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要寫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感悟,包括思想、知識和技能等方面。好的閱讀曾國藩的家書感悟心得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閱讀曾國藩的家書感悟心得,供大家參考。
初讀《曾國藩家書》,是在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時候。在單位的書架上,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書架上放著一本長江文藝出版社的《曾國藩家書》。這本書,是清代曾國藩所著,由名家唐浩明進行評析,內(nèi)容比較全面且深刻。書的品相九成新,書頁有點泛黃,但仍能嗅到出廠時的淡淡墨香。那時捧讀《家書》,只覺得曾國藩是個異常心細又貧困交加的人,從北京運往湖南的幾兩白菜種子,都要在信里反復詢問收到了沒有?關(guān)于兄弟子侄的教誨,也常??嗫谄判?,甚至有點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書信是向家人借錢,真有點“啃老族”的感覺。那時候,對工作與生活的閱歷較少,雖然通讀《家書》,但不求甚解、感觸不深。
再讀《曾國藩家書》,工作的第二年。有了對生活的感悟,有了對工作淺顯的思考和感悟。靜夜之時,便常常將《曾國藩家書》置于床頭,圈圈點點、細細品味。讀書的過程,讓我漸漸了解到,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他的一生毀譽參半: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多延續(xù)了60多年,但他處理“天津教案”受到榮祿欺騙,殺人割地,開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節(jié)不保,成為時人眼中的“賣國賊”;他地位顯赫、修養(yǎng)精湛,但他也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手段老辣,被民眾冠以“曾剃頭”的惡名……
當然,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特別是對曾國藩這樣的歷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論。但無論關(guān)于他的爭議多大,我們都無法否認他的《家書》平淡中蘊含著真知良言,那些關(guān)于修身齊家、為學處世、用人交友、理財帶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學、治軍的思想精華。
因此,品讀《曾國藩家書》,就像與一位歷盡滄桑、充滿智慧的老者晤談,字里行間書寫著他對世事變遷的獨到見解、對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對學養(yǎng)修為的孜孜不倦。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
比如,關(guān)于治學,他力求有志向、有見識、有恒心。他說,“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讓我想到自己讀書時常半途而廢,貌似博覽群書,實際未通一本、未精一門;更讓我聯(lián)想到,讀書治學如此,為人做事又何嘗不是如此?作為年輕人,我們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長志”,往往在業(yè)務(wù)上“囫圇吞棗”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覺得慚愧?
關(guān)于做人,他力求謙虛謹慎、謹言慎行,他說,“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讓我常常反思作為年輕人,我們就像打磨未精的玉石,初有形狀但燥性未除,往往在生活上貪圖“安逸自在”而不愿經(jīng)受“艱難困苦”,往往在處事上喜歡“大自我小天下”而做不好謙虛謹慎、虛懷若谷,這些浮躁不堪的不良習慣,想來怎能不讓人汗顏?
最近無意中在書架發(fā)現(xiàn)了一本《曾國藩家書》,好書!目前只看了十幾篇,內(nèi)心頗為觸動。我覺得曾國藩家書就像是我的公眾號文章一樣,雖說是家書,可是表達了很多曾國藩對事物的看法,我的公眾號表達了我的見解。書里的信件是按時間序列排序,經(jīng)過他寫給父母、兄弟的信,能夠窺到他個人成長提高的軌跡。
我倒不是因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認為牛人自有他牛之處,能學習到他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對一個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幫忙。像這種牛人,從入職翰林院當科員,十年內(nèi)干到一把手,“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十分人之處。恰好他重視交流與記錄,且裝訂成冊,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時,也給了我們成長的機會。
從他的書信中,我最大的感觸就是古人對于孝的重視,像我們寫信頂多加個“尊敬的”或“親愛的”,可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國藩跪稟父母親大人萬福金安”。我們僅有在逢年過節(jié)才會出現(xiàn)此類的祝福語,可是他是融入到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十分虔誠??赡苡腥藭f形式主義,杠精請繞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儀式感,有時連形式都懶得走,更別提更深層次的了。
