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太,一個九十多歲的神婆,在外婆去世的時候沒有哭,異常平靜,顯得有些冰冷無情,但她告訴我,“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欲望的污濁給拖住”,直到阿太去世,我才明白她說的這話。
父親,做過心臟手術,中風兩次,以至于后來半癱,但他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總覺得按照他的邏輯能恢復成以前一家之主的樣子,家里人都明白他不可能恢復,但誰也不愿意戳破,因為總得有人提供一套希望的邏輯,讓全家人走下去。父親是倔強的、堅強的,堅持每天外出鍛煉,試圖幻想恢復,直到那一場臺風,把它拍倒幾次,無法爬起,直到那時他內心的某些東西被全部擊碎,這聲音聽不見,卻真實地彌漫開,漂浮在整個家里。
天才文展,童年時認識的文展,是那個說“要創(chuàng)造生活,制定一個大計劃”規(guī)劃好人生每一步的人,直到后來我們各自離開小鎮(zhèn),才發(fā)現并不能很好的融入大城市那個圈子,他的優(yōu)秀在那里也不足為道,反而常常被人嘲笑兔唇。那個努力想要擺脫小鎮(zhèn)去到大城市的人,最終無奈回到了原來那個小地方,變成了既失去了家鄉(xiāng)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最終被自己的自尊心殺死。
包括厚樸,一個企圖用想象喂大那個過度膨脹理想的人,選擇了錯誤的生活方式,整天把“世界”和“理想”掛在嘴邊的人最終也失去了世界和理想。生活從來不是那么簡單的夢想及磨難,不是簡單的所謂的理想和陰謀,生活不是那么簡單的概念。
弱小卻又勇敢的母親,在父親半癱以后成了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年少的作者并不理解為什么在家里條件那么艱難的條件下要將家里的房子修到四層,多年后才明白,她的堅持只是為了讓父親發(fā)起的這個家看上去健全,這也是母親一輩子無法開口的愛情。
整本書最溫暖的是最底層人民在面對現實用力活著的尊嚴和自強,看到了面對生死最初的一面,看到了以父親為代表作為家庭支柱的中國式家族情感。我們究竟該成為怎么樣的人?我想應該是擔當吧,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的擔當,母親為了完成遺愿對子女的擔當,我們只有勇于擔當才能被賦予更多的使命。
海是藏不住的,也圈不住,每片海都沉浮著不同的景致,也翻滾著各自的危險。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我希望要懂得處理、欣賞各種欲望,不能讓各種欲望阻止我們變得快樂,那樣的生活是不充實的。
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
韓寒作序說:“好的文字往往給人兩種閱讀感受,一口氣讀完或者舍不得讀完?!敝劣凇镀つ摇?,我很害怕讀完這一個個故事,我怕,我害怕那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存檔在崇達(本書作者)的皮囊里,我害怕分泌的液體在眼里逗留太久,我更害怕冗長的回想,想起我人生列車里的那些過客一個個匆匆下車,來不及道別,來不及想念,便成為遠處的風景……
書中一個個小故事,都是崇達身邊的親人、同學、朋友和生活場景筑建而成。平凡、真摯、沒有做作,沒有虛偽,只有失落、遺憾、溫暖,還有親情、友情。脫掉這副皮囊,摘掉虛偽笑臉面具,直面痛苦和難過,思考著:到底我是誰,我要去哪里……或許只有這樣,我才會看懂自己,或許這一串串疑慮甚至要用一生來回答。
關于親情
崇達寫了母親的倔強和堅強、阿太的樂觀和寄語、父親的殘疾和不屈……
《皮囊》里面有這么一段;“淡淡的月光從窗戶透進來,我才發(fā)覺父親的床頭貼著一張我好幾年前的大頭貼,翻起身來看,那大頭貼,在我臉部的位置發(fā)白得很奇怪。再一細看,才察覺,那是父親用手每天摸白?!?/p>
我們年輕人努力拼搏,不圖別的,不少人也是為了掙多點錢,孝順他們,害怕“還沒成功,父母便老去”,所以我們年輕人,仍然無法忍受不成功,仍然花很多時間奔跑在尋找成功的路上,仍然用各種心靈雞湯不斷麻醉自己。但崇達嘗試用文字——這面鏡子,警醒我們:家里的燈,永遠為你亮著;家里的床,永遠一塵不染;家里的角落,依然有你的味道。
關于友情、鄉(xiāng)情
