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推薦一本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暑假里,我看完了陳伯吹的作品《一只想飛的貓》作品寫的很有意義,淺而易懂,寓教于樂,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書中主要講的是一只有幻想,有抱負,但又自大的貓。
首先,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覺得非常的好笑,貓?zhí)焐筒粫w,但這只貓非??释茱w,于是發(fā)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文中的貓砸碎了花盆非但不道歉,還說:“那算了什么,我是貓!”更吹牛的說:“昨晚,我伸手就抓了十三只耗子?!备甙恋呢垶榱俗ズ鴫簤牧锁P仙花,被伙伴們笑話,為了能像蝴蝶一樣飛,它試過好多方法都不能飛,便試著向雞、鴨、鵝請教學飛,但它們都不會飛,后來它找來了烏鴉,它想讓烏鴉教會它怎樣飛,可是貓?zhí)焐鷽]翅膀無論怎么學始終也飛不起來,只能垂頭喪氣的回去了。
經過這本書讓我明白:人不能自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都需要不斷學習,其實,在學習的道路上要揚長避短,找準學習方法,方法錯了,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費功夫。在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很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很了不起,結果一考試,一問三不知,考不及格,還不知道學習錯在哪,更有一些自大的人明知道自己說大話了更不知悔改,還要一個盡的說下去。
所以,自大使人后退,我們千萬不能自大呀!
暑假里,我讀了《一只想飛的貓》這本書。它是由”一只想飛的貓“和”阿麗思小姐“這兩個故事組成的。
我想,一只想飛的貓,這只貓可真特別呀!原來,這是一只驕傲自大又懶惰的貓。一次,它從窗子里面猛的跳出來,把窗臺上那一個可憐的藍瓷花盆和仙人掌碰落砸碎了,也沒有半句道歉的話。還有一次它在捉蝴蝶的時候,撞到了別人,不僅沒道歉,還吹起牛來了。后來它又在鴨子、公雞和鵝面前吹噓:”我是貓,一伸爪子就逮住了十三只耗子?!按蠹也恍牛屗脤嶋H行動來證明,可它根本就做不到。它還說自己是一名航空家,可它要飛的時候,卻飛不起來了,還摔得四腳朝天。我覺得,這就叫自作自受,這一切都是因為貓的驕傲造成的,生活中,我們可千萬不能像這只貓一樣??!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不要說大話,要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個細節(jié)。如果說出來做不到是很丟臉的哦!
而第二個故事———阿麗思小姐主要講了阿麗思來到了”動物世界“,認識了袋鼠奶奶,想看音樂會,結果上了法庭,和蚱蜢少將還有眼鏡蛇等大戰(zhàn),其實這些僅僅只是個夢。雖然是夢,但我們還是能從中感受到阿麗思的勇敢、頑強和她那顆純潔的心。這是多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好品質??!
兩個故事中的兩個主人公———貓和阿麗思,一個是反面教材,一個值得我們好好學習。這本書告訴我們:要謙虛自律,堅強勇敢,關鍵時刻不能做縮頭烏龜?。?/p>
《一只想飛的貓》是大作家陳伯吹寫的一篇趣味離奇童話,這是一只驕傲自大,自吹自擂的貓,它仗著自己能逮住13只老鼠,就自以為是、目中無人。
這只貓整天不務正業(yè),惹事生非,總是不切實際地吹噓自己一伸爪就能逮住13只老鼠。把別人弄倒了,連“對不起”都不說,就若無其事地走了。它不抓老鼠卻去抓蝴蝶,它本想捉弄蝴蝶,反而被蝴蝶捉弄了,蝴蝶飛走了,貓抓不到蝴蝶就把氣撒在別人頭上,它把向日葵撞得東倒西歪、頭昏腦脹,把雞冠花的腰也給弄折了。明明自己不會飛卻和麻雀去比飛,它想:從下面飛上去不行,從上頭飛下來總行了吧?于是爬到樹頂要飛下來,結果摔了個“四腳朝天”,好久好久爬不起來。明明自己不會釣魚,卻吹噓自己是釣魚高手,用尾巴去釣魚結果被咬得血淋淋。
這只貓很懶惰。鴨子叫它去大掃除,它就假裝頭疼,鴨子沒辦法就去找鵝姐姐和公雞大哥幫忙,讓他們幫忙叫上貓一起去大掃除,可它在大白天還假裝睡覺。小鴨子好心跟她講講話,它卻很不友好地給鴨子起了個“扁嘴”的綽號。
這只貓還很愛慕虛榮,愛聽奉承話,喜歡別人稱贊它。仗著自己與老虎有幾分相似,就夸口說,老虎見了它也要給它磕頭。
