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

| 小揚21147

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yè)之一。按照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在規(guī)定的時間節(jié)點內(nèi),根據(jù)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yè),安排學生入座、發(fā)放學習資料、備課授課、批改作業(yè)、引導輔導幫助學生學習、組織聽課練習,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1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到__中學聽專家講座,專家老師講的內(nèi)容非常符合我們教師的教學實際,他著重講了:教師研究什么?其一,教師要研究學生;其二,教師要研究新課標,新教材;其三,教師要研究課堂,其四,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應該如何做。他講的內(nèi)容既簡明扼要,又非常符合我們教師教學的實際,真的給我們教師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我認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zhì)為根本宗旨,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報告能力為重點。而課改的目的也在于此。

其次作為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那么教師首先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大膽進行改革,敢于沖破舊的條條框框,積極投入課程改革實驗,學習有關課改的文件和資料,聆聽專家講座,并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zhì),做好各種業(yè)務學習筆記,寫好學習心得,做到教學方向明,路子對。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創(chuàng)新,進行實踐,改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zhì)量。

再者無論取得怎樣的成績,都應該牢記三尺講臺才是自己的歸屬,要把日常教育教學擺在首位,我希望:學校成名,我成才,最終是學生受益。因此,在設計活動中,要把握整體,全面考慮課程目標,尊重學生的實際與愛好,并保留已開發(fā)出的較好的課題,不斷完善修改,同時,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學生。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從本質(zhì)上看,學生并不存在好與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們潛能被種種主客觀因素所束縛,而未得到充分的釋放而已。來自學生自身的主觀因素和來自客觀的影響。主客觀的因素,都會嚴重束縛學生內(nèi)在潛能的發(fā)揮,都會成為學生健康成長與發(fā)展的障礙。正因如此,我們教師對這些所謂的“差生”,更應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在他們身上,我們要傾注全部的愛,去發(fā)現(xiàn)他們學習上每一點滴的進步,去尋找他們生活中,品德上每一個閃光點,然后運用激勵機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勵,恢復感到溫暖,增強自信,從而縮小師生間心靈上的距離,使他們產(chǎn)生“向師性”。這樣,才會在他們成長與發(fā)展的道路上有一個質(zhì)的飛躍。

今后努力方向:

面對課改,找準位置,做完善課改的促進者。并找準問題癥結(jié),抓住思維方法,要樹立起正確的思維方法。思維不偏激不絕對,從整體方位來解決問題,思路決定出路。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2

今天非常高興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來分享我這次聽專家龔敏講座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從我內(nèi)心來說我覺得我是帶著感激之心和求知的渴望而去的。同時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所看。所學。所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應該說上海市的幼兒教育確實是走在全國的最前沿,我學習到了最新的幼教理念。感受到了上海市二期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同時反省自己的工作也看到了其中較大的差距,應該說我還有一段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才能向這種理想的幼兒教育靠近。就像一位上課的老師所說的:"我們幼兒園的老師總是習慣于只埋頭干活活不抬頭認路。工作中少了一點思考。"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迷茫的趕路人,看清了一個努力的方向,解決了工作中的許多困惑,很多事情都有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的感覺。除了專業(yè)知識上的收獲以外,我們更從講課的專家老師們身上感受到她們思想求新。功夫求深。做事求實。快樂工作的生活態(tài)度,應該說有許許多多來自心靈深處的觸動。

上海市一共開展過兩輪課程改革,二期課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幼兒的發(fā)展為本。

一個幼兒園的發(fā)展是以幼兒的發(fā)展為本,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也是衡量幼兒園保教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標準。那么什么是幼兒的發(fā)展呢?幼兒的發(fā)展是指孩子從一個自然人發(fā)展為社會人,是人社會化的過程。這里的發(fā)展包括了四個含義:1。是全體孩子的發(fā)展,2是每一個孩子的全面和諧的發(fā)展3。是富有個性化的發(fā)展4。是發(fā)展的可持續(xù)性。孩子必須通過活動來發(fā)展,那么落腳點在于要改變幼兒的學習方式,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是以前的教育是空杯和壺的關系,也就是一種被動的老師講孩子聽的填鴨式的教育,而二期課改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幼兒應該是園丁與種子的關系,也就是說老師應該向園丁一樣給種子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來促進種子的發(fā)展,讓學習成為孩子全身心的體驗,操作和感受。每個孩子都有很大很大的發(fā)展?jié)撃?,并且每個孩子發(fā)展的潛能有很大的差異,這種與他人不同的差異是孩子的權利。這就要求老師們在集體教育的背景下更多的關注個別教育,并且要承認差異。

