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論語可以稱得上是我們的枕邊書,你來寫一篇論語心得吧。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論語教師心得”,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guān)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孔子一直在追求做一個道德上完備的人,以至于后來被尊稱為圣人。然而世界上并沒有圣人,孔子也是人,只不過比我們更加懂得道德之于我們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堅持。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痹谡紊?,唯有以德治國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使百姓順而趨于正道。當子禽問夫子聞其政的奧秘于子貢時,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庇纱丝芍鬃又匾晜€人的道德修養(yǎng)。德是一個人立身的根本,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并逐漸內(nèi)化為一個人的氣質(zhì),從而影響著一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孝悌
“孝”,這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天下之大,“孝”字當先。古今中外,“孝”都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第一標識。有子曰:“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悌是仁之本,本立而道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比绻o你時間,去想一想我們父母的年紀,你會不會突然感到心頭一振?“樹欲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边€記得那首歌里寫道: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時間都去哪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每次的動容應(yīng)該化作積極的行動才有意義,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需要的也只不過是兒女的陪伴罷了。樊遲問孝,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比欢?,我們并不希望等到他們再也感受不到了,我們才想到要好好盡孝。盡孝要趁早!
二、助人為樂
助人為樂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從小到大,無論是教科書,還是電視劇,我們都一直被鼓勵著要學會助人為樂。那時候的我們還不懂,但是越長大就越能明白,幫助他人是真的能令我們實實在在感到快樂的一件事。
但是助人為樂有時也會演變成為另外一種極端。助人為樂本是一件值得宣揚的好事,它是施善者出于自己的好心,主動奉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他人達成某種目的或愿望的一種行為。然而如今卻存在一種社會現(xiàn)象,有些人總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去評判他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被道德綁架”的困境。讀到這里,你難道還會相信“助人為樂”是一個人人都能懂得并能學會的道理嗎?看似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卻仍被我們中的一些人所褻瀆。國民素質(zhì)提高、教育發(fā)展的道路仍是任重而道遠,作為大學生我們更應(yīng)該有所擔當。
三、好學
《論語》中的“學”字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做人,二是學知識。好學、善學、樂學也是一門藝術(shù)。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君子,吃東西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好學不僅是好學知識,更是好學如何做一個道德完善的人。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睂τ趯W習學問來說,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是最重要的要素。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辈凰伎季蜁兴曰螅貌坏饺魏问斋@,更不能轉(zhuǎn)變成自己的實力。
四、誠信
誠信是一個道德范疇,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民無信不立。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誠信是立身之本,是處世之寶,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護身符。沒有誠信的人,猶如一片荒漠,即使是一片廣闊的土地,也只是荒蕪一片,沒有生機。正如孔子所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言必信,行必果。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一個人要經(jīng)常反省自己是否做到了以誠信待人處世,才能少一點欺騙、少一點冷漠。承諾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愿望、要求答應(yīng)后進行實現(xiàn)的過程。但是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出承諾,因為只要已經(jīng)作出承諾,我們便承擔起了一份責任。承諾既出,就一定要親力親為地努力去做,即“言必信,行必果”。經(jīng)驗告訴我們,唯有人最本真的東西才最讓我們的生活感到輕松幸福,唯有靠自己的努力與汗水換來的果實滋味才最甜美。人的一生,不忘初心,才方得始終。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在社會上朋友是最重要的,人與群分,你在你朋友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論語》中明確寫出了交朋友。
好朋友有三種,分別是友直 友涼 友多聞,壞朋友也有三種,分別是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侒。
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你的整個世界。好朋友要交正直的,要坦蕩,要剛正不阿,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世界上是頂天立地的,他的人格可以改變你的人格,在你懦弱的時候給你勇氣。好朋友要交寬容的,有時候?qū)捜菔且环N美德,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美的之一,在你反錯的時候可以給你機會,寬容的朋友可以讓你自省。好朋友要交友多聞的,認你朋友所讀的書,可以變成自己的,在你猶豫的時候你可以找你的朋友,幫你參考,你作出選擇。
壞朋友可以讓你變壞,讓你做出違法的事情。壞朋友不能交便辟的,他們皮氣暴躁,一群人打架,把一人殺了,有人還不知道是誰,問他們?yōu)槭裁?,他們說 朋友義氣,人不能靠技術(shù),要考明智。壞朋友不能交友善柔的,有一個東西叫機遇,這些朋友就是阻礙你抓住機遇,在他走過你時,你想抓住他,也抓不住。壞朋友不能交友便侒的,他們有幾個面他們心懷鬼胎,給你套上了枷鎖,你不給他付出,會讓你付出慘重的代價。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天地人之道:就談?wù)勛约菏窃趺蠢斫夂透形虻陌?孔夫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圣人.《論語》教給我如何在現(xiàn)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yīng)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坐標.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柔的生活的態(tài)度。
“神于天,圣于地”這六個字其實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協(xié)于現(xiàn)實世界上很多的規(guī)則于障锝,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去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論語》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華融入認得內(nèi)心,使天,地,人成為一個完美的整體,人的力量因為無比強大。
我今天也常會說,天時,地利,人和是國家興旺,事業(yè)成功的基礎(chǔ),這是《論語》對我們現(xiàn)代人的啟發(fā)。
什么叫天人合一?我認為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鞓分挥幸环N感覺,與貧富無關(guān),同內(nèi)心相連。
在《論語》中子貢曾經(jīng)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我認為:一個人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
感悟: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
佛家有個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見一個姑娘正發(fā)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過了河。小和尚驚得膛目結(jié)舌,又不敢問。這樣走了二十里路,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著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
這個故事的道理其實和孔夫子教給我們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14.什么叫“仁者不憂”呢?:就是讓自己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墩撜Z》告訴我的,不僅遇事要拿得起放的下,還應(yīng)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所謂“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給與比獲取更能使我們心中充滿幸福感。
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一個字是“仁”字。
在這個世界上,《1》什么人最重要? 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
《2》什么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什么時間做事最重要?
