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九期學習心得感悟2021

| 陳惠21147

2021年1月4日,共青團更新了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這一期的主題是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九期學習心得感悟2021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1

時間的腳步悄悄的來到了2020年,我們的祖國正迎來最重大最具紀念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边@一年是歷史性的一年,這一年是紀念意義非凡的一年,中華民族多年來的貧困問題就要在2020年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我們將走向復興,走向更美好的第二個一百年。

實現這個目標,我們還需要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向前。就在2020年的第一天,人民日報發(fā)表的署名宣言文章《決勝脫貧在今朝》引發(fā)熱議。文章指出,“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意志啃下脫貧硬骨頭,以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的姿態(tài)奮勇奪取新勝利?!睕_鋒號已經吹響,回望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照見現實,一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百年大黨,正帶領億萬人民向著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發(fā)起最后的總攻。

誰能否認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幸福生活是奮斗出來的。脫貧攻堅奔小康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yè),終究是要靠廣大群眾的積極奮斗、創(chuàng)造、實干。我們邁向了第一步,成功的走出了第一步,但是這只是我們大黨的一小步,以后的日子會越來越好,“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實現這個目標,離不開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在脫貧致富的大道上的努力與奮斗。但是面對全面脫貧奔小康這個難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何以敢于吹響打贏脫貧攻堅的號角?這離不開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走在脫貧致富的大道上,形成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正如宣言文章所指出的,“靠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志氣”“靠的是精準科學、務實篤行的精神”“靠的是無私奉獻、忘我犧牲的擔當”。我們一定更要把這份志氣、精神、擔當繼續(xù)傳遞下去,任何高山阻斷、大河阻隔都將成為歷史。我們偉大民族將掀開更美好的一頁篇章。

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2020年決戰(zhàn)決勝全面小康,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的生動寫照。宣言文章說,“以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的不朽業(yè)績,迎接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是莊嚴的承諾,更是歷史的召喚?!泵鎸ξ磥砦覀儽仨氂峦鼻埃或湴粒粺┰?,保持初心,砥礪前行。從2020年望向2021年,以全面小康迎接黨的百年華誕,奮斗必須在路上,奮斗也一直會在路上。日子都在后頭,只有以此作為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2

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zhàn)。消除貧困,自古以來就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權利。為促進全球減貧事業(yè),2000年聯合國制定了千年發(fā)展目標,2015年聯合國發(fā)展峰會制定了2015后發(fā)展議程。但環(huán)顧全球,實現全球減貧目標依然任重道遠。當今世界仍然有七億多人口生活在極端貧困之中。每年近六百萬孩子在五歲前夭折,近六千萬兒童未能接受教育。貧困及其衍生出來的饑餓、疾病、社會沖突等一系列難題依然困擾著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對很多家庭而言,擁有溫暖住房、充足食物、穩(wěn)定工作還是一種奢望。中國堅定不移支持發(fā)展中國家消除貧困。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一直是世界減貧事業(yè)的積極倡導者和有力推動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使七億多人擺脫貧困,占全球減貧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為世界減貧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人民歷來富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歷來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同各國人民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fā)達國家消除貧困。

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減貧交流合作關系,是消除貧困的重要保障。

堅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發(fā)展模式。今天的世界,物質技術水平已經發(fā)展到古人難以想象的地步,但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普遍存在,南北發(fā)展差距依然巨大,貧困和饑餓依然嚴重,新的數字鴻溝正在形成。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財富的總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發(fā)展空間不平衡令人擔憂。

維護和發(fā)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建設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為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營造良好外部環(huán)境,是消除貧困的重要條件。中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就是要支持發(fā)展中國家開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幫助他們增強自身發(fā)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yè)鏈、價值鏈,為國際減貧事業(yè