提出撤點并校。這個政策的初衷有兩個:一是減少財政投入,提高辦學效率;二是優(yōu)化師資結構,提高教育質量。
那么在撤點并校之后是否達到了當初的預定目標了呢?在辦學效率方面,把原來分散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可以減少教師的數(shù)量、提高校舍的利用率,便于教育主管部門管理,政府明顯地節(jié)省了開支。然而從另一方面看,政府節(jié)省的開支卻轉嫁到了農民的身上。一個學生在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的開支上一年至少多出1500元。這給本來就不富裕的農民有增加了一些額外的負擔。農村孩子之所以乘坐不安全的校車都是為了省錢。如果乘坐標準的校車、住進舒適的宿舍、吃上可口的飯菜,那么學生的生活費還會成倍上升。教育成本的上升將會引發(fā)更多貧困學生輟學。在提高教育質量方面,撤點并??梢愿鶕?jù)每位教師各自的特長安排合適的職位,優(yōu)化師資結構,使偏遠農村的孩子也同樣接受等同于鎮(zhèn)上孩子的優(yōu)質教育。從這個角度來說是可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效果卻大打折扣。首先農村整體的師資力量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只是在較小的范圍內獲得了平衡。只有采取提高偏遠地區(qū)教師待遇的辦法補充新生力量才是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根本途徑;其次撤點并校后學校的規(guī)模擴大,這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班額的增大也不利于因材施教。從美國的教育發(fā)展歷史看,他們也因為城市化進程出現(xiàn)許多微型學校,但他們利用生源的自然減少推行起小班化教學。這種經(jīng)驗值得我們借鑒;最后寄宿制的生活方式會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童年期是孩子長身體的關鍵時期,他們需要充足的營養(yǎng),然而對于農村貧困家庭子女來說,他們在學校的飲食明顯不如在家庭。同時童年期也是他們心理發(fā)展的敏感期,這些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的情況下又離開自己的祖輩,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感到缺乏安全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沒有對農村孩子的交通、住宿、飲食等方面做好準備的時候,撤點并校應慎行!
從8月3日開始,變電檢修工區(qū)全面開展了安全生產培訓活動。4日晚上,工區(qū)領導方主任給我們上了生動的第一堂課,在這堂課里面,方總給我們介紹了安全生產的概念、組成要素、不安全行為產生的原因以及對策,讓我們對安全生產有了一個概括的理解,對如何去安全生產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對自己的職責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通過這堂課,給工區(qū)一線員工敲了一記振聾發(fā)聵的警鐘,也在這個炎炎酷暑,給一線職工們下了一場“及時雨”,調整了大家的狀態(tài),平靜了大家的心情。下面我結合在方主任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談談我自己對安全生產的一點心得和體會。
我認為要在生產中搞好安全工作必須樹立下列幾種正確的觀點:
人本觀——以人為本抓安全
方主任在課堂上給我們講道,不安全行為產生的條件主要有三樣:機器防護缺陷因素 、環(huán)境不良因素、人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而機器和環(huán)境都是受人控制的,可以說在安全生產中人是最重要的主體。
安全生產以人為本就是通過推進安全生產的人性化治理,把制度建設為主的治理方法與提高個人積極作用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在工作中突出職工自身價值,引導職工樹立安全新理念,養(yǎng)成安全生產良好習慣,創(chuàng)造安全生產優(yōu)良環(huán)境,增強職工保安全的內動力,這是探索立體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治理的有效手段。
預防觀——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
孔子說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安不忘危,預防為主,是我們搞好安全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一切事故可以預防,首先是體現(xiàn)在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方面。人總有疏忽的時候,安全意識的建立就是盡量地減少其產生的頻率。我們要把安全意識融入心靈中,嚴格遵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guī)定和落實安全責任制,打牢思想基礎,提高認識,狠抓落實,防微杜漸,努力做到:工作到位、安全措施到位、確保安全生產。
一切事故可以預防,還體現(xiàn)在安全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執(zhí)行方面,法律、法規(guī)及條例等制度都是用來約束人的某些具體行為的,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程,大部分都是用前人的鮮血寫出來的經(jīng)驗,那是血的教訓,警示人們不要重蹈覆轍。為此必須確保“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貫徹實施,監(jiān)督一線生產人員必須遵章守法。
美國杜邦公司十大安全信念的第一條,也同樣是“一切事故可以防治”,與我們電力的“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不謀而合。在培訓課堂中,方主任特意通過工區(qū)發(fā)生在1993年姚家沖變電站和在2003年夢澤變電站的兩起事故來警示大家,除了提醒大家以后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認識到事故的嚴重性,幫助大家樹立安全意識。
責任觀——安全源于責任心
既然一切事故都是可以控制和避免的,那為什么會有典型和非典型的事故發(fā)生,為什么會有人無法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也不去遵守相關的安全法規(guī)呢?
