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 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生活中的心理學的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心理學的知識與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人們對心理現(xiàn)象雖然都很熟悉,但并非都能有科學的理解,有時甚至感到很神秘。
我們需要一種日常生活的心理學來解釋生活中發(fā)生的難以理解的事,比如:為什么戀人相處會看不到對方的缺點?為什么我們購物或是消費時總是受廣告的影響?為什么有些人在職場上常常碰壁而有些人卻過的很好?為什么人會把有些簡單的問題想復雜了?女生為什么愛八卦?為什么左撇子總被認為是特例?等等,只要你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奇怪的現(xiàn)象。
有這樣一個問題:一位公安局長在路邊同一位老人談話,這時跑過來一位小孩,急促地跟公安局長說:“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來了!”老人問:“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長說:“我兒子?!闭埬慊卮穑哼@兩個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長是什么關(guān)系?這一問題,在100名被試中只有兩人答對!后來對一個三口之家問這個問題,父母沒答對,孩子卻很快答了出來:“局長是個女的,一個是她父親,另一個是她丈夫?!?/p>
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對如此簡單的問題解答反而不如孩子呢?這就是心理定勢效應造成的:按照成人的生活經(jīng)驗,公安局長應該是男的,從男局長這個心理定勢去推想,自然找不到答案;而小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也就沒有心理定勢的限制,因而一下子就能找到了正確答案。在心理學上,心理定勢指的是對某一特定活動的準備狀態(tài),它使人以一種已有的固定看法根據(jù)去認知一個新的事物。
心理定勢具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積極作用。定勢效應能使人在客觀事物、客觀環(huán)境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對人和事物知覺的更迅速、更有效。個體在認識新的事物時,頭腦里并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正是憑借這些知識、經(jīng)驗,才使個體對新事物認識的迅速、有效,而不至于需要長時期的摸索。知識、經(jīng)驗的可貴正是在這里。特別是人們對事物規(guī)律性的認識所產(chǎn)生的定勢效應,其積極作用更是明顯。見月暈而知風、見礎(chǔ)潤而知雨,就是例證。刑偵警察能一眼辨認出小偷、逃犯、走私分子,能從蛛絲馬跡中察覺作察人員的多方面的具體情況,也是定勢效應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定勢效應也能產(chǎn)生消極作用。客觀事物千差萬別,情況又總在不斷變化,因此僅僅憑借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認識去認知新的事物,又往往容易使人在認識上出現(xiàn)偏差?!翱讨矍髣Α本褪菍@種錯誤思維方式的比喻。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克服思維定勢,使思維更開闊,更深刻,更靈活,更敏捷。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戲劇化的事情。在節(jié)假日,商場常常出現(xiàn)打折扣活動。標著原價2000,現(xiàn)價1500。其實真正的原價只有1600,卻故意抬高。賣東西價值999,會讓你感覺,一千快錢不到。會出現(xiàn)價值判斷錯覺。這些商場利用人愛占便宜的心理,還有對數(shù)字遲鈍的判斷力。2000比1500大呀,占便宜了啊!999只有三位數(shù),而1000是四位數(shù)啊!
學習生活中心理學后我對這些有了一些了解,以前覺得神秘的心理現(xiàn)象雖不能理解透徹,但不會像以前一樣,感到茫然。今天的生活是昨天的延續(xù),看一些生活中的心理學的文章或書籍,總結(jié)一些前人的成功經(jīng)驗和失敗的經(jīng)驗教訓,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生活。
西方文化有兩個重要源頭,一個是古希臘羅馬文化,另一個是猶太-_文化。在這兩種文化中,“靈魂”(soul)、“精神”(spirit)、“意志”(will)、“情感”(emotion)、“理智”(sense)等重要概念常引起廣泛爭論。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以及科學(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取得了重要成績,原先為哲學家談論的關(guān)于“靈魂”等上述概念的問題,逐漸被剔除原先的魅力,成為實證研究的對象,而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的心理學,慢慢成型。但是,對心理學的鄙夷,似乎從未停止,幽微的人心深處,真的可以被準確揭示出來?抑或只是研究者的一廂情愿?
