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的這岸渡到那岸,從城的這頭走到那頭,將歌從這山唱到那山,這個人也許永遠(yuǎn)不回來了。
讀邊城,像是被沈先生的文字拉著、拽著浸入小鄉(xiāng)的夢中。美滋滋的,飄飄然的,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相互交織......
書中的小城,依山傍水,湖泊,篷船,城墻,吊腳樓......茶峒帶著它獨有的松散愜意與慵懶進(jìn)入我們的眼簾;婦人,戎兵,纖夫,紅薯,扁擔(dān)......這是那些以前有的,現(xiàn)在未來也必然所有的,擔(dān)著我們生活的點滴,擔(dān)著我們生活的希望。這生活在小城中的人,在那樣日子里,同我們一樣,隱隱約約的有著對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城外的河街又是另外一番光景。酒樓,雜貨鋪,茶館,不僅粉飾了河街的素面,給人們的生活也平添了許多點綴。這里的人們平常、甚至庸俗,婦女將自己的感情封于男人身上,將自己的愛憎揉進(jìn)了生活中,滲入血液,這是小城人們的淳樸與憧憬。
城內(nèi)的天保與儺送,城外的翠翠,因那些廟會結(jié)下了不可了斷的緣。有情有義的城,是素淡不輕粉飾而又耀著光輝的城,那城太過理想離我們太遙遠(yuǎn)。
我們重新聽起這首歌,歌中唱著翠翠,唱著儺送,唱著河,唱著船,唱著美好的愛情和淳樸的生活。懷著對美好愛情憧憬的翠翠與爺爺進(jìn)城去看廟會,在那晚,翠翠找不到爺爺,在河頭遇到了儺送,小伙子邀翠翠到自家的茶館里,翠翠以為是傳言中那誘人的壞人,拒絕了,但那人卻在她心里打翻了五味瓶。一連幾日,山的那頭有歌聲傳來,翠翠輕輕地把靈魂浮起,看天上的星星,卻轉(zhuǎn)瞬即逝......
以后的那些日子里,我想翠翠大概常想起儺送在河那岸的歌聲。而其中不清不楚的曖昧讓天保帶著迷惑逝世,在河的災(zāi)難中,在水的蕩滌里;使?fàn)敔攷е话沧屝∏缘袅?所有的一切頭也不回的走離了故事。只是、只是在冬天又修好了那個白塔,只是,一切都成為過往。在邊城里,美好的事物自己是有歸屬的。天保走了以后,儺送也消失了蹤跡,遠(yuǎn)去的,遠(yuǎn)去的是背影還是歌?是人還是情......其實,什么也未曾走遠(yuǎn),什么也未曾離開,他們都還在城內(nèi),只是分隔在河兩側(cè),他們只是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在彼此的生活中匆匆走過。但正如作者所言,一切都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最終難免產(chǎn)生了悲劇。
一切都仿佛是個夢,從昨日到今日,夢醒了,兩手空空,只留下了記憶,邊城帶著素淡的光輝,質(zhì)樸中自有其蘊藉,雋永之致是唯一可觸碰的回憶。
從河的那岸再渡到這岸,從城的那頭再走到這頭,將歌從那山再唱到這山,那人也許“明天”會來。邊城的夢,小鄉(xiāng)的人,我們的生活未完待續(xù)......
