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是中國作家易中天創(chuàng)作的有關中華民族文明史的36卷本歷史著作?!兑字刑熘腥A史》是一部向我們介紹中國文明發(fā)展史的著作。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易中天中華史》讀書心得體會,方便大學習。
攢了一周的書幣才買到這本書,繼續(xù)易中天中華史系列。繼《祖先》、《國家》兩部之后,《奠基者》終于有點學術性的味道了,之前的兩部書的內(nèi)容充斥著大量的推理和主觀臆想成分,其實也不能怪易教授,畢竟殷商以前是沒有文字史料記載的歷史,能做到推導就已經(jīng)不錯了。
說說這一部,本書不是簡單的講西周史,而是講述了西周是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建立一套完備的頂層制度,從而奠定了整個華夏文明的基礎。周武王的初衷絕不是為了華夏文明的繁衍,只是單純的想維護弱小的新生政權,因為殷商倒下的速度太快,周的勝利也來得太快,不能不考慮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自己,而這個命題最后就落到了周公的身上。對,就是那個好解夢的周公——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也是周文化和周制度最重要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我之前一直以為他只是一個會解夢的心理學家,從沒想過他是一個如此偉大的政治家。周公攝政一共七年,頭三年平息叛亂,第四年封建諸侯,第五年營建成周,第六年制禮作樂,第七年還政成王。在以周公為首的領導班子集體智慧下,西周創(chuàng)建了一個內(nèi)核(群體意識),兩只翅膀(憂患心理、樂觀態(tài)度),三大精神(人本、現(xiàn)實、藝術),四種制度(井田、封建、宗法、禮樂)。可以這么說,從西周開創(chuàng)這套制度之后直到十九大召開在即,無論從政治制度上的分封建國制度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是從井田制到土地社會主義公有制,或者從禮樂文化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演變的結果可能已經(jīng)大相徑庭,但演變的過程卻再也沒有發(fā)生過巨大的、劇烈的革命,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一點一點的演化、演變的。所以說西周不是一個簡單意義上的王朝和政權,它是名副其實的華夏民族政治、文化的奠基者。五星推薦本書。
秦始皇是歷史上爭議較多的一位人物,在“偉大領袖”贊揚他以前說他好的不多,伴隨他的幾乎都是“焚書坑儒”、修長城、建阿房宮等負面評價。但無論有多少爭議,有一點是應該肯定的,即:他統(tǒng)一了文字等,促生了我們這個多民族的大國。
秦以前,我們理論上是個整體的中央大國,實際上是分散、半獨立的聯(lián)合體,各諸侯國之間不一樣的東西太多了。用許慎的話說,當時是“諸侯力政,不統(tǒng)于王,……田疇異晦,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币簿褪钦f,法令各異,語不同聲,字不同書,衣不同飾,車不同軌,而且還幣不同形,尺不同長,稱不同重。一句話,幾乎沒有一樣是一樣的。這頗有些像歐洲,人長得都差不多,但各國有各國語言、文字、文化、貨幣等等。而且,那時的我們甚至比歐洲還亂,起碼人家的度量衡、汽車的標準是一樣的(現(xiàn)在貨幣也統(tǒng)一了)。
具有如此之多的不一樣“獨聯(lián)體”是非常容易解散的,時間一久,難免就會分裂成完全獨立的小國。所以說,如果沒有秦始皇的大一統(tǒng)下的諸多統(tǒng)一,恐怕就沒有我們今天這個具有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口的大國了。正是秦始皇的諸多統(tǒng)一(特別是文字統(tǒng)一),避免了“中央之國”的分崩離析,他的這個功績是應該充分肯定的。
《易中天中華史。中華根》讀完了,完全顛覆范文瀾、翦伯贊史書搞法,但以今說古的讀史方法很值得閱讀和借鑒。
今日偶爾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質(zhì)疑甚多,不妨傳播一點讀此書的訣竅。
名學者寫史另類,肯定對反響有準備。不妨回頭看看每編的后記,尤其是第一本《祖先》。易中天20__年5月12日“拜見了吳敬璉先生”,為何要“討教一些學術問題”?
吳敬璉是經(jīng)濟學家,易中天中華史是歷史散文著作,他料定吳老會說“怎么保證你說的歷史是真實的”問題,這正是他最終需要的。而后,順理成章回答這個問題——中華史面世后的質(zhì)疑。讀過第一篇后記的“出發(fā)點”“目的地”“北冰洋”“導航儀”“發(fā)現(xiàn)號”“處女航”,便能豁然了。順帶補充一句:這易中天之處女航正是你無法“證偽”與“證不偽”之間的海域。
能回答吳敬璉先生的問題,還在乎其他人質(zhì)疑乎?
