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教案的目的在于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教學內(nèi)容、規(guī)劃教學流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增強教學自信心。最新高中語文教案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最新高中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及本文的寫作背景;
2.賞析本文的畫面美、語言美、情調(diào)美,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
3.體會情景交融手法的運用;
4.欣賞本文的語言風格。
重難點
1.把握寫作脈絡(luò),體會作者內(nèi)心情感;
2.賞析文中的畫面美;
3.學習本文樸實清新的語言風格。
教學用具 錄音機朗讀帶多媒體
課型誦讀鑒賞課
課時1
教學流程
導語
月,引人無限的遐思。古往今來,月成了情感的載體。月下漫步,情思無限,人生的萬千思緒紛涌而來,也會緩緩散去。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佳作。作者在一個靜謐的月夜,獨自一人來到清華園的荷塘。靜望明月,細嗅荷香,沉浸于無邊的荷香月色中了。
出示課題:荷塘月色
知識積累
1.作者作品
朱自清,中國現(xiàn)代散文家。是位有骨氣的文人,1948年8月,因貧得病逝,寧愿餓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氨憩F(xiàn)了我們民族的氣概。”(毛澤東評)
2.創(chuàng)作背景
作于1927年,當時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作為一個愛國的知識分子,苦悶彷徨,找不到出路,一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卻又無法安心于這種“超然”。
整體感知
聽錄音,感知大意,理清線索。
1、路線:家小路荷塘小路家
2、情感:不靜尋靜得靜失靜
分析:
開頭不寧靜,文中貫穿著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悅,愁緒難消中又向往著自由美好的生活,最后回到現(xiàn)實:不寧靜。
文本賞析
(多媒體展示相關(guān)畫面,形象直觀,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
一、閱讀第一段,思考: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怎么理解?(引導學生結(jié)合背景和全文的情感線索來分析。)
明確:
揭示全文主旨,“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p>
1、對現(xiàn)實的不滿;
2、對個人和國家前途的憂慮;
3、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二、第三段:月下荷塘
1、一生朗讀,體會本段的景物描寫的精妙之處。
作者向我們展示出月下荷塘的靜謐、美好、朦朧之美。由荷葉到荷花,接著荷香到荷波,最后到流水,寫出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特別是比喻手法的運用,帶領(lǐng)學生重點分析。
示例:“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化嗅覺為聽覺,把荷香和歌聲聯(lián)系在一起,取其若有若無的相似點,可謂精妙。
三、第四段:荷塘月色
一生朗讀,其他學生體會荷塘中月色的特點。(生回答,師總結(jié)歸納)
明確:動詞“瀉”寫出了月光的鮮明欲滴的奶白色的實感,“浮”的運用寫出了月下荷花縹緲輕柔的姿容,“籠”寫出了月光的朦朧輕柔。
“酣睡”喻朗照,“小睡”喻被一層層淡淡云遮住的月光,恰到好處。
本段從不同角度,描寫出不同景物上的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四、第五段:荷塘四周
生齊讀,思考:荷塘四周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楊柳、煙霧、燈光,陰暗、低沉。水里的蛙聲和樹上的蟬聲,反襯出作者內(nèi)心的失落和淡淡的憂愁。
五、朗讀《采蓮賦》《西洲曲》
思考:作者回家的路上,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師點撥、歸納)
明確:
荷塘的美景引動作者內(nèi)心的鄉(xiāng)思,青年男女美好的情思引發(fā)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探究延伸
這是一篇散文佳作,寫出了一位知識分子當時內(nèi)心無法釋然的苦悶之情。學完本文之后,對“我”是怎么認識的?(組織學生討論,自由發(fā)表評價)
言之有理皆可,不必苛求同一。
手法鑒賞
本文的語言樸素典雅,清新自然,蓄滿詩意。作者融情于景,即景抒情,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學生互動交流,總結(jié)文中精彩句子的特點,試做歸納、發(fā)言)
明確:
1.比喻的運用;
2.通感手法的運用;
3.疊詞的運用。
課堂小結(jié)
在我們的眼前,展現(xiàn)出這樣的畫面:荷葉田田,荷花朵朵。明月瀉銀輝,清風送荷香。這清新、神秘、靜謐的荷塘就是作者心靈的避難所。暫時的寧靜讓作者獲得了精神升華,引發(fā)出他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同學們能常走近自然中,用善感的心靈去體會,以自己獨特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萬物之美。
課后作業(yè)
1.寫篇讀后感放在周記本上;
2.閱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思考:有人認為他用的比喻取材狹窄、陰柔,缺乏想象力,你認同嗎?為什么?
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體會詩歌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形式美。
2、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3、把握脈絡(luò),領(lǐng)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
理清線索,欣賞詩歌鮮活俏麗的意象美
教學難點:
把握脈絡(luò),領(lǐng)會作者真摯深沉的情感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探究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詩歌
十六歲花季,十七歲的雨季,這時正是最愛做夢的年齡吧,相信在坐的各位同學都有各自最美的夢想,有了夢想之后,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要學追尋夢想。今天我們跟大家一起走近戴望舒先生的《尋夢者》,看他是如何尋夢的。
二、走近詩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作,并成為30年代“現(xiàn)代派”詩人群體的領(lǐng)袖。詩集有《我的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zāi)難的歲月》。
三、時代背景
“五四”運動前后,科學與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美好的理想與黑暗的現(xiàn)實的激烈矛盾,籠罩了他們敏感的心靈。比“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更強烈的社會使命感造就了一個龐大的“尋夢者”群。從魯迅無數(shù)痛苦的夢結(jié)出的果實《吶喊》,到何其芳在精美中浸滿了熱情的《畫夢錄》,雖然個人的心同現(xiàn)實的距離有遠有近,但是,尋求美好的夢境變?yōu)楝F(xiàn)實的愿望與他們執(zhí)著艱辛的尋求精神,卻大體是一致的。戴望舒就是其中一位由現(xiàn)實世界轉(zhuǎn)到詩的世界中最忠實的尋夢者。
四、賞析詩歌
1、初讀詩歌,體會音韻美
詩每節(jié)三行,節(jié)奏大體整飭。
每節(jié)一二句或重復、或排比,甚至各句大部重復。這首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重疊復沓、一唱三嘆。全詩中每節(jié)“走勢——蓄勢——升華”的詩格形式,具有一種重疊復沓、一唱三嘆的美感,富于音樂美。
2、品讀詩歌,感悟靈動詩緒。
1).“夢會開出花來”,“夢會開出嬌妍的花來”,這樣的夢給你怎樣的感受?又激發(fā)你怎樣的欲望?
夢,美麗,甚至絢麗。如無價之寶般珍貴,值得人一生去尋求。
2).“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兩句之間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夢呈現(xiàn)給我們怎樣一種姿態(tài)?
“大海里”已是難尋,“大海的底里”更加難尋,層層遞進,可見夢是“深藏”的,不易尋找的。
3).“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瀚?!?,尋夢是怎樣的一種歷程?
——“九”這個數(shù)字并非實指,只言歲月之久長,“冰山”“瀚?!眲t指道路之艱難,可見尋夢要付出巨大的艱辛。
4).這個夢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值得我們?nèi)プ穼?
——它有天上的云雨,有海上的風濤,會讓人心沉醉。
5).要真正實現(xiàn)這個夢,還需付出怎樣的努力?
——“在海水里養(yǎng)九年”,“在天水里養(yǎng)九年”,如此精心呵護,才能在“一個暗夜里開綻”。在“暗夜里”,預示著夢的來臨又是如此的不可預知。
6).何時夢才會降臨?
——當我們“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的時候,金色的貝才會吐出桃色的珠。
7).這“桃色的珠”還需如何呵護?
——放在懷里,放在枕邊。
8).經(jīng)歷了重重艱辛,付出了滴滴呵護,“桃色的夢”會讓我們獲得怎樣的心靈震顫?——即使我們已經(jīng)衰老,如果有一個“開了花的夢”,有一個“開出嬌妍的花的夢”,那么我們的人生已是最幸福、最無憾的了。
第一節(jié),寫夢是無價的珍寶;第二節(jié),寫在青色的大海底里深藏著金色的貝;第三節(jié),寫要逢到那金色的貝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第四節(jié),艱苦的尋求是值得的;第五節(jié),寫尋求中種種艱苦與磨難;第六節(jié)寫漫長而艱苦的歷程;第七節(jié),寫獲得無價珍寶后的心情;第八節(jié),寫美好夢想實現(xiàn)的艱難。
全詩八節(ji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這是詩歌的引子。第二部分(2-6)寫尋夢的過程。第三部分(7-8)寫實現(xiàn)美好夢想時的幸福與快慰。(板書)
五、再讀詩歌,品味詩歌意象美
詩歌運用多種意象,構(gòu)成了獨特的意境
嬌艷的花象征夢的美好絢麗,讓人產(chǎn)生無限遐想,
充滿對夢的向往。
青色的大海象征夢的澄澈高遠,暗示金色的貝不能輕而易舉獲得,為下文作鋪墊
金色的貝象征夢的珍貴難得,突出夢的精美與絢麗
冰山、瀚海象征著尋貝的艱難,隱喻人生歷程中種種艱苦與磨難
云雨聲、風濤聲象征貝的豐美和價值,描繪了一個令人心醉的美好世界
海水、天水象征養(yǎng)貝的艱難
桃色的珠象征夢的美好誘人,突出夢的靜美與絢麗
鬢發(fā)斑斑、眼睛朦朧象征著尋夢的代價很沉重
六、鑒賞藝術(shù)手法
1.回環(huán)往復:
2.復沓反復:
3.意象傳統(tǒng)的象征手法:
七、小結(jié)
任何美好理想的實現(xiàn),任何事業(yè)的成功的獲取,必須付出人的一生追求的艱苦代價。
八、《尋夢者》是奏響于我們心間的一首優(yōu)美而動人的歌,有夢相伴,所以不孤獨。讓我們再次誦讀這首詩,讓詩歌賜予我們力量,讓夢想插上翅膀。
九、拓展延伸
每個人都是有夢想的,有夢想,人生才不會蒼白無力。那么你的夢想是什么?請同學們暢所欲言。
十、作業(yè)
夢想是理想,不是空想。實現(xiàn)夢想,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坐享其成。你未來的職業(yè)就是你最實際的夢想。請為你的職業(yè)做一個近景或遠景規(guī)劃,為夢想插上翅膀,讓夢想成為可能。
一、教學目標:
1、詩歌的朗讀指導,思想情感體會;
2、詩歌語言表達技巧的體會、學習;
3、“大堰河”形象的把握。
二、教學重點:
1、詩歌蘊含的思想情感體會;
2、語言特點分析。
三、教學難點:
詩歌中豐富而細膩的情感揣摩品味。
四、教學方法:
擬采用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師生互動問答法等。
五、教具準備:
教本、教案、有關(guān)多媒體課件。
六、導學設(shè)計過程
1、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保姆”這種工作的內(nèi)容嗎?學生答,師點評-----今天,我們學習現(xiàn)代著名詩人艾青的詩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書課題)。請大家看大屏幕,了解有關(guān)背景資料------請大家齊聲讀出來。
2、請同學們把全詩的13個詩節(jié)標上序號。
3、教師范讀1—3節(jié)詩歌,之后提出閱讀要求:有表情朗讀,準備3分鐘,自由舉手讀自己喜歡的詩節(jié)。(要求先說喜歡的詩節(jié)番號)
4、在學生讀詩節(jié)結(jié)束的時候,要求學生談自己喜歡的理由和自己的理解,及時點評讀的效果,師生互動,并趁機對學生讀的詩節(jié)進行情感和語言技巧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教師做及時的有選擇的板書。具體的分析預設(shè)寫在教本上。
5、在分析詩歌內(nèi)容差不多的時候,導引學生分析詩歌的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啟發(fā)學生可能用到的預設(shè)問題:
A、詩歌哪些小節(jié)是寫回憶大堰河生前的往事的?