若是不是那一夜的風(fēng)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xù)。那剛剛萌發(fā)的感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fēng)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蛟S他就是為那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dāng)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xù)。如老船夫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xiàn)。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著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感情也只是剛剛萌發(fā),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zhuǎn),如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墒菂s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
美麗的湘西鳳凰的風(fēng)景是動人的,山城鳳凰,山水環(huán)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記數(shù),常年深翠綠色的細(xì)竹,逼人眼目。
盡管鳳凰有著桃花源的完美,——芳草鮮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單作者卻有一種陌生感。回想一下,山還是那么的高峻,水還是那么的清澈,人還是那么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侯未看到現(xiàn)實生活的丑陋,無奈??吹讲粌H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nóng)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能夠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于畫外的人永遠(yuǎn)充滿向往。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dāng)生命結(jié)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期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著渡船,守著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到了冬天,那個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凄涼樸素,憂傷結(jié)束了。
所有心思浮動,所有山川日月沉靜入畫中,凝結(jié)畫中。
在這個嘈雜的時代,我雙手捧一本《邊城》,靜心默讀,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湘西這個清風(fēng)明月般的世界里,有一個自然凝聚成的美麗形象,她便是翠翠。
日光不如她的笑容溫暖,綠水不如她的雙眸清澈。翠翠生于湘西這片寧靜的天地之間,青山綠水給予了她一副天然去雕飾的容顏。她的外表美得傾國傾城,天然的山水養(yǎng)育出她這般水靈靈的模樣,也賜予了她純樸的品性。湘西的翠竹林邊,她與爺爺相依為命,平淡的生活中有甜甜的爺孫情;湘西的綠水旁邊,她在爺爺?shù)亩δ咳局虚L大。不知不覺中,湘西人特有的善良勤勞,便一絲絲滲透進(jìn)翠翠的思想里。翠翠的心靈更美麗,美得讓人憐愛。
我喜歡翠翠純樸的美。她勤勞善良,一眼就能讓人看透所有美好。青山綠水間,她與爺爺一起擺渡,這一奉獻(xiàn)行為從來與金錢不掛勾;月色竹林邊,她與爺爺親密交談,雀兒般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之間;晨霧江流中,她久久地等待,奮力地劃槳。她面對平淡清苦的生活,心中不曾生出一絲埋怨,多么純真的美啊!真讓人由心底里生出一絲憐愛。她的真誠,便是那飄蕩在山谷中的清風(fēng),又如穿透萬層云浪的陽光,直插進(jìn)歲月深處,感染了無數(shù)外表光鮮而背后復(fù)雜的人心。當(dāng)今花花世界,久違了這純樸的真善美。
我喜歡翠翠自然稚嫩的美。沈從文細(xì)膩的筆觸勾勒出如此嬌羞的一位少女,她恰如一朵嬌滴的玫瑰,帶著她含苞未放的美面對著世人。初遇的懵懂,重逢的羞澀,少女的小小心思是這般美麗。她雖有一種青青的生澀,但透著率真、坦誠,美得自然??茨切┙?jīng)綸世務(wù)者,她們的身上,怕是只有在渾濁世事中打磨出的一顆華麗麻痹的心。
我亦喜歡翠翠這缺憾的美。盡管她的形象始終讓人感到溫暖,但是字里行間卻不乏一種無言的憂傷。這種小小的缺憾,或許終究是融不進(jìn)這個差強(qiáng)人意的世界。不論是抱憾的結(jié)局,亦或是書中不言的人情,都讓這份美烙上一份痛苦的印記。然而這個世界,又有幾卷真實的故事是圓滿的呢?幾份美好的背后,沒有辛酸與惆悵呢?因為遺憾,翠翠才真實。她的缺憾,正是這個世界的遺憾。圓滿的美,永遠(yuǎn)不存在于這個世上。而那僅僅的一步之遙,便是我們?nèi)松芬M力邁過的一道坎。
翠翠的美與憾,喜與悲,讓天地動容,讓花兒綻放,讓徘徊在迷茫人世間的我們有了新的方向。她那美麗純樸的形象永遠(yuǎn)佇立在我的心中。
在一個清幽的小城里,住著這么一戶人家,硬朗勤勞的祖父攜靈動活潑的孫女相依為命。從他們流淌出來的是茶峒人的質(zhì)樸純善,是勞動人民的勤勞能干,是底層人民的清貧單一,更是那個時代——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糅雜在這個時代里了。
許是勞動人民獨有的單純。祖父堅守渡船一五十年。這是忠于職守的體現(xiàn),還是別無出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人不想成為船總順順、王鄉(xiāng)紳那樣生活富足的人,“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我聽到了翠翠撕心裂肺的哭喊,翻書的手停頓了下來,一種濃烈的悲傷纏繞住指尖,飄散開去,祖父與翠翠太單純了,單純到得到過渡人一個銅板的贈予都覺得是對公職的一種褻瀆,甚至至死都留在小屋中,大概是至死都惦念著渡船吧?