《生活中的心理學》(Psycholog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英國牛津大學沃尼福德醫(yī)院臨床心理學家吉莉恩·巴特勒(Gillian Butler)、牛津大學精神醫(yī)學系認知治療研究人員弗雷達·麥克馬納斯(Freda McManus)合著,一部簡要勾勒出心理學學科大致樣貌的導論作品。在《生活中的心理學》一書中,巴特勒和麥克馬納斯就心理學學科的性質(zhì)、特征和研究對象,以及分支學科進行了概括性描述,同時也試著回答了解或?qū)W習心理學在實踐中的種種用處。
美國著名哲學家、醫(yī)生、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之一威廉·詹姆斯將心理學定義為“精神生活的科學”,因而,“心理學與人的腦袋或大腦有關(guān)”。兩位作者基本認同這一定義。不過,直接研究大腦,似乎在技術(shù)上并不可行。間接通過行為舉止等外在表現(xiàn)來理解、解釋大腦,也就理所應當??墒?,這必須建立在行為舉止確實反映了個體的思想傾向的基礎(chǔ)上,但有人可能表里不一。在當代,完全拋棄科學的方法來檢測與行為舉止相關(guān)的大腦活動,不免會有矯枉過正之嫌,卻研究人員也要注意,“既要學會以客觀的方式呈現(xiàn)他們的數(shù)據(jù),不能出現(xiàn)誤導,又要學會解釋他人報告的事實和數(shù)字”。
心理學有關(guān)精神生活,精神生活關(guān)乎大腦。我們便不禁想問,大腦對個體認識、理解和解釋世界,究竟具有怎樣的作用?主體,能夠客觀認識和把握外部世界嗎?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兩位作者就大腦認識外部世界的大致機制進行了深入分析。在她們看來,在決定“什么進入到我們的頭腦里”這一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的知覺,“并不僅是被動地從感官獲取信息,而且是一個主動的構(gòu)建過程”,“我們所知的現(xiàn)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一座座由人修建的建筑”。而經(jīng)過大腦處理過留在腦中的信息,之后將會“變成了我們學習和記憶的基礎(chǔ)”。不過,對于其中微妙的運行機制,學術(shù)界還存在著不少爭議。
留在腦中的信息,如何影響個體之后的種種行為舉止?“為什么我們會做我們所做的事情”?在第四章和第五章,巴特勒和麥克馬納斯認為,大腦在接受外界信息并進行選擇處理之后,會通過一系列的“認知技巧,如思維、推理和溝通”,將信息分類儲存,使得主體得以把握外部世界。至于在實踐中展開行動,主體還受到內(nèi)、外部多方面的動機和情感的交互作用。
心理學有四個主要分支:其一,發(fā)展心理學,它從整體的角度來分析人類在特定階段的相對固定的心理特征和表現(xiàn);其二,個體心理學,它研究個體的諸方面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和特性;其三,變態(tài)心理學,它“關(guān)注的是非典型的行為,即精神障礙和精神殘疾”;其四,社會心理學,它“在本質(zhì)上把人類行為當做社會行為(直接或間接接受他人的影響)來考慮”,試圖更多了解“對有助于預測、控制或調(diào)整(增加或減少)”反社會行為和親社會行為的諸多因素。
西方文化中有一種二元對立的傾向,要么是生理因素,要么是心理因素;生理與心理,彼此獨立、分離、對立,常常是水火不容。但這一做法,即便不算是錯誤,也是有很大問題的,至少會導致人“身心分裂”。要知道,心理運行機制往往離不開物質(zhì)性的生理基礎(chǔ),而生理,也會受到心理因素,諸如情感、動機的作用。換言之,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中國結(jié)般纏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理學的未來,確實需要加強對大腦的研究,也需推進心理的建設。中國文化雖未能促成嚴謹?shù)膶W科,但對于身心統(tǒng)一性的強調(diào)(比如莊子,他將世界分為自身之內(nèi)和自身之外),無疑具有反撥、補充的現(xiàn)實意義。
心理學有何用處呢?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常常面臨這樣的發(fā)問。在巴特勒和麥克馬納斯看來,無論是在學術(shù)領(lǐng)域,還是在專業(yè)領(lǐng)域,心理學都有一定用途。即便是對非專業(yè)讀者,心理學也有裨益,因為“心理學這門學科既教授了用途廣泛的技巧,又培養(yǎng)了我們對于精神生活(思想、情感和行為)的科學思考”。當然,兩位作者也坦言道,心理學家“并不能猜透人們的心思,也不能違背他人的意愿去操縱他人,他們也尚未給幸福畫出藍圖。”
在中國,心理學和心理學從業(yè)者常常被污名化。“你這樣,要去看心理醫(yī)生?!敝惖木渥?,在嘲弄的外表下,暗含了基于無知的偏見。生活在工作壓力較大的都市,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些心理問題,比如憂郁、煩躁、恐懼等。這時候,學習心理學,對于理解我們自己,進而將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傾向控制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nèi),不能不說有所助益。在筆者看來,學習心理學,其實還有發(fā)現(xiàn)知識的樂趣。越學習心理學,越會對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表示驚訝,越會對人之為人懷有興味和敬重。
_年7月13日至7月20日。我有幸參加了教師幸福成長積極心理學課的培訓。本次培訓時間雖然短暫,卻敲開了我們廣大教師的心靈之門。為我們教師提供了一個了解自身,完善自我,提升幸福指數(shù)的平臺。
一. 首先,改變了認識上的誤區(qū):
以前曾錯誤地認為心理健康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通過培訓,我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全面覆蓋在學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師共同參與的,共同來呵護學生的心靈。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育人,也要關(guān)注教育對象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健全健康的人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從而為自己的行為心理進行評價。心理健康與思想品德課不能劃上等于。
二. 其次,幾點新的認識:
1. 學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師的心理更要健康。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了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的感知現(xiàn)實并且適應現(xiàn)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能平衡過去。我是一個急性子,脾氣比較急躁,遇到事情或不順心容易動怒,產(chǎn)生悲觀,憤怒等小計情緒。有時候,把這種情緒帶入工作,學習,人際交往中,看學生不順眼,看自己的老公、孩子不順心,不僅是自己不快樂,還會影響周圍的人。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也管得心態(tài)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我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diào)節(jié)及保健工作,了解自己,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掌握調(diào)整情緒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學會放松:如聆聽音樂,赤腳散步,運動,朋友聚會等;恰當?shù)匦共涣记榫w:體力勞動,走進大自然等。培根說:“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教知來改善?!痹谝院蟮墓ぷ?,學習中,我會坦然地承認并接納自己的一些情緒,并努力采取正面的方法來處理一些負面情緒。
2. 學會感恩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爆F(xiàn)在的人都比較自私,更多的在乎自己的得失。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恩自己的身體,感恩周圍的人,感恩大自然,。。。。。。感恩生活中的美好點滴。感恩使我們把關(guān)注點聚焦在那些美好事務上,生活也由此變得更美好,是自己永遠健康的心態(tài),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
3. 做好溝通,與學生打成一片
對待學生,要以平等的角度與學生溝通交流,讓學生說話、表達、傾聽他們的心聲。如若能利用自己人效應,與學生打成一片,你說的話會讓學生更信賴,更容易接受。
總之,作為一名教師,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幸福的人。我相信:自己幸福了,學生也就幸福了,千千萬萬個家庭也就幸福了。為了幸福,我們要發(fā)揮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作用,讓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心理水平朝著健康的的方向發(fā)展!
有的時候比照個人經(jīng)歷覺得這些理論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虛,也越發(fā)感受了心理學的魅力。蔡老師的課堂整個過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覺整個人輕松了不少,不僅緩解了我們在上完專業(yè)課后的壓抑,還學到了不少東西。
經(jīng)過對心理學與生活課程的學習之后,我逐漸發(fā)現(xiàn)想要了解自己其實并不難,除了要做一個冷靜的現(xiàn)實主義者,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在漸漸了解自己之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總是在怨天尤人,不僅如此,還喜歡把一件小事考慮的很復雜。但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所學習的心理學與生活的知識在我腦中結(jié)成了一張大網(wǎng),活生生的經(jīng)歷時時接受著理論的檢驗。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學會了忍耐,學會了寬容。
通過心理學與生活的學習,我的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甚至價值觀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開始學會如何去關(guān)心他人,處理事情時開始考慮的周到了些。逐漸開始觀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緒上的變化,并力所能及的給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導,和言語上的安慰,以緩解輕度的心理上的問題,也許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從小的行為的改變,可以看到心理學與生活課程對我的影響??梢院敛豢鋸埖恼f心理學的學習使我無論從文化知識上,還是從自身修養(yǎng)上我都進步了不少,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成長著。
心理學與生活不僅讓我了解了許多心理特點,也讓我掌握了如何正確對待周圍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學會了自我調(diào)整,失意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我會不經(jīng)意地想起在課堂上為我們講催眠術(shù)的蔡老師,使我終于明白了“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放開胸襟,包容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會很超然,成功也會不求而遇的。
雖然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已經(jīng)結(jié)束了,它帶給我的收獲真的很多,但我還是覺得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想去了解和領(lǐng)悟。如前,開始有點小后悔為什么當時沒有選擇心理學專業(yè)。如果有機會的話我想多點了解一些關(guān)于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深入學習現(xiàn)代心理學,了解心理學的發(fā)展史,學習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通過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人生的知識。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學方法,認識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幫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師能在心理學與生活的課程中多講一些關(guān)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知識。當今社會,在物質(zhì)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tài),歸于平靜,如何放松自己,尋找心理的健康與和諧,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重要的新課題。
有人說,快樂,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已成為遙不可及的夢。其實不然,一個人要快樂是誰也阻止不了的,快樂的因子是每一個人都有的,關(guān)鍵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樂,當遇到心煩的事時候,樂觀一點,勇敢一點,博學一點,那快樂就在你身邊。因為心理學與生活的價值就是讓世界充滿快樂!
