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具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文明禮貌并非是個人生活的小節(jié)小事,而是一個國家社會風尚的真實反映,是一個民族道德素質(zhì)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
從一個人的言談舉止中,我們就可以憑直覺判斷出他的修養(yǎng)、素質(zhì)以及他性格中的某個側(cè)面。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校園中,卻常有不講禮貌,不懂文明的現(xiàn)象發(fā)生,如:有的同學用語不禮貌,甚至講臟話、遇見老師不主動打招呼、在公共場所大喧嘩等不文明行為。而這些行為不僅影響了個人的形象,還會給學校的抹上不光的一筆。
言之有禮,談吐文雅,主要有以下含意:是態(tài)度誠懇、親切。說話本身是用來向人傳遞思想感情的,所以,說話時的神態(tài)、表情都很重要。說話必須做到態(tài)度誠懇和親切,才能使對方對你的說話產(chǎn)生表里一致的印象。要做到使用文明用語;注意說話時的音量,語速適中,讓別人聽得清楚;與別人講話時注意尊重對方,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別人講話時注意認真傾聽;不講臟話,語氣平和言語謙恭
做文明人,就要自覺養(yǎng)成文明習慣。比如在課間不迫跑打鬧,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攀折樹枝,在公共場所要主動排隊,不推擠,不大聲喧嘩;從今天開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彎下腰,撿起腳下的廢紙。凈化校園,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人生歷程的黃金時期,這時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一生的人格素質(zhì),而文明的舉止就是在造就我們提升素質(zhì)、提高人格,完善自我。如果我們不在此時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那我們即使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于己于人于社會也難有建樹。所以,我們首先應(yīng)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然后才是成器成才。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的學校正在進行推廣普通話的活動,我們每一名同學一定要積極行動起來,努力適應(yīng)用普通話交流的校園環(huán)境,這樣做的原因如下:1。我們學校生源地越來越大,外縣市的學生越來越多,如果用南宮話交流,就會有很多學生聽不清,所以要用普通話。2。我們的學校影響力越來越大,大家也能感受到,本學期有很多的團體到我們學校參觀學習,有的甚至不遠千里,人家就是要看一看這里的現(xiàn)代化,感受一下這里的高雅氛圍,我們用普通話就顯得高雅,可以說說普通話就是現(xiàn)代化。所以說普通話又是學校發(fā)展的要求。3。普通話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yǎng),可以有效遏制說臟話,可以減少同學們之間的矛盾,所以說普通話是每一名學生素質(zhì)發(fā)展的需要。總之我們一定要攜起手來,使普通話成為我們學校的校園語言,使我們的學校成為大雅之堂、教育圣地,我們都能具有紳士風度、淑女風范。
幾百年的花開花落,早已洗凈了風波亭上的點點殘雪,幾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抹去了零丁洋里的聲聲嘆息。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終將撈起早已淡忘的禮儀,我們應(yīng)以嶄新的面貌告別蒙上灰塵的過去,應(yīng)以實際的行動擦凈明日的陽光,應(yīng)以文明禮儀充實這個世界。所以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注意我們的言談舉止,共建文明校園。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主題是《講文明,樹新風》。
文明是水,流淌在那慢慢的五千年歷史中;文明是一把永不熄滅的火種,相傳在代代炎黃子孫的手中;文明是發(fā)動機,正在推進社會的進步。
其實想要改掉這個社會的不良風氣,樹立新的風氣,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作為一名中學生,首先就要懂得文明是什么?它的意義何在?簡單地說文明是一種修養(yǎng),是一種禮數(shù)。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行為上來看,他的行為文不文明,禮不禮貌。明白了文明的意義,接下來就是用實際行動來實現(xiàn)。身為中學生的我們,應(yīng)該從何做起,又應(yīng)怎樣講文明呢?講文明并不是很難,已經(jīng)是中學生了,懂事了。我們應(yīng)該懂法律,愛祖國,尊師長,禮待人。
禮貌禮儀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因而我們應(yīng)該在不論在家,在校園,還是在任何公共場所都要講禮儀,懂禮貌。不是一個人做到講文明,這個社會就可以樹立新的風氣,而是要每個人,每個公民,這也是每個公民應(yīng)盡的職責。這是自覺遵守的,只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去遵守,這樣世界才會更加和諧,更加溫暖。
