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班級去了勞技中心學習烹飪,哇~對于我們這些整天在學校里奮斗的初二學生來說,真的太好玩了,雖說做飯做菜對于我們也不怎么陌生,因為總有這么些天會因為種.種原因會接觸一些,但是像今天這樣,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合作做料理,真的是頭一回,所以大家都很新鮮,也很積極。
今天我們上午做了烤蛋糕,清蒸鱸魚和香腸菜飯,下午做了水餃和炒三絲這些,除了烤蛋糕以外,別的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最熟悉的東西往往有最大的驚喜在其中。
比如說水餃,包水餃很多人都會,我平時也會自己包啊!但是今天我們菜都是自己切的,就是把青菜切成菜靡,那個可是個下功夫的活,很累的。但是,善于搞笑的五班同學,更善于搞笑的五班男生們總會做出最好玩的舉動。梁鋆歆竟然做出了《食神》中莫文蔚的兩把菜刀切菜的舉動,還在班級進行推廣,我也試了一回,不過在切菜時我又一次體會到了練網球的好處啊!那手臂力量大了很多。最惡劣的是傅瑜,他竟然在水餃里塞青椒,叫人家去抽獎式的吃,結果我就倒霉的抽到了,幸好他沒有送我《萌動漫》。
現在我很想說說我最喜歡的蛋糕,因為我覺得我做的很好吃啊!沒辦法給大家吃,所以就發(fā)張圖給你們看吧!
學習烹飪心得——蘭田中學初二5班勞技中心學習記
呵呵,很誘人吧!其實很簡單的。
繼續(xù)說一下,通過今天的學習,我發(fā)現我們班的男生都非常具有做一個家庭婦男的潛質,各個都這么厲害啊!
其實通過今天的學習,我覺得爸爸媽媽平時好辛苦啊!所以我們要好好感謝我們的爸爸媽媽!
一、學習的主要內容
我經過在商業(yè)學校的兩年學習充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與家人商議決定外出到哈爾濱駐廣州辦事處(廣州__酒店)實習,學習東北菜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我在后廚,是一個打荷的,大致是切小料、擺盤、雕刻、保證菜品的美觀與衛(wèi)生。
二、學習中的工作表現
上班時積極工作,盡量讓菜品美觀,沒有菜時到砧板練練刀工,上灶臺練練翻勺,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我們下午兩點時會下班休息三個小時,那時我會到書店,翻閱一下書籍,增長一下見聞。與同事相處關系還算融洽,(畢竟別人什么想法我也不知道,呵呵)結交了幾個好兄弟,組建了一個和諧社團,不是黑社會性質的哦,每月發(fā)完工資的某天會一起吃飯,增進一下感情,放松心情,這樣也更有利于工作。我們廚師長對我要求也不是很嚴格,一些事情也是對我以一種朋友之間的口吻談話,他是我在__酒店尊敬的人之一。單位的趙經理,對我也不錯,整天笑呵呵的,不過他可能因為一些事請,認為我的脾氣有一些暴躁,我自己也這么認為,我也盡量在改掉這個壞毛病??偟膩碚f,我自己感覺我的表現應該是中等偏上吧!
三、學習中的體會、收獲,實習工作的認知、感想
(1)經過在__酒店短短一年的實習,我認識到了自己烹飪技藝,性格,工作經驗的等等不足之處,并且在工作中逐步改進,相當于對我進行了一次深加工,回鍋重新翻炒了一遍,使我變得更加成熟。我也深刻的體會到了父母工作的艱辛,也更加思念和熱愛我的家鄉(xiāng)。我在廣州也認識了各種工種的各種人,熱心助人的,埋頭苦干的,口硬心軟的,尖酸刻薄的,愛吹牛的等等,我與他們發(fā)生過爭執(zhí),也有令我真情流露的,現在回想起來,往事一幕幕好似過眼云煙,大部分只是人生的過客,只有一小部分會令我埋藏在內心深處,永不忘懷!