B、詩歌哪些小節(jié)是寫大堰河去世后的凄涼悲苦的結(jié)局的?
C、哪些詩節(jié)是對大堰河的大聲直接的贊美歌頌的?
D、哪些詩節(jié)明顯是對大堰河深情的感激和懷念,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起她?
6、學生思考、與同桌討論,自由舉手回答自己的內(nèi)容劃分。(要求學生答出詩節(jié)的序號)之后師生互動點評,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然后,展示幻燈片,體會結(jié)構(gòu)圖的內(nèi)容。教師對結(jié)構(gòu)圖作點評,幫助學生理解。
7、最后,全班齊讀第12—13詩節(jié)一遍,出示幻燈片,展示有關(guān)大堰河的墳?zāi)箞D片已經(jīng)跟艾青的一往情深,加深印象。
8、如果有時間,讓學生以詩歌般的語言贊美自己的一個親人。師生適當點評。
可能用到的板書準備(視情況而作調(diào)整)
1節(jié):尊敬、懷念、憐愛
2節(jié):慚愧、感激
3節(jié):懷念、沉痛
4:感傷、感激、同情
5:沉痛、依依不舍、無奈
6:難過、不安
7:同情、憐惜、贊美
8:同情、感激
9:傷心、慚愧
10:感傷、痛苦、同情
11:悲哀、憤怒
12:無限的贊美、感激
13:無限的敬仰、贊頌
教學反思
我是帶著感情教學生學習這首長詩的。我知道這首詩是作者用情感孕育而成的作品,如果我不用“情”字解讀她,那將是對作品的一種不敬。事實上,我的這課的教學還是成功的,是富有表現(xiàn)力、感染力的。我?guī)е星槔收b作品,我?guī)е星橐I(lǐng)學生品讀作品,我?guī)е星樽x我寫的文章《那個春節(jié)真難過》拓展本文的教學。我的情感也將學生的情感引出來了。一位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自己讀文章也沒有什么深刻的感受,讓你這么一分析,我仿佛看到了艾青那悲痛的表情,聽到了艾青那真情的呼喚。特別是你讀自己的文章《那個春節(jié)真難過》,我都流淚了。我知道什么是真情孕育文章了。有些文章就是真情孕育出來的產(chǎn)兒??磥?,我的這課是成功的。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2、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并訓練學生古文句讀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在教師恰當?shù)奶嵘龑?,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領(lǐng)學生理解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課文內(nèi)容。
(三)情感與態(tài)度:
1、學習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置個人安危于不顧,維護國家安全的愛國主義精神。
2、了解燭之武說服秦伯的方法——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方法,認識燭之武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教學重點:燭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瀾起伏,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教學難點: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對《左傳》的語言特點有所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探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曹操有句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古往今來,有多少志存高遠之士,哪怕社會、命運對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緊要關(guān)頭,依然挺身而出,為國家為蒼生獻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熱。未能被“早用”,“今急”才被“求”的年過70的燭之武就是這樣一個讓我們敬佩不已的人。《燭之武退秦師》共有4個段落,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前2個自然段:秦晉圍鄭——燭之武臨危受命。今天我們來繼續(xù)學習《燭之武退秦師》,看看燭之武是如何以三寸不爛之舌勸退秦國的虎狼之師。
二、課文賞讀
(一)朗讀3、4段。
(二)3、4段文本分析:說退秦師——迫晉撤兵
1、先看結(jié)果:
原文
字詞
作用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說:通“悅” 戍:戍守、守衛(wèi)
反襯燭之武的演說效果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之:代指秦軍 微:沒有 夫人:那人(今義:妻子) 及:達到 因:依靠敝:損害所與:所交往的人。所+動 知:通“智” 亂:(軍隊)散亂 易:替代 武:戰(zhàn)時應(yīng)遵守的道義準則 其:還是。表商量語氣去:離開 之:指代鄭國
證明了燭之武說退秦師的`成功。也看到了一個霸主冷靜的軍事頭腦。
2、追根溯源:
(1)(宋.呂祖謙《東萊<左傳>博議》)“燭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晉親鄭,棄強援、附弱國;棄舊恩、召新怨;棄成功、犯危難。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詎能若是乎?”燭之武是抓住哪幾個利害點來說動秦穆公的。
原文
字詞
勸說藝術(shù)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敢以(這事)煩…… 鄙:把…當作邊邑意動
既知亡矣
(示弱)
越晉難治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焉:什么 用:因為 陪:增加
亡鄭利晉
(陳弊)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以為:把(它)作為 東道主:東邊道路上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行李:使者(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共:通“供” 乏困:缺少的(東西)。形→名
存鄭利秦
(述利)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
為:給 (晉君)許君焦、瑕 濟:渡河 版:防御工事 夫:發(fā)語詞 何厭之有=有何厭 之:賓語前置的標志
晉人無信
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東:向東。名→狀 封:使……作疆界。使動 肆:擴張。焉:哪里 闕:削減 唯:希望 圖:考慮
晉人無厭
(揭短)
小結(jié):燭之武是抓住哪幾個利害點來說動秦穆公的:越晉難治亡鄭利晉存鄭利秦晉人無信晉人無厭
(2)燭之武退秦師的勸說藝術(shù)
一個面臨亡國之危的小國使臣燭之武,面對大國的國君,本是求人,卻能夠不卑不亢,從容辭令,可謂是有理有利有節(jié)有度;雖是竭盡挑撥離間之能事,卻句句在理,字字動心,絕無故弄玄虛、危言聳聽之嫌。他在“利”字上做足了文章,既瓦解了秦晉聯(lián)盟,說退秦師,又保全了鄭國的利益,出色地完成了勸說使命。
三、拓展延伸——委婉勸諫知多少
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于婦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39;必勿使反。&39;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觸龍說趙太后》
勸諫特點:運用對比的方法諷諫。
觸龍用對比的方法,把太后的愛女燕后與愛子長安君作一比較,故意強調(diào)太后愛燕后勝過愛長安君。表面上大談燕后之事,實際上是借客形主,是借燕后之事提醒太后考慮是否真正做到了比愛燕后更愛長安君。觸龍?zhí)岢隽恕案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的標準,并列舉事實證明太后為燕后“計久長”,從而否定太后“(愛燕后)不若長安君之甚”。可見觸龍強調(diào)太后為燕后“計久長”不過是作為陪襯,其真實意圖還在于暗示太后為長安君“計短也”,并沒有考慮到要使長安君“有子孫相繼為王”。作為諸侯國的統(tǒng)治者,為國君的如果不讓他的子孫為國家出力,只是坐享其成,利用其特權(quán)享受揮霍,“雖曰愛之,其實害之”,反而會把他的前途給葬送了。如果目前能使長安君“有功于國”,那么他就不是只享受特權(quán)而不付出代價的人,也算對趙國有了貢獻,將來就能立住腳跟,可以“自托于趙”了。這才是真正為自己最疼愛的孩子做出的長遠打算。觸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從而摧垮了太后的精神防線,順利地完成了勸諫的任務(wù)。
四、本課驗收
1、對下列句中劃線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
A.晉軍函陵(軍:軍隊)
B.貳于楚也(貳:從屬二主)
C.是寡人之過也(是:這)
D.亡鄭以陪鄰(陪:增加)
2、下列句中劃線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D)
A.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C.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D.若不闕秦闕秦以利晉
3、下列“其”字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D)
A.君知其難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還也
4、本文選自《》。它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體史書,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所作,與《》《》合稱為“春秋三傳”。
五、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名校學案》配套練習
一、設(shè)計依據(jù)與教學目標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的歷史人物傳記。根據(jù)課標要求,“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思想藝術(shù)魅力,發(fā)展想象力和審美力”“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能獲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發(fā)現(xiàn),彰顯自己的閱讀個性。注重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實踐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本文的教學目標:
1、積累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品味淺易文言的能力
3、正確認識燭之武的形象,能夠歷史客觀評價,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
(一)導語
孫子兵法上說:“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逼溲詫崬樽罡咧娛略瓌t,至少可用于戰(zhàn)略,若能用于政略,效力尤大。
在波詭云譎的春秋時期,燭之武就是運用謀略,成功運用了離間計,瓦解秦晉聯(lián)盟,保全了國家。今天我們一同走進《燭之武退秦師》的繽紛世界。
(二)自學指導
要求:
1、資料檢索:《左傳》的相關(guān)常識;燭之武退秦師的背景:晉公子重耳之亡、秦晉之好、殽之戰(zhàn);
2、學習卡片制作,包括通假、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古今異義等。(注:主要落實三維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三)課堂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目的是改變以往教師串講的做法,把課堂還給學生。就知識卡片的示例:
1、通假
(1)無能為也已已通矣
(2)共其乏困共通供
(3)秦伯說說通悅
(4)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2、詞類活用
(1)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軍:名詞活用作動詞,駐扎
(2)夜縋而出
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3)越國以鄙遠鄙:名詞作動詞,把·······當作邊邑
(4)闕秦以利晉闕:使動用法
2、古今異義
(1)東道主
(2)行李
(3)夫人
3、特殊句式判斷句式:是寡人之過也賓語前置:何厭之有狀語后置:以其無禮
于晉且貳于楚也
4、一詞多義
注:動態(tài)交流,采取搶答的方式,關(guān)注學生主體地位。如本課的朝、因、封、辭、師等,都有很多例句,讓同學搶答能激發(fā)興趣,也能提高記憶的效率。
(四)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誦讀品味,讀出波瀾
在自學交流的基礎(chǔ)上,學生對文意應(yīng)當有了初步了解,但文言教學閱讀不可忽視,尤其是學生的感受建立在閱讀之上。誦讀指導:走進文本,揣摩人物心理,讀出波瀾。重點品讀燭之武推辭的一段和說秦伯的一段。
2、品味探究:如何看待燭之武的“辭”和“許”?如何評價燭之武?
生討論交流。燭之武的&39;話語里有對鄭伯不能及時任用自己的不滿:“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蓖瑢W不能誤讀為燭之武的謙虛之詞。鄭伯是怎樣說服燭之武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多誠懇的道歉!“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曉以國家存亡的大義,燭之武焉有不“許”之理。當然啊,“許”也足見燭武能顧全大局,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關(guān)頭,能拋棄個人恩怨,以國家大義為重,不顧個人安危,前去說秦,不失為大義之士!
4、合作探究:燭之武如何說服秦伯退兵的?