他還提了一點關(guān)于婆媳關(guān)系的事情,“又聞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婦而可得好處者,諸弟必須時勸導之,曉之以大義”,引發(fā)了我對于婆媳關(guān)系的思考。的確若是以長輩示之,必恭敬之,還是要扭轉(zhuǎn)一下自我的待人方式??赐赀@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頓早餐,略略表達了心意,就沒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對兄弟姊妹的關(guān)心,從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時他就是已婚狀態(tài),作為長子,他對于兄弟們的課業(yè)關(guān)心程度趕得上父母了,還時不時寄給弟弟們學費。他認為自我年長,父親傾盡心血培養(yǎng)他,他汗顏不能把父親所教授傳給弟弟們。很趣味的是,在開始幾篇信中,他批評弟弟們,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時我也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可是我想作為他的弟弟們估計不會開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們回信“月月書信,徒以空言責弟輩,卻又不能實有好消息,令堂上閱兄之書,疑弟輩粗俗庸碌,使弟輩無地自容”。
曾及時開導“為人子者,若使父母見得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及我,這便是不孝;若使族黨稱道我好些,謂諸兄弟俱不如我,這便是不悌。何也?蓋使父母心中有賢愚之分,使族黨口中有賢愚之分,則必其平日有討好意思,暗用機計,使自我得好名聲,而使兄弟得壞名聲,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這道理,彼此互相原諒。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
從他的信中能夠看出他是一個十分開明,能夠很快理解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人,他們兄弟之間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這來來往往的過程,也是對于事情、彼此認識加深的過程,所以說他們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說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終一點就是關(guān)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鳴頭疼的毛病,看多書,思慮過度就身體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們寫信時,他時不時提到要“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是一樣的。由于我對于健康十分重視,基本上每一篇他都會提到“保身”,所以無比贊賞他這一點。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可是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保密。家書都是對親朋好友說的掏心窩子的話,他說“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經(jīng)過他的家書,我覺得這個人很形象具體,就像是我們周圍的人一樣,十分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薦大家讀一讀,肯定比我更有感觸。
曾國藩的奏折、家書及評點,深為其心胸、才華和堅守所折服,也為其后代基因傳承、才人輩出找到了令人信服的本源。我讀曾氏文章是用心盡力的,總想通過字里行間讀懂點作者的內(nèi)心和真實,也許開始并不自覺也無感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讀的深入,活脫脫的一個曾氏形象似乎就站在我眼面前,在訴說他的人生歷程和酸甜苦辣。我似乎與他也沒什么鴻溝和隔閡,挺理解他的為人和言行,不時還有心靈的溝通。
拋開其學識、仕途不說,僅就其文字的歸納整理,往往能透過現(xiàn)象看出本質(zhì),如其養(yǎng)生六條和為學四字,如其家風八字和為人八本,若能聯(lián)系其成長發(fā)展的經(jīng)歷來理解和思考,那是一定會給人以啟迪和借鑒的。人活一輩子,總得要收獲點什么,不斷去歸納整理自己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提升的過程,好壞且不說,只要你這樣做了,按照熟能生巧的規(guī)律和途徑,總是會發(fā)現(xiàn)人生的規(guī)律和方向的。軀體可能會滅亡,可思想永遠不會消失,能從紛繁復雜的事物中提煉升華,本身就是一種智慧和藝術(shù)。
在讀曾氏文章中,對其歸納概括我是特別的對胃口,說了我想說卻說不出的話,或是說了卻說不出那么好的話,比如其為學四字:生書宜速,舊書宜熟,習字宜恒,作文宜思,倘能遵守數(shù)年,必有大獲于后。現(xiàn)在我們不習字毛筆了,寫字的都是作為愛好來培養(yǎng)了,而且美其名曰書法。其實古人在無電腦和硬筆的條件下,習字乃一基本技能,如同今之手機黨、低頭族一樣,一般會還不行,要玩精、玩深,還是需要堅持不懈的。技能是會變化的,但恒心和堅持卻是時刻要牢記,輕易不能變化,否則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今之社會,技術(shù)發(fā)達、心情浮躁,尤應(yīng)靜心忌躁,為學四字勤修煉,細心揣摩有提升。這僅僅是從曾氏為學作文的一個小角度來談其風格,若稍稍推廣衍伸下,經(jīng)常給朝廷寫奏折,時時給家人寫書函,今人出版的曾氏全集可是1800萬的方塊字,就這一點來講,放眼望去,又有幾人可以做到。其能位極人臣、福蔭后輩,的確不是浪得虛名,應(yīng)是名至實歸之必然。
再舉一例,如曾氏之流,位高權(quán)重,功勞顯赫,卻是時時處處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始終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僅自己清醒,還教育家人、部屬要自省,實屬難得。曾氏身體不好,早年肺病,后又癬疾、白內(nèi)障,更是有一顆以己度人之心,對無常之運和現(xiàn)實之命看得清、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事事預在先,臨事妥處置,一生也算是坎坷曲折,總是轉(zhuǎn)危為安、失有復得、由敗而勝,作為一無背景靠山的漢人官員在滿人統(tǒng)治的清朝為官且能善終,當真是奇事一件。通觀其文,這種凡事多往壞處想、為事總往好處做的思維和做派,往往是哀兵必勝收奇功。
清代腐敗盛行,陋規(guī)惡習非常之多,作為在朝為官的曾氏要完全脫俗也不可能,一方面他牢記祖訓治家八字訣: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不信地仙、不信醫(yī)藥、不信僧巫,另一方面又提出立身處世的“八本”: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也許正因為如此,曾氏才得以在貪腐成風的清王朝能夠立身,并屢立奇功。
