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與2月25日勝利召開,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zhàn)斗中,能夠參與其中、奮斗其中,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榮光。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大會還將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網對大會進行現場直播,人民網、央視網、中國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和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央視新聞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同步轉播。
而今,脫貧之戰(zhàn)已收官,但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因為“行”此路,我們必須行!
描紅“脫貧基本色”,依托黨建,借力而行。脫貧攻堅是關系到民生民情的大事,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是黨中央對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關鍵一步。所以奠定底色、錨定方向是基礎、是前提。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展建設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提升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所以從宏觀角度講,我們各項工作的底色都是紅色。在中國,也只有“紅色”引領的事業(yè)才最有希望、最有前途。尤其脫貧攻堅,是在我們黨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開展的一項全國性工作,所以我們更應該時刻把握事業(yè)的屬性,持續(xù)領會黨建的深遠意義,持續(xù)挖掘黨建的巨大潛力,為脫貧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組織動能。
啟動“致富新引擎”,著眼將來,謀劃而行。脫貧攻堅的勝利收官并不意味著該項事業(yè)的結束,相反這應該是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引導困難群眾走上致富道路的開始。不要將思維囿于當下,要把目光投向將來。為扶貧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好謀劃。我們不但要突破自身的“思維舒適圈”,更要引導群眾丟掉“小富即安”的守舊想法。要帶領群眾步步為營、踏實發(fā)展,真正走上依靠自身力量就能實現“鏈式反應”的致富快車道。真正實現既滿足困難群眾目前的生活需求,又為將來更好地發(fā)家致富奠定基礎、做好謀劃。結合每個地方的具體實際,按照黨中央的安排部署,量體裁衣、量身定制,把規(guī)劃做實做細。寫好“脫貧下半篇”,啟動“致富新引擎”。
脫貧之路我們“行”!我們一定行!過程也許不容易,但只要全國上下一條心、一盤棋、一股繩,我們就無堅不摧、無往不勝。萬眾一心、全力以赴、砥礪前進,因為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農民行!讓農村行!讓農業(yè)行!讓中國的明天樣樣行!
務實調研走訪是前提。吹響打贏脫貧攻堅的號角以來,“領頭羊”帶領駐村干部,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以“夙夜在公”的精神,邁出步子,甩開膀子,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積極宣講扶貧政策,善于化繁為簡,把“政府文件”變?yōu)榉鲐殹罢吒韶洝?,實現政策“一本通”,讓人民群眾看得清楚、讀得明白;充分尊重民意,采取入戶座談、面對面交流、互動式商討,在尊重群眾意愿的基礎上,共同找到適合各自脫貧的新路徑、新方法,切實將脫貧“致富經”送到田間地頭;在思想上“緊繃弦”,堅決克服盲目樂觀、疲憊厭戰(zhàn)思想和過關心態(tài),進一步強化打硬仗、啃硬骨頭的思想,穩(wěn)住神、咬緊牙,心無旁騖、勇往直前。通過務實調研走訪,敲開群眾“心門”,不斷激發(fā)群眾主動性、積極性,堅決避免上熱下冷、先熱后冷的現象,實現上下聯動,齊頭并進。
緊盯重點任務是關鍵。圍繞產業(yè)扶貧、易地搬遷、生態(tài)補償、教育脫貧、社會保障“五個一批”扶貧工程,扶貧“領頭羊”團結帶領干部群眾,一針一針繡精準,一針一針扎透,齊心協力使出“洪荒之力”,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每一項工作。緊扣“識貧、扶貧、脫貧”三個環(huán)節(jié),實行條塊化分工、清單化管理、項目化推進,“一針一線縫好固牢”,逐村逐戶落實到位,做到真脫貧、脫真貧;堅持“靶向治療”,制定“一對一”解決措施,因人因戶針對性地制定政策兜底、產業(yè)傾斜、科技培訓等措施,瞄準問題,堅決精準地打到十環(huán)上,不斷提高脫貧攻堅實效;著力補齊貧困鄉(xiāng)村建設、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層治理等短板,推動保持脫貧政策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防止整改工作“一交了之”、幫扶工作“一訪了之”、政策脫貧“一兜了之”。確保扶貧工作精準度、社會認同度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堅持黨對脫貧攻堅的領導,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的重要經驗。