設(shè)計學生活動一:探究燭之武打動秦伯最關(guān)鍵的原因(學生討論,老師相機點撥。燭之武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戰(zhàn)術(shù)來說服秦伯,大體說來分為五步:第一步:欲揚先抑,以退為進: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第二步:闡明利害,動搖秦君: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秦著想,誘之以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第四步:以史為鑒,挑撥離間:且君嘗為晉君賜矣······君之所知也。第五步:預測前途,勸秦謹慎: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設(shè)計學生活動二:請同學為燭之武的這段精彩說辭寫一段點評,不少于100字。點評示例:燭之武他看準了秦晉聯(lián)合攻鄭各有所圖,而若取鄭則客觀上只會對晉有利,而對秦不僅無利,還會招禍。燭之武抓住了秦穆公這一心理、曉之以利害,終于打動了對方。而燭之武的說辭更妙之處在于他心里處處為鄭著想,但口口聲聲說的是為秦,這就容易被秦伯接受。分析利害,委婉曲折、步步深入、層層緊逼,句句打動對方,顯示出極強的說服力。這說明左傳在描寫人物語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寫外交辭令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注:點評的文字主要見于教參,以往教學我多采取靜態(tài)的處理方法,把答案給學生,直接窒息了他們的思維?,F(xiàn)在我運用新理念,讓他們?nèi)ヌ骄?,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遷移拓展
1、本文展示了燭之武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尤其是他的游說藝術(shù)。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去勸說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或建議。根據(jù)下面的情境,試寫一段勸說辭。(任選一題)情境一:父母經(jīng)常偷窺你的信件,這天你一放學,就發(fā)現(xiàn)媽媽又在翻看你的日記本,于是你對媽媽說······情境二:高三了,學習緊張,媽媽包攬了所有的家務(wù),這天你發(fā)現(xiàn)媽媽在洗你的襪子,于是你對她說······
2、同學們在寫作文時,經(jīng)?!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實際上只要我們有心,完全可以開發(fā)一些課本素材。試以本文為例,開發(fā)一則作文素材。
示例:《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燭之武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恩怨,臨危受命,只身退秦軍,維護了國家的安全。他善于利用矛盾,分化瓦解敵人,充分顯示出他杰出的外交才能。
(六)作業(yè)
背誦全文。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簡歷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2、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章法、節(jié)奏、韻律,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3、咀嚼詩歌語言,把握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美,領(lǐng)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詩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藝術(shù)上的“三美”,即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中涌動著的激情,把握詩歌的主題。
教學方法:
誦讀法、問答欣賞法、探究式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朱自清先生說過:現(xiàn)代詩人應(yīng)當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有一位文學家也說過,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不能忘記的詩集有三部:一是胡適的《嘗試集》,一是郭沫若的《女神》,一是徐志摩的《志摩的詩》。就是現(xiàn)在,也有許多朋友喜歡徐志摩的詩,可見他的詩影響之大、之深、之遠。
二、作者簡介: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人物,筆名云中鶴。出身于富商家庭,父親因興辦實業(yè),蜚聲浙江。1910年入杭州府中學堂,1915年進入北京大學學習。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國留學學習銀行業(yè)(他父親希望他將來成為銀行家),1919年得知五·四運動爆發(fā),激起心中的愛國熱情。1920年去英國劍橋留學,以一個特別生的資格,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的真正悠閑自由的日子。據(jù)他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臥仰在有星星、黃花點綴的蔥綠草坪上,或看書、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時到碧波蕩漾的康河里劃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1921年開始寫詩,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拜倫、雪萊的影響。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他是個個性主義者,信仰個性絕對自由的理想,并把對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適在《追悼志摩》中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焙喲灾?,他的理想就是英國式的民主,英國式的政治。他崇拜大自然,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的不少詩語言清新,比喻貼切,風格輕柔明麗。
1931年11月19日,他搭乘“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年僅36歲。真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離開了我們。
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表現(xiàn)了他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因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而備受讀者青睞。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誦讀,教師提示:這首詩象一首小夜曲。應(yīng)讀出委婉細膩的感情。節(jié)奏要輕慢一點。語氣要舒緩、輕柔、低沉(特別是:悄悄、輕輕、沉默)。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或者播放范讀磁帶,學生模仿)
3、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1)問: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2)問:詩人為什么一開始說“輕輕的我走了”而不說“我輕輕地走了”?他后面連用了兩個“輕輕的”都在“我”之后,就更符合語法規(guī)范。
明確:調(diào)整語序的作用,主要是強調(diào)。連用三個“輕輕的”,突出了“寧靜”,給全詩定下抒情基調(diào)。表現(xiàn)了難舍難分依依惜別的深情,以及無奈與感傷。詩人不忍心驚動康橋呀。同時襯出了詩人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而且這樣一寫,音韻上感覺也好一些。
四、分析鑒賞
一)引導學生整體感受意象美
1問:大家對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是什么印象?
生:美麗。
師:對,可以說是風光如畫呀。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如今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2、找尋意象:康橋的美麗是通過哪些景物寫出來的?(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要寫這些景物?。
明確:云彩,金柳,青荇,清潭,長篙,星輝。
這些自然景物都是柔美的。它們都已超越了本身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戀情。而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景象就是意象。
(客觀物象)+(主觀情意)=意象
3)提問:詩人告別時,哪些舉動可以體現(xiàn)出對康橋的深情?
明確: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二)具體整體感受意象美。(有條件可以播放關(guān)于康橋的風光片)
1、第二節(jié),寫了岸邊的柳樹。“金柳”是夕陽照射下的柳樹,它鍍上了一層嫵媚的金色。金色的柳條隨風搖擺,秀美婀娜,好像美艷的“新娘”,形象逼真的寫出了金柳的美好姿態(tài),又傳達出詩人的無限歡喜和眷戀之情及濃烈的溫柔之愛?!捌G影”在詩人“心頭”“蕩漾”,物我合一,情景交融。誰舍得離開美麗的新娘呢?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送別時人們往往都有折柳贈別習俗。真是傷心不過灞橋柳呀。.
2、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的水草。青荇,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明確: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寫出了水草隨微波起伏的輕盈之態(tài)。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并有向詩人打招呼,歡迎詩人之意?!案市摹眱勺?,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戀情,愿意永遠流在康河,“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
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么會在詩人的眼里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著作者對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
3、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這里的潭即指拜倫潭,相傳拜倫曾在這里游玩。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斕,多么富有詩情畫意!浮藻間好像沉淀著彩虹般的夢。融情入景,將人帶入了夢一般的意境中。
4、第五節(jié),詩人迷戀的感情達到了高潮。在流連忘返的觀景過程中,詩人似乎已經(jīng)忘了他即將要離別康橋。想象自己撐著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去尋找那“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樂的情緒達到頂點。
5、第六節(jié),樂極生悲,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想到今晚就要和康橋離別,不禁別情縷縷,離愁重重,情緒頓時低落下來。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傷感的笙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連夏蟲好像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也為他保持沉默?!俺聊墙裢淼目禈颉?,往日歡愉的康橋也無語了,一切都為詩人的離去歸于寂然,將詩人的離愁推到了極點。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言勝過千萬語呀!
怎樣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里卻達成了統(tǒng)一。詩人內(nèi)心一定翻滾如大海,但是離別愁緒壓倒了一切,所以笙簫的離別曲只能在心中回蕩。
6、第七節(jié),與開頭呼應(yīng)。詩人是那樣不舍得離去。云彩本是不能帶走的,詩人卻用夸張的手法強調(diào)說“不帶走一片云彩”,加上兩個“悄悄”表露詩人不愿掠動心愛的康橋一片溫柔情意,不忍心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jié)不是對第一節(jié)的簡單重復,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戀。至此,將詩人對康橋“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悄悄”、“輕輕”中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排出了“傷離別”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之感。
五、小結(jié):此詩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離情別緒,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共鳴,給人以審美享受。原因在于他以美妙的藝術(shù)形式表達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即對失去的美好事物,人們總是充滿懷念。
六、再次誦讀,讀出感情。
板書:現(xiàn)實依戀
金柳
再別康橋秀美的景色水草借景抒情
清潭
星輝
現(xiàn)實依戀
七、寫作特點:
1、構(gòu)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首先,告別對象由人轉(zhuǎn)向物,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傷離別”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感。
第三,意像選擇獨具特色。詩人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水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避開了人間煙火: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機械轟鳴及送行之人,這樣就造出了一種清新感。
獨特構(gòu)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徐志摩崇拜大自然,主張人類應(yīng)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故想做“一條水草”,想到“青草更青處”尋夢,這是詩化人生的表現(xiàn)。
2、具有三美:
音樂美:每節(jié)用韻基本相同;章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回環(huán)復沓(回環(huán)呼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形式:首尾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
繪畫美:
1)多用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云彩”“金柳”“夕陽”“艷影”“青荇”“彩虹”“星輝斑斕”等;
2)多用動作性很強的詞語: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之變成動態(tài)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建筑美:句子整齊,每節(jié)勻稱。每節(jié)兩句,單、雙行錯開一格排列。外形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新月詩派是新詩史上極為重視形式美的一個流派,對白話新詩的成熟和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作為新月詩派靈魂的徐志摩與聞一多先生更是居功至偉。
八、布置作業(yè):
閱讀《語文讀本》中《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
【定位】
1.突破傳統(tǒng)的寓言解讀模式,指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去解讀寓言。
2.培養(yǎng)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研究探討把握中心,深入領(lǐng)會文章內(nèi)涵,要從文章中讀出自己的體悟。
【切入】
方法一引用“狼來了”的寓言故事:如果是一個人這樣說你不相信,那么許多人說呢?許多人說的是真實的你可以相信,如果他們自己也沒有辨別真假,你又何去何從呢?有一句值得思考的話:謊言說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進而思考:面對歷史流傳下來的東西,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你的選擇標準是什么呢?從寓言的解讀導入對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的學習。
方法二由寓言本身的解讀導入。
指導學生看課文題目:讀、寓言。(寓言學生并不陌生,可以讓學生談?wù)勛约簩υ⒀缘睦斫狻?錢鐘書先生讀《伊索寓言》提出了他的觀點,你接受錢鐘書的觀點嗎?你有自己新的見解嗎?導入課文的解讀。
【探究】
課前預習,了解作者的主要情況:生平、作品、風格、主要成就等,自我體會文章,寫出體會要點。錢鐘書(1910—1998年),現(xiàn)代文學研究家、作家。他深入研究中國的史學、哲學、文學經(jīng)典,同時不曾間斷過對西方新舊文學、哲學、心理學的閱覽和研究。融廣博的知識和精卓的見解于一體是他的所有學術(shù)著作的一個共同特點。閱讀課文要抓住這個特點。
依據(jù)方法一
1.讀文章的九個寓言故事,了解錢鐘書的解讀有什么共同特點?
