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與葉圣陶的書《文心——不一樣的國文課》,以故事的形式談國文,談寫作,讀起來很輕松,也很受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文心》的學習心得,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文心》由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老先生所著,是一本專門談論“讀”和“寫”的書。共有三十二個小故事,以民國時期幾位初中生和教書先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為線索,講授了文章寫作中需要注意的要點以及如何鑒別和欣賞不同的文章。
通過故事的方式傳授寫作知識,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寫法。不過,其中的重點是教給讀者寫作的要點和技巧。
在《文心》中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另一件事?!痹诂F(xiàn)在的教育模式下,老師在講寫作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講如何寫出獲取高分的文章,反觀學生寫出來的東西,總覺得缺少了點真情實感,這或許與寫作者的閱歷和經歷有關,但更多的也是與教育引導有關,所以,通讀《文心》后,我就讀書和寫作兩方面做出幾點分享交流:
一、關于讀書:
1.讀書的目的在于收獲其內容的意趣。
《文心》提出讀書要學會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受、體會他人的經驗。“勿只把文字當文字而讀,勿只從文字上學文字”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大多只是通讀一遍,大概知道里面講了什么內容,如同讀故事一樣讀完了一本書,卻沒有一個深入的思考,只有學會正確的讀書方法,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2.讀書要左右逢源
“好的文章不僅在于文法,更要有其它領域的涉及”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還要多多涉獵其它領域的書,比如邏輯學等。
二、關于寫作:
1.端正態(tài)度,有感而寫
寫作應當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數(shù)的學生模仿爆款題目下的花言巧語、局限了寫作思維,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新意,無法吸引讀者。
2.作文章法
不管是寫文還是說話,都要在承接、轉折的地方留心;使用字詞時,要知曉其準確意思。
3.知、情、意
不僅是學生,有時候我們在動筆時也經常會覺得沒內容寫、不知道寫什么。甚至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的開頭、結尾。因為作者不知道自己要寫的是件什么樣的事情;它與別物的關系是什么;對其發(fā)生什么樣的感情。
讀完《文心》一書,讓我有一種學習上的突然頓悟:哦,原來自己平時的寫作毛病書中早已說到,哪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自己經常所犯。它帶給我各種思考,讓自己對自己所寫的東西有了清晰且深入地認識,更讓自己對教學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更加確定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應按照怎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怎樣去培養(yǎng)出一名具有真情實感的學生。
范文網《文心》一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書,一艘載著國文知識向現(xiàn)代行駛的小船;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沉到了時代的底部,卻總是會浮出水面,永不被埋沒。
《文心》之中的精華,是教育。朱自清說過,“它不單是中學教師的書,還 是學生的書?!?/p>
有人說,這是一本教人作文遣詞的書。這種說法并不貼切。它有線索,有時間,有故事,它是一部真真切切的時代小說,有著寫法、讀法、作法的輪流交織,既有發(fā)人深省的國文教學問題,也有令人學習的人物可貴的品質,將道理鑲嵌在現(xiàn)實情境中,踩合了時代的精粹。
《文心》中的許多道理,到現(xiàn)在還適用。“對待思想與學術與時代、思想的關聯(lián)時,有人視作珍寶,有人視為骸骨,但學習的應是自己的,獲得深入的探究成果才可視為真的‘自己的’東西?!蓖跹鲋壬脑捒偸歉删?、有力、生動,有著自己的時代性。
同時,我們也應該借鑒樂華的朋友——大文。他與同學們總是好學上進,踴躍積極;志清、錦華等人物的形象也躍然紙上,生動,活潑。有一個地方挺有意思,慧修勸說他的爸爸接受“新體詩”。開始,爸爸認為“唯有這新體詩不是詩”,“只是幾句話語拼湊起來的韻腳不工整的東西罷了?!比欢c女兒談了一次新詩體后,竟使他破格接納了新體詩。這其實是一種時代性的交流與體會,讓他沉吟著想:有點意思。想今天,學生如以往般努力,可是按部就班地照葫蘆畫瓢,老師邊寫他邊記,連質疑一下也不敢。抒發(fā)的感情又遭到了“標準”的抨擊……夏、葉二老約摸是想表達這個吧。這是語文的魅力中另外的缺點。
我們隔著八十多年的門縫,透過《文心》窺探到時代的感慨。范文參考網主人公——樂華與大文兩個人,也走了兩條不同的路。樂華的父親,周枚叔先生曾是語文教師,卻因教育體制的種種漏洞失業(yè),致使樂華曲廠里當工人……然而,樂華卻保持一顆國文的學習之心,晚上的燈光下,他幫同學看作文……
這本書的時代是有局限的——可是,這更讓我們讀懂了歷史,讀出了那顆“文心”——對文學探索永遠不停止的心。
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紐帶,具有獨特的魅力。我們講起它的美,通常是褒獎它歷史的悠久、想象的豐富、造型的美觀,容易忽略掉漢字表意的變化無窮,正因為漢字在組成文段后表情達意的奇妙變化,為學習增添了難度,但也呈現(xiàn)出漢語學習的趣味,我想這就是不少老外醉心于漢語學習的原因了!