(2)因為__酒店經營的是東北菜,我本身也是東北人,這也就更加加深了我對東北菜的理解。東北菜是指在東北,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部的烹飪菜系,東北菜的特點是價廉量大,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郁,以燉菜為主。我認為__酒店應該把主食再加上一些粗糧,由于加工簡單,粗糧中保存了許多細糧中沒有的營養(yǎng)。比如,含碳水化合物比細糧要低,含膳食纖維較多,并且富含b族維生素,吃粗糧也成為了現在人的一種時尚。熱菜應該在加上幾個更加有東北特色的菜,如狗肉火鍋,殺豬菜,關東煮,烤玉米。因為狗肉冬吃驅寒,夏吃避暑,滋補強身,延年益壽。殺豬菜,關東煮等,也是很久遠,經過歷史與大眾考驗的經久不衰的東北菜。
四、存在問題
我在對待學習和工作的問題上還是不夠積極,不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與工作中去。性格有一些易燥,不能以平常心面對一些問題。我會繼續(xù)在外闖蕩,并且加深我各方面的素質。我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做到某家三星級酒店的主灶,并且有二十萬可流動資金,為我下一個五年計劃做奠基。
最后感謝__市商業(yè)學校各位老師,就業(yè)辦老師的幫助,感謝__酒店能給我們提供這樣難得的實習機會,在此祝愿__酒店能夠越辦越好,學校越辦越好。以上就是我此次一年社會實踐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請領導審閱。
民以食為天,食以烹為美。一學期以來,烹飪班四位老師精誠團結,熱心服務,組織帶領36名來自各個班級的孩子,讓他們學習了基本的烹飪技巧,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和動手的樂趣。
一、認真組織,精心安排
針對烹飪班孩子都來自各個班級、年齡大小不一的實際,我們四位老師一起商議,對一學期20節(jié)的培訓內容進行初步分類編排,分中華美食、順德名吃、果蔬冷拼、西方茶點等板塊,進行細化安排。各個老師分類分頭各有側重,按照周次安排,各自選定自己負責的具體烹飪培訓內容,為上好烹飪課做好了準備。
二、實際操作,培養(yǎng)能力
每周星期五第選修課,指導老師提前準備好食材和器皿、工具,同學們到食堂集中,徹底自我清潔,穿戴好圍裙等護具。老師從安全須知、技術要領、細節(jié)把握、食材搭配、操作步驟等方面,認真講解,手把手、一對一地教給烹調制作方法。一學期以來,烹飪班共培訓指導了餃子、湯圓、四川小面、水果拼盤、椰汁西米等菜品、面點、茶飲的制作。
三、自我品嘗,回味快樂
食品加工成功以后,烹飪班一個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大家動手,或煮或蒸或烹,盛碟裝碗入杯,坐到一起品嘗自己和伙伴制作的美味佳肴,老師從色、香、味等方面指導同學們互相評價,最后老師再予以點評。同學們邊討論、邊享用,既鞏固了所學知識技能,增強了合作意識,又享受到了成長的快樂,認識到了勞動的價值。
烹飪既是享受也是創(chuàng)造,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是任何人都必須習得的基本技能。今后我們將結合學生和學校實際,扎實、細致、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讓每一位孩子都能在參與中得到成長和發(fā)展。
中國的烹飪技術在世界上的影響是極其深刻的,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富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我國是一個飲食文明的國家,眾多的傳統(tǒng)佳肴,精湛的烹飪技藝,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烹飪奇跡,中外稱譽。中國對飲食的重視程度有史以來都是很高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在飲食文化不僅僅是以作的巧,吃得好為主要內容了,而是增加了一個健康的概念。飲食與健康也成了一對不可分割的詞語了。
在中國的飲食中,很多都是富有傳說和故事的。這不僅為飲食文化增添了一種深厚的積淀,也同時記錄了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歷史。
據《易,鼎》中最早的記載,“以木翼火,亨任也?!痹诠艥h語里,“亨”同“烹”,作燒煮講也就是用火加熱食物?!憋儭笔侵甘挛锛訜岬竭m當的程度(成熟),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烹飪就是對事物原料的科學合理的加工,制成有一定藝術的,有營養(yǎng)的色香味俱全的菜肴。
