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業(yè)實踐報告

| 小龍0

最新新聞專業(yè)實踐報告范文篇1

短短的社會實踐實踐并不能讓我完全的明白我將來要做的事情,但是實踐中總是會有很多的收獲,比如前幾天我去報社參加社會實踐,我就在實踐中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雖然沒有質的飛躍,但是很多小小的收獲已經(jīng)讓我明白了很多。社會就是需要慢慢的適應:

1.和記者的關系

這個問題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我和黃老師、和本報社其他記者的關系;二是出差時和其他報社記者的關系。我感到那真是截然不同的關系啊。和黃老師,我要恭恭敬敬、唯唯諾諾、一聲不吭,就像下級對待領導;和報社其他記者程度次之;到了出差和其他報社的記者搭上,那簡直是另一番天地,男的可以勾肩搭背有如哥們兄弟,女的有如姐弟同窗(從最優(yōu)越處論之,非通例)。這話似乎講得過于夸張,但是如果從心理感覺上去體驗對比,這種比喻好象的確無誤。

不能排除的因素是,我那復雜的性格。我相信和我的性格迥異的人也許可以做到將上述兩種關系“合二為一”,或者將差距拉小。但是對于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能例外。其中的原因我是這樣看的:我在黃老師、在報社的其他記者面前,我是實習生,他們是我的指導老師;而在其他報社的記者面前,我不是實習生——我想單憑這一點事實就已經(jīng)足夠造成以上截然不同的心理差距了。

然而,我發(fā)現(xiàn),黃老師和報社的其他記者對我的這種恭恭敬敬、唯唯諾諾的表現(xiàn)并沒有感到愉快,或者并不表示欣賞;而從我個人的角度,實話說,我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也沒有愉快之感,卻是有一種厭惡,有一種對自己的不滿。

2. it、家電類新聞的線索

我的觀察結果是:一是來自網(wǎng)上(含新華社),尤其是重大新聞;二是來自企業(yè)的邀請。似乎單這兩條線索就已經(jīng)足夠讓記者跑腿。

記者熟悉了it、家電行業(yè)之后,對快捷的網(wǎng)上新聞能比較敏捷地做出分析判斷,然后度量出某種視角去采寫。(新快報的it新聞似乎總是比網(wǎng)絡媒體慢大半拍,有時是幾天!)所以黃老師叫我多關注網(wǎng)上新聞,而不是被動地等待企業(yè)的新聞邀請。黃老師把一些來自

3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