發(fā)現(xiàn)差異,實施有差異的教育,讓孩子獲得有差異的發(fā)展。每個帶班的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個班都有幾個能力相對弱一些的孩子,怎么對待這些孩子呢?在以往的工作中我總是用同一個目標和內(nèi)容對待全班的孩子,其實可以根據(jù)每個孩子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一些小的目標通過個別教育來實現(xiàn)的。應該說中國教育有一個明顯的弊端就是一刀切,常常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其實組成森林的每一棵樹木都不同。世界上沒有兩篇相同的樹葉,更何況是人呢,所以老師們還要用一種成熟的心態(tài)來接納孩子的差異,例如上海市的特級教師龔敏老師有幾個很好的做法就是:龔老師的班上有一個固定的墻面布置就是每周請一個孩子和他的家長布置一塊屬于自己的展板,在展板中展示自己的特點,特長等,包括照片。繪畫作品,書法作品手工作業(yè)等等。同時這種活動形式也為每一個幼兒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這件很小的事例也體現(xiàn)了老師對孩子錯誤的接納,體現(xiàn)了老師的一種正確教育觀念。

教師最困難的就是洞察孩子想什么?我們總是說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其實這是非常非常難的。我們現(xiàn)在能做到的只是走近孩子,靠近的近。那么怎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呢?首先我們要一種求真的態(tài)度去了解孩子研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不做觀察不做記錄不作分析就無法了解孩子,走進孩子,從而了解他們的需要。觀察分為有計劃的觀察和隨機觀察,老師可以用表格。符號。標記。照片。錄像錄音的方式記錄,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老師要有觀察的意識,他們通常會隨身攜帶筆和小紙片,隨手記錄下孩子的只言片語,或者是事件中的關鍵詞,然后再進行事后分析記錄。有時候他們還會記錄下課堂中的關于開展某個主題時的師生對話,這樣做可以幫助老師了解孩子對這個主題知識的儲備情況,同時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正在開展什么主題,老師也積累了很重要的第一手資料。觀察記錄是一個老師專業(yè)成長要走好的第一步,這一點我的感受很深。我們以往很忽略這一塊,所以導致了我們工作存在著教育目標不明確。不夠了解教育對象以及師生關系不融洽的現(xiàn)象。

在課程改革中還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課程的有機整合。在我們幼兒園的課程中我們經(jīng)歷了分科教學。五大領域課程,到現(xiàn)在的主題活動整合課程。我們有很多困惑,到底什么是整合課程呢?有很多老師說其實是換了個說法而已,還不是語。常,計。體。音。美。所謂整合就是把他們都拼湊在一起就可以了。就像一條章魚一樣只是戴了一個整合的帽子,其實搞的還是的分科教學。真正意義上的整合不在于內(nèi)容本身,而在于通過內(nèi)容的整合來促進幼兒整體和諧的發(fā)展,這種整合不是拼湊而是根據(jù)孩子的興趣對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聯(lián)系。從這個活動中可以看出整合是一種多領域的,有機的,整體的,層層推進。

隨著課改的深入,對幼兒園老師專業(yè)化的水平已經(jīng)越來越高。面對這些要求我們都深感壓力,我們以前在幼師所學的教育理念以及彈唱畫跳的技能已經(jīng)遠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在幼兒教育的領域里知識在不斷的更新,老師的學習如果不跟上,就會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如今對幼兒園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要求教師有親近孩子的能力。有讀懂孩子的能力,有積極互動的能力,有和家長溝通的能力,有實踐反思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在學習中與孩子共同成長。教師的魅力在于:與孩子心靈的交換。智慧的對話,生命的呼喚。在幼兒園教師這個領域里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老師在這份事業(yè)里的追求是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只要每位老師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常會感到倦怠,為什么這些老師都沒有提到工作的辛苦呢,老師說:一個人他只有熱愛工作他眼里的工作才是快樂的。當我們遇到我們不愿意做但又必須做的事情時必須要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說服自己,然后快樂的去做。這樣你才能快樂工作,享受生活。也許我們會從這些話里獲得一些啟示,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些成功背后都有他們對事業(yè)的一份執(zhí)著,因此他們覺得自己是快樂幸福的。

應該說這次聽了專家的座談會是獲益匪淺,還有很多很多感受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與大家分享,最后我想用這幾句話作為今天和大家共勉:做敬業(yè)之人,樂于敬取。做敏銳之人。善于發(fā)現(xiàn)。做靈活之人,善于遷移。做聰明之人,善于合成,做智慧之人,善于創(chuàng)新。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3