方主任把不安全行為發(fā)生得的心理因素大體分為: 僥幸心理、冒險心理、麻痹心理、惰性心理、逆反心理、湊興心理、從眾心理、自私心理,還有厭倦心理、好奇心理、無所謂心理等等。這上面的任何一種心理都是把個人感受置于工作責任之前的不良表現(xiàn)。
增強安全生產責任心,首先樹立安全防范意識。其次,制定安全責任制,以增強每一位員工的責任心。第三,還要不斷通過學習來提高業(yè)務技能素質。
效益觀——安全是最大的節(jié)約、事故是最大的浪費
“100-1=0”定律最初來源于一項監(jiān)獄的職責紀律:不管以前干得多好,如果在眾多犯人里逃掉一個,便是永遠的失職。在我們看來,這個紀律似乎過于嚴格了。但從防止罪犯重新危害社會來說,百無一失是極為必要的。
同樣的道理,電力安全涉及到各行各業(yè),千家萬戶;電力安全影響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影響到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供電穩(wěn)定性,也同樣影響到我們供電企業(yè)的服務質量和企業(yè)形象。任何一起事故的發(fā)生造成的損失,大于十次同樣工作安全執(zhí)行所產生的效益。
親情觀——一人安全,全家幸福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等需要。他認為人們一般至少前一層次得到部分滿足后,下一層的需求才變?yōu)槠惹械闹鲗枰赋鲆许樞虻匕粗鴮哟芜M行激勵才會獲得好的效果。在需要的各層次中,安全需要處于僅次于生理需要的較為基礎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需要層次理論對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在實際應用時,要注重調查分析本企業(yè)職工需要層次結構的狀況,注意職工需要層次結構的變化,為安全管理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在生理需要,即人類生存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本能需要,包括攝食、喝水、睡眠、求偶等需要被滿足的情況下,就產生了安全的需要,包括生命和財產的安全不受侵害,身體健康有保障,生活條件安全穩(wěn)定等方面的需要。工作在生產一線的工人安全責任重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關系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我們的安全,牽系著母親的心,牽系著兒女的心,更是維系著幸福家庭的紐帶!
最后,我想提的一個建議就是,希望能舉行“安全經(jīng)驗分享”這樣的活動:“安全經(jīng)驗分享”是將本人親身經(jīng)歷或所聞、所見的安全和健康方面的典型經(jīng)驗、事故事件、不安全行為、不安全狀態(tài)、實用常識等總結出來,從而使教訓、經(jīng)驗、常識得到分享和推廣。通過進行安全經(jīng)驗分享,營造了全員參與的安全文化氛圍,也使員工受到了啟發(fā)。大家互相學習借鑒,提倡正確做法;糾正不安全行為,遵守安全準則,增強安全意識。同樣這也不失為幫助新進員工在安全生產方面快速成長起來一個有效的手段。
以安全保穩(wěn)定,用安全促發(fā)展,靠安全增效益。安全就是我們電力系統(tǒng)永遠的主旋律!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見,還請各位領導和前輩多多批評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