提示:錢先生對傳統(tǒng)的淺薄見解一一做了糾正,從新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見解。
2.思考這些觀點與你自己以前讀寓言的感受一樣嗎?并從文章中找出作者的觀點。“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樸的小孩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像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p>
3.結(jié)合全文以及你自己的人生體會,談?wù)勀銓ψ髡哂^點的理解。
(1)可以指導學生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入手:由每一段的關(guān)鍵句可以把全文大致劃分為三部分:1-3自然段;九個故事;最后的結(jié)論。
(2)通過文章內(nèi)容讓學生了解:如果把人類歷史比做人的一生,古代乃是人類的童年時期,現(xiàn)代則是成人了。那么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伊索寓言》為什么那么淺薄、幼稚、簡單。同時成人是喜歡小孩子的。從而理解人們?yōu)槭裁聪矚g《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義上喜歡它的。
(3)在引導的基礎(chǔ)上學生自由討論,思考作者觀點的現(xiàn)實意義??梢跃x最后一段強化理解。
提示:現(xiàn)代社會的人事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并不像寓言所講的在禽獸中間一樣公平清楚,情形要復雜得多,是非顛倒、善無善報、惡無惡報的情形是常有的。
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要避免碰壁上當,頭腦就不能那么簡單幼稚。人事是復雜的,我們的頭腦也要復雜一點,才會有清醒的認識,才有適當?shù)膶Σ摺?/p>
(4)在以上理解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思考:怎么重新審視寓言的“寓意”?可以從九個例子中選一到兩個例子的解讀來分析。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教師適當點撥,不拘一格。
4.深入探究
(1)成人、小孩和寓言的關(guān)系。
(2)思考盧梭反對兒童讀寓言與錢鐘書反對之間的差異。
(3)對蒼蠅的話“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的自我理解。
注意:教師在學生思維開發(fā)上做方法指導。
依據(jù)方法二:
從寓言對人的教育作用角度思考:寓言果真能起到那樣的作用嗎?引出錢鐘書的觀點,再從結(jié)構(gòu)上結(jié)合學生自己的人生社會體會入手解讀文章。以下步驟同方法一。
【拓展】
引用20__年高考作文題中“智子疑鄰”的故事:
宋國有個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墻淋壞了。他的兒子說:“不修好,一定會有人來偷竊?!编従蛹业囊晃焕先艘策@樣說。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丟失了很多東西。富人覺得他的兒子很聰明而懷疑是鄰居家的老人偷的。
以上是《韓非子》中的一個寓言。直到今天,我們?nèi)匀豢梢栽诂F(xiàn)實生活中聽到類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見到許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況。我們在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的時候應(yīng)該如何去做呢?談?wù)勛约旱捏w會。
注意:要有新意,不要就事論事,應(yīng)從新的觀點角度解讀;寫出要點、文章均可,字數(shù)不限。
【實踐要點】
1.教學中一定要權(quán)責明確:教的主體是教師;學的主體是學生。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重新審視教學中學生的地位。
2.抓住關(guān)鍵的問題即要點指導學生進行理解探究,不糾纏小的枝節(jié)問題。
3.重點放在錢鐘書先生對寓言的重新審視的思考方法上。(陜西/楊巖)
教學目標:
1、了解《左傳》,及其寫作特色。
2、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的用法。
3、在熟讀成誦的基礎(chǔ)上賞析人物形象及說服的技巧。
教學重難點:
1、古文中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字詞、文言句式。
2、燭之武說服的技巧以及《左傳》的寫作特點。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1、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錢學森嗎?對,他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被譽為“中國導彈之父”。1950年錢學森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一位美國高級將領(lǐng)就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卞X學森抵得上5個師,在這,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一個人,他可不止抵得上5個師呢,他憑著自己的一張巧嘴不僅瓦解了國家的危機,還能化敵為友,這人是誰呢?對了,他就是燭之武。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燭之武退秦師》。(板書)(1分20秒)
2、《左傳》的介紹及文體常識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86頁。我們看到注釋1,課文選自《左傳》?!蹲髠鳌肥俏覈谝徊繑⑹略敿毜木幠晔分鳌:螢椤熬幠晔贰蹦??就是指按年月日順序編寫的史書體裁。大家看到里面有僖公三十年,就說明了燭之武退秦師這件事發(fā)生在僖公三十年。比如我們初中學過的《曹劌論戰(zhàn)》選自《左傳、魯莊公十年》。另外還有國別體,是按不同國家來編寫的。如《國語》、《戰(zhàn)國策》大家翻到92頁,我們在初中也學過《鄒忌諷齊王納諫》,大家看注釋1本文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說明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件事發(fā)生在齊國。還有一個是紀傳體,大家看到88頁,里面列舉了24部紀傳體史書。紀傳體主要是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大家聯(lián)系一下初中學的《陳涉世家》便會明白。其實書本給我們提供了許多的信息,同學們要學會發(fā)現(xiàn)和聯(lián)系。(1分50秒)
《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主要記載的是東周前期240多年間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一些事件。擅長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間接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它與《公羊傳》《谷梁傳》并稱“春秋三傳”。我們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后大家對于《左傳》的寫作特色會有更深刻的理解。(1分)
3、朗讀課文:
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齊聲朗讀全文。晉侯秦伯圍鄭預備讀。(生讀)(1分30秒)
需要注意的字音:
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縋(zhuì)而出越國以鄙(bí)遠亡鄭以陪(péì)鄰共(gōng)其乏困朝(zhāo)濟而夕設(shè)版焉闕(jué)秦秦伯說(yuè)杞(qǐ)子逢(páng)孫
4、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想問一下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應(yīng)該怎么停頓?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誰能告訴老師為什么這樣停頓?軍是駐扎的意思,是個動詞,這里是名詞用作動詞。很好,說明大家預習了。我們回過來看。晉侯、秦伯圍攻鄭國,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以是因為的意思,其是個代詞,代鄭國。無禮于晉是個倒裝句,于晉無禮。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沒有以應(yīng)有的禮遇接待晉文公。這里的無禮是指沒有以應(yīng)有的禮遇接待他。晉文公當初因為國內(nèi)的政治原因逃亡在外,路經(jīng)鄭國時,鄭國大夫叔瞻勸鄭文公要以禮待重耳,鄭文公卻以“諸侯亡公子過此者眾,安可盡禮!”為由,不聽叔瞻勸告,對重耳不禮。貳是從屬二主的意思。大家看地形圖。當時,春秋諸侯國爭霸,鄭國繼從鄭莊公死后,國勢江河日下。然而,它正處在中原地區(qū)的中心位置,一旦晉國、楚國動起手來,倒霉的往往是鄭國。因為兩頭受氣,鄭國就練圓滑的夾縫生存技巧。就如兩年前的晉楚之間的城濮之戰(zhàn),戰(zhàn)爭前期,楚國實力明顯優(yōu)于晉國,鄭國原先是出兵幫助楚國。但后來晉國使用了謀略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優(yōu)勢,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九次出使晉國,與晉國結(jié)盟,但是晉國還是心懷芥蒂,同時也是為了爭奪霸權(quán),在兩年后再次向鄭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2分50秒)
這一段主要告訴了我們什么事情?
生:晉秦圍鄭,以及圍鄭原因和圍鄭的局勢。(板書:晉秦圍鄭)
“春秋無義戰(zhàn)”從課文我們得知秦國與鄭國并無直接的矛盾和沖突,秦國之所以與晉國聯(lián)盟就是想從中獲利。而且他們并不駐扎在一塊,這就為燭之武成功說退秦君埋下了伏筆。鄭國士大夫佚之狐也看出了其中的貓膩,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我們接著看第二段。請一位同學讀一下第二段,注意節(jié)奏和情感。(1分)(生讀)(20秒)文中共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
生:三個。佚之狐、鄭伯、燭之武
佚之狐他說了什么?他的話起到了什么作用?
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大家注意言于鄭伯曰,與上一段無禮于晉一樣是個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對鄭伯說。若是假如的意思。國家危急,佚之狐向鄭伯獻上獻上計謀,可以看出佚之狐什么性格特點?有知人之明和愛國精神。佚之狐推薦燭之武,可見他對燭之武非常了解,同時也表現(xiàn)了佚之狐對時事的洞察力和預見性。(板書:佚之狐慧眼識才)鄭伯聽從了佚之狐的意見,從是聽從的意思。那燭之武有何反應(yīng)?辭曰,辭是推辭的意思。燭之武為什么要推辭呢?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誰來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我年輕力壯的時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現(xiàn)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很好,大家注意,也和已都是語氣詞,這里是兩個語氣詞連用。已同矣。燭之武真是比不上人家嗎?。咳绻媸沁@樣,佚之狐還敢說“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嗎?不是,據(jù)馮夢龍編的《東周列國演義》記載,燭之武,是三朝老臣,但始終得不到升官,在鄭國一直擔任“圉(yǔ)正”(養(yǎng)馬的長官),大概相當于《西游記》里所說的“弼馬溫”吧。被舉薦使秦時,已年過七十,須發(fā)皆白,身子傴僂,步履蹣跚。一個人才長期被淹沒,國家危急了才想起我這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你說燭之武會沒有怨言嗎?有。對此,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呢?(2分30秒)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請一位同學翻譯一下:我不能早些任用您,現(xiàn)在情況危急了才來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你也沒有好處啊。
大家注意,這里的是,是個代詞,代替前面所說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這件事。這是一個判斷句式。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也有判斷句,比如說“我是中國人”,常用一個系詞“是”來連接。但是古代漢語中的判斷句不用系詞,大家可能會誤以為“是寡人之過也”這里的“是”就是系詞,不對,實際上這里的“是”是個代詞。那什么是判斷句呢?判斷句是根據(jù)謂語的性質(zhì)給句子分類得出的一種句型,一般是用名詞或名詞性詞組作謂語,對事物的屬性作出判斷,即說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理解判斷句需要注意以下兩點:1、動詞謂語句不是判斷句。尤其是用“為”構(gòu)成的句子有時與判斷句十分相似。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這里的“為”很像現(xiàn)代漢語的的系詞“是”,但在古代漢語里面“為”是一個意義非常廣泛的動詞。因此這不是判斷句。2、語義上不表示判斷的句子不是判斷句。這主要在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古代,判斷句的句式有1、……也“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者,……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3、是……也?!笆枪讶酥^也”
可能同學們一時難以明白,沒關(guān)系,大家做下筆記,以后我們接觸文言文多了,有了語感就能理解了。面對一個小小的養(yǎng)馬官的抱怨,作為一國之君的鄭伯,他首先承認了自己的過錯,一方面,國家危難,確實需要燭之武出馬,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鄭伯胸襟開闊,敢于認錯。(板書:鄭伯勇于認錯)同時,他站在燭之武的角度說,國亡了,對你也沒有好處呀。其實,燭之武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鄭國滅亡也不會真對燭之武有什么致命的害處,然而燭之武還是冒著生命危險答應(yīng)了下來。這也看出了燭之武藝高人膽大。(板書)其實,牢騷歸牢騷,國難當前,愛國之人都不會退縮的。另一方面,作者這樣安排劇情豐富了人物的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同時,也造成了波瀾起伏的效果,引人入勝。這一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板書)(2分20秒)
結(jié)語:國難當前,燭之武又是如何憑著自己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君,化解國家危機的呢?課后請同學們仔細閱讀第三段,試著給燭之武說的話分層次,并且擬個小標題。好,今天的課到這。同學們再見!
5、板書設(shè)計:
一、晉秦圍鄭人物形象:佚之狐慧眼識人才
二、臨危受命(主板書)鄭伯勇于認錯
燭之武藝高人膽大
第二課時
1、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板書)我們上一節(jié)課學習了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同學們都知道當時鄭國被晉國、秦國圍攻,鄭國危在旦夕。在這樣危急的時刻,佚之狐向鄭伯推薦了燭之武。燭之武被推到了拯救國家的風口浪尖上,身負使命的燭之武是如何憑借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說服秦君,化解國家危機的呢?今天我們接著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2、分析課文/整體感知
大家看到第三段,夜縋而出,縋是指把人用繩子綁上,從高處放下放。燭之武要去見秦君,得乘著夜色偷偷地讓人從城門把他掉下來,說明了什么?