月_日晚,我們在實驗樓___教室有幸參加了___博士關于“類風濕關節(jié)炎診治與新進展”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從中汲取了在中西醫(yī)結(jié)合理念下診治類風濕方面的經(jīng)驗,也讓我感受到了_教授從容不迫的教學風格和隨機應變駕馭課堂的潛質(zhì),他的愉快的課堂氣氛,嚴謹?shù)慕虒W語言,絢麗的教學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頗受震撼。下方來談談我的聽后體會。

首先,擴大視野,轉(zhuǎn)變思維。_教授把自己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融入講座中,深入淺出。從類風濕的定義診斷到臨床表現(xiàn),再到預防預后,從尪痹到病因病機,從西醫(yī)到中醫(yī),再到中西醫(yī)結(jié)合,全方位、多側(cè)面講述風濕與類風濕疾病鑒別診斷與各自特點,以及國際新進展,讓我受益匪淺,為我將來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之路作出了引導。并強調(diào)中醫(yī)藥在治療類風濕疾病上的特色,期望同學們能正確認識中醫(yī)藥的優(yōu)勢,要發(fā)奮學習,不斷的發(fā)揚提高。_教授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淀,講座圖文并茂,擴展思維的教學方法,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到自然清新,體現(xiàn)了名師的大氣。

其次,尊重學生,平等交流。在課后交流答疑中,_教授走到學生中間,應對面耐心的傾聽學生心底的聲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是尊重學生的體現(xiàn),尊重學生,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課上,真正聽到了學生自主交流的聲音。他的回答,喚醒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我倍感溫馨。

我很喜愛_教授的課,正因他強調(diào)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的教學理念,以及平等互動的教學風格,展現(xiàn)不僅僅是他的精湛的教學功底,還有淵博的學識,豐厚的文化底蘊,謙遜的品格。然而,透過聽_教授的講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總之,我要向_博士學的東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學習中,我要深刻明白運用并實踐___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發(fā)奮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多學習,勤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并像他那樣,不斷探索研究,不斷學習提高。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4

3月16日在_實驗小學聽了了_學院組織的班主任講師團的培訓,受益頗深。特別是王老師幽默的語言,典型的案例,睿智的思維,帶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尤其使我對為什么批評學生、批評的出發(fā)點,批評的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認識。

一、為什么要批評學生?

教師批評學生的目的——幫助學生進步,形成一個全面發(fā)展,健康向上的班集體,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批評的出發(fā)點:教師的行為要有教育性。

1、情緒控制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心平氣和地直面學生的不足和失誤,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育方法,幫其改正錯誤,促其不斷進步。不恰當?shù)呐u教育會產(chǎn)生副作用,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批評教育要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原則。讓孩子體會到:是自己的行為不對,犯了錯誤,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好孩子;老師批評教育我,是出自對我的關懷、愛護。教師要有公心,它是和愛心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說是愛心的一種表現(xiàn),它是轉(zhuǎn)變“差生”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師的公心就是對待所有的學生,無論是優(yōu)秀生還是“差生”,誰犯了錯誤,都要受批評,對事不對人。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建立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的正常師生關系和親密友愛的情感。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2、管理意識

教育必須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出發(fā)點,以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為目的,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循循善誘,批評既然是教育人的一種手段也應如此。批評不是解恨發(fā)泄,不是為自己的利益掃除障礙,而是為了學生更健康地成長,呼喚學生心靈的一種教學方法。批評應該像習習的春風,總是包含著使萬物復蘇的溫暖。所以,只有從教師口中道出的批評是出于真心關懷,學生才會樂意接受。

3、自利利他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么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不喜歡聽惡言。”因此對于那些自尊心受到嚴重挫傷,喪失上進心,破罐子破摔的學生,批評根本起不了作用,班主任用表揚代替批評,不失為一種良策。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使學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還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公正。使用這種方法,要作深入細致的調(diào)查研究,從后進生身上找到閃光點,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表揚時要恰如其分,不夸大其詞,不輕描淡寫。

三、批評的基本要求

1、是否有利于解決問題?要形成一個全面發(fā)展,健康向上的班集體,缺少不了必要的批評。批評是思想教育的一種重要手段,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正確的批評教育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并警示自己不再重犯過去的錯誤。

2、是否有利于學生接受?要多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只有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同學生交心結(jié)友,才能正真了解學生內(nèi)心世界,從而及時準確的教育和引導他們。