《方塊字》這一篇章提醒我重新認真地審視漢字表意方式豐富變化的特點,提醒我思考在學習中可以將難點轉化為興趣,對于家長指導孩子來說,引導的關鍵往往在于家長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成為孩子對事物的原生認識。比如對“漢字表意方式豐富變化的特點”,如果我能將其視作一件趣事,和女兒一起探討研究,一定好過這樣對她說:“你們的課文太難了,一個字那么多意思,我是讀不懂了,去問老師吧!或者給你報個興趣班?”
前幾日的一晚,女兒說:“媽媽,我考你一個問題唄?”臨睡的時候,我已經相當疲倦了,可想著“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樂趣”的事兒,我撐著半閉的眼睛問:“你說,什么問題?”女兒饒有興趣地說:“文言文《狼》里有一句話,全面的范文寫作網站‘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這句話里的‘犬’是什么意思?”我依稀記得《狼》是蒲松齡的一篇短篇小說,寫狼的貪婪和兇殘,屠夫的勇敢,文章里的主角是狼和屠夫,沒有狗。顯然,這里的“犬”并不是作名詞性質講成“狗”。
正如《方塊字》這一篇章里告訴我們的:字會因為地位而性質變易的。這情形在讀文字的時候,要隨時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為文言文用字比白話文簡單,一個字弄不明白,解釋就會發(fā)生錯誤的。想到這里,我滿懷信心地告訴女兒:“你看,這段話是寫狼,突然出現(xiàn)‘犬’字,不是講成名詞性質的‘狗’,你要留意觀察這個‘犬’字的位置,它在‘坐’的前面,對“坐”的方式加以修飾和說明,所以應該翻譯成‘像狗一樣’,是名詞作狀語?!迸畠郝牭脹]了睡意,對我連連稱贊,我說:你看,從文字中能得到豐富的暗示,是有趣的事兒吧!
