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

| 新華0

幾乎所有人都說《茶館》是一位成熟的劇作家的成功之作。——題記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叫做裕泰的茶館里。一部簡簡單單的三幕話劇,借助于一家普普通通的茶館,將半個世紀的歲月濃縮,將許許多多符合時代特征的小人物涵蓋,將一個國家在那些個特定時代的悲哀訴盡。

這部話劇主要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在時代的變遷中逐漸走向破滅的故事。歷經了清朝、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裕泰茶館,在當權者和小人的謀劃下最終被改成了“花花聯(lián)合公司”。而一生守護著茶館的王利發(fā)掌柜選擇了在他的茶館里自殺?!恫桊^》該劇可以說是很現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而惡人不一定有惡報。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被赤裸裸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唏噓不已。

先談談這幕話劇中的人物吧。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每個不同的人物都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職業(yè)、階級的不同群體??此贫噙_幾十位的出場人物,卻無一顯得重復。王掌柜、常四爺、松二爺等等身世不同、個性顯著的人物形象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就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深深刻在腦中。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柜,正如卷首老舍先生予其的定位一般:精明、有些私心而心眼不壞。通覽全文,在我眼中他作為一個掌柜,很圓滑又顯得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

然而,在結局中他不忍看到茶館被高官與小人奪取,默默地在后院自殺。這一情節(jié),仿佛出乎了人們的意料,但仔細一想,又在情理之中,讓人心酸不已。這么一個走著中庸之道的掌柜,卻選擇以極端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人物,以其行為與性格的強烈反差,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悲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的諷刺與不滿。

再談談這部話劇的特殊之處。《茶館》的成功在于語言的成功和戲劇結構的巧妙、嚴密。話劇全憑臺詞塑造人物,一個人的性格全體現于他的每一個字眼中?!罢Z言大師”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力令人嘆為觀止?!恫桊^》中每個人物的臺詞都有生活氣息卻意味深長。在戲劇結構上,《茶館》可以說是“形散,神不散”。整部話劇雖年代跨度大,沒有主線故事,但毫不顯得零散難懂。老舍先生通過一個主要人物,從壯到老,貫穿全劇。這樣,故事雖松散但有了連貫性。其次,故事中人物父子相承,雖然年代變化了,但每個人物所代表著的群體依舊存在,并隨著時間的遷移有了細微的變化。令故事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最后,每個人物都扮演著自己的故事,同時又與各自所處時代密切關聯(lián)。揭示了社會一角,展覽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性格生活。

有人評論說《茶館》是一曲舊時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恫桊^》這三幕共占了五十年的時間,而老舍先生僅僅用一些個小人物怎么活著和怎么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我想當你合上書本的一瞬,你會感覺到你和那些小人物一起度過了漫長艱辛的五十年。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2

在小時候,我初次閱讀《茶館》時,并不能理解這其中蘊含著的深刻的哀傷。但當我長大后,再次閱讀這部戲劇的時候,卻生動地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在創(chuàng)作《茶館》時,心中既憤怒而又無奈的悲傷。

在整部戲劇中,有兩個場景是我始終都不能釋懷的。我不能理解,我不能釋懷,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中國人。

其一就是龐太監(jiān)在買媳婦的時候,中間人克扣了人家賣女兒的銀子卻絲毫沒有顯露出一絲一毫的羞愧。最終老人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養(yǎng)育多年的女兒。我不知道十兩銀子夠不夠養(yǎng)活一家人,但用十兩銀子賣了自己的親生女兒,只是為了讓家里人活下去。這到底是那個時代的悲哀,還是我們中國人的悲哀?被賣的姑娘昏了過去,龐太監(jiān)卻依舊在旁邊大聲叫囂著,“我要活的?!痹诠媚镄堰^來的時候,龐太監(jiān)大笑著說:“她又活了?!蔽也唤獑?,這樣的姑娘,到底是人還是個玩物?既是這樣的玩物,那姑娘以后過什么樣的日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想在那個年代,下層人民的生活大概皆是如此吧。貧苦人家的孩子還不如富貴人家里的一只狗。就像是杜甫曾經說過的,“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骨?!蹦堑降资且粋€什么樣的時代?人活著,竟然不如一只狗。我又不禁要問,難道只有富貴人家的孩子是孩子,貧苦人家的孩子就不是人?試問誰家的孩子不是十月懷胎呢? 誰家的孩子又不是含辛茹苦養(yǎng)大的呢?