這貓身上的缺點真多??!其實這些缺點歸結起來都是它驕傲自大造成的,我們可不能向它學習哦!“謙虛使人提高,驕傲使人落后”,做人必須要謙虛,不能夠自以為是,古往今來自以為是的人都不能干大事,僅有謙虛的人才可能有成就。
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一只想飛的貓》。首先,這本書的書名就讓我覺得非常的好笑,貓?zhí)焐筒粫w,但這只貓非??释麜w。于是就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文中的貓把窗臺上擺著的一個藍瓷花盆砸碎了。它也不道歉,還說:“這算什么,我是貓!”更吹牛的說:“昨晚我伸手就抓了十三只耗子。”它跨開大步,頭也不回一副若無其事地樣子向前走了。高傲的貓為了捉蝴蝶壓壞了個鳳仙花。卻被這兩只蝴蝶戲弄了。兩只蝴蝶在貓身邊飛來飛去。忽高忽低、忽左忽右。貓在下面張牙舞爪也沒捉住。每次都撲空,貓累得滿頭大汗,氣的發(fā)抖,它像瘋子一樣,在花叢中橫沖直撞,把向日葵撞的晃來晃去,把雞冠花撞傷了腰。也沒捉到。鴨子公雞勸小貓去參加大掃除,它仗著自己一個晚上能抓十三只耗子,一味的逃避,毫不理會大家對他的勸告,卻得意洋洋,說公雞、鴨子、鵝都沒有他跑得快、跳得高,但因為自己的狂妄自大,不自量力的與喜鵲比飛翔,摔得粉身碎骨再也沒有爬起來。這種狂妄自大愛吹牛的貓終究害死了自己!
這只想飛的貓捉老鼠本領村中最厲害。然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貓擅長捉老鼠、爬樹,鴨子擅長捉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短處,別人不如你這個。你也不及別人那個。不能有一點小小的成功就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很了不起!我想,《一只想飛的貓》就是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吧!
這個星期,當我閱讀《童年》這本書后,被童年時的高爾基那種讀書時忘記一切專心致志的態(tài)度深深地感動了。
我仔細閱讀,發(fā)現我好像和高爾基在同一所小學里讀書。寫到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在教室里全神貫注讀書時的情景。我和高爾基一樣愛看書,每當我借到好書時,我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高爾基如饑似渴地讀書忘記了一切。我雖然愛看書,但很少寫讀書筆記。
我想高爾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豪,與他從小那求知若渴專心致志的讀書精神是分不開的。高爾基啟發(fā)了我,讓我明白了讀書必須要有認真的態(tài)度。
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秘訣。我是經歷過的。六年級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非常失敗,其原因就是——粗心。我的試卷計算題扣了四分,填空題扣了一分,應用題扣了兩分。
哎!粗心乃我失敗之根源。我懷疑,它難道是我的影子,總陪伴著我!可今天,我悟出一個道理:拋開粗心之法乃認真也。
今天,我讀了《童年》后,對“粗心乃失敗的根源,認真是成功之秘訣”這句話更堅定不疑了。
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衣食無憂。可以說是“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笨晌覀冞€不知滿足,渴求更多。
直到看到高爾基寫的《童年》后,我才知道,原來我們的童年是那么的幸福、快樂!
主人公阿廖沙痛失愛父,隨著母親來到外祖父家 。他提前遭受了這個年紀不該遭受的苦難:父親死亡、弟弟夭折、外祖父毒打、表哥捉弄、舅舅冷落……成天提心吊膽,連口大氣都不敢出。
阿廖沙就在這個殘酷暴虐、冷酷無情的家庭中長大。過早地感受到了人間的險惡與痛苦。外祖母曾安慰他:“這怨恨就像冰塊,等天氣暖和了,她自然就消融了。”
阿廖沙又是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孩子,并沒有因為他人的影響而沉淪。反之,阿廖沙因為苦難,學會了忍耐和面對;因為家庭條件被迫輟學,他變得勤奮好學;因為外祖母勇敢的沖進火場救火從而影響到他,他變得鎮(zhèn)定自若……
苦難,是他智慧的路標;苦難,是他通往成功大門的金鑰匙;苦難,是他向上的動力;苦難,是人生為他描繪的一道壯麗的風景線!