有人講,綜觀中華歷史,能夠安身立命、文治武功的只有兩個半人。兩個人是指諸葛亮、王陽明,半人指的就是曾國藩。為什么不同陣營的中國現(xiàn)代兩偉人毛澤東、蔣介石都一致推崇曾國藩,拋開階級分析的觀點,與曾氏的作派和人格不無關(guān)系。過去我們都知道,曾氏是鎮(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劊子手,當年的他就有了曾剃頭的惡名,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來看,曾之過仍然是不可推卸的??勺鳛橐粋€歷史事實,我們也無法苛求歷史按照我們的思維來進行,所以作為一個歷史事實的繞不過去的人物曾國藩,無論從其練兵治軍,還是為官理政,抑或家風傳世,都有不少的營養(yǎng)值得我們吸取。
其實要說的還有很多,這里只就很小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或特點略作評述,無非想傳遞一種信息,就是不要一般地拒絕或是簡單定性我們所遇到的人或事,只要多點視角和理性,多站在人或事當時的情境和實際出發(fā),我們得出的就不僅僅是更加接近科學的結(jié)論,而且是能夠更加理性和諧地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的智慧。
說起曾國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清朝的政治作風,想到的是他政治方面的成就。然而,其實他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即將崩潰傾倒的清王朝又延續(xù)了60多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蔣介石也是如此,他也表明一生中獨服曾國藩。蔣介石還把《曾國藩家書》作為黃埔軍校的教材來治軍育德。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wù)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jīng)商要學胡雪巖?!边@是近代志士仁人膾炙人口公認的一句名言。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守窮”的官場絕學?!案F為保官之道,窮為善身之道”這是他的一個信條,這信條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他寫一副對聯(lián)“養(yǎng)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來激勵自己,一生做個“文官不貪財,武官不怕死”的守窮廉政的好官。在家書里可以看出,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能教導和照顧好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
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今人看來高不可攀的。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人情冷漠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里,認真地讀讀《曾國藩家書》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真是值得每個人一讀,尤其對當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
自古看大多數(shù)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多因紈绔子弟的“文官愛財、武官怕死”丟了世襲蔭澤。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毛澤東說他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是很準確的。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他寫出的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個朝代的文壇,可謂是道德文章冠冕一生的人物。
讀罷《曾國藩家書》,我油然而生的除了敬佩還是敬佩!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日,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毛澤東、蔣介石、袁世凱、梁啟超等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寒假,我懷著崇敬的心境,閱讀了《曾國藩家書》一書,感觸頗深。
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碑斠粋€人處于失敗與挫折時,正是磨練英雄意志之時。起初曾國藩一個儒生而帶兵打仗,失敗真是一個連著一個。尤其是他以往竟然四次想要自殺,他受到的挫折與失敗,豈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么曾國藩是怎樣戰(zhàn)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zhàn)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diào)整情緒,“打脫牙,和血吞”,臥薪嘗膽,屢敗屢戰(zhàn),最終戰(zhàn)勝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于應(yīng)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說不至于“打脫牙,和血吞”,但也要有必須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能夠簡便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著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期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