崇達筆下的小鎮(zhèn)美女張美麗,因為人言可畏自盡,不得不感嘆百千的善行都抵不過有色眼睛的斜視;大學同窗厚樸,因為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落差也自盡,或許如崇達所說“有些人確實一門心思突破一切想抵達所謂的新世界,但轉頭一看,卻發(fā)覺他們只知道用老的規(guī)則衡量自己,才發(fā)覺,其實他們徹頭徹尾地活在舊體系里”;小學的玩伴,兩個阿小,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就像兩條相交線,只在瞬間交織在一起,最終越走越遠,直到回不到過去那份共處的時光。
這幾篇文章,活脫脫的現實,仿似身邊的例子。人性的丑惡、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實,我也常常感觸,再好的朋友,有因為距離而跟你漸行漸遠的,有因為價值而放棄并肩作戰(zhàn)的,有因為步調而無法繼續(xù)陪的奔跑的。
無論怎樣,即使多年后再見,卻找不到熟悉的話題,面面相覷。越長大,越孤單。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朋友圈繁榮似錦,可是通訊錄一路滑屏下來,卻找不到幾個可以愿意被打擾的人。
好看的皮囊到處都是,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曾經風靡一時的網絡語言。
而“皮囊”一詞如此之火卻不是因為《皮囊》這本書,來自同學的強力推薦,偶然書店翻到,便被第一章的阿太所吸引。提到老太,我總是想到魯迅先生的《閏土》里的豆腐西施,然而不同于豆腐西施,阿太是一位睿智、淳樸、果敢的智者,也許你會說,是不是太夸大了,然而藝術來源生活,生活平淡卻不平庸,生活教會我們的是我所遠遠想不到的,所孕育出的智者又豈是歷史上的所記錄的寥寥者。
隨心所向
你知道對阿太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嗎,當屬:肉體就是拿來用的,不是用來伺候的。人們總是在探究肉體和靈魂的關系,然而那么多探論各說其詞,真正能說服我的卻是阿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具皮囊,皮囊里面包裹的是一顆心,而那顆心最終指引我們去向何處。有過快跑嗎,跑到極速,總有種靈魂脫離肉體的快感,自在飛奔,不受約束。肉體的束縛感往往讓人失落。然而肉體的作用卻也不能否認,他輔助我們,隨心所向!
人性
文章中主要講述作者的周圍的人,許多文章歌頌為偉人、歌頌歷史,卻往往忽略最親近的人,所以有了這么一句話:最熟悉的陌生人!作者文筆真摯,感情充沛,那些故事匯集到一起,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算是特別豐沛的人生經歷。從整本書來看,作者緊緊圍繞自己周邊最熟悉、最親密的人展開:倔強的殘疾父親、對生活勇敢而又無助的母親、自尊心強烈到殺死自己的天才文展、滿嘴“世界”和“理想”而遭受現實沉重打擊的厚樸、被小鎮(zhèn)古制舊俗扼殺生命的張美麗……一個個個性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透過作者的眼睛,仿佛讓人看到了泛著太陽細碎光影的海面,嗅到了一陣陣帶著咸味的拂面海風,更領閱到了特有的閩贛小鎮(zhèn)風情,那里的人如同我們身邊熟知的每一個人,發(fā)生著我們都熟知的每一個故事。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父親作為家庭支柱精神之光的中國式家族的情感命脈,看到了最底層人民面對現實用力強悍活著的尊嚴和自強,看到了面對生與死人性最初的一面,這是我覺得書中最親切、最溫暖、最打動我的地方。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身無能的憤怒。
慶幸讀到這本書,看看不一樣的人生,看看黑狗達的過去,能讓我們珍惜現在,珍惜身邊人,珍惜本心,守護真心。
生活中總有很多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東西是藏不住的,就像"海是藏不住的",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其實過什么樣的生活很重要,靈魂的清澈和滿足更重要的,就像這本書的推薦語里說的那樣,“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著一顆心的羈旅。心醒著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p>
愿你走過人世喧囂,歸來仍是純真少年!