心理學,一個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詞。聯(lián)合國衛(wèi)生組織指出:21世紀困擾人類的不是環(huán)境問題,不是資源問題,也不是恐怖主義,而是來自于人類心理的問題。諸如情結(jié)的煩悶,學業(yè)與工作的壓力,孩子厭學,感情困惑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引發(fā)憂郁,失眠,焦慮或者其它現(xiàn)代文明病。這一組數(shù)據(jù),不僅讓人咋舌,更讓人不得不證實當今的社會問題。可以說,如何讓自己浮躁的心態(tài),歸于平靜,如何放松自己,關(guān)注心理健康,已成為21世紀重要的社會的新課題。
一:學習心理學的動機
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市場經(jīng)濟的加速運行,完全打破了幾十年來人們在傳統(tǒng)落后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中形成的思維定式。當突然直面一個激烈競爭,快速變化的市場經(jīng)濟新模式,我們會深刻的感受到多年來積累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條件一夜之間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學習工作,生產(chǎn)關(guān)系的矛盾,沖突,經(jīng)常困擾著人們健康的心靈,嚴重影響其學業(yè)和事業(yè)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師的連線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與此感受到了與眾不同的教學氛圍,很受鼓舞。說心里話,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對此學科的理解幾乎是片面的,瑣碎的。但,當我從參加第一堂心理學開始,對心理學就漸漸地有了一個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對此學科的濃厚的興趣。通過徐清照老師的講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每個人的身上,也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們?nèi)拘阉!?/p>
二:心理學中的“人格”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穩(wěn)定性的心理特點的總和,包括氣質(zhì),性格,興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詢師應當具備的人格條件又包含哪些內(nèi)容呢?
1.心理相對健康
心理咨詢師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引導來訪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來訪者。雖然心理咨詢師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會像其他人一樣希望得到愛,希望被接受,被承認,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須有能力在咨詢關(guān)系以外求得這些欲望的滿足,以保證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詢師這一社會角色的任務,不致引起角色緊張。心理咨詢師也會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數(shù)來訪者,在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里,遇到各種生活難題,也會出現(xiàn)心理矛盾和沖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對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詢關(guān)系以外來解決他的心理矛盾和沖突,不至于因為個人的問題干擾咨詢工作。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應當是一個愉快的,熱愛生活的,有良好適應能力的人。要得到來訪者的信任,咨詢師自己必須愿意不斷成長,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奮斗。那些情緒不穩(wěn)定,經(jīng)常處于心理沖突狀態(tài)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難勝任心理咨詢工作的。
2.樂于助人
只有樂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詢關(guān)系中給來訪者以溫暖,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融洽的氣氛,接受來訪者各種正性和負性的情緒,從而進入來訪者的內(nèi)心世界?!皹酚谥恕闭f起來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時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關(guān)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語,缺乏熱情的人,也是難以勝任心理咨詢工作的。
3.責任心強
心理咨詢師既要耐性傾聽來訪者的敘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來訪者感
到自己被關(guān)注,也要能誠懇坦率地和來訪者談心,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他們愿意暴露內(nèi)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負責任在咨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這些人格條件是在先天素質(zhì)基礎(chǔ)上和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點,不是光靠學習理論知識就可以獲得的。因此,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勝任這項工作,應先檢驗自己的人格條件。
三. 完善的知識機構(gòu)
做好心理咨詢工作要有必備的理論知識。心理咨詢不是僅僅依靠良好愿望,滿腔熱情和一般常識來安慰,勸說那些處于困境的來訪者或鼓勵心理病人跟疾病斗爭。有時,廉價的安慰反而會引起來訪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科學工作,要用科學的咨詢知識和技巧來幫助來訪者,使他們認識困擾著他們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棄適應不良的行為,使心理成熟起來。
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jié)合起來,才能理解來訪者的困難是怎樣形成的,矛盾和沖突的根源何在,他們心理癥狀的真正意義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來對付內(nèi)心沖突等一系列問題,然后才談得上有針對性地協(xié)助來訪者分析問題,并引導其走出困境,促進人格成長。
四 熟練的咨詢技巧
心理咨詢的理論知識和技巧是可以學到的。除了從書本上學習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向來訪者學習,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上面所說的職業(yè)道德,人格條件,知識條件和技巧條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鈉所說:一個好的心理咨詢師應當是個人品質(zhì),學術(shù)知識和助人技巧的結(jié)合。
五 粗淺體會
首先選擇心理學,就是為了想幫助更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達到更加好的狀態(tài)。
第二就是學會了換位思考,在寫心理學論文的時候,了解了許多關(guān)于治療的方法,然而,對我影響最大,最有啟發(fā)的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適時地應用,更加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那么個人就可以更加平靜客觀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學會了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