從小事做起,就像我曾經(jīng)在電視上看過一個廣告::一位年邁的老奶奶上了公交車,沒有空位,她提著東西搖搖晃晃。坐在她身邊座位上的青年們竊竊私語:“你讓吧!”“你讓吧!”……這時,一位好心的叔叔從公交車的后面跑上前來,拉著老奶奶的手,把她扶到自己的座位上。這不就是講文明的最真實的一種體現(xiàn)嗎?那位叔叔你做到了,我很佩服你,你也值得大家敬佩,在此我想對在公交車上竊竊私語而不讓座位的那些青年們說:那是一位老奶奶,提著東西搖搖晃晃的都站不穩(wěn)了,難道你們看到那種樣子就算你們不同情,你們不可憐她,可你們的良知難道允許你們這么做嗎?在學校,遇見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送上,遇見同學一個熱請的招呼送上;在家中,父母下班后一杯熱茶送上;在大街上,給予乞丐同情的施舍;在公共場所,一個座位,一個舉手之勞……這都是一些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的小事情,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助人為樂,是不求回報的。你幫助了別人,卻快樂了自己,這不是兩全其美嗎?想必大家都知道小孔融讓梨的故事吧?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他懂得快樂,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謙讓。雖然他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但是他的做法卻是有的成年人都做不到的。這個故事之所被千古傳頌,就是因為人們很敬佩小孔融的這種品質(zhì)。有些大人,表面上滿腹經(jīng)文,只會嘴上說,可是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這樣是怎么也改變不了社會的敗壞風氣的,反而會使社會增加負擔。道德品質(zhì)可以彌補智慧的空缺,但是智慧卻不能彌補道德品質(zhì)的空缺。
我曾聽過一句話:“缺少道德的文化,是沒有靈魂的文化,文化發(fā)展很重要,讓道德回歸更重要。”確實,你一肚子的文化,可是,你沒有道德,就和你沒有文化沒什么區(qū)別。一個沒有道德,不講禮貌,不講文明,不懂禮儀的人,必將會受到社會的排擠,最后被淘汰。
同學們,生命是短暫的,唯有文明讓你的名字流芳百世,讓你的文明永記于人們心中。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做一名講文明的青少年,做一名有責任心的公民,用自己的。生命來創(chuàng)造,讓自己短暫的生命煥發(fā)出永恒的光彩。讓我們攜手共建和諧社會,共建文明家園!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一個有高素質(zhì)、有道德,懂禮儀的人,必定會引來旁人的贊許和祝福。在生活中,很多不經(jīng)意間發(fā)生的事,足以反映一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禮儀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個很小很小的動作。
“孔融讓梨”——一個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故事。四歲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為他懂得謙讓,懂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懂得使別人快樂。他雖然還是一個四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種精神足以讓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滿腹經(jīng)文,卻只懂得說不會做的大人要強上百倍。這件小事之所以會被后人所傳頌贊揚,就是因為四歲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禮儀。文明禮儀,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情。生活處處有禮儀。在學校,在家中,在各種公共場所,都不要忘記禮儀。文明禮儀不是靠一個人遵守的,它靠的是我們大家,一個集體,只要人人都遵守禮儀,講道德,那么世界才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在學校,我們應(yīng)該做到尊敬師長,認真聽講,和同學之間和睦相處?;氐郊覒?yīng)該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在一些公共場所應(yīng)該講秩序、舉止文明、輕聲細語。我們還要愛護花草樹木,熱愛大自然,熱愛一切生命。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爭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成為一個新世紀的公民。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我今天談?wù)摰脑掝}是修養(yǎng)?,F(xiàn)代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對自己的品行重視起來,有的人從自己的外表上做起,比如美容美發(fā),穿衣打扮,濃妝淡抹等;還有的人從內(nèi)心和氣質(zhì)上做起,比如練練瑜伽,打打太極,讀讀經(jīng)文等。的確現(xiàn)代人對于行為、舉止、談吐和氣質(zhì)上是越加重視,這也成為了當今的一種風靡的時尚。
當然,文明修養(yǎng)并不開始與現(xiàn)代。早在孔夫子時期,就有文明修養(yǎng)之說,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孔子,地球人都知道啊,是我國古代的文圣,他與釋迦牟尼在古代并稱為“圣人”!同學們,就連圣人都得“三省吾身”,何況我們這些“非圣人”的平凡人,能不做到“三省吾身”嗎甚至要“六省吾身”“九省吾身”呢!從古至今,古人在修養(yǎng)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講究秩序、講究文明的社會,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有扎實的科學專業(yè)知識,更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文明的行為舉止、深厚的道德涵養(yǎng)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無完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探討、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yǎng)。