讀這本書會有種親切感,因為我們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和作者是一樣的:出生于一個小地方,成長為一個典型的小鎮(zhèn)青年,一路奮斗到大城市,對家鄉(xiāng)卻依然情懷滿滿。
書里寫的是一個個作者身邊的人:倔強的父親,執(zhí)拗堅強的母親,“香港阿小”、以死證清白的女子張美麗,張揚自負其實內心脆弱的大學生厚樸,這些人其實我們一點都不陌生。哪個村沒幾個酒鬼?那個村沒有一些感情糾葛、倫理道德的故事?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遇到過張美麗,以前農村不少各種喝農藥、上吊、投河的女子,她們都是因為啥?厚樸這樣的大學生誰沒見過幾個?
深究起來里面的每個故事其實平淡無奇,但是作者文字越是寫得克制,讀來越是覺得里面飽含深情,樸實易懂的文字反而充滿張力。我想這一切都是因為作者撥動了我們心中的那根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鳴,那就是——有一天我們感嘆歲月的流逝,同時驚醒——身邊一個個人匆匆而過,甚至有些人就此別過,而我們還沒來得及仔細“看見”他!我們沒有真正地“看見”他們!
這是一本關于“看見”的書。
隨著年歲的增長,我們越來越理解有些事、有些人。理解源于我們審視自己的朋友圈,審視自己的言行,推己及人。最終我們能理解我們的父親母親為什么執(zhí)拗要在老家建房子?最終我們能從母親看似平淡無奇的言行中發(fā)現她對父親那深沉的愛!
就像作者說的:我常對朋友說,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當你坐在一個人面前,聽他開口說話,看得到各種復雜、精密的境況和命運,如何最終雕刻出這樣的性格、思想、做法、長相,這才是理解。而有了這樣的眼鏡,你才算真正“看見”那個人,也才會發(fā)覺,這世界最美的風景,是一個個活出各自模樣和體系的人。
“肉體只是個皮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九十九歲的阿太一語道破人生的本質。
拂去人性的塵埃,看見人性的“光輝”,這本書提醒我們:透過皮囊,“看見”自己,也“看見”更多的人。
一個看似平凡的書名,背后卻包含著那些并不簡單的道理......
本書作者蔡崇達,1982年生人,閩南人。韓寒口中的“寫作高手”?,F任《中國新聞周刊》執(zhí)行主編?!澳戏絿H文學周”聯合發(fā)起人。曾任職于《新周刊》《三聯生活周刊》;24歲擔任《周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jiān),為全球17個國家版本的《GQ》最年輕的報道總監(jiān)。
《皮囊》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
第一章節(jié),作者就介紹了他的阿太——一個活到99歲的“很?!钡娜?。但阿太雖很絕情,但卻是作者心靈的歸宿。讀完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但我始終記得作者的阿太所說的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被拿來伺候的?!?/p>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八章:“天才”文展。其實書上并沒有在天才上面打雙引號,但我為什么在上面打了雙引號呢?本章節(jié)主要講了黑狗達因病遇見了被母親帶到家里和黑狗達一起玩的文展。從文展的一言一行中,我能看得出他是一個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人,也是因為文展的話讓黑狗達的病漸漸好了起來。
文展總是在為未來做打算、定計劃,他做什么都很努力。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甚至在學習上還精打細算的,各科成績都一定要和自己預想中的成績一模一樣,而且是訓練自己的領導能力才跟小伙伴玩的。
