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地震發(fā)生時,只要能按正確的方法去做,就不會有危險的。有時,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災難性地震還是少數(shù)。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全國防災減災日心得感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從七十年代起,我們頻頻遭遇自然災害的襲擊,從唐山大地震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從去年的青海玉樹地震到云南干旱,再到一個個數(shù)不清的大風、暴雨、水災、泥石流……大家不難發(fā)現(xiàn),當今社會上,許多人缺乏對各種自然災害的了解,因此導致在災害中慌亂不堪,束手無策。災后,死亡的死亡,失蹤的失蹤,受傷的受傷。為了增強我們學生對自然災害的認識及防范自救能力,今天中午,學校組織我們小記者來到古方社區(qū)防災減災科普活動中心參觀。
剛走上二樓,映入我眼簾的便是一塊巨大的展板,一個蓬頭垢面的小女孩,被一塊倒塌的石頭緊緊地壓著,她伸出右手,眼里露出無助的目光,嘴巴微微地張開,像是在呼喊媽媽,讓我不由得心生憐憫之情。
進入展區(qū),只見一塊塊展板相連,上面有介紹地震是怎樣形成的,有洪水來了,如何采取措施的,還有雷暴轟鳴時,如何做到防雷擊……墻壁上張?zhí)粡垙埥榻B自然災害的圖片。最右邊,擺放著兩臺機器。我向其中一臺走去,它好像知道有人來了,突然說起了話,為我介紹了地震的知識。欣賞完之后,我又來到了另一臺機器前,社區(qū)的一位叔叔走了過來,親切地告訴我,這是仿真雷電。我仔細端詳著,這臺仿真雷電上蓋著一個半圓形的玻璃罩,里面有一棵棵大樹,大樹上系上四根導線。這樣,只要一按機器上的按鈕,這四根導線便會釋放出電流,發(fā)出“絲絲絲”的響聲,像極了自然界的閃電。
展區(qū)的最里面,整齊地擺放著一件件救災用具,有野宿要用的帳篷,睡覺用的棉被,雨天用的雨靴,挖石頭用的鐵鍬……上方墻壁上的那一幅寬大的圖片引起了我的注意,一個救援人員正在為一傷者做人工呼吸,上面還寫了兩行大字“警鐘長鳴抓防范,積極防災保平安”,我想,這不正是我們所應該做的嗎?
這次活動對我們來說太有意義了,從一個面積不大的參觀中心,我們學到了很多的防災減災知識,真是受益匪淺。
為加強學生安全教育,提高學生防震減災意識,5月12日西街小學積極開展了“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
本次“防災減災日”活動西街小學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第一、在校園張貼防震減災宣傳標語,辦一期黑板報等營造安全教育氛圍;第二、利用國旗下講話普及防震減災安全知識,提高全體師生的自救自護能力;第三、利用班會上了一堂地震科普知識課,充分認識到防震減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的能力。第四、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認真查找安全方面存在的漏洞和風險隱患,把用電設施、車棚、教室、樓梯等人群集中場所作為檢查的重點,及時發(fā)現(xiàn)和消除隱患。第五、5月12日全國“防震減災日”,開展了一次地震逃生演練,副校長李玉紅對全體師生進行了一次防震減災安全教育。通過演練,增強了全體師生的防震減災安全意識,提高了師生防災及突發(fā)事件應急處理能力。
本次“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再次落實了西街小學應付突發(fā)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西街小學實際應對和處置突發(fā)安全事件的能力,更進一步增強師生防震、防災減災的安全意識,真正掌握在危險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今天下午,我班看了一個節(jié)目——《防災減災日》。由于時間關(guān)系,只看了地震這一小部分。但很快是我掌握了許多知識。
這個節(jié)目講了許多內(nèi)容,如:“什么是‘地震前兆’?”、“什么是‘火山地震’?”,以及“怎樣防止地震的‘詐騙預報’?”等等。講的很認真、詳細,我們聽、看的也很仔細。
通過這個節(jié)目,我感受到地震好可怕,平均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死在可惡的地震手里。不學些知識當然不行。我覺得最有用的在“地震預報”這方面。因為我懂得了什么是“地震前兆”。就是如果動物出現(xiàn)異常,或是地形發(fā)生變化,就是地震要發(fā)生。我養(yǎng)了兩只烏龜,他如果撞魚缸的玻璃,就代表要地震;小烏龜如果往大烏龜?shù)臍は旅驺@,就代表要地震。
在“地震預報”這方面,如果遇不見動物,想知道地震什么時候發(fā)生,我卻又覺得“怎樣防止地震的‘詐騙預報’”最重要。如果有人將預報說的精準到幾時幾分甚至幾秒時,那么,毋庸置疑,假的。因為國家還未達到這樣如此精確的水平。如果有國外的預測我國的,也是詐騙的。因為沒有國家為其他國家測預報的。其他陌生人說的,也不要相信。如果想知道預報,去相關(guān)地震部門詢問。
但是有時也見不到動物,也沒有地震部門在樓上時,我還是覺得最主要的——“怎樣防震”最重要。我的想法是這樣的:上著課,忽然地震了,我爭取用不到一瞬間的時間里,迅速抓起一本書,立刻擋在頭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并有秩序得往下沖。一旦時間不夠,便隨便沖進一間教室,躲在桌子下面,然后在這個范圍內(nèi)尋找水源,以防震后干渴。不過,地震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難以預料。所以,為保險起見,應該第一時間躲在自己的桌子下面。拿起書包里的任何東西擋在頭上,以防書桌支撐不住。
地震知識真不少,《防災減災日》這個節(jié)目真好,告訴我們這么多知識。