其二便是小花與爺爺告別的那一幕,我讀到了老掌柜的無奈,也讀到了老掌柜的不舍??伤麨榱俗寣O女活下去,卻也只能與她告別。這一幕與前一段寫老人賣女兒的那一幕又異曲同工之處,離別皆是為了過活。每每讀到這里,我都忍不住眼眶濕潤,但正當這時小唐鐵嘴便出現了,恰如其分的搞笑將氣氛重新調動起來。我想這一定是老舍先生的精心安排。但在笑過之后,心中又不免有些淡淡的苦澀。不知道到底是該笑還是該哭。正是因為這樣見風使舵的人太多,也正是因為這樣欺軟怕硬的人太多,才使得中國久久不能振興,甚至險些亡國。想到這些,在看到這個本應搞笑的人物,又怎能笑得起來?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3

茶館,彼此嘮家常,談山海經的地方。誰能想到它竟能折射出一大社會問題!除非友一位具有獨特視角的大師使它“活”起來,否則茶館平庸無奇,永遠不會有更深的意義。而那個人便是老舍——一位語言大師,他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的語言綻放生命的炫彩。

老舍出生于一北京大雜院中,一戶舒姓的滿族貧民家。父親是護軍,母親靠洗衣賺錢。父親早逝之后,生活更為窘迫,但幸運之神眷顧了老舍。一為慈善家資助老舍上學,使他收到良好教育。在老舍自身的不懈努力下。他漸小有成就。在之后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而是的境遇更是深深影響著他。而《茶館》之所以有“小中見大”的特色,與其是平民出身也有密切聯(lián)系。

同樣,老舍的手法也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最突出的一點便是全劇只有三幕,一幕一時段,干警、簡潔,也十分容易表現劇情,從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到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再到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與其說是時間變遷不如說是歷史變遷。人物表現年代,而年代又作為人物表現的背景,相輔相成,使小小一茶館提升到不得不讓人用看“歷史劇”的眼光評審這部巨作。其二,盡管茶館人呆,三教九流植被也不少。但是幾位人物始終貫穿全劇,起著核心作用。一、王利發(fā)(茶館掌柜)二、松二爺(膽兒小,人卻不懷)三、常四爺(正義之士、十分愛國、體格健康)松二爺、常四爺兩位茶客與王掌柜交情還不錯而在這所謂“熱鬧”的茶觀眾,要找出幾個掏心掏肺的件阿婆人還真不容易。聽聽!說的不是客套話便是奉承話。我雖不知老舍塑造如此的人物性格有何用意,至少通過這有點人情味兒和有“良心”的三人談話使人更深刻的體會到世態(tài)炎涼啊!發(fā)人深思。其三,子承父業(yè)。這是幾句瘡痍有待諷刺意味的安排。劇中一幕幕地時代向前走,衣著也跟著前衛(wèi)起來,客人的思想呢?!簡直是幻包裝不換內容。例如,原先看相面的糖鐵嘴養(yǎng)一兒子,現竟“升級”為大師。劉麻子那說媒拉線行當竟讓他兒子“發(fā)揚光大”變?yōu)椤盎ɑ?lián)合公司”(專給洋人、官員提供女招待與吉普女郎)。而吳祥子這老式特務到了兒子這輩兒竟改個名兒叫世襲特務。人哪!為何總在這方面“遵規(guī)守矩”呢?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4

《茶館》只有三幕,卻分別寫了三個時段,通過形形色色、生動鮮活的人物命運的描寫,反映了從戊戌變法失敗到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近50年的變遷史,揭示了舊中國黑暗與腐朽,真實展現了當時廣大人民群眾苦難生活,突出了表現了分別“葬送了三個舊時代”這一主題。

在這三個舊時代里,廣大人民群眾無法擺脫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座大山的壓迫,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王利發(fā)是裕泰茶館的掌柜,精明能干、謹小慎微、委曲求全、善于應酬,一個典型小商人形象,卻無法逃脫自已破產、懸梁自盡的命運。常四爺是一個有愛國心的旗人,是統(tǒng)治階級內部進步人士的代表,他正直、倔強、敢作敢為、富有正義感、樂于助人,最終沒擺脫饑寒交迫、窮困潦倒的命運。秦仲義是出身于北京城大財主家庭,是民族資產階級進步人士的代表人物,實業(yè)報國,開辦工廠,最終因工廠被霸占而失敗告終。