但是我認為,他即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卻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什么。他一次次地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自己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自身的變化。這樣的患得患失,才導致最終變得越來越迷茫、越來越頹廢的文展。也許這樣的學習方法并不適合文展,在這件事情上我并不認為他是一個天才。最后的一句話是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對不起,其實我也說不清楚,自己為什么厭惡你。你說,憑什么是你?為什么不是我?”這句話可能是對彼此命運的拷問吧。這個故事也給了我人生的啟示:生活永遠是不盡人意的,也許努力了,你會失敗,但是你若不努力,你一定會失?。≈辽傧裎恼惯@樣的人,他們?yōu)樽约旱奈磥砼α?,即使是失敗了,也不感到遺憾。只可惜……命運多么不公平……
《皮囊》中這些可在骨頭里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有些書注定是能引起共鳴的,不是因為詞藻華麗,字句精妙,或許是因為內心的感受被作者揪出來,然后淚腺受了刺激,腦中浮想聯翩。
《皮囊》——一本我分不清到底是小說,還是自傳的書,在我的內心激蕩出了漣漪。書名給我的第一感受是憂傷的,但書中娓娓道來的故事,一層一層揭傷疤式的訴說,讓我似乎經歷的作者的心路歷程,也對自己今后的路有了新的認識。
《皮囊》是一部有著小說閱讀質感的散文集,由蔡崇達編寫、韓寒監(jiān)制。文集風格沉穩(wěn),表達了作者這一代理想膨脹卻又深感現實骨感而無處安身的青年人對自己命運的深切思考。
旅程的開始總是滿心歡喜的,仿佛剛買了車票,就已經聞到了終點的花草芬芳;旅程的開始總是充滿期待的,仿佛擁有了一張世界地圖,就已經征服世界一般。
就像書中的張厚樸,名字來自英文HOPE,寓意著夢想、希望??梢韵胍?,他是一個對生活極度熱愛,迫切追逐夢想的人,我對他心生期待。期待他能夠實現開學典禮上的豪言壯志,期待他夢想成真,但最后他卻成為了現實這場戰(zhàn)役中最先陣亡的人。對此我深感惋惜,同時也陷入深思。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像厚樸,會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會因此和家人生氣,會吃虧,然后不知悔改,然后繼續(xù)著下一件不切實際的事情。有時候覺得身邊很多人像厚樸,面對生存現狀和自我期待的差距,不知該如何安放自己的理想,又或者是將理想慢慢變成幻想,卻仍然沉醉其中。
我敬佩一位同事,他因為考博失利,淪落到和我這個本科生住在一間宿舍,但一年之后,他如愿在浙大開啟了他的博士之行,在我的意料之中。這是給堅持每天看書、做筆記、寫論文的人應得的回報。
你想怎么走以后的路?
平視前方,抬頭挺胸就好。
這樣能夠看清腳下的路,欣賞遠方的景。
是的,腳踏實地。躺在地上過日子,貼著土地過日子,有個好處就是,摔也摔不到哪兒去,說不定還能看到頭頂的繁星蒼穹呢?
《皮囊》這本書是我去年在誠品書店購買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蘇州誠品書店。一進門,就沖進兒童閱覽區(qū),希望能找到一本與我品味相匹的書籍??闪钗沂氖牵叛弁?,竟是一堆堆幼稚的童話書和幼兒園小朋友才看的識字書。壓根沒有一本適合三年級小學生的書。
沒能買到一本書,我心情低落極了,悶悶不樂的跟著爸爸媽媽去成人區(qū)。在成人區(qū),我百無聊賴,就隨意翻開一本書,漫不經心地讀著。慢慢的我被他那生動的故事,深奧的文字所吸引,找了個座位,饒有興趣地“品嘗”了起來。后來我看的不過癮,便讓爸爸把這本《皮囊》買了下來。
這本書的作者是蔡崇達,他是個從小在偏僻的閩南村落長大的孩子,在十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世了,從此,他就成了一家之主,照顧媽媽和姐姐。他在一生中,遇到過不同的人,如,傲慢的阿曉,生活在新世界的厚樸,天才文展,石頭般的阿泰等。一個個悲傷歡樂的故事,引領我走進崇達的生活,讓我體會到他那貧窮的家的艱苦,感受到作者對家的思念。
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的舒適、有的艱難。而這本《皮囊》,就把我?guī)нM了這個“鄉(xiāng)巴佬”的生活,讓我感受了一回“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