加強黨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領導,圍繞決勝脫貧攻堅的共同目標,集中各個方面的力量,上下一條心,同下一盤棋,以三軍用命、浴血奮戰(zhàn)的士氣,高效執(zhí)行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形成跨地區(qū)、跨部門、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脫貧攻堅體系。在培育致富能人方面,做到政治上關懷、政策上傾斜,激勵各類人才扎根基層,將新技術、新知識帶到農村,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匯聚起鄉(xiāng)村振興的磅礴之力;強化作風保障,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脫貧考核評估制度,堅決反對數字脫貧、虛假脫貧,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群眾的檢驗;著力把督查工作在促實效和減負擔之間求取最大“公約數”,切實減輕基層干部負擔,讓基層干部從各種督查檢查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實實在在地為民解難題。
“領頭羊”邁出“領跑樣”,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持盡銳出戰(zhàn),聚焦“六個精準”,下足“繡花功夫”,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加快促進鄉(xiāng)村振興。
“穩(wěn)”字為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歷經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攻堅成果的取得來之不易,是各級黨員干部全力以赴、傾情付出、攻堅克難的結果。因此,必須把脫貧攻堅成果守好保住。首先,要保持現有扶貧政策、幫扶力量、資金支持總體穩(wěn)定,在一定期限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工作要求,對已脫貧地區(qū)和群眾“扶上馬送一程”。其次,要聚焦脫貧攻堅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關注群眾所想所需,及時跟進、調整整改,不斷完善扶貧政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另外,保持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投入穩(wěn)定,建立完善防止返貧監(jiān)測和幫扶機制,提前采取舉措,最大限度降低返貧風險。同時,謀劃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將減貧治理引向深入。
“效”字當頭,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只有最大限度發(fā)揮脫貧攻堅成果效用,才能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成效顯著,積累了“五級書記”抓扶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經驗做法。一方面,要認真總結脫貧攻堅好的經驗做法,盡可能讓扶貧幫扶措施輻射覆蓋到更大的范圍,不僅幫扶已脫貧戶,也為邊緣戶、突發(fā)事件致貧戶提供幫助。另一方面,要系統梳理脫貧攻堅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盡可能擴大其帶動范圍、應用領域,在靈活有序地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過程中,不斷對現有幫扶政策進行補充完善,將“五級書記”抓扶貧、“注重精準”等經驗做法巧妙應用于脫貧攻堅之外的工作中,逐步實現脫貧攻堅向鄉(xiāng)村振興平穩(wěn)過渡。
“實”字為要,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銜接好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要將“實”字貫穿于對象銜接、政策銜接、戰(zhàn)略銜接等各方面。對象銜接方面,在密切關注貧困人口和貧困縣的基礎上,把關注對象逐步轉移到相對貧困群體身上,聚焦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邊緣戶和欠發(fā)達地區(qū)。既推動脫貧摘帽地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又抓鄉(xiāng)村振興重點幫扶地區(qū)。政策銜接方面,由原來的超常舉措、集中攻堅、階段成果向長期幫扶、長效機制、形成長效轉變,豐富現有政策內容、擴大政策適用主體范圍,爭取覆蓋到全體農村居民。戰(zhàn)略銜接方面,立足鄉(xiāng)村發(fā)展實際、遵循客觀規(guī)律,推動現有扶貧產業(yè)轉型升級,轉變?yōu)榫哂羞B續(xù)性、可持續(xù)性的鄉(xiāng)村產業(yè),打造以龍頭帶動為核心的農業(yè)產業(yè)化增收模式,構建現代農業(yè)產業(yè)體系;通過推進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集聚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構建“政——企——銀”三位一體合作機制,補齊鄉(xiāng)村數字化基礎設施短板;采取搭建人才發(fā)展平臺、完善技術服務網絡、建立人才引入機制等手段,增強鄉(xiāng)土人才致富帶富能力,構建良好鄉(xiāng)村人才發(fā)展生態(tài),推動鄉(xiāng)村產業(yè)、人才、文化、生態(tài)和組織振興,促進農業(yè)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fā)展。