在這三個舊時代里,廣大人民群眾受封建腐朽思想的毒害最深。當自已深受其害的舊時代,只有對自已苦難的愁苦和憤恨,對人吃人的舊時代顯得如此蒼白無助。例如:王利發(fā)當唐鐵嘴說:“感謝這個年月”,他也說:“這個年月還值得感謝”。常四爺在絕望時也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對幾千年來封建制度麻木和毒害可想而知了。

在這三個舊時代里,只有舊社會,建立新社會才是中國的出路。話劇《茶館》的第一幕,戊戌變法雖失敗了,真實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腐朽吃人的本質,標志著民族資產階級進步人士通過改良運動,拯救中國的夢想破滅。第二幕,軍閥混戰(zhàn)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增添了更沉重的災難,軍閥們?yōu)楦髯缘睦?,不顧人民的死活,更談不上給中國帶來光明的前途,也無法擺脫帝國主義對廣大人民群眾的瘋狂掠奪,殘酷欺壓。第三幕,抗日戰(zhàn)爭勝利了,國民黨腐敗,不顧人民安危,卷入內戰(zhàn),并且使得廣大人民群眾繼續(xù)遭受官僚資本主義盤剝,重新淪落災難的深淵。因此,在當時的中國,三座大山的壓迫成為中國的出路。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只有粉碎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才會使中國廣大人民群眾走出苦難,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中國共產黨正是適應時代要求,代表著最廣大勞苦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完成了這一歷史使命,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

話劇《茶館》反映的這段歷史,是中國舊社會的縮影,是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使我們不能忘記過去舊社會廣大人民群眾所遭受的苦難,倍加珍惜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記住這段歷史,激發(fā)我們堅定不移地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以自已的實際行動,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努力奮斗。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5

一九七八年,挪威漢學家伊麗沙白·艾笛訪華,提到有一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打算頒給老舍。當時的華人作家里譯作最多的作家,連瑞典文的版本也 有。她說,“”開始后,謠傳他已經死了,而死人是不能拿這個獎的。于是川端康成拿了諾獎,那個我們中國人至今念念不忘的一個獎。

1966年8月,他和其他28人被紅衛(wèi)兵押到北京文廟“斗爭”,跪在焚燒京戲服裝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時。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殺。他的尸體火化后,不準留下骨灰。

我想起李政道曾說,一個人的成就并不只關注他在哪里做的研究,許多人的研究都是在國外做的。然而這到底是說明國內沒有軟件環(huán)境,還是沒有硬件 條件?那一場浩劫剛剛開始,這個“人民藝術家”便選擇了投河。他筆下夾縫中生存的小人物的命運讓人心酸,而他自己以為即將到來的美好社會卻毀了曾經的愿 望。

他心里有一個小小世界,裝著自己的理想。然而他的理想太純粹,與那個正在萌發(fā)躁動的國家的步伐不合。也許這就是舊式知識分子與革命的關系—— 矛盾,徘徊,恐慌,卻又心懷希望。他們以為新時代終于到來了,終于不必再在戰(zhàn)火紛飛的夾縫中偷生。他們以為自己可以自由地、無拘束地寫作了,所以他們愿意 歌頌新生活,讓往事變成革命的炮灰吧?? 然而革命卻遠不止是三大戰(zhàn)役打下南京一路把國民黨趕到臺灣就算了事。正如思想無法被改造,文化也是無法被革命的。它深植于個體和群體的人精神 和物質兩個層面,燒殺搶砸的紅衛(wèi)兵根本無法擺脫社會對他們的影響——過去的那個社會和現在的時代。過去的時代教會他們溫良恭簡讓,而現在的時代鼓動他們起 來造反。有時候我看一些并不主流的記錄片和書,所幸其中許多角度都相當客觀冷靜。那是個陌生的時代,許多事情在今天看來根本無法理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 我一直對俄國zheng府有些討厭——然而它們真實地發(fā)生了。一次讀完一本書我想,作一個不厚道的比較,德國的納粹當時也是由青年人的狂熱開始,他們的行為可以將 人類文明毀滅重新倒退到奴隸時代,所有的人都為最高貴的雅利安人種服務,為他們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利流血。而他們可以毀滅任何他們認為是不適合的東西——文 明,人種,良知。我們中國當時有多少青年人?加起來一定有德國意大利納粹兵的好幾倍。當時的那個口號,赤遍地球,解放全人類——再進一步,就是自高自大導 致的暴力和極權。那么我們——他們——與納粹又有什么兩樣?