生:形勢很危急
對,也從側(cè)面寫出了燭之武為了國家做出的英勇表現(xiàn)。四個字寫出了事情經(jīng)過,點出氛圍,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這樣凝練的手法是《左傳》特色之一。
燭之武見到秦伯說,秦晉圍鄭,鄭既之亡矣。既是已經(jīng)的意思。秦國、晉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自己就要滅亡了。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若,假如。以,是介詞,拿、用,句子省略了賓語,敢以之煩執(zhí)事。執(zhí)事是對對方的尊稱,這句話是說,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的話,就冒昧地用這種方式麻煩您。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哪位同學翻譯一下。
生:越國別的國家來把遠方的土地當作邊邑,您也知道這樣很難。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
很好,課文的注釋也很詳細。大家注意,這里的以是連詞,表目的。鄙,本來是名詞,邊邑,現(xiàn)在活用為動詞,把……當作邊邑。亡是一個使動用法,使……亡。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大家注意,這里有幾個古今異義詞。以為,古意是把……作為,是兩個詞,以之為?,F(xiàn)代漢語則是一個詞組,以為。東道主在這里的意思是東方道路上的主任,現(xiàn)在泛指主人。行李,大家看注釋23,是指出使的人,現(xiàn)代漢語指出門所帶的包裹。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供給他們?nèi)鄙俚臇|西,您也沒有什么壞處。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而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yīng)把焦、瑕二邑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起防御工事,這是您知道的。這里的晉君是晉惠公。這句話是個雙賓語句。為晉君賜,給晉君恩賜。大家學英語也接觸過,雙賓語是指由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組成。一般是間接賓語緊接在謂語動詞后,如晉君就是間接賓語。朝、夕是極言晉惠公言而無信之快。誰來翻譯一下: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生:晉國,何時才能滿足的呢?已經(jīng)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邑,又想往西擴大邊邑。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秦國受損而晉國就會受益,希望您考慮這件事!”
何厭之有是個倒裝句,大家以前也見過,應(yīng)該是有何厭。是賓語前置,之不用翻譯,是用來提賓的。東和西都是方位名詞做狀語。封,原本是名詞,疆界,這里用做動詞,成為……疆界。肆是擴張的意思。闕,使動用法,使……削弱。圖是考慮的意思。
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說通“悅”高興。還,撤退。
上節(jié)課老師布置大家在課后認真思考怎么給燭之武的十句話劃分層次,不知道大家都認真思考過了嗎?現(xiàn)在我們集體朗讀燭之武的說辭,從秦晉圍鄭到唯君圖之。秦晉圍鄭,預備讀。(生讀)好,現(xiàn)在分為兩個小組,討論一下燭之武對秦君所說的話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并且擬個小標題?很好,其實同學們都劃分得不錯。這段話也可以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就是第一句話,秦晉圍鄭到敢以煩執(zhí)事。說的是“坦言亡鄭”(板書),第二層越國以鄙遠到鄰之厚,君之薄也。表明“亡鄭有害”(板書),第三層從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到君亦無所害,擺明“舍鄭有益”(板書),第四段從且君嘗為晉軍賜矣到君之所知也,這是“援引歷史”(板書),剩下的是最后一層,“推測未來”(板書)我們現(xiàn)在就來看看燭之武說辭的精妙之處。
第一層是“坦言亡鄭”。燭之武剛一見面就說這樣的話,有什么好處呢?
生:使秦君高興
對,燭之武就是要第一時間消除對方的戒備。大家注意關(guān)鍵字“秦晉”大家看到第一段,課文在描述事情時說的是“晉侯、秦伯圍鄭”這是因為這場戰(zhàn)爭確實是晉國挑起的,秦國只是從中協(xié)助。但是燭之武卻有意把秦國放在了第一位,意在凸顯秦國的優(yōu)勢,表明鄭國的生死大權(quán)全在您秦君手里了。燭之武這一份尊重和恭維實在讓秦君心里很受用,也就給了燭之武往下說的條件。其實,這句話還有更深一層作用。大家想文中共涉及了幾個國家?三個,晉、秦、鄭。春秋之戰(zhàn)就是利益之戰(zhàn),鄭國坦言亡鄭,就表明了我已無力與你爭奪什么,現(xiàn)在關(guān)鍵的是您秦君要考慮的是如何從亡鄭中比晉國奪得更多的利益。燭之武一句話就將秦國的矛頭從鄭國身上轉(zhuǎn)移到了晉國身上。這是“以退為進”(板書)
就在秦君心里不由地開始活動時,燭之武不失時機地拋出了土地問題。大家看示意圖。秦國要想占有鄭國,得跨過晉國,這很不利于管理,如果放棄,那辛苦打下的江山就只能拱手相讓,秦君會樂意嗎?況且,土地就如西瓜,就只有那么大,別人占得多了,你相對就少了。這是“先示其害”(板書)
聽到這,估計秦君心里也在琢磨著。先示其害后,燭之武接著誘之以利?!叭羯徉嵰詾闁|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您滅了我們鄭國不僅無利還有害,不如留下我們還可以為您出使的人提供住宿和物資。(板書:誘之以利)
秦君動搖得更加厲害了,燭之武引出了歷史上晉國對秦國言而無信的例子。(板書:晉不可信)到最后劈頭直說:“夫晉,何厭之有”并且推測晉國滅了鄭國后為了擴大土地必定轉(zhuǎn)而對付秦國。(板書:晉無所厭)
短短125個字,燭之武層層深入,從不同角度說服秦君。燭之武似乎處處為秦國著想,從而打動了秦君,最后使秦君不僅放棄了攻打鄭國還與鄭國建立了聯(lián)盟關(guān)系。這是本文的高潮部分,為燭之武說退秦師(板書)
秦國原本是與晉國結(jié)盟攻打鄭國的,突然轉(zhuǎn)了方向,晉國會有什么樣的反映呢?我們接著看最后一段。同學們齊聲朗讀最后一段。子犯請擊子,預備讀(生讀)
誰來翻譯一下這一段
生:子犯請求攻打秦國,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代替整編,這是不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
大家注意,微,是表否定的假設(shè)。如果沒有。因:依靠。武是指在使用武力時應(yīng)遵守的道義準則,如現(xiàn)在的成語“勝之不武”。去,是離開的意思?,F(xiàn)代漢語往、到。比如說我們?nèi)ネ馄偶摇?/p>
晉國軍隊終于撤離(板書)
結(jié)語:這件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整個課文我們也學習完了。在課后同學們試著將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和一些詞類活用找出來,寫在作業(yè)本上交上了。大部分都在課堂上說過,不會很困難。我們下節(jié)課再進行總結(jié)。
3、板書設(shè)計:
坦言亡鄭——以退為進一、晉秦圍鄭
亡鄭有害——先示其害二、臨危受命
舍鄭有益——誘之以利三、說退秦師
援引歷史——晉不可信四、晉師撤離
推測未來——晉無所厭
第三課時
1、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把《燭之武退秦師》課文疏通了字詞,理清了文章脈絡(luò),還著重學習了燭之武巧妙地說辭,今天我們一起來領(lǐng)略《左傳》的寫作特點。
2、學習《左傳》寫作特點
㈠.伏筆與照應(yīng)
這篇課文雖短,但在敘述故事時,卻能夠處處注意伏筆與照應(yīng)。例如,在交代秦、晉圍鄭的原因時,說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說明秦、鄭并沒有多大的矛盾沖突?!皶x軍函陵,秦軍氾南”,為下文燭之武“夜縋而出”,出使并說退秦軍埋下了伏筆?!耙箍P而出”照應(yīng)了開頭的“秦、晉圍鄭”,“國危矣”?!霸S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應(yīng)了上文秦、晉雖是聯(lián)合行動,但貌合神離,既沒有駐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動也不需要通知對方,這就為秦、鄭聯(lián)盟提供了條件。
㈡.波瀾起伏
這篇課文充滿了波瀾,顯得生動活潑。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著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于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再如,秦國退兵后,子犯建議攻打秦軍,秦、晉關(guān)系頓時又緊張起來。晉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課文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藝術(shù)感染力。
㈢.詳略得當
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xiàn)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后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后,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消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tài)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簡得當,層次井然。
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對左傳的藝術(shù)特色有更深的理解。
現(xiàn)在我們來總結(jié)文中一些重要的字詞句。從同學們交上了的作業(yè)看,同學們都做得不錯,(看實際的具體情況)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總結(jié)一下。
3、總結(jié)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異義、文言句式以及重要的虛詞
1、詞類活用
①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同下文“秦軍”)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鄭亡,動詞使動用法)
③鄰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鄙;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⑤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朝”、“夕”,名詞活用作時間副詞)
⑥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東”、“西”均為方位名詞作狀語;封,名詞活用作動詞,作疆界。)
2、通假字
①今老已,無能為也已(已,通“矣”,語氣詞,”了”)
②共其乏困(共,通“供”)
③何厭之有?(厭,通“饜”)
④秦伯說(說,通“悅”)
⑤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3、古今異義
①行李之往來(行李,古義:出行的人;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
②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以為,古義:把……作為;今義:認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義:那人;今義: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去,古義:離開;今義:往,到)
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東道主,古意:東方道路上(招待使節(jié)的)主人)
4、文言句式
①以其無禮于晉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②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③夫晉,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
④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
⑤(燭之武)辭曰省略句
⑥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句
⑦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句
⑧(晉)許君焦、瑕省略句
⑨子亦有(何)不利焉省略句
5、重要虛詞
1、以
①以其無禮于晉(因為,連詞)
②敢以煩執(zhí)事(拿,用,介詞)
③越國以鄙遠(表順承,連詞)
④焉用亡鄭以陪鄰?(表順承,連詞)
⑤若舍鄭以為東道主(把,介詞)
2、而
①今急而求子(才,連詞,表順承)
②夜縋而出(表修飾,連詞)
③若亡鄭而有利于君(表順承,連詞)
④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表轉(zhuǎn)折,連詞)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表陳述)
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為什么)
③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副詞,怎么能)
④且焉置土石(疑問代詞,哪里)
⑤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之)
⑥永之人爭奔走焉(兼詞,于此)
“之”的意義和用法見課后第三題。
4、其
①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代詞,指代“行李”)
②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代詞,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與,不知(代詞,自己的)
④吾其還也(證據(jù)助詞,還是,表商量)
5、之
①公從之(代詞,代佚之狐的建議)
②是寡人之過也(的)
③行李之往來(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④何厭之有(賓語前置,有何厭之)
第一部分內(nèi)容:素養(yǎng)目標
1.語言目標:誦讀這三首詞,把握朗讀節(jié)奏,并背誦這三首詞。
2.審美目標:理解詩歌內(nèi)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賞析它們的表達技巧。
任務(wù)情境
宋詞,透過歷史的滄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入了我們的心間。長長短短間,淋漓盡致地進行了一次次心靈的會話。宋詞有一種外在的魅力和內(nèi)在的韻味,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無論是蘊藉含蓄,還是酣暢淋漓,都會使我們著迷,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遐想。讓我們走進宋詞,感受其中的羈旅之思、離恨之苦、國破之恨、家亡之仇,體會其中高超的表達技巧。
.........
第二部分內(nèi)容:學習任務(wù)一閱讀與鑒賞
念奴嬌赤壁懷古
任務(wù)活動一誦讀全詩,理解大意
1.誦讀全詞,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用“”標出韻腳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yīng)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任務(wù)活動二賞析技巧,體悟情感
1.“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作者是如何將情與景交融在一起的?
答案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lián)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時空背景。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到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在寫景方面有什么特點?加點的動詞有怎樣的表現(xiàn)力?
答案(1)正面描寫雄奇景色。仰視石,俯瞰濤,平看浪花?!皝y石”繪形,“驚濤”繪聲,“雪”繪色,意態(tài)縱橫,有聲有色。
(2)“穿”表現(xiàn)巖峰錯列、直插云霄的態(tài)勢,“拍”表現(xiàn)波濤洶涌奔騰,“卷”表現(xiàn)波濤翻卷形成浪花的浩大氣勢,驚心動魄。
3.“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江山如畫”是對前面內(nèi)容的概括,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壯麗江山無比熱愛和贊美的感情?!耙粫r多少豪杰”引出下闋對英雄豪杰周瑜的贊美。這兩句在詞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4.“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三句表現(xiàn)了周瑜怎樣的形象特點?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
答案(1)雍容閑雅,氣宇不凡,從容瀟灑,指揮若定。
(2)運用了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和反襯的表現(xiàn)手法?!盎绎w煙滅”比喻兼夸張,以曹軍的慘敗反襯周瑜的戰(zhàn)績和指揮若定、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借此抒發(fā)對英雄建功立業(yè)的仰慕之情。
.........