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面對苦難,請選擇堅強!
今天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讀后感觸頗深。
《童年》主要寫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后,他和母親投奔外公,在外公家度過的一段艱難歲月。在外公家里,他看到了許多不可理解的事情:舅舅們?yōu)榱藸帄Z家產鬧得不可開交,還做了一些愚弄弱者、毒打兒童的事情。此外,阿廖沙還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他一點兒都不開心。幸運的是外祖母十分疼愛他,常給他講故事,使他不幸的童年生活有了暖色。
與阿廖沙相比,我們可就幸福多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管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幫忙,不用自己費心,吃得飽,穿得暖,生活條件比阿廖沙那時好的太多了。但是擁有這么好的生活條件,卻還有人不以學習為重,每天只想著玩。要知道,在阿廖沙童年時很多人想上學卻不能呢,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生活。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全面發(fā)展我們的德、智、體、美、勞,同時提高我們的獨立性?,F在有些同學只顧忙于學習,一點也不獨立,家務事不會做。我們不但要學習成績好,還要動手能力強,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好少年。
周末,老爸買了《資治通鑒故事》這本書送給我,這本書是根據我國古代有名的《資治通鑒》改編而成。
《資治通鑒》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編年史,作者是我們熟悉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馬光,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編成這本書一共花費了十九年的時間。這本書記錄了上起東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十二的史事,主要內容是政治和軍事,還有經濟、文化方面。它通過記錄一些明君賢臣的事跡,簡單又生動地告訴人們:清廉,正直,剛強,寬厚,忠誠,信義,執(zhí)著,道德等,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質。這些品質,在今天仍然可貴,是我們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在這本書中主要提出了道德。比如吳起是戰(zhàn)國初期的有名將領之一,他為了得到魯國國君的信任心一橫把自己的妻子給殺了,雖然得到了重用但卻因為人品太差被魯國國君給懷疑。最后,他又去了幾個國家。雖然他到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就強大,但卻變成了臭蒼蠅,處處被人討厭,處處被人排擠。一輩子被人陷害,但卻沒有人同情,反而遭天下人唾棄。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他人品太差了。司馬光說過: 是故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是要求一個人德才兼?zhèn)?,而德放在前面可見品德和道德的重要性?/p>
《朝花夕拾》是我小學六年級時候讀第二遍的書,其中要數《藤野先生》給予我的印象和啟示最為深刻。
重讀這本書的時候算是我比較巔峰的時候,因為我戰(zhàn)勝了碾壓我五年的好同學,盡管不是在班上,但仍是在同一個培訓機構做同一張試卷,還是不止一次,自然膨脹驕傲了。
重讀這本書是被媽媽壓迫的,因為我已經讀過了,覺得意義不大,但卻令我收獲滿滿。
讀過這篇《藤野先生》后,我被文章中的藤野先生深深感動了。要知道,那時候的種族歧視是非常嚴重的,而且那時候的中國還十分的落后,魯迅可算是吃遍了苦頭,飽受欺凌與輕視。在日本學生眼里,中國留學生就是卑微的,成績就該是最落后的,就該是被嘲笑的。但藤野先生卻不,他對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尊重,從不偏袒任何一個人,大公無私,而且兢兢業(yè)業(yè),十分的認真。這種可貴的品質深深打動了魯迅,魯迅從心底拜他為自己的顯示,向他的品質學習著。