3、是否有利于學生成長?現(xiàn)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有部分學生更是在單親家庭里成長,為此,其強烈的自尊心比以前的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后進生的自尊心更是強于其他學生,而實際上,在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強烈的自尊心?!币虼耍谂u學生的時候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這樣,被批評的學生就不會感到自己是挨罵,而是在接受教育,他們會從心底里感激你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苯處煹脑捳Z他們會聽進腦子,并努力的去做好。這樣。我們的批評效果就達到了。

4、是否有利于團隊建設?批評必要時可以采取適當?shù)姆椒ㄏ驅(qū)W生表明為什么要批評,為什么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對確屬自己認定事實有誤或批評過火,要坦誠的表示歉意。但是,批評后一般不要立即找學生解釋,也不要一邊解釋一邊否定先前的批評,否則,不但不利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還會有損教師自己的威信和尊嚴,危及今后的教學效果。

教師教育學生是一個復雜而細致的過程,利用批評這一方式應以理解、信任、尊重、關懷、鼓勵為基礎,把自己看成一名學生,常與學生心理換位,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評,這樣的批評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評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手段,恰到好處的批評,能夠有效地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和缺點,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則會使學生失去自尊,自暴自棄。所以說,苦口良藥學問深,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時機,采取適當?shù)呐u方法,才能藥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5

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huán)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fā)了我們,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之前,曾在網(wǎng)上看過名師的一些論方,專著,案例教案,九月十九日和二十日能有幸進入課堂親身體驗,真有“百聞不如一見”之感嘆,其中支老師的《即興作文》和吳琳老師的《生命生命》更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影響,他們那一瞬間展現(xiàn)的精彩讓我回味無窮。教師語言藝術的魅力令人驚嘆,當我聽著幾位名師講課時,不由驚嘆,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魅力,他能把學生帶進無限的遐想,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賈志敏老師在教《誰動了松樹的奶酪》這一課時,先給了學生幾段話,其中與一句是 哈哈,小松鼠高興地說:“今年過冬,咱們不用愁了?!崩蠋熥x完后讓學生憑借記憶讀這幾句話,其中一個讀時,很調(diào)皮的把“哈哈”讀成了“哈哈”,這是教師對他的語氣進行了表揚,之后也學著他的語氣讀這句,這樣就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健康的發(fā)展。建立了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成為了課堂上的主人。

還有吳琳老師的《生命 生命》,從學生剛開始時的拘束沒感情的朗讀課文,到后來的慷慨激昂,學生的這些感受從何而來?不就是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語言激發(fā)出來的嗎?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吳老師巧妙的

發(fā)掘了課文的隱性情感因素。她能恰到好處的把教學內(nèi)容隱含的情感,通過自己的加工提煉,以情生情。

支玉恒老師的即興作文指導讓我受益匪淺,對臺下老師出的每個題目進行逐一分析,讓學生任意選擇題目,然后簡短介紹自己的材料,支老師進行總結(jié)、提示、分析。這對學生提筆沒話寫的狀況進行了初步幫助,讓學生能夠做到有話寫,其次支老師在作文寫完后任意挑選部分同學上來讀作文,這個讀不是簡單的讀,而是對學生讀出的每個詞、每句話、每段話都要停下來進行及時的修改或表揚,修改后的句子要學生重讀,表揚的句子或段落說明表揚的原因,這不僅讓讀作文的本人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讓聽讀的同學也學會更多的寫作方法。

再聽聽盛新鳳教師飽含深情誦讀的古詩《如夢令》,她首先讓學生了解作者寫每一古詩時的時代背景,然后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再去誦讀古詩,抒發(fā)感情,首先讓學生“走近詩人”,再讓學生“走進古詩”,讓學生感受,體味個中美學。她用自己揮灑自如的語言,帶學生走遍了我國幾千年的古代文明,仿佛使人又回到了過去,回到了從前,體味了古詩的美。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讓學生用心靈去傾聽來把握教材,讓學生體會感情,最后讓學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感情,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教學過程的推動應該是教師和學生雙方智慧的體現(xiàn)。這些名師就是把自己和學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從而使他們的課生機勃勃。


教師專家講座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教師聽專家講座心得

高校教師講座心得體會5篇

教師聽黨教育講座心得體會5篇

教師教學反思講座心得體會5篇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精選5篇

教師素質(zhì)教育講座心得體會5篇

教師培訓感悟和心得個人范文【5篇】

教師立德樹人心得體會【5篇】

教師觀摩課心得體會范文5篇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范文5篇

39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