學習資源
1.走近作者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詞人、詩人、書畫家。蘇軾與父蘇洵、弟蘇轍并稱“三蘇”,父子三人同列“唐宋八大家”。蘇軾中進士時21歲,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曾于城東之東坡開荒種田,故自號“東坡居士”,人稱“蘇東坡”。晚年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大赦北還,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追謚“文忠公”。在詩方面,有作品《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贈劉景文》等;在詞方面,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詞風,作品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在書畫方面,擅長行楷,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書畫四大家”。
(2)作者延讀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黃州,武漢向東,車子開一個來小時就到了。一下車,我就遠遠望見蘇東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漢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聲猶勝武赤壁,蘇東坡是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視這位千古文豪。一個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如蘇軾,他那眉宇間,襟袍臨風處,拂袖挪步,畢竟已少了那份氣質(zhì)。他的醉態(tài)浪漫呢?他的才情風骨呢?他的失意豁達呢?一尊石像縱然萬古不朽,終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個人了。難怪,蘇東坡這樣豪放的人,也曾在這里感嘆過“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江山如畫,逝者如斯!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任務(wù)活動一誦讀全詞,理解大意
(一)誦讀詞韻
1.誦讀全詞,用“/”劃分朗讀節(jié)奏,用“”標出韻腳字。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
路??煽盎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二)初步理解
2.下面是《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的結(jié)構(gòu)思維導圖,請在空缺處填出相應(yīng)的內(nèi)容。
3.這首詞中,詞人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答案本詞的上闋,詞人主要通過對英雄人物的懷想與仰慕,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yè)的宏偉志愿,同時又流露出一種“時不我與,英雄難覓”的隱傷之情。下闋,詞人諷刺了當朝者冒進輕敵的思想,同時抒發(fā)了對淪陷區(qū)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敗,亦流露出詞人報國無門的苦悶。
.........
第三部分內(nèi)容:學習任務(wù)二整合與探究
1.閱讀本課三首詞,請從意象、意境、選材、情感等方面回答豪放派與婉約派作品有何不同。
答案(1)在意象上,豪放派傾向于大的并且比較開闊的事物,如大江大河等;而婉約派則選取相對小巧而情思細膩的事物,如風雨花鳥等。
(2)在意境上,豪放派旨在營造一種奔放宏大而又慷慨豪邁的氣氛,而婉約派則有一種柔和婉轉(zhuǎn)含蓄的格調(diào)。
(3)在選材上,豪放派一般是抒發(fā)人生志趣,借山水景物,感古懷今;婉約派則愛寫男女戀情,悲歡離合,詠物記事等。
(4)在情感上,豪放派多了幾分豪氣,高逸曠達的精神;婉約派則是委婉而又細密,縈繞回環(huán),細膩綿密。
2.《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都是豪放風格的詞作,試比較它們在豪放風格上的異同。
答案(1)相同點:①景物方面?!赌钆珛沙啾趹压拧分械摹按蠼瓥|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所寫景物都雄奇?zhèn)眩瑘鼍岸細鈩莼趾?,意境都雄渾壯闊?/p>
②人物方面?!赌钆珛沙啾趹压拧分械闹荑?,“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他少年得志,婚姻美滿,儒雅瀟灑;赤壁鏖戰(zhàn)時,他指揮若定,以弱勝強,建立功業(yè)。這樣的形象充分體現(xiàn)出豪放氣派?!队烙鰳肪┛诒惫掏压拧分械膶O權(quán)繼承父兄大業(yè),年輕有為,英明果斷,積極抗曹;劉裕雖出身卑微,卻能勵精圖治,厲兵秣馬,勢如破竹,成就北伐大業(yè);霍去病,北擊匈奴,“封狼居胥”;廉頗老當益壯,窮且益堅,壯心不已,愿為國家效命。這些英雄豪杰均體現(xiàn)出豪放氣勢。
③事件方面。兩首詞中展現(xiàn)的都是重大歷史事件,如奠定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zhàn),劉裕的北伐中原,西漢與匈奴之爭,南宋與金之戰(zhàn)等,都是歷史的巨幅畫卷,均能體現(xiàn)出豪放氣勢。
④情感方面。兩首詞都是詞人面對祖國河山,緬懷古代英雄,表達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兩首詞的結(jié)尾雖都有點兒感傷,但不同于婉約風格的傷感,而是蒼涼、憂憤之中激蕩著一腔追慕英雄、壯心不已的豪邁之情。
(2)不同點:①形象上,所寫之景及人有所不同?!赌钆珛沙啾趹压拧分兄饕獙懙氖侵荑?,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出現(xiàn)了孫權(quán)等六個歷史人物。周瑜、孫權(quán)同是三國時代的風云人物,蘇軾與辛棄疾卻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分別作出了不同的選擇。周瑜高雅灑脫,春風得意,二十四歲做中郎將,三十四歲做三軍大都督,“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結(jié)骨肉之恩”,年紀輕輕就建功立業(yè);而滿腹經(jīng)綸的蘇軾卻不但未被重用,而且被貶。蘇軾寫本詞時已年近半百,功業(yè)無成,因而特別仰慕周瑜。孫權(quán)十九歲成為東吳的統(tǒng)治者,果敢堅毅;二十歲作為三軍統(tǒng)帥,不畏強敵,以少勝多。辛棄疾推崇他其實是批判軟弱無能、妥協(xié)投降的南宋統(tǒng)治者。
②語言上,蘇詞開闊明朗,如:“穿”字形象地寫出了山的陡峭,具有立體感;“卷”字逼真地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辛詞因用典多而顯得含蓄深沉,如“贏得”二字就蘊含著濃烈的諷刺意味。
③手法上,蘇詞以描寫為主,從寫景中逐層托出人物;而辛詞以敘事為主,人物蘊含在事件之中。另外,蘇詞運用了襯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及“小喬初嫁”襯周郎;而辛詞用典頗多,典中套典,自然精當。
④抒情上,蘇詞緊扣個人際遇,在感傷自我的同時,豪中帶曠,即借周瑜的英雄氣度抒寫自己的豪邁、曠達;而辛詞緊扣政治現(xiàn)實,借詠史來談自己的戰(zhàn)略見解,更主要的是借頌揚孫權(quán)、劉裕等英雄的壯舉來斥責統(tǒng)治者的貪圖享樂、茍且偷安,流露出濃烈的憂國憂民情懷,豪放之中蘊含更多悲壯之氣。
教學目標
1、了解戴望舒及象征主義詩歌,提升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2、反復誦讀,感受意境,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3、探討詩人的情感及詩歌主題,學會從深層次體味感情。
教學重點
鑒賞姑娘的形象。
教學難點
探究詩人的情感及詩歌主題。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shè)計
一曲《丁香花》讓我們認識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簡單的音樂,訴說著一個凄美的故事。夢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開始,她善良、純潔,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世間萬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對健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結(jié)束,也是幸福的開始。伊人已乘風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經(jīng)的友情,音樂中唐磊沙啞的聲音憂傷地訴說著這個凄美的故事,讓人不免潸然淚下。每聽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總能想起一位詩人,他也曾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縫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紹
戴望舒,原名戴朝實,又名戴夢鷗,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F(xiàn)代派詩人。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詩集《我底記憶》,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災(zāi)難歲月》,一生留下了詩篇92首?!队晗铩穼懹?928年,是詩人前期的代表作,這是一首既具有音樂美,又具有朦朧美的象征詩。這首詩發(fā)表后,戴望舒獲得了“雨巷詩人”的美稱。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詩人那顆朦朧潤濕的心。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兩遍錄音,整體把握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第一遍學生合上書本,靜聽。第二遍學生同時看書。)
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彌漫著一種纖細朦朧的凄美。
2、模仿朗誦(2~3人)
四、再讀課文,研討問題
作者為了能營造“低沉、孤獨、惆悵、失落、無奈、傷感”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纖細朦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說是景物)?
6個,主要是3個。
(1)油紙傘。這是件真實的雨具,作者并沒有做過多具體的描寫。給讀者以想象的空間。這樣寫的好處是一方面免得喧賓奪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傘的迷夢意境。因為油紙傘本身就具有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特點。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jié)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chǎn)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3)丁香。整首詩說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來源于“丁香”兩字。美麗的事物總是和姑娘聯(lián)系在一起。丁香一樣的姑娘,丁香一樣的憂愁。(丁香形狀象結(jié),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和愁怨。)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
(4)籬墻。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的氛圍。
(5)姑娘?!拔摇痹诩拍挠晗镏小搬葆濉?“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的一個姑娘,但這個姑娘同時又帶著淡淡的憂愁?!岸∠阋粯拥膽n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時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連這最后的一點希望也消失了?!跋怂念伾?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舊彷徨在這雨巷,仍舊“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般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詩人將丁香般的姑娘寫得那般清雅,凄美、飄渺、哀怨,使這個雨巷包含了豐富的內(nèi)容,象征著詩人對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現(xiàn)了空虛、幻滅和感慨的心境?!队晗铩肥窃娙思拍撵`的痛苦歌唱,詩人把美好生活虛擬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詩人明明看到了她,卻又無法走近她,象夢一樣來,又象夢一樣地飄逝。
(6)“我”。
古人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不必追問得那么具體,不必回答得那么確切。這首詩,或許,就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瀉。這是一個人在夢中流露自己的潛意識,像夢一般朦朧。
五、朗誦指導
總體節(jié)奏:舒緩悠揚。
第一節(jié)
“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悠長”,重疊運用,舒緩悠揚的節(jié)奏。這個詞,要讀出江南雨巷幽深、綿延、空蒙的特點。
“我希望逢著?!薄跋M?應(yīng)滿含深情地讀,讀出希冀、企盼、向往的感情。
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
“丁香一樣的?!倍∠?散發(fā)出幽微的芳香,仿佛詩人正以鼻嗅之,讀出心馳神往的情態(tài)。
“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哀怨”、“彷徨”,重疊運用,讀時聲音低沉舒緩,要讀出詩人哀怨而又彷徨的心境。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回環(huán)復唱,詩歌的節(jié)奏巧妙地拉長,讀時也要盡量拉長聲音。
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
“她靜默地走近?!薄办o默”,仿佛姑娘邁著輕巧緩慢的步履,向你走來,要讀出這份悄無聲息中的“靜默”色彩,聲音要低要沉。
“走過,走近”,仿佛姑娘正向你走來,你熱切地注視著,眼神充滿期盼和渴望,要讀出這種驚喜。
“你夢一般的,你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薄澳銐粢话愕摹?妙用復沓句式,形成詩歌回環(huán)往復的效果,要讀出“夢”的飄忽、迷離。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遠了”,讀的聲音要越來越輕,讀出悵然若失,讀出迷茫失落。
六、閱讀拓展
(略)
七、練習作業(yè)
背誦本詩,并以“我為‘丁香姑娘’畫像”為題,寫一段文字。
課時:2
授課方式:多媒體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精彩的人物語言——說理透辟,善于辭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動活潑的情節(jié)。
2、掌握文章中出現(xiàn)的古漢語常識,注意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用法。能正確理解文中詞語的含義,尤其是下列十五個詞語:貳、軍、辭、鄙、陪、行李、共、濟、肆、闕、說、若、夫、微、之。并能歸納其中四個詞語的義項:若、夫、微、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背景、解題
你們知道“秦晉之好”的意思嗎?