《文心》對于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熏陶性情和心靈都有指導意義。說到文學素養(yǎng),《文心》里面認為沒有選擇地多讀書,范文參考網手機版不僅無益,否則還可能有害。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對于剛處在啟蒙期,需要引導的人來說,選書不慎,確實會導致走偏。書里面開出的書單,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
其次,書里面還提倡培養(yǎng)敏感、善于感悟的心。書中的樂華和大文非常熱愛學習,而且善于從生活小事中感悟,發(fā)現(xiàn)讀書寫作的秘密。譬如:
在《印象》的章節(jié)中,樂華和大文通在游山玩水中,體會記敘和描寫的區(qū)別;
看到河流沿著山腳轉著彎往下流的景色,感悟到柳宗元觀察的精密(《小石潭記》中的描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他們在枚叔的引導下,從文字中感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書里面提到的觸發(f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關于觸發(fā),書里面是這么說的,
“讀書貴有斷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你讀書時對于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系,是觸發(fā);
覺到與自已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行印證,是觸發(fā);
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倒子,是觸發(fā)。
這是就讀書說的。對于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fā)現(xiàn)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fā)。這種觸發(fā)就是作文的好材料?!?/p>
觸發(fā)貴是自己的新的才好,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盞裴,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用夕陽來比喻老年,入黨申請書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fā),說來很有新味,我們如果襲用,就等于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己不說什么了?!?/p>
這里提到的觸發(fā),其實可以理解為感悟、靈感。書里面的人受益于枚叔的提點,有許多新的觸發(fā)。
樂華聽公雞打鳴,天開始破曉,聯(lián)想到革命者;由衣服的領子和袖子難以清洗,聯(lián)想到領袖的職責重大。他還經常將自己悟到的東西,隨時寫在小紙條上。關于他的觸發(fā),書里面這么介紹的,
“他從蟬聲悟到抑揚的韻律,從日影悟到要的對照,從雷陣雨感到暴力的難以持久,從雨后的清涼悟革命的功用,從盆裁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簡的布置,從影戲的場面悟到敘事文的結構,從照片悟到記事文的法式?!?/p>
王先生由和尚誦經悟到讀書也應該有高低緩急,杜振宇同學從穿衣服要分場合,悟到作文時候語匯要豐富多樣,符合語境。類似的觸發(fā)在書中還有很多。
這種感悟能力讓我驚嘆,真的是靈心善感。學會觀察和思考,能夠大大提升自己的感悟力,對于熏陶心靈、塑造性格都有好處。如果從小就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對于完善人格、健全心靈都大有裨益?,F(xiàn)在的人就缺乏這樣靜心感受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
先說一下《文心》這本書帶給我的一些整體上的感受。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這個時期,這些老師和這群學生們,對學習的真誠,對學習的不浮躁。不覺,我也真切地沉浸其中,身心也逐漸被一種輕松的芬芳所彌漫,仿佛自己回到了小學、初中——那時的我還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焦慮,即便沒有這么好的學習氛圍,范文參考網TOP100范文排行沒有遇到這么學識淵博的老師,但心至少是平和的。
我還能感受到:這個時期的學習是那么的靈活,沒有死板,沒有功利,一股清爽的學習之風不覺襲遍全身,有一種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快樂之感。
好了,說完了整體感受,我就淺談一下讀過這本書后所得的一些體會吧,其實也可以說是關于寫文章的一些注意事項。
我為什么會讀這本書呢?其實也就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寫作水平,而在茫茫書籍中,人為恰巧下地就選中了這本書,哈哈哈。
我以前認為,寫作無非就是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不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寫作指導。但看完這本書后,我認為不然。