我國的烹飪技術在夏朝得到很快的發(fā)展,當時不僅宮廷中,官府中有專職的廚子,明鑒也有“沾酒市肺”的“庖人”專司飲食業(yè)。少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年代可查的廚師,而是夏代國王,從這一方面也說明了夏王朝對烹飪的重視。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我國在商朝春秋等以后的時期,到元明清時期,飲食烹飪技術都在不斷的發(fā)展,到了清朝烹飪技術算是到了又一個高峰。清朝的滿漢全席,享譽中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芍^是清朝的一個代名詞。
中國的飲食文化文明與中外,山珍海味,特色佳肴,它也成為了中國文明史的一部分。中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qū),特色不一,有川魯蘇粵四大菜系,閩浙皖湘風味,京滬鄂風味等,以長江為界又分為北方菜和南方菜。不同的菜系又有別的分類方式,菜肴又可分為宮廷菜,素菜,少數民族菜,官府菜。每種菜肴又有細分,由此可見,中國的飲食文化深厚之底蘊。
雖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都在做菜、燒菜,但做什么菜,各有特色;怎么做,各有方法;做得怎樣,各有味道。話說做菜,也是要講學問的。在千年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里,說到做菜,不得不提及商朝的伊尹。據典故記載,伊尹初至殷時,為祈求神靈保佑,成湯曾特意為伊尹舉行盛大祭典,歡迎伊尹的到來。祭祀完畢之后,成湯虔誠地向伊尹請教關于“治國平天下”的策略。
對此,伊尹并未冠冕堂皇,坐而論道,更未談高深玄妙的大道理,而是“說湯以至味”,為使自己的言說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伊尹選擇了人世間最為平常,而自己又最為擅長的飲食烹飪來現身說法。于是就有了“負鼎俎,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的說法。民以食為天,通過品嘗人間美味,伊尹以烹飪中精妙細微的奧秘,用形象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教給了成湯許多治國之道,為湯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略。事物都是有共通性的,烹飪與法學也不例外。
烹飪與法學都要求具有實踐性。理性認識來源于實踐,但又對實踐活動進行指導。下廚做菜,用什么火候,放什么調料、何時放調料、放多少調料,何時出鍋,都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林淡秋在《馬逢伯》中說道:“小菜還是平常的小菜……但一經過這位女廚師的神手烹飪,的確有一種不平常的滋味?!笔堑?,小菜還是那樣的小菜,但是經過多次下廚實踐,熟能生巧,慢慢領會出做菜的奧妙,做出來的菜才美味可口。
作為一種知識,法學也需要在具體的司法實踐中探索和總結出來。法學是司法具體實踐的總結和升華。脫離實踐的法學,就像是沒有放油鹽醬醋的菜,苦澀無味,會讓人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源于實踐的法學,才更具有生命力。近年來,司法機關建立與法學院校雙向交流機制,對于總結和提升司法實踐的理論層次,加深和促進法學研究的具體應用,實現司法實踐與法學理論研究的互動大有裨益。
烹飪(做菜)是家常便飯,法學也應該通俗易懂,成為老百姓的拿手“好菜”。在法學理論著述中,“陽春白雪”當然不可缺少,但“下里巴人”亦是不可或缺。因此,法學應該走出超塵脫俗的“象牙塔”,步入尋常百姓家,讓法理在具體生活中運用自如。作為法律人,我們不是生活在紙質的法律之上,而是生活在現實社會里。法律本身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法律與社會的良好運行息息相關。
因此,我們不能將法律從社會體系中剝離開來。法律人只有以社會的背景為考量,用社會常識、常理、常情,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法律,進而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民國時期的法學家孫曉樓說:“只有了法律學問而缺少了社會常識,那是滿腹不合時宜,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即不能算作法律人才。”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談老百姓關注的問題,講老百姓生活中的法理,應該是我們作為法律人的追求。烹飪的靈感、法學的理性都來自老百姓的生活中。好吃的菜和法學理論要用于百姓尋常生活之中,烹飪與法學都需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法學不能只是文人墨客的言說,更應該是尋常百姓口中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