晉國是西部的一個古老國家。晉國祖先是唐叔虞。唐叔虞是周武王的小兒子,成王幼弟。唐是地名,位于黃河與汾水之間,方圓百里。叔是排行。叔虞出生時手握“虞”字,就以虞為名,字子于。尚在孩提時,成王桐葉封弟,封叔虞于唐。唐叔虞后代于此繁衍生息,就是后來的晉國。到了春秋時代,晉國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發(fā)生斗爭,公子重耳被迫流亡,歷經(jīng)衛(wèi)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楚國、秦國等諸侯國。重耳在各國遭遇不盡相同。齊國是以厚禮相待,而在經(jīng)過鄭國時,鄭國大夫叔瞻勸鄭君說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殺了。重耳到了楚國,受到優(yōu)厚的招待,并許諾楚王,有朝一日兩國交戰(zhàn)先退避九十里。后來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機,派人把重耳請到秦國,并把女兒嫁給重耳,秦晉結(jié)下姻親關(guān)系,這就歷史上的秦晉之好。今天兩家要聯(lián)姻,還說欲結(jié)秦晉,當由此而出。再后來,秦穆公派兵把重耳護送回國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僖公三十年)。導致事情發(fā)生的原因有二點。其一,鄭國曾二次得罪過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跑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時晉、楚之戰(zhàn)中,鄭國出兵助楚國,結(jié)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告終。后鄭國雖然即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鄭伯甚至與晉侯“盈于衡雍”,但最終沒有感化晉國。其二,晉秦兩國聯(lián)合圍攻鄭國,是因為晉秦都要爭奪霸權(quán),均需要向外擴張,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自然要尋找這樣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必然了。
本文選自《左傳》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記公元前630年鄭國燭之武利用秦、晉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前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wèi)鄭國,迫使晉國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xiàn)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wèi)國家主權(quán)的使命感,以及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題目點明了本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二、讀文知字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縋(zhuī)而出
亡鄭以陪(beì)鄰共(gōng)其乏困闕(jué)秦
秦伯說(yuè)逢(páng)孫
三、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第一段:秦、晉圍鄭(形勢/圍鄭原因/駐軍位置/)
第二段:臨危受命
第三段:說退秦師(①“秦晉圍鄭,鄭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銳氣。
②“若亡鄭而有益于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鄭只對晉國有利。③“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至“君亦無所害”——說明舍鄭會對秦國有益。④“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至“唯君圖之”,拉攏引誘,挑撥秦晉兩國的關(guān)系。然后進一步分析了晉國的貪得無厭,讓秦國意識到自己的危險,最終退兵,且留兵助守。)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一、導入新課
投影有關(guān)康橋的資料,將學生帶入對徐志摩的話題中,讓學生講述對他的了解,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內(nèi)容。如寫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張等。(徐志摩在語言形式上是追求藝術(shù)美的,但他不是鉆到象牙塔中去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他有理想,并把對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適在《追悼志摩》中說:“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焙喲灾睦硐刖褪怯降拿裰?,英國式的政治。
二、教師點明本課的教學重點,并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
1、誦讀課文。教師做出提示:這首詩象一首肖邦的小夜曲。應(yīng)讀出委婉細致的感情。在朗讀時,注意讀出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
2、教師范讀,學生模仿。(或者播放范讀磁帶,學生模仿)
3、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chǔ)上,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
1)提問:根據(jù)背景資料,你認為這首詩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明確:對康橋的依依惜別的深情。
2)提問:詩人在離別時,寫了康橋的哪些風光?你能概括出幾幅畫面?
明確:有岸邊的柳樹、康河的水草、榆樹下的清潭。
3)提問:詩人告別時,作了哪些事(動作)?
明確:招手、尋夢、放歌、沉默。
三、逐節(jié)講析并評價。(播放關(guān)于康橋的風光片)
1、第一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別,給全詩定下抒情基調(diào)。既有難舍難離的真情,又淡淡的無奈與感傷。
2、第二節(jié),寫了岸邊的柳樹,“金柳”是夕陽下的柳樹的生動色彩的描繪,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態(tài)的美好,又傳達出詩人的無限歡喜和眷戀之情。誰能夠舍得離開美麗的新婚妻子呢?“艷影”“蕩漾”在“我的心頭”,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節(jié),寫了康河的水草,綠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搖,愜意平靜。并有向詩人打招呼之意?!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不僅物我合一,而且表達了詩人對康河的永久戀情,愿意永遠流在康河,“生于斯,長于斯”。
4、第四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清泉倒映著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斕,浮藻間好像沉淀著彩虹做的夢境。融情入景,將人帶入夢——般的意境中。
5、第五節(jié),詩人的感情達到了高潮。在流連忘返的觀景過程中,詩人似乎已經(jīng)忘了他即將要離開。撐著長篙去尋找那“彩虹”似的夢。到晚上歸來時,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樂的情緒達到頂點。
6、第六節(jié),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情緒低落下來。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離別的傷感的笙蕭,詩境恢復寂然。連夏蟲好像也體會到了離別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充滿了無法化解的離愁別緒,將詩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極致。
7、第七節(jié),與開頭呼應(yīng)。詩人是那樣不舍得離去,卻“不帶走一片云彩”,不愿掠動心愛的康橋,不舍得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jié)不是對第一節(jié)的簡單重復,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戀。同時也有一種灑脫的韻味。
四、再次誦讀,伴以輕柔的歐洲田園風格的音樂,同時播放關(guān)于康橋的風光片
五、分組朗誦,在組內(nèi)評選出讀得最好的組員。
六、布置作業(yè):
閱讀《語文讀本》中《我所知道的康橋》一文:
板書提綱:
再別康橋徐志摩
1、構(gòu)思別致,不落俗套。
2、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關(guān)于“詞”的介紹
詞,是我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兩漢,奠基于隋、唐,大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樂(“燕”通“宴”)曲調(diào)的歌辭,但在發(fā)展中逐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每一首詞都有詞牌。詞牌,最初是特定的詞樂曲調(diào)的名稱,后來成為特定的詞體格式的標目。詞的題目,可用可不用。不同詞牌規(guī)定的各種詞調(diào)和詞體,都有特定的字數(shù)、句數(shù)和格律。有的詞不分段(段,又稱“片”“遍”“闋”等),稱作“單調(diào)”;有的詞分兩段,稱作“雙調(diào)”;還有分三段、四段的,稱作“三疊”“四疊”。前兩類數(shù)量較多。此外,按詞的字數(shù)多少,一般可分為小令(約50字以下)、中調(diào)(約百字以下)、長調(diào)(百字以上),如《沁園春》共114字,屬長調(diào)。詞的押韻,不同于詩,哪一句押韻,押平韻仄韻,是一韻到底還是要變韻,均由詞牌要求決定。詞,又叫“曲子”“雜曲子”“曲子詞”“長短句”等。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的能力,理解積累文言文詞匯。
[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朗讀、翻譯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啟發(fā)學生學習古人的學習精神,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來完善和充實自己。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主旨。
教學難點:
體會人物語言的情味。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情導入:聽三國演義主題曲
師: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確,亂世出英豪。三國,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涌現(xiàn)了一大批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曹操、劉備、孫權(quán),三足鼎立,可謂水火不容。然而,曹操又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quán)究竟有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對手曹操的稱贊。對于孫權(quán),也許我們更多的是了解他當?shù)弁醯囊幻?,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生活中的另外一面,一起來學習第十五課《孫權(quán)勸學》。(板書課題)
二、背景簡介
1、提問:《孫權(quán)勸學》這篇文章選自《資治通鑒》,有誰能談一談有關(guān)《資治通鑒》的知識嗎?
(指名介紹)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
2、教師明確作家、作品
三、一讀——讀通課文
1、讀準字音請一生明確讀音,全班齊讀。
2、請一生試著朗讀課文。
3、聽課文朗讀(提醒學生注意聽清字音和停頓)。
4、全班齊讀。
四、二讀——讀懂課文
1、根據(jù)課文下面的注釋,自己解讀課文。
2、小組合作學習。
3、提出疑難字詞,全班互助解決。
4、出示重點詞句,指名翻譯。
5、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五、三讀——讀出語氣和感情
1、孫權(quán)的談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語氣肯定,語重心長,現(xiàn)身說教。(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2、魯肅與呂蒙的對話。
提問: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明確:魯肅:驚訝、贊嘆。呂蒙:自豪、自得。(學生練讀、指名讀、全班讀)
3、教師順勢拋出問題:從上述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孫權(quán)、呂蒙、魯肅具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評價、點評、肯定。
4、在上述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當場表演孫權(quán)與呂蒙、呂蒙與魯肅的對話,再現(xiàn)當時情境。
5、全班齊讀。
六、延伸拓展:學了這篇文章,文中孫權(quán)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對你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點評。七、結(jié)束語: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yīng)該認識到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才能挺立在時代的潮頭。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與大家共勉:“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希望大家在知識的海洋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板書設(shè)計:孫權(quán)勸學
孫權(quán)→勸→呂蒙←贊←魯肅
(語重心長)(自豪、自得)(驚訝、贊嘆)
關(guān)愛部下虛心接受意見愛才
好學勤學、刻苦敬才
善勸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基本情況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3、賞析人物形象,把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二、過程與方法
1、反復誦讀,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概括內(nèi)容
2、鑒賞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國難當頭,不計個人安危得失、顧全大局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積累文言常用詞,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
2、在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礎(chǔ)上,借鑒寫法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質(zhì)疑、探究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斷準句子
2、結(jié)合注釋,再讀全文,翻譯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及難點(字、詞、句)
3、初步了解故事情節(jié),概括段落大意,把握人物形象
4、閱讀相關(guān)資料
(1)作家作品《左傳》及其藝術(shù)特色
《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獻不足,迄今尚無定論。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為“十三經(jīng)”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當然,也有人認為《左傳》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的歷史著作。
《左傳》不僅是我國最早最完備的編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學作品,成為歷代散文的典范?!蹲髠鳌飞朴诿鑼憫?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2)背景介紹
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向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結(jié)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jié)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5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quán)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
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quán),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鄭國名義上沒有參戰(zhàn),實際上已提前派軍隊到楚國)。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guān)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時的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通讀課文
范讀正音,注重重點字的讀音,句子的點讀
學生齊讀一次
三、疏通文意,落實實詞、虛詞、語法等文言基礎(chǔ)知識
1、讓學生讀第一段
明確重點字詞:貳、軍
句子:以其無禮于晉
2、學生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教師提問題
學生回答、點評,明確重點詞、句子
3、集體朗讀第三段,教師講解,引導背誦
實詞:鄙、厭、說等略
4、學生朗讀第四段,師生共同疏通文意,落實文言知識
5、指導學生誦讀全文,增強語感,進一步熟悉課文,試著背誦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翻譯全文,歸納語言現(xiàn)象
2、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題
3、積累文言知識
4、把握故事情節(jié),注意人物語言
第二課時
一、再讀課文,分析導入
英國政治家帕默斯頓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我們沒有永
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此語用來詮釋
這篇課文的內(nèi)涵及其恰當。
二、理清故事情節(jié),進行整體把握
第一段:秦晉圍鄭(指出圍鄭的原因)
第二段:臨危授命
討論探究
1、佚之狐的話對刻畫燭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參考答案:側(cè)面表現(xiàn)燭之武的才能
2、鄭伯是如何說服燭之武的?(學生作答)
第三段:說退秦師
分組討論探究:燭之武為什么能說退秦師?