關于上述我對寫作的看法,這本書給出的一種解釋,我認為是再貼切不過了: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的不一定有條有理,如果把未經整理的意念照樣寫出來,它們的失敗就是無可挽回的了,這是就文章的組織來說的。正確的文章組織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guī)定,然后一步一步寫下去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要不斷的回問自己,問問自己要寫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心得體會那些材料能為自己的中心思想來服務?例證的順序應該怎樣來安排?文章的用詞等是否有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寫文章時應該注意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關于寫作的內容。比如它所講的“觸發(fā)”:一事一物所引發(fā)的思考,不管前人是否想到過,只要是自己想的,都是新鮮的,久而久之,自己觸的多了,自己的獨特性也就出來了。讀到這兒,我也是頗受啟發(fā),我在想,我不應該只是一味的讀書而不去思考,只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去讀無字之書。
還有關于小說的,我近來一直想嘗試著去寫小說,可畢竟是無頭的蒼蠅,只能是瞎撞,還摸不到門道。但看了這本書所講的關于小說文與記事文的區(qū)別后,我私似有所悟,原來:小說不一定要根據(jù)實事。即使根據(jù)實事,也不像敘事文那樣記敘了實事便完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里頭。那其他的東西才是小說的本質,那就是作者從那些實事中看出來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關系的意義。可是還有一點必得注意,須是把這種意義含在故事中間的才是小說。
還有……很多很多……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于寫作的一本書,更是一本關于生活與學習的寶典。把寫作融入了生活,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寫作,讀來真不覺枯燥。
先說一下《文心》這本書帶給我的一些整體上的感受。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這個時期,這些老師和這群學生們,對學習的真誠,對學習的不浮躁。不覺,我也真切地沉浸其中,身心也逐漸被一種輕松的芬芳所彌漫,仿佛自己回到了小學、初中——那時的我還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焦慮,即便沒有這么好的學習氛圍,沒有遇到這么學識淵博的老師,但心至少是平和的。
我還能感受到:這個時期的學習是那么的靈活,沒有死板,沒有功利,一股清爽的學習之風不覺襲遍全身,有一種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快樂之感。
好了,說完了整體感受,我就淺談一下讀過這本書后所得的一些體會吧,其實也可以說是關于寫文章的一些注意事項。
我為什么會讀這本書呢?其實也就是想提高一下自己的寫作水平,而在茫茫書籍中,人為恰巧下地就選中了這本書,哈哈哈。
我以前認為,寫作無非就是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不就行了,不需要什么寫作指導。但看完這本書后,我認為不然。
關于上述我對寫作的看法,這本書給出的一種解釋,我認為是再貼切不過了:就意念的次第信手寫的不一定有條有理,如果把未經整理的意念照樣寫出來,它們的失敗就是無可挽回的了,這是就文章的組織來說的。正確的文章組織是把怎樣起訖、怎樣貫穿先作個大體的規(guī)定,然后一步一步寫下去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寫文章的時候,要不斷的回問自己,問問自己要寫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那些材料能為自己的中心思想來服務?例證的順序應該怎樣來安排?文章的用詞等是否有問題?這些都是我們在寫文章時應該注意的。
在這本書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關于寫作的內容。比如它所講的“觸發(fā)”:一事一物所引發(fā)的思考,不管前人是否想到過,只要是自己想的,都是新鮮的,久而久之,自己觸的多了,自己的獨特性也就出來了。讀到這兒,我也是頗受啟發(fā),我在想,我不應該只是一味的讀書而不去思考,只注重書本知識,而不去讀無字之書。
還有關于小說的,我近來一直想嘗試著去寫小說,可畢竟是無頭的蒼蠅,只能是瞎撞,還摸不到門道。但看了這本書所講的關于小說文與記事文的區(qū)別后,我私似有所悟,原來:小說不一定要根據(jù)實事。即使根據(jù)實事,也不像敘事文那樣記敘了實事便完事,還得含有其他的東西在里頭。那其他的東西才是小說的本質,那就是作者從那些實事中看出來的和一般人生有重大關系的意義??墒沁€有一點必得注意,須是把這種意義含在故事中間的才是小說。
還有……很多很多……
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于寫作的一本書,更是一本關于生活與學習的寶典。把寫作融入了生活,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寫作,讀來真不覺枯燥。
《文心》對于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熏陶性情和心靈都有指導意義。說到文學素養(yǎng),《文心》里面認為沒有選擇地多讀書,不僅無益,否則還可能有害。每個人的時間都很寶貴,對于剛處在啟蒙期,需要引導的人來說,選書不慎,確實會導致走偏。書里面開出的書單,都是非常經典的作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
其次,書里面還提倡培養(yǎng)敏感、善于感悟的心。書中的樂華和大文非常熱愛學習,而且善于從生活小事中感悟,發(fā)現(xiàn)讀書寫作的秘密。譬如:
在《印象》的章節(jié)中,樂華和大文通在游山玩水中,體會記敘和描寫的區(qū)別;
看到河流沿著山腳轉著彎往下流的景色,感悟到柳宗元觀察的精密(《小石潭記》中的描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他們在枚叔的引導下,從文字中感受“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風光。