老舍的兒子舒乙后來寫,自殺前的一天他把兒子、女兒找來說:歐洲歷史上的“文化革命”,實際上,對文化和文物的破壞都是極為嚴重的。我不會把 小瓶小罐和字畫收起來,它們不是革命的對象;我本人也不是革命的對象。破“四舊”,斗這砸那,是誰給這些孩子這么大的權力?他說:又要死人啦,特別是烈性 的人和清白的人。說到這里,他說了兩個在前幾次運動中由于不堪污辱而一頭扎進什剎海的例子。

那是知識分子對文化革命最基本最初始的態(tài)度。每個人聽到都會這樣子想,但又有多少人如馮友蘭、郭沫若等轉而吹捧“”。我們無權指責他們的態(tài) 度,那是一場政治風暴,或者說遠超越了政治的含義,上升到了普通生活中。文化本是與政治相異的,而政治又是文化的基礎之一。文化為具體的社會具體的意識形 態(tài)服務,于是它們扭曲成了郭沫若晚年惡心的打油詩和吹捧著自以為不需要吃飯就能夠實現共產主義的酸文人們。老舍作了一個最符合傳統(tǒng)道德的選擇。從太史公的 時代人們就明白受辱是要去死的,你不死一定是有別的企圖。 如今只見指責當年暴行的人,那么施暴者又在哪里?我無法理解,因為我是九零后,代表人物是腦殘的殺犸特家族等等。與長者議論,那些在“”晚期 出生的人,我說,以后這樣的事情不大可能發(fā)生了吧?你知道,思想一旦解放了,倒行逆施就很難了;況且如今的世界你想封閉消息也不太可能。他們說不出原因, 只是說,都未必。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6

《茶館》是中國話劇的經典,一部不朽的傳奇。

故事講述了茶館老板王利發(fā)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yè)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老舍把這些人物集中在茶館這個微縮社會中,讓他們各自上演不同的人生故事,用小人生來寫大社會,同時以茶館的興衰來透視舊中國的衰敗。

《茶館》一劇具有極強的社會批判精神,反映了生活在黑暗社會中小人物的命運是多么悲慘,道出了勞苦百姓對生活的憎恨與不滿。可以說,老舍筆下的三幕戲葬送了三個時代,這三幕戲共占了五十年的時間。這五十年中出了多少多少大變動,可是劇中只通過一個茶館和一些下茶館的小人物來反映,并沒正面敘述那些大事。這就是說,用這些小人物怎么活著和怎么死的,來說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這些混雜著汗與淚,歌與笑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茶館里人來人往,匯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老舍抓住了這個場景的特點,將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六七十個主、次人物高度濃縮在茶館之中,展現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后、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的生活場景,概括了中國社會各級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沖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

這樣的戲劇構思縱橫開闔,既是大氣魄大手筆,又不乏細微之處的生動描寫,是老舍先生的獨創(chuàng),帶給了大家這樣耳目一新的故事。因此曹禺先生說,《茶館》是“中國戲劇空前的范例”。

一鍋老湯、一壺釅茶,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間悲喜劇在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館”里上演,演繹著老舍先生蘸著滄桑寫出的舊時代里黑暗的一頁,把一幅沾滿了人世坎坷的老北京歷史民俗畫卷生動地展示在讀者面前,留下永恒的記憶。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7

《茶館》是老舍先生的名作,是三幕劇的劇本?!恫桊^》講述了老北京裕泰大茶館幾十年間的跌宕起伏,歷經清朝、民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這三個年代?!恫桊^》非?,F實,好人不一定有好報,惡人不一定有惡報,充分體現了解放前社會的黑暗、官員的腐敗。

老舍先生在《茶館》中刻畫的人物性格特點十分鮮明,這也是這個劇本的一大特色,王掌柜、常四爺、松二爺、劉麻子、唐鐵嘴、宋恩子、吳祥子等人物的個性特點都躍然紙上。只需讀過一次,不必像上語文課那樣細細品讀,也能把各種人物的性格特點弄明白。例如裕泰茶館的王掌柜,他為人正直、不做壞事,但有些軟弱,遇事就給錢、說好話。茶館的老主顧常四爺,他跟王掌柜一樣,正直、不做虧心事,跟王掌柜不一樣的是他比王掌柜要硬,骨子里有那么一股傲氣,怎么也不肯低頭,不肯讓步。

讀完《茶館》,我體會到我們現在是多么幸福,那時候的很多孩子連一碗熱湯面都很難吃上,而我們現在漢堡牛扒可以隨便吃。那時的人們真是生不逢時,生活在那樣一個黑暗的年代。