又許是底層人民的孤苦,一個意外造就了翠翠。她靈動,跳脫,卻不敢染指渡船意外的一切,因為她清苦,她會羨慕大家女兒受傷的銀鐲;因為她清苦,她不得不自立自強(qiáng),祖父和渡船便是她的一切?!按浯洌瑺敔敳辉?,你將怎樣樣?”還是那種濃烈的悲傷,在瞬間攫住了我的心,這句話在我看來完全變成了“翠翠,爺爺不能許你更好的,倘若爺爺去了,你又該怎樣在那里立足?”一種至深的愛暈開來了,一種質(zhì)樸的、微帶苦澀的愛。
更許是天命。天命,多么簡單的兩個字,我卻從《邊城》中領(lǐng)略到一種酸楚的天命。翠翠未能收獲屬于自我的感情,天保出意外溺死了;翠翠本能再找回自我的感情,祖父被困在了王鄉(xiāng)紳下人編織的謊言中;翠翠本能抓住最終的機(jī)會,她逃避了。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天意弄人么?她沒有輸給輾坊,沒有輸給王鄉(xiāng)紳,她只是輸給了天命。這份天命,痛楚到令人不能自已。我想同情她,但我明白,掉一切,也有她的怯懦與不諳世事在作崇。
怨誰呢?怨天嗎?沈從文用細(xì)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畫卷,這幅畫卷極生動地展露了一代人和一個時代?!斑@作品或許只能給他們一點懷舊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過著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薄暗瑫r說不定,也許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沈從文如此說道。
是啊,從《邊城》的苦痛中,我開始反思,人為什么不與命搏呢?一味的怯懦與逃避只會造就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閡,失掉一個又一個的機(jī)會。人是不是應(yīng)當(dāng)懷一份執(zhí)著的心,去爭取本該屬于、本能屬于自我的東西呢?
為什么不能呢?為什么不去呢?
若是不是那一夜的風(fēng)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xù)。那剛剛萌發(fā)的感情的念頭,或許還要在曲折中前行。然而就是這場風(fēng)雨帶走了渡船,也帶走了翠翠唯一的親人——祖父?;蛟S他就是為那里的渡船而存在吧,所以當(dāng)渡船被沖走時,作者給予了他們倆相同的命運。生命就是這樣,總會有消亡,也總會有繼續(xù)。如老船夫的渡船被沖走,新渡船又會出現(xiàn)。也如繼承了祖父遺志的小孫女一樣,仍然在做著擺渡人的事情。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眾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感情也只是剛剛萌發(fā),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里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如山間的溪水清流婉轉(zhuǎn),如天上的白云輕飄悠然??墒菂s是生活的真諦。
它們沉淀了恢弘滄桑,沉寂凄婉的悲壯。
美麗的湘西鳳凰的風(fēng)景是動人的,山城鳳凰,山水環(huán)抱,靜靜地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能夠記數(shù),常年深翠綠色的細(xì)竹,逼人眼目。
盡管鳳凰有著桃花源的完美,——芳草鮮明,落英繽紛,阡陌交通,怡然自樂。單作者卻有一種陌生感?;叵胍幌?,山還是那么的高峻,水還是那么的清澈,人還是那么的勤勞,天還是天,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而變的是人的心。人的心在頑童時是純潔無暇的,天真的,那時侯未看到現(xiàn)實生活的丑陋,無奈??吹讲粌H僅是眼前看到的了。
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nóng)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里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能夠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于畫外的人永遠(yuǎn)充滿向往。
作為圖景,有永不退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作為真實,卻有它無法承載的厚重。作為生活其中的人更是另種悲涼,無奈。