書里面提到的觸發(fā),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關于觸發(fā),書里面是這么說的,
“讀書貴有斷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你讀書時對于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系,是觸發(fā);
覺到與自已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行印證,是觸發(fā);
覺到可以作為將來某種理論說明的倒子,是觸發(fā)。
這是就讀書說的。對于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fā)現(xiàn)旁的意思,這也是觸發(fā)。這種觸發(fā)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觸發(fā)貴是自己的新的才好,用月的圓缺來比喻人事的盞裴,用逝水來比喻年華難再,用夕陽來比喻老年,諸如此類的話在最初說出來的人原是一種好觸發(fā),說來很有新味,我們如果襲用,就等于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自己不說什么了?!?/p>
這里提到的觸發(fā),其實可以理解為感悟、靈感。書里面的人受益于枚叔的提點,有許多新的觸發(fā)。
樂華聽公雞打鳴,天開始破曉,聯(lián)想到革命者;由衣服的領子和袖子難以清洗,聯(lián)想到領袖的職責重大。他還經常將自己悟到的東西,隨時寫在小紙條上。關于他的觸發(fā),書里面這么介紹的,
“他從蟬聲悟到抑揚的韻律,從日影悟到要的對照,從雷陣雨感到暴力的難以持久,從雨后的清涼悟革命的功用,從盆裁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簡的布置,從影戲的場面悟到敘事文的結構,從照片悟到記事文的法式?!?/p>
王先生由和尚誦經悟到讀書也應該有高低緩急,杜振宇同學從穿衣服要分場合,悟到作文時候語匯要豐富多樣,符合語境。類似的觸發(fā)在書中還有很多。
這種感悟能力讓我驚嘆,真的是靈心善感。學會觀察和思考,能夠大大提升自己的感悟力,對于熏陶心靈、塑造性格都有好處。如果從小就培養(yǎng)這樣的習慣,對于完善人格、健全心靈都大有裨益?,F(xiàn)在的人就缺乏這樣靜心感受生活,從生活中學習的能力。
《文心》由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老先生所著,是一本專門談論“讀”和“寫”的書。共有三十二個小故事,以民國時期幾位初中生和教書先生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為線索,講授了文章寫作中需要注意的要點以及如何鑒別和欣賞不同的文章。
通過故事的方式傳授寫作知識,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寫法。不過,其中的重點是教給讀者寫作的要點和技巧。
在《文心》中給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話是:“讀書貴有新得,作文貴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觸發(fā)的功夫。所謂觸發(fā),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另一件事?!痹诂F(xiàn)在以考試為主的教育模式下,老師在講寫作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講如何寫出獲取高分的文章,反觀學生寫出來的東西,總覺得缺少了點真情實感,這或許與寫作者的閱歷和經歷有關,但更多的也是與教育引導有關,所以,通讀《文心》后,我就讀書和寫作兩方面做出幾點分享交流:
一、關于讀書:
1.讀書的目的在于收獲其內容的意趣。
《文心》提出讀書要學會站在文中人物的角度去感受、體會他人的經驗?!拔鹬话盐淖之斘淖侄x,勿只從文字上學文字”學生在進行閱讀的時候,大多只是通讀一遍,大概知道里面講了什么內容,如同讀故事一樣讀完了一本書,卻沒有一個深入的思考,只有學會正確的讀書方法,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2.讀書要左右逢源
“好的文章不僅在于文法,更要有其它領域的涉及”想要提高寫作水平,還要多多涉獵其它領域的書,比如邏輯學等。
二、關于寫作:
1.端正態(tài)度,有感而寫
寫作應當是生活的一部分。大多數(shù)的學生模仿爆款題目下的花言巧語、局限了寫作思維,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沒有新意,無法吸引讀者。
2.作文章法
不管是寫文還是說話,都要在承接、轉折的地方留心;使用字詞時,要知曉其準確意思。
3.知、情、意
不僅是學生,有時候我們在動筆時也經常會覺得沒內容寫、不知道寫什么。甚至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是千篇一律的開頭、結尾。因為作者不知道自己要寫的是件什么樣的事情;它與別物的關系是什么;對其發(fā)生什么樣的感情。
讀完《文心》一書,讓我有一種學習上的突然頓悟:哦,原來自己平時的寫作毛病書中早已說到,哪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自己經常所犯。它帶給我各種思考,讓自己對自己所寫的東西有了清晰且深入地認識,更讓自己對教學有了更多的感悟,也更加確定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應按照怎樣的方式方法進行,怎樣去培養(yǎng)出一名具有真情實感的學生。
漢字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紐帶,具有獨特的魅力。我們講起它的美,通常是褒獎它歷史的悠久、想象的豐富、造型的美觀,容易忽略掉漢字表意的變化無窮,正因為漢字在組成文段后表情達意的奇妙變化,為學習增添了難度,但也呈現(xiàn)出漢語學習的趣味,我想這就是不少老外醉心于漢語學習的原因了!