在《茶館》里,我最敬佩的人還是常四爺,特別是他那種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常四爺是滿族旗人,在清朝時有份“鐵桿兒莊稼”,不用干活就有錢拿。后來清國滅亡了,常四爺并沒有像他的好朋友松二爺一樣挨餓,而是自己去種菜賣菜,自食其力,不向困難低頭。這種精神正是我們現在缺少的,由于生活條件優(yōu)越,我們遇到困難就退縮,假如生活在那個年代,沒有常四爺這種精神恐怕也很難在社會中生存。

讀書筆記茶館心得體會篇8

茶館是愛茶者的樂園,也是人們休息、消遣和交際的場所。但是在老舍先生的筆下,《茶館》變成了中國話劇的經典。讀過這本話劇,我看到了中國那屈辱的歷史,我看到了中國那斗爭的歷史。-

《茶館》的故事全部發(fā)生在一個茶館里。故事講述了茶館老板王利發(fā)一心想讓父親的茶館興旺起來,為此他八方應酬,然而嚴酷的現實卻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終被冷酷無情的社會吞沒。經常出入茶館的民族資本家秦仲義從雄心勃勃搞實業(yè)救國到破產;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爺在清朝滅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還揭示了劉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全劇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向人們展示了從清末到抗戰(zhàn)勝利后的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及各階層人物的不同命運。

在滿清王朝即將滅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館卻依然一派“繁榮”景象:提籠架鳥、算命卜卦、賣古玩玉器、玩蟈蟈蟋蟀者無所不有。-

年輕精明的掌柜王利發(fā),各方照顧,左右逢源。然而,在這個'繁榮'的背后隱藏著整個社會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貨充斥市場、農村破產、太監(jiān)買老婆、愛國者遭逮捕。

到了民國初年,連年不斷的內戰(zhàn)使百姓深受苦難,北京城里的大茶館都關了門,唯有王掌柜改良經營,把茶館后院辟成租給大學生的公寓,正廳里擺上了留聲機。盡管如此,社會上的-仍波及茶館:逃難的百姓堵在門口,大兵搶奪掌柜的錢,偵緝隊員不時前來敲詐。-

又過了三十年,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撐著茶館。日本投降了,但國民黨和美帝國主義又使人民陷入了內戰(zhàn)的災難。吉普車橫沖直撞,愛國人士慘遭-,流氓特務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經營了一輩子的茶館。王利發(fā)絕望了。這時,恰巧來了兩位五十年前結交的,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過的正人君子常四爺,一位是辦了半輩子實業(yè)結果徹底垮了臺的秦二爺。三位老人撒著撿來的紙錢,凄慘地叫著、笑著。最后只剩下王利發(fā)一人,他拿起腰帶,步入內室,仰望屋頂,尋找安然了結一生的地方。

看吶,這多么讓我們思考的歷史,讓我們銘記的歷史!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被腐朽無知的清朝政府統(tǒng)治著。兇狠霸道的洋人侵略落后的中國,閉關鎖國、自滿輕狂、膽小懦弱的統(tǒng)治者壓迫人民。中國人民在這種壓迫下表現出不同的一面。

王利發(fā)是茶館的掌柜,他心地不壞,卻因為地位比赤貧階層高出一截,對世間的苦難早已熟視無睹。他是個本分買賣人,希望社會安定,自個兒的生意也順心點兒,可社會總跟他擰著勁兒來,他不敢跟社會較勁,只能俯首當“順民”。但是,社會的魔掌越來越緊地卡住了他的脖子,最后無奈吊死。他的形象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來順受、沒有過高的要求,是當時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態(tài),也表現出底層人民的憤怒。

秦仲義是個民族資本家。他憑著一顆報國之心,變賣祖業(yè)創(chuàng)建工廠,想實業(yè)救國。他耗盡40年的心血辦起不小的企業(yè),覺得這樣就足可以“富國裕民”。他錯了,抗戰(zhàn)剛結束,他的產業(yè)就被政府沒收了。秦二爺痛心疾首,怨氣沖天:“全,全世界找得到這樣的政府找不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國主義、封建寡頭和官僚買辦共同控制的國家經濟形勢,沒讓想實業(yè)救國的秦二爺實現愿望。這又一次批判了黑暗的統(tǒng)治者。

還有許許多多的人物,松二爺、常四爺、二德子、劉麻子……他們代表不同的人物,但他們都反映了人民的苦難、憤怒、斗爭……

老舍的《茶館》讓我看到了中國的屈辱斗爭歷史。銘記住這段歷史,記住《茶館》,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

407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