對,現(xiàn)在,在這個社會上都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德為重,智于其后,由此可見,德,即是修養(yǎng)、品德;智,即是才華。那么想要全副武裝自己,看來先得在自己心里種下一棵“修養(yǎng)”的種子,從內(nèi)而外地發(fā)散自己,塑造自己。剛才說到,這個修養(yǎng),它包括外表和內(nèi)心。先說說這個我們比較重視的“形象”修養(yǎng)。走在大街上,不乏有著穿戴奇異,另類時尚的青年男女。是的,不可否認,人都有追求自己心里美麗的一個標準,但有些人過于追求所謂的“個性”,而選擇走與別人不一樣的路線,尤其是學生!像那些個“滿頭金絲,披金戴銀,長靴高襪”的人早已不再新奇,似乎已經(jīng)成為社會人群中的一部分。還有,在一些公共場合,本應(yīng)是井然有序,不得喧嘩的地方,卻不時響起個性十足的手機鈴聲,以及高聲攀談的“男女重唱”……我們要考慮一下,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表里如一的人才,有人評價說,當代學生有前途沒有壯志,有文化沒有修養(yǎng),有知識沒有思想,有個性沒有品行,當時很不服氣,但以上鏡頭的確叫人無話可說。加強學生文明修養(yǎng)建設(shè)勢在必行,面對現(xiàn)實,我們何去何從
再回頭看看我們內(nèi)心的“修養(yǎng)”吧!考試了,很多同學不是忙著去加緊復習,而是忙著去縮印課本、筆記,往桌子上抄“重點”;考場上,靜悄悄的背后,在抄書、在交流,甚至在交換試卷的不乏其人……考試本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驗,但在很多人身上卻成了應(yīng)付,考試也只是成為了某些人領(lǐng)取畢業(yè)證、學位證的工具?!?0分萬歲”曾經(jīng)是他們中間最“響亮”的一句口號。在考試之前許多同學的筆記上會經(jīng)??匆姟耙欢ㄒ案瘛钡木?,以此激勵大家學習是好事,可以此為終極目的就難讓人茍同了。在某些人那里是“書到考試時方恨少”,更甚者寫道:學不在精,及格就行;知識不在多,會抄就行……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會作何感想
那么到頭來,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文明修養(yǎng)的秘密呢
文明修養(yǎng),我們?nèi)鄙俚氖且庾R。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立場堅定,態(tài)度明確,然而在平常卻忽略了一些“小事”。隨手扔掉了廢紙,隨地吐了口痰……“有些事,我們就是不注意,其實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對錯不論,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越是小的事情越能體現(xiàn)精神。去過新加坡的人都會被該城市的“干凈”所折服,而干凈不正是源于市民的環(huán)保意識嗎反過來,后果可想而知。缺少意識,從小處說毀掉的是個人的形象,從大方面來說影響的是我們整個群體的形象,因此我們學生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文明意識。
文明修養(yǎng),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其實,文明的修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不是沒有,關(guān)鍵看自己有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許多同學都能做到,但是能堅持的就寥寥無幾了。文明修養(yǎng)不能淺嘗輒止,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嚴格要求自己,從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陋習才會慢慢改掉;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才能將學生文明修養(yǎng)進行到底!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老師曾告訴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蔽矣X得要想成為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必須得從一點一滴做起。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個謙讓的好孩子》。
首先我給大家講一個有關(guān)謙讓的故事—《孔融讓梨》。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兹谶€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fā)現(xiàn)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里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yīng)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yīng)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yīng)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yīng)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yīng)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p>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校道:“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后一定會很有出息的?!?/p>
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孩子一定要學會謙讓,下面就請大家和我一起唱起謙讓歌。
好孩子,學孔融。懂謙讓,會分享。
吃塊糖,朋友看。想一想,怎么辦?
你一塊,我一塊。嘴里甜,心里爽。
好孩子,要謙讓。不罵人,不打鬧。
同學間,鬧矛盾。想一想,怎么辦?
先微笑,再擁抱。懂謙讓,大化小。
點滴小事要做好,文明禮儀傳我校,傳 我 校。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