《方塊字》這一篇章提醒我重新認真地審視漢字表意方式豐富變化的特點,提醒我思考在學習中可以將難點轉化為興趣,對于家長指導孩子來說,引導的關鍵往往在于家長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成為孩子對事物的原生認識。比如對“漢字表意方式豐富變化的特點”,如果我能將其視作一件趣事,和女兒一起探討研究,一定好過這樣對她說:“你們的課文太難了,一個字那么多意思,我是讀不懂了,去問老師吧!或者給你報個興趣班?”
前幾日的一晚,女兒說:“媽媽,我考你一個問題唄?”臨睡的時候,我已經相當疲倦了,可想著“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樂趣”的事兒,我撐著半閉的眼睛問:“你說,什么問題?”女兒饒有興趣地說:“文言文《狼》里有一句話,‘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句話里的‘犬’是什么意思?”我依稀記得《狼》是蒲松齡的一篇短篇小說,寫狼的貪婪和兇殘,屠夫的勇敢,文章里的主角是狼和屠夫,沒有狗。顯然,這里的“犬”并不是作名詞性質講成“狗”。
正如《方塊字》這一篇章里告訴我們的:字會因為地位而性質變易的。這情形在讀文字的時候,要隨時留意,尤其是文言文。因為文言文用字比白話文簡單,一個字弄不明白,解釋就會發(fā)生錯誤的。想到這里,我滿懷信心地告訴女兒:“你看,這段話是寫狼,突然出現(xiàn)‘犬’字,不是講成名詞性質的‘狗’,你要留意觀察這個‘犬’字的位置,它在‘坐’的前面,對“坐”的方式加以修飾和說明,所以應該翻譯成‘像狗一樣’,是名詞作狀語。”女兒聽得沒了睡意,對我連連稱贊,我說:你看,從文字中能得到豐富的暗示,是有趣的事兒吧!
去年多個簡書大神安利的這本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暢銷書,好奇了這么久,我終于讀了!
它用小說的形式講閱讀與寫作的入門與進階,讀起來生動有趣,也讓我了解1930年代的學校生活是什么樣兒的。這本書的主角是兩個初中生,他們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家長、老師又是如何引導他們自己去給出答案的?
和很多優(yōu)秀的現(xiàn)代文學一樣,這本書給我震撼最大之處在于,從字里行間讀出的自強不息,和對真理的不斷追求。以前讀胡適、唐德綱,在那個動蕩的局勢下,西南聯(lián)大在一次次搬遷下堅持開課,老師沒有工資,學生也習慣了敵軍轟炸……雖讀得如臨其境,但始終隔著一層,似乎偉人所為是順理成章的。而《文心》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第一次從學生這種小人物的視角去審視,去思考,我應該怎樣去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
一個中學生沒錢讀書被迫去工廠當學徒工,他一開始也很抗拒,他父親找來俄國詩人寫工廠勞動的現(xiàn)代詩給他讀,讓他明白生活就是藝術的來源。并開導他,學習不是一定要在學校里。他離開學校的那一天,全班同學給他開歡送會,他的老師也說:在哪里都可以學習,只要你有一顆向上的心,何況你已經學會了自學。他后來也真的不負眾望,把自己在工廠里的所見和思考寫下來給同學傳閱,時常找機會和老師同學交流。
這是我讀過的關于閱讀和寫作的書中最特別的一本。它是一本小說,即使大家知道這本小說的目的只是為了把作者關于閱讀、寫作的見解通過幾個人物之口抖落出來,但這本書還是大大超出了大多數(shù)讀者的預期!它的情節(jié)內容很有深度,以小見大烘托出了時代背景,塑造出了幾位不偷懶強行灌輸?shù)睦蠋?,主動學習思考的學生。我忍不住覺得,這些事是真的。它們雖經時間沖刷了近百年,卻鮮明依舊,經得起時代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