我也在閱讀,我也在思考:是否有那么一個人可以成為自己心底的老師?答案是:每個人都可以。
于是,我開始不斷去尋找自己的老師。我一般都是在課堂外的生活中尋找著——等待公交車時,路過身邊的環(huán)衛(wèi)工人,我向他學習著,無論是什么職業(yè)都不分貴賤,都是重要的,需要盡自己之力的;來到圖書館看書時,坐在我對面的老爺爺,我向他學習著,看著他認真閱讀的樣子,我知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閑著無聊時,池塘里游去游來的小魚兒,我向它學習的,盡管我們時間和能力有限,但我們仍要盡全力去尋找心底的那些美好……
《藤野先生》不僅是一篇文章,更是一位老師,教會我謙遜。
讀了中國魯迅對于先生的《朝花夕拾》,我個人的感觸是比較大的。其中我對《藤野先生》這篇文印象比較深。
在本文中,我能感覺到藤野是一個英俊灑脫,尊重人。
前面有提到,當藤野先生上講臺的時候,會有一個學生我們發(fā)笑。是因為他的穿著“模糊”。有一次學習魯迅自己甚至可以看到他教課的時候他們沒有帶領結。這個“特點”常常需要引起一些令人發(fā)笑的事情——像是在坐公交的時候,會被影響司機不能認為是通過小偷,被乘客們提防著??梢娝┮率呛茈S性,灑脫生活的人。
藤野先生也是一個細心的人,他會為魯迅先生糾正他的語法,并幫助他做一些筆記。一步一步幫助他提高成績。魯迅先生實習一周后,藤野先生很高興地說,他很高興魯迅不會害怕身體。
看到日本人鄙視魯迅,或者更確切地說,鄙視中國人,當魯迅先生沒有完成最后四分之一的成績時,他依靠的是“中國人都是低能兒”的信念他們甚至提出魯迅先生作弊的說法。他們的態(tài)度與一個人尊敬的姓名先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姓名先生能夠對待魯迅先生,魯迅先生是一個中國人,在中國還是一個弱國的時候,像其他學生一樣公平、尊重和寬容,甚至主動提出幫助他學習。
這樣想來,真藤野等“高尚的人”是不一樣的。是一個值得尊重,值得一個好老師的愛。
看到一個結尾,我雖然對當時社會對于我們中國企業(yè)抱著惡劣工作態(tài)度的日本產生了具有濃厚的厭惡感,但是對于是日本人的藤野先生產生了極高的好感度。同時,也為魯迅先生可以得到發(fā)展如此一位好老師學生感到羨慕。
前幾年在新聞上看到楊絳先生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十分惋惜,不僅惋惜這樣一位偉大作家的離去,也惋惜時光的匆匆流逝。因此,便忍不住又讀了一遍楊絳先生的著作:《我們仨》。
書的開始就是一個長長的夢,夢的內容主要是楊絳先生一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一次次相聚,一次次別離。初讀此書,我并不能完全讀懂這本書講述的是怎樣一個故事,但我能深刻體會到楊絳先生對這個家庭的依戀和熱愛。懷念往日生活時,楊絳先生的筆觸總是平緩的,總讓我覺得我的心底似乎有一顆種子,準備破土而出。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楊絳先生依然懷著一顆平和的心,去面對所有困難,也許正是她的淡然,才使她平實的文字,處處散發(fā)著魅力!書中并沒有悲痛欲絕的呼喊,也沒有令人揪心難過的詞語,讓我感受更多的是楊絳先生對丈夫和女兒的濃濃思念。寫作時,楊絳先生一人,懷念我們仨,那條古棧小道上,也只剩楊絳先生一人踽踽獨行。我想,回憶里溫馨的家庭,女兒的關愛,丈夫的牽念,才是真正的大愛吧!我喜歡他們一家人的性格,喜歡錢鐘書和楊絳的不諳世事,不爭不擾,喜歡錢瑗的大膽聰穎,孝順聽話。
換做我,我是不能接受最親的人雙雙離去這種事情的,我自然不如楊絳先生如此脫俗待世,楊絳先生如此看破紅塵,想必她的內心也是經歷無數次掙扎的。也許寫下這本書,懷念那段往事,是對楊絳先生內心的少許安慰吧,誰能忍受原本和睦的家庭不復存在,原本親愛的人從此陰陽兩隔呢?楊絳先生坦然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坦然接受命運的不公,在她的書中感覺不到對人生的埋怨,對不公平社會的抨擊,反而傳遞給我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精神:坦然迎接生命中的風雨,把風雨當作洗禮。
楊絳說:“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但是她還是愿意“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因為她的心里已經裝滿了“我們仨”的情和愛。
是的,有了情和愛,還談什么痛苦和折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