做實“善聽”。廣納善言,方明辨是非。中國歷史上不乏善聽納言的歷史傳統,偏聽偏信以至亡國的事例也不勝枚舉。據《戰(zhàn)國策》記載,鄒忌以親身經歷勸諫齊威王廣開言路,興利除弊,續(xù)寫春秋霸主偉業(yè)。對于廣大的基層黨員干部而言,更應悟出其中奧妙。群眾“不平則鳴”,特別是當下處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過渡期”的新階段,產業(yè)幫扶、嚴防返貧、易地搬遷、扶貧力度調整等后續(xù)工作千頭萬緒,基層干部更應將群眾意見作為農村工作的指向標。所謂“善聽”是指善于聽群眾“刺耳話”“牢騷話”,而非在“美言、諂言”中誤認為“形勢一片大好”;“善聽”的同時更要“廣納”,基層黨員干部要主動俯下身、靠前站,拓寬民意征集通道,廣開各方言路,確保落實反饋擲地有聲。
做實“深研”。極其重視調查研究,曾指出: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僅在土地革命時期,他就做過十幾個關于農村的系統調查,從而具備全局高度的戰(zhàn)略性思考,引領了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歷史性成就。反觀當下部分黨員干部,沒有認識到調查研究是“慢工出細活兒”的工作,而是浮于表面,導致“出發(fā)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的“作秀式”調研時而出現。此次會議指出,要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這一要求具有全局性和戰(zhàn)略性的重大意義,其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落實。基層黨員干部更要扛起責任,在調查研究上下“繡花”功夫,在“深、實、準”上出大力。以更加嚴謹的作風挖掘出阻礙政策落地的頑疾癥結,助力農村重點領域改革,激發(fā)資源要素活力,為鄉(xiāng)村振興闖新路、出新招。
做實“常思”。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追古撫今,新時期的黨員干部要“常懷畏民之心,常做為民之事”。俗話說,柴米油鹽醬醋茶是老百姓七件頭等大事。對于我國農民而言,他們的“頭等大事”就是“地”和“糧”。會議指出,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當前,隨著我國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加快,農村地區(qū)種糧收益降低,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挫傷。如何讓農民完成從“身份”到“職業(yè)”的轉變,如何讓“種糧”成為有奔頭的職業(yè),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應常常思考的新命題。同時,基層黨員干部要不斷推動種糧補貼、低價收購、完善收入保險等新政策宣傳落地,加大農業(yè)科技和機械化力量,將農民從“體力活”“苦累臟”中解放出來,給糧農吃下增產增收的“定心丸”。
強自身,擁有真才實學。打鐵還需要自身硬,助人也應有真本領。幫扶干部都是經過組織精挑細選的優(yōu)秀干部,是社會骨干,也是強國基石。幫扶干部要愛惜自己的身份,更不能辜負組織的厚望。始終堅定政治站位,克服懈怠情緒,摒棄煩躁心理,重燃攻堅斗志,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有幫扶貧困群眾的動力。時刻立足本職工作,干事兢兢業(yè)業(yè),態(tài)度勤勤懇懇,作風優(yōu)良正派,本業(yè)強、作風硬,有幫扶貧困群眾的實力。要熟悉掌握幫扶政策,細則“庖丁解?!?,結對跟蹤落地,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懂扶貧、會幫扶,有幫扶貧困群眾的能力。
勤走訪,了解群眾疾苦。走訪不是目的,幫扶不是負擔。入戶走訪慰問,是通過走訪的形式去體察了解民情,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彰顯的是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放下架子才能親近人民群眾,俯下身子才能嗅到泥土芳香。幫扶干部走訪慰問既不能蜻蜓點水、敷衍了事,也不能走“流水線”、機械死板,更不能自欺欺人。要真正坐下來與困難群眾拉家常、述苦短、交朋友,算衣食住行,聊家里種了什么、養(yǎng)了什么,問家里有什么困難、有什么需求,懷著一顆憂民、愛民、利民之心,察民情、順民意、解民難。
實幫扶,確保政策落地。脫貧攻堅以來的成績,充分說明扶貧政策和資金是足夠的,關鍵在于落實。幫扶干部要甘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爭做政策宣傳的“排頭兵”,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知政策、享政策、認政策。對待困難群眾,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導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勵通過雙手勞動致富,變“輸血”為“造血”,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要立足鄉(xiāng)村振興,全面總結脫貧攻堅“成功賬”,重新梳理結對幫扶“政策牌”,在洞悉歷史條件、政策背景、發(fā)展水平等深刻變化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幫扶計劃。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睔v經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xiāng)村振興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組織選派的“精兵強將”,幫扶干部要始終銘責于心、扛責于肩、履責于行,把貧困群眾“扶上馬”后再熱情“送上一程”、再使勁“揮馬一鞭”,助力貧困群眾搭上鄉(xiāng)村振興快車,實現致富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