明確:這篇文章對燭之武的善于辭令,寫得極為出色。他去說服秦伯,雖然目的是求和,但決不露出一點乞憐相。他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頭頭是道,使人信服。他在說辭里處處為秦著想,使秦伯不得不心悅誠服,不僅答應(yīng)退兵,而且助鄭防晉。
(1)處處為秦著想。
首先,燭之武開門見山說:“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承認鄭國已處于危亡的地步。但作為鄭大夫的燭之武卻沒有半句為鄭國乞求的話,相反,卻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來表明為秦著想的立場。先分析了“越國以鄙遠”的難處,接著談了亡鄭實際上是增加了別國(晉)的土地,擴展了別國的勢力,而鄰國勢力的增強就意味著秦國勢力的削弱。接下來又分析了存鄭對秦有益無害:“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币焕缓?,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動心。
(2)充分利用秦晉的矛盾。
正當秦伯在考慮滅鄭、存鄭對自己的利害關(guān)系時,燭之武充分利用這一契機,進一步為秦君分析:“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shè)版焉,君之所知也?!崩们貢x之間的離間雙方。這番話不由得秦伯不深思。接著燭之武又把話題引向未來,預言晉國此后的動向:“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將焉取之?”指出晉國貪得無厭,滅鄭之后,必將進而侵犯秦國,秦晉的矛盾將進一步尖銳化。由于晉國當時已成為中原霸主,秦伯對此不能不存有戒心。燭之武的這篇說辭戳到了他的痛處,終于促使他下定決心,改變主意,退兵助鄭退晉。
第四段:迫晉退兵
三、在把握文本的基礎(chǔ)上,分析討論燭之武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分組討論、探究、提問、總結(jié)
燭之武的形象:(正面描寫、側(cè)面描寫)
四、拓展思考
學生聯(lián)系全文,概括本文寫作上的特點
明確:
(1)伏筆與照應(yīng)
(2)波瀾起伏
(3)詳略得當
五、課堂小結(jié)(學生總結(jié))
六、作業(yè)
結(jié)合本文的敘事方法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記敘文,字數(shù)不限。
板書設(shè)計
情節(jié)發(fā)展:秦晉圍鄭臨危授命說退秦師晉軍撤離
寫作特點:伏筆與照應(yīng)詳略得當波瀾起伏人物形象栩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朦朧詩特點。
2、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二、導語:
本單元是詩歌單元,一路走來,我們領(lǐng)略了偉人__的萬丈豪情;體味了詩人艾青的赤子情懷;而此刻,我們還將與一株美麗的木棉相逢,傾聽一位不平凡的女性發(fā)出的愛情宣言致橡樹。
(板書:課題、作者)
三、設(shè)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會對橡樹發(fā)表自己的愛情宣言呢?
1、師簡介作者(結(jié)合課文注釋①):舒婷:中國當代朦朧派詩歌的代表人物(板書)。
2、引出“朦朧詩”概念(板書:第一教學目標),師生同看投影片:
朦朧詩產(chǎn)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強調(diào)詩人的自我意識。內(nèi)容含蓄雋永,形式虛實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創(chuàng)造一種朦朧的藝術(shù)形象或意境,從而誘發(fā)人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獲得特殊的審美享受。代表詩人有舒婷、北島、顧城等。
四、這位朦朧派代表詩人的愛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讓我們屏神靜聽那來自心靈深處的真實表白
1、師朗誦全詩,配樂《海邊的阿狄麗娜》(或聽錄音)
2、請同學就所學知識淺談:什么是愛情?
3、師略論愛情(深情地):
有人說,愛情就是一顆心與另外一顆心的碰撞;有人說,愛情就是黑暗中閃閃發(fā)光的鉆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說,愛情使人歡樂,愛情令人痛苦,愛情給人力量,愛情讓人迷惘。
是啊,因為愛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馬相如;
因為愛情,孟姜女哭倒了萬里長城;
因為愛情,林黛玉含恨焚詩稿;
因為愛情,祝英臺忍悲赴黃泉。
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引出了人世間多少酸甜苦辣、悲歡離合、恩恩怨怨;“愛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筆下永恒的主題,而有部電影則忍不住困惑地問道《愛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愛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讓我們先聽聽美麗的木棉樹的回答吧!
(板書:木棉的自白)
1、她說:愛不應(yīng)該是這樣的
⑴請一女同學朗讀此片斷。
⑵請同學討論歸結(jié):作者否定了哪幾種愛情觀?為什么?
⑶師分析、明確: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炫耀自己),為了追求高貴的地位,不顧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嚴于不顧,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愛情?這是一種“極力攀附”(板書)的愛情。木棉對這種愛情態(tài)度鮮明,立場堅定,堅決予以否定,課文中有三個字,一起讀出來絕不像!其中哪一個字可以體會到作者決心之大?絕!
b其次,對于癡情的鳥兒,為綠陰重復單調(diào)歌曲的鳥兒,木棉樹又抱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呢?
課文中也有三個字,齊讀絕不學!
因為這種鳥兒是單方癡戀,只知為對方歌唱,卻忘了用自己的歌喉為自己歌唱。她意識不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不知道在愛對方的同時“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樹的陰影之中,卻不愿飛出橡樹的庇護,不愿飛向?qū)儆谧约旱淖杂商炜铡?/p>
所以,這是一種“只知依附”(板書)的愛情。
c、接下來,詩人又分別列舉了“泉源、險峰、日光、春雨”。這些事物在其他文學作品中大多屬被贊美的對象,那么本詩中木棉對它們的態(tài)度呢?同學齊聲回答“也不止;不,這些都還不夠!”
雖然不象前兩種全盤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遺憾。
因為它們?yōu)榱讼饦涞呐畈L,無怨無悔地奉獻、結(jié)予,卻忘了給自己一個獨立的世界、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的機會,這種自我犧牲精神固然可嘉,卻也難免令人遺憾。
所以,這是一種“一味奉獻”(板書)的愛情。
d小結(jié):以上種種都是“世俗的愛情”(板書),作者是持否定、批駁(板書)的態(tài)度的。在作者看來,愛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單方的癡戀,即使由衷的奉獻,也是不夠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愛情(板書)是什么樣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說:愛應(yīng)該是這樣的。
⑴全班女同學齊讀至結(jié)尾。
⑵這一部分,詩人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同學討論、回答)
⑶師分析、明確:
a首先,作者強調(diào)的是愛的基礎(chǔ)。
“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边@兩句指出了只有以獨立的人格、高貴的尊嚴為前提,才可以論及“愛情”,
也即強調(diào)了愛的基礎(chǔ)應(yīng)是“獨立、平等”(板書)。
b“根,緊握在地下
葉,相觸在云里
每一陣風過
我們都互相致意,
但沒有人
聽懂我們的言語?!?/p>
這幾句強調(diào)了愛的雙方應(yīng)緊密結(jié)合、相親相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書)。
c作為愛的雙方,又應(yīng)該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呢?
男生齊讀片斷:“你有你的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漢比作刀、劍、戟,枝干像銅、像鐵,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漢形象應(yīng)是偉岸挺拔、堅強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應(yīng)以怎樣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呢?
女生齊讀片斷:“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p>
作者認為女性應(yīng)有“紅碩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應(yīng)該是青春秀美的,充滿生機的。有了美麗的外表,還必須擁有豐富的內(nèi)涵。后面兩句:“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點難以理解,我們有必要聯(lián)系自古以來中國女性及其遭遇加深體會。
(師分析)中國漫漫的歷史長河,展現(xiàn)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劇。她們中的一部分意識到了社會強加給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們也試圖反抗,改變這不公正命運帶給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慘的結(jié)局告終。她們中的另一部分不僅喪失了做個“人”的權(quán)利,只能像一種依附品從屬于男性社會,而且她們自己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無疑加濃了她們自身的悲劇色彩。
女詩人作為新時代覺醒了的女性,她為此感到難過、沉重,因而發(fā)出沉重的嘆息。由此可知,作者認為女性,尤其是覺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應(yīng)該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豐富的情感,這也正是女性的內(nèi)在美成熟之美的體現(xiàn)。
而“英勇的火炬”則突出女性更需具備像男子漢一樣的勇敢、頑強的品質(zhì)和熱情友愛的態(tài)度,能給別人帶來力量、光明和溫暖。所有這些加起來,構(gòu)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愛情應(yīng)該包含哪些內(nèi)容呢?
男女生分讀片斷:“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男)
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女)
仿佛永遠分離,(男)
卻又終身相依?!?女)
“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作者認為真正相愛的兩個人,應(yīng)該能夠分擔各種不幸和痛苦,要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當然,雨過天晴,彩虹環(huán)繞,相愛的人兒最終必定會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時,愛也是一種默契,一種真誠(板書)。相知相依的兩個人即使相隔異地,也會心有靈犀的。有個成語叫做貌合神離,現(xiàn)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離神合!他們的`心是永遠相通的!
f最后,詩人大聲表白,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男女生齊讀:“這才是偉大的愛情,
堅貞就在這里:愛,不僅愛你偉岸的身軀,也愛你堅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p>
3、總結(jié)全文:
⑴詩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藝術(shù)構(gòu)思,在詩的開頭首先否定了種種世俗的愛情觀;接著在強調(diào)獨立平等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理想的愛情。這兩種愛情觀根本區(qū)別在于是否強調(diào)了愛的基礎(chǔ)獨立、平等。
在舒婷看來,尤其是作為女性詩人看來,“她”有沒有真正的獨立平等意識、是不是十分珍視自己的獨立人格和尊嚴是非常重要的。
關(guān)于這一點,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一位著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說《簡·愛》中向我們點明了。
⑵播放《簡·愛》錄像片斷:
女主人公簡愛深深愛著她的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然而當她的愛情遭到社會不平等的對待時,她毅然選擇了“放棄愛情”,她要為自己爭取平等、獨立的權(quán)利。為了維護自身的人格和尊嚴,她發(fā)出了自己的愛情宣言:
我的靈魂跟你的一樣;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樣;
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
這宣言,無疑是女性要求獨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簡和詩人一樣,都強調(diào)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獨立,即使愛情也不能使她們放棄自己高貴的人格和尊嚴。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著名的小詩:(同學齊背)“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六、聯(lián)系自己,談?wù)劯邢耄?/p>
1、請同學談?wù)勍ㄟ^學習本文,對愛情又有什么新的認識?
2、師最后總結(jié)。
是啊,愛人是美妙的,被人愛更是幸福的,中學生就不乏“早戀”的現(xiàn)象;但是愛又是苦澀的、艱難的。過早涉獵這個禁區(qū),只會品嘗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顆酸澀的果。
倘若一個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經(jīng)濟還未獨立,心理還未成熟,他的事業(yè)還未確定方向,他還不能恰到好處地把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那么,我想他還不能輕率地向愛情靠攏。
我們中學生必須認識到,我們現(xiàn)在首先應(yīng)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會如何不斷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為一棵努力向上的樹;只有這樣,他才會有沉穩(wěn)堅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誠的目光;他才會去熱愛生活,擁有生活;在將來,他才會真正懂得什么是愛情,什么是真正的愛情!(板書教學目標二: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同時,我們還應(yīng)認識到,除了愛情,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畢生去追求的愛:父母之愛、兄妹之愛、朋友之愛、師長之愛;
對理想、對生活、對社會、甚至對未來的愛;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又有多少熱血兒女放棄了男女個人之愛,他們無怨無悔,因為他們是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愛:裴多斐的詩、林覺民的《與妻書》……
當我們認識到這些,并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奮斗,我們就會在愛的空氣中幸福地呼吸;我們沐浴愛的陽光、吸收愛的雨露,最終必將成長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七、全班再次齊讀全詩
八、布置作業(yè):背誦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