根據(jù)欽北區(qū)教育局有關(guān)文件精神,我學校認真組織開展了防災減災主題宣傳活動,現(xiàn)將活動情況匯報如下:
為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學校開展了防災減災教育活動,普及防災減災知識,探索學校防災減災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增強學生防災減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學生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一、學校以加強學生安全教育為目標,增強學生公共安全意識。開展了以防災減災為主題,增強師生的防災抗災意識和自覺性,提高災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其次學校防災減災教育重視學科滲透,發(fā)揮好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防災減災知識引入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科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安全意識。
二、學校成立了防震減災工作領(lǐng)導小組,由校長親自負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工作力度大。提高了學校師生對防災減災教育意義的認識,激發(fā)了師生積極參與防災減災的積極性,也有力提高了師生對防災減災的認識,深刻認識到防災減災事業(yè)是一項特殊的社會公益事業(yè),關(guān)系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三、以教育講座宣傳,學習防災減災知識
1、學校共同努力營造“防災減災宣傳”的氛圍,讓全體師生明確防災減災的重要性,利用主題班會宣傳安全教育防災的重要性,各班以安全教育課活動課為陣地,向?qū)W生講授防災救災知識,開展防災減災安全教育主題活動。
2、各班利用板報,展出防災減災圖片、防災減災科普掛圖等,制作了各種防災減災知識板報、手抄報,以“關(guān)愛生命,防災減災”為題,專欄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在活動中,我們向全校師生征集安全主題手抄報,并從中選出部分優(yōu)秀作品在校園中進行展示,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3、利用遠程教育組織學生收看“地震來了該怎么辦?”網(wǎng)絡視頻,了解地震的發(fā)生與避震措施,發(fā)生火災消防隊員臨危不懼撲救大火,在大水中武警官兵同惡浪搏斗,挽救了在大水中將要走到盡頭的一個個生命。學生學到了知識,增強了團結(jié)意識。
4、組織學生聽“防災減災”安全知識講座,提高防震減災意思,增加知識。
5、組織學生學習“防災減災法律法規(guī)”、開展交流討論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演練、宣傳教育活動,增強了廣大師生對防災減災的認識,讓廣大師生了解和認識防災減災工作在學習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師生的防災減災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國“防災減災日”,目的是為了喚起社會對公共安全的高度關(guān)注、促進社會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為了徹底杜絕災害的隱患,我們應當多多學習防災知識,做到“防災減災,從我做起”。
地球是充滿活力的星球,它養(yǎng)育了人類,也把災難帶給人類。災難可以分為兩種:自然災害、人為災害。
自然災害包括地震、雪災、臺風、火山爆發(fā)等大自然中“約定”好的“運動”,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遇到這些情況,一定要冷靜,仔細回憶學過的自救知識,盡可能保護自己,可以的話,也要幫助他人。例如:地震前,會有一些不尋常的預兆:狗會狂吠;蜜蜂會亂飛;一些家畜會出圈亂跑……這些可以讓人知道將發(fā)生地震,盡力防范。地震發(fā)生時,如在家,要盡快到堅固、沒有倒塌的房間中躲避,在堅固墻壁或房門邊保護好頭部;如在校,要躲在課桌下,聽老師指揮;如在野外,要躲開高大的建筑物,以免砸傷。
汶川大地震時,安縣桑棗中學創(chuàng)造了“學生無一傷亡,老師無一傷亡”的神話。這個“神話”來自于校長葉志平常年的緊急疏散演習。因此,疏散演習成為學校必不可少的活動。有一次課間操,我們學校的大喇叭里忽然喊道:“全校緊急疏散!”伴隨“叮鈴鈴”的鈴聲,每個班按照各自固定的疏散路線撤離,一個班排成兩列后,每兩班共用一樓層的樓梯,2樓、3樓的學生們比4樓、5樓的學生快些。而在樓道拐角處,任教老師站在一個固定位置上——2樓、3樓學生跑得快,是要避免樓道堵塞;4樓、5樓慢些,是避免造成人流積壓;老師站在拐角處,是因為那里最容易摔,老師可以把孩子盡快提起來,不至于讓別人踩到。到了操場,每個班級站在各自位置上,不亂不雜。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演習的“用武之地”,但我們要記?。骸捌綍r多流汗,災時少流血。”
除了自然災難,還有人為災難。溫室效應、水土流失、山洪等都是人類自掘墳墓的證明。可以說,大部分災害都少不了人類的“貢獻”。溫室效應會引發(fā)肺病、腦炎等疾病,并會造成干旱、水源緊缺、洪水。酸雨中的硫化物會導致湖水變酸、魚蝦死亡、森林衰老……面對這些災害,并不是一味地“防”,而要“治”:一、保護森林,種花、種草不如種樹,保護水源不受污染;二、工廠不得過多排放廢氣,多用新能源;三、保護臭氧層,改換節(jié)能型汽車;四、小心用火,節(jié)約用水。這幾點,你做了,或許能救許多人的生命。
人之命,重于山。望君“從我做起,防災減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