本人與易中天老師有過一面之交,也知道一點個性。他用講課方式著文,對于那些并非硬傷的質(zhì)疑,甚至僅為自以為是的硬傷,是不屑一顧的。說到“硬傷”,于是也就挑一點:商殷不應一筆帶過。商殷留下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已被考古發(fā)掘所證明。立足于此,“周”小國滅大邦、蠻荒克文明,以德立國、以禮治邦,結束神明、開辟人本,就更明晰了。
在此,我總結一下此書的幾點特點,給大家做個參考。
內(nèi)容上的宏觀性。宏觀性集中表現(xiàn)在第一二冊以及總序言中??傂蜓灾蟹治霰容^了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華夏文明三大文明體系,認為“只有中華、伊斯蘭和西方現(xiàn)代,才代表了三代文明、三種類型、三個時代和文明三要素,同時具有世界性。因此,這三大文明有可能就是文明意志的集中體現(xiàn),當之無愧地可以成為’第一世界’。也因此,我們民族必將被賦予新的使命,再次為人類作出卓越貢獻”。這就是作者認為的中華文明的位置。另外,在《祖先》和《國家》兩卷中,將中華民族的發(fā)源于其他古老民族和文明的發(fā)源做了比較,甚至互相印證,將中華民族的史前史放到人類發(fā)源的體系中去考察,互相印證,互為參照,梳理了華夏民族的祖先和國家的發(fā)源和演變過程,有不少新鮮的觀點。要理解這種宏觀性,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歷史和社會學、人類學的基礎知識,才不會被作者跳躍的思維弄的一頭霧水。
注重史觀,脈絡清晰,邏輯嚴密。如果想要通過閱讀一本書,就了解了歷史的全部,那幾乎沒有一本書能夠到達這個要求。編寫一本史書,必須要有自己的脈絡和邏輯。如何勾勒歷史,不失真、不偏頗,有自己的觀點,是作者在下筆寫作之前就要認真考慮好的問題
以上點足以證明易中天中華史是一部適合略有基礎的但是又急需普及歷史知識和觀念的人群甚至也適合讀書時間少的人,因為每卷書才十萬字,文字也足夠有趣。我一般用半天時間就能讀完一本。
在這一節(jié)中,易中天教授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將上帝創(chuàng)世和女媧造人的傳說,娓娓道來。令讀者讀得津津有味、手不釋卷。
開篇講述了女媧造人、上帝創(chuàng)造一切,他們的共同點就是用泥土完成造人。上帝用泥土捏了一個取名“亞當”的'男人,又用他的肋骨捏一個取名“夏娃”的女人。上帝造人就這樣結束了。而女媧造人是她唯一的作為,不顧一切的企圖造就全人類。后人說,女媧親自捏的泥人是富貴之人,而甩在地上的泥漿成了貧賤之人。女媧造就了貧富人群,遠古時代就有貧富差距了。
在這里,又講了“女媧補天”起因。交戰(zhàn)雙方都是女媧的子孫:共工(水神)與祝融(火神)。結果共工戰(zhàn)敗。惱怒的共工撞倒了原本是擎天柱的“不周”山。天崩地裂,水深火熱。已經(jīng)閑下來的女媧再次出山。用五色石補天上的漏洞,又砍斷大鱉的四條腿作為柱子,把即將塌下來的天穹重新支撐起來,讓世界恢復正常。
在本節(jié)即將結束時,易中天教授提到“盤古”和“混沌”。
“世界是誰創(chuàng)造的?誰才是終極創(chuàng)造者?抱歉,無可奉告,我們沒有創(chuàng)世神。盤古,只是分開了原本就有的天地;混沌,則連自己都是被開竅的。他們都不是創(chuàng)造者。按照中國哲學,創(chuàng)造者是《老子》的道,或者《周易》的易。道,倒是跟上帝一樣無象無形,但可惜沒有動手,也不是神。易,就更沒有神性和神格?!?/p>
“沒有終極創(chuàng)造者,或終極創(chuàng)造者沒有神性和神格,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點。它對于我們民族的深刻影響,以及由此造成的成敗得失,無疑是只能從長計議的話題?!?/p>
總之,上帝創(chuàng)造了一切是西方人的觀點。西方人信奉上帝。女媧造人、女媧補天是遠古時代的傳說,中國人不信上帝、不信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