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自己感悟:關(guān)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事智慧?!墩撜Z》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nèi)绾斡闷胶偷男膽B(tài)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
“人生百年,孰能無憾?:人這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那樣不如意的事情。
自己感悟: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
《論語》所倡導(dǎo)的一種價值觀念:承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言:“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自己感悟:既然生活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這種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態(tài)不同,也許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質(zhì)量。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他來自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 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下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表述不同,緣于心態(tài)不同。
感悟:小人之驕,驕傲的是他外在的氣,而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nèi)心的風骨。
孔子說過:“一個人能夠聽你講道理但是你沒去跟他講,這叫”失人“。假如這個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講道理,那就叫”失言“。
《論語》中所提倡:“坦蕩蕩“的心境。
《論語》教給我很多處事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則。
有時費盡心機想和領(lǐng)導(dǎo),同事拉近關(guān)系,卻常常適得其反。為什么會這樣?怎樣的關(guān)系才能稱作“好”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tài),所謂:過猶不及。
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薄墩撜Z,里仁》。意思就是: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lǐng)導(dǎo))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子貢:“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你要真心的勸告,善意地引導(dǎo),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領(lǐng)導(dǎo),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感悟: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yīng)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
“不在其位,不某其政”?!墩撜Z。憲問》意思是:也就是說,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得事。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就寫到這里吧,可能自己認識的還不那么深刻,以后自己還要多學習多看書,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些.
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時,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來明辨是非。那么何為君子,何為小人,君子與小人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而與之相對應(yīng)的就是“小人”??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是說君子胸懷平坦開闊,但是小人卻經(jīng)常憂愁恐懼。
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那么,怎樣才能成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與小人又到底是怎樣的呢?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告訴我們:用孔夫子的說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們大家在一起爭論問題,不可能意見都一致,君子會很平和的跟每一個人都能交流,但是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他不會茍同別人。小人沒主見,別人一說什么好像都對,但是還經(jīng)常跟人打起來,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處事,但你很難取悅于他,但他對人了解是非常準確的,能夠量才用人。而小人難處事,你卻很容易取悅于他,但他對人卻常常是求全責備。
于丹教授認為,孔夫子描述的這個現(xiàn)象它遠嗎?這肯定不是遠古的事,這一切現(xiàn)象其實今天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身邊,如果你要把這個標準想明白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孔夫子給了我們一個考察人品的標準??追蜃舆€說,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時為何要“戒色”?中年時又為什么要“戒斗”?老年時“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這一講--《君子之道》中將為我們詳細講解這三戒的內(nèi)容和它對人生的重要影響.
大家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做人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標準就是兩個字“君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今天也經(jīng)常說到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們今天就說說《論語》中的君子之道。
畫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們怎樣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將為我們講授《于丹<論語>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實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jié)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個標準,君子都是那些內(nèi)心完滿富足,先自我修繕了修養(yǎng),而后才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說,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內(nèi)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風格永遠都是相關(guān)的,當我們說一個人在風格上表現(xiàn)為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與世無爭與人恭敬的氣度,這種風格的力量一定來自于人格。
學生很不以為然,一下子沒聽明白,覺得這么簡單,就又追問了一句說:“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這就能叫君子啦?老師還是淡淡地跟他說:“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顏淵)也就是說,我們老百姓的語言系統(tǒng)說,半夜敲門心不驚。一個人夜里面睡得踏實,這就叫內(nèi)省不疚。一個人內(nèi)心反省自己的行為,反省自己在社會上所作的一切的時候沒有愧疚,這就可以做到不擔憂不恐懼。
在孔子看來,一個人“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就是一個君子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呢,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說高,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jīng)很認真地跟他們談過這個問題??鬃右簧蟻硐群苤t虛,他說“我們今天來說說君子”。說“君子道者三”,做一個君子有三點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氣的先謙虛了一下說“我無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點呢?叫做“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每天行于世間百態(tài)之中,真正要做到內(nèi)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種仁義的大胸懷,讓自己沒有那么多的憂傷、憂思、憂恐、擔憂,全都沒有,這一切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你內(nèi)心的仁厚。由于你寬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不計較,由于你心懷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糾纏于這個世界給你小的得失。
第二點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實我們看漢字的構(gòu)成很有意思。這個“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個或者的或,下面一個心字底,對吧?其實“或者”,數(shù)學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此為“或者”。那么當世界面臨眾多的抉擇,你可以這樣走,也可以那樣走的時候,就要看你這個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夠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斷,有定力,你明確,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諸多的選擇壓垮。
對于我們當下的人來講,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也是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在過去有人說區(qū)區(qū)半個世紀之前,每一個人從職業(yè)上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從婚姻上一生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居住上一生就是一個大雜院的鄰居,但是在今天選擇太多,視野廣闊,這是一個繁榮時代給我們帶來的迷惑。怎么辦呢?我們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們能夠讓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這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智者。
那么第三點就是“勇者不懼”。
論語心得相關(guān)文章:
★ 論語心得感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