因為愛,祖父操勞一生,當(dāng)生命結(jié)束時,心中充滿了掛念;因為愛,少女重新對生活有了詮釋,有了期望;因為愛,哥哥選擇了離開,以成全弟弟那分真摯的感情;因為愛,弟弟去尋求那個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因為愛,她便從此守著渡船,守著心中那個日日夜夜盼望歸來的男人……
生活不是圖畫。生活需要流動。
到了冬天,那個塔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茶峒。
凄涼樸素,憂傷結(jié)束了。
所有心思浮動,所有山川日月沉靜入畫中,凝結(jié)畫中。
茶峒是個美麗的小山城,依山傍水,風(fēng)景秀麗。
翠翠和她的祖父就住在城口,每天給進(jìn)城的人渡船是他們的工作,有時祖父進(jìn)城打酒,翠翠就和她的小黃狗為客人渡船,而小黃狗也聽話地為主人拉繩引船,動作嫻熟敏捷。這樣,生活過得平淡而又快樂。
不知不覺翠翠到了要嫁人的年齡,平淡的生活也因此慢慢走到了盡頭。我覺得那是個還沒有開始就已經(jīng)結(jié)束的愛情,當(dāng)看到翠翠第二次遇見了二老的時候,我開始幻想他們以后甜蜜的戀愛,可是當(dāng)向翠翠提親的大老下船出了事后,我知道翠翠的快樂將一去不復(fù)返了。的確,自那以后,翠翠的生活一天一天地發(fā)生著改變,致使最后永遠(yuǎn)失去了她的祖父,也失去了每天為人過渡的那條船。
合上書,我的心里很難過,為翠翠的遭遇,也為她的祖父,因為他們是多么善良的人,多么快樂的人。翠翠常要爺爺唱歌給她聽,而爺爺又粗又啞的嗓子唱起山歌來卻又顯得那么質(zhì)樸、那么憨厚,總逗得在一邊和黃狗玩耍的翠翠開心地笑。這是一幅多么美麗的畫面,有山,有水,有鳥鳴,有歌聲,有歡笑,……而現(xiàn)在全被打破了。故事雖然用灰色的背景為翠翠的未來打上了一個省略號,以悲劇收場,但我卻非常喜歡《邊城》,喜歡《邊城》里每一個善良樸實的角色,尤其是翠翠的爺爺。
他的大半輩子都在管理這艘渡船,卻從來不收人家一分錢,有時客人想答謝他放了些錢在船上,他是追上好幾里也一定要把錢還給人家,所以人們拿這位倔強(qiáng)的老頭也沒辦法,只好在他進(jìn)城買東西的時候多給他加些肉,加些酒來酬謝了。平時他還會托人買些上等煙草,過渡的時候誰需要就慷慨奉獻(xiàn);到了天熱些他還會和翠翠準(zhǔn)備一大缸水,里面放了些清熱、解毒的草藥給每位客人喝。爺爺是個老實人,為翠翠的未來擔(dān)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里一個人承擔(dān)??梢哉f在那個雷電交加的晚上,爺爺走得是不安心的,因為他并沒有把翠翠的終生大事操辦好。
還有翠翠的不食人間煙火,順順的慷慨大方,儺送二老的樸實真摯,天保的豪爽英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間每天都在發(fā)生悲歡離合,這和時代的背景是分不開的,但撇開那些令人傷心的悲劇去看里面的每個人、每個風(fēng)景、每個生活片斷,你會驚異地發(fā)現(xiàn),沈從文先生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多么美麗的世外桃源,那里純樸的民風(fēng)是我們這個霓虹閃爍的大都市里所沒有的,它好似一股清泉,它又似一縷清風(fēng),吹走了我臉上的塵土,帶來一絲溫馨。多么希望在邊城能看到翠翠像以前一樣地快樂地生活著,而那條祖父渡了大半輩子的船會依然來往于溪間,那條黃狗也應(yīng)該守在門前等待一桌噴香的晚飯……在當(dāng)代社會,物質(zhì)生活充裕,但生活的物質(zhì)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卻相對弱化。我們呼喚文學(xué)作品中的純凈而美好的風(fēng)景和人情,期待它由“童話變?yōu)楝F(xiàn)實”。
在這個嘈雜的時代,我雙手捧一本《邊城》,靜心默讀,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在湘西這個清風(fēng)明月般的世界里,有一個自然凝聚成的美麗形象,她便是翠翠。
日光不如她的笑容溫暖,綠水不如她的雙眸清澈。翠翠生于湘西這片寧靜的天地之間,青山綠水給予了她一副天然去雕飾的容顏。她的外表美得傾國傾城,天然的山水養(yǎng)育出她這般水靈靈的模樣,也賜予了她純樸的品性。湘西的翠竹林邊,她與爺爺相依為命,平淡的生活中有甜甜的爺孫情;湘西的綠水旁邊,她在爺爺?shù)亩δ咳局虚L大。不知不覺中,湘西人特有的善良勤勞,便一絲絲滲透進(jìn)翠翠的思想里。翠翠的心靈更美麗,美得讓人憐愛。
我喜歡翠翠純樸的美。她勤勞善良,一眼就能讓人看透所有美好。青山綠水間,她與爺爺一起擺渡,這一奉獻(xiàn)行為從來與金錢不掛勾;月色竹林邊,她與爺爺親密交談,雀兒般的笑聲回蕩在山谷之間;晨霧江流中,她久久地等待,奮力地劃槳。她面對平淡清苦的生活,心中不曾生出一絲埋怨,多么純真的美啊!真讓人由心底里生出一絲憐愛。她的真誠,便是那飄蕩在山谷中的清風(fēng),又如穿透萬層云浪的陽光,直插進(jìn)歲月深處,感染了無數(shù)外表光鮮而背后復(fù)雜的人心。當(dāng)今花花世界,久違了這純樸的真善美。
我喜歡翠翠自然稚嫩的美。沈從文細(xì)膩的筆觸勾勒出如此嬌羞的一位少女,她恰如一朵嬌滴的玫瑰,帶著她含苞未放的美面對著世人。初遇的懵懂,重逢的羞澀,少女的小小心思是這般美麗。她雖有一種青青的生澀,但透著率真、坦誠,美得自然。看那些經(jīng)綸世務(wù)者,她們的身上,怕是只有在渾濁世事中打磨出的一顆華麗麻痹的心 。
我亦喜歡翠翠這缺憾的美。盡管她的形象始終讓人感到溫暖,但是字里行間卻不乏一種無言的憂傷。這種小小的缺憾,或許終究是融不進(jìn)這個差強(qiáng)人意的世界。不論是抱憾的結(jié)局,亦或是書中不言的人情,都讓這份美烙上一份痛苦的印記。然而這個世界,又有幾卷真實的故事是圓滿的呢?幾份美好的背后,沒有辛酸與惆悵呢?因為遺憾,翠翠才真實。她的缺憾,正是這個世界的遺憾。圓滿的美,永遠(yuǎn)不存在于這個世上。而那僅僅的一步之遙,便是我們?nèi)松芬M力邁過的一道坎。
翠翠的美與憾,喜與悲,讓天地動容,讓花兒綻放,讓徘徊在迷茫人世間的我們有了新的方向。她那美麗純樸的形象永遠(yuǎn)佇立在我的心中。
初識先生是高中節(jié)選的《邊城》,翠翠的故事讓我著迷,于是到了圖書館借來看,現(xiàn)在印象還很清晰,是本薄薄的集子《邊成集》,有《邊城》.還有《市集》幾篇,書是岳麓書社出的,封面以褪了色,紙也變的發(fā)黃,放在手掌里有種很特別的感覺.我?guī)缀跏且豢跉庾x完了《邊城》,即便是現(xiàn)在我還記得當(dāng)時的心情,一種很莫明的悲傷.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yuǎn)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shù)?!?/p>
邊城里的文字是鮮活的,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fēng)味人情,可每每讀起便會不由自主的憂傷,像是觸及到什么,是童年某個太陽溫暖的下午,還是現(xiàn)在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
這就是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從開始到結(jié)束似乎都在隱忍著什么.翠翠就是這座成的化身,從戀上那個可以讓她連做夢都能被他的歌帶的很遠(yuǎn)的人開始,她就選擇了沉默,雖然內(nèi)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翠翠依舊無法擺脫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yuǎn)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讓先生將這么一個善良的童話描畫的這么悲傷,先生出生在19世紀(jì)初,在當(dāng)時,中國面臨著嚴(yán)重的民族危機(jī),剛在西方列強(qiáng)虎視眈眈下結(jié)束了長達(dá)1000多年的封建奴役統(tǒng)治,又正處于軍閥混戰(zhàn)的最黑暗的時期,一方面受長達(dá)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大舉入侵,讓本來就飽經(jīng)戰(zhàn)火的中華民族雪上加霜.在那動亂的年代里,中華大地烽火連天,人民群眾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在經(jīng)歷了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后,先生毅然選擇了湘西這片純樸美麗的土地,這些溫良率直的人們,用詩一般的語言一片一片的輕聲述說著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著哀思的文字.
我總在想,取名邊城,在先生心里就這么“遙遠(yuǎn)”嗎,還是在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hù)著什么?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也許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城以隨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
尋我的邊城,尋心靈的那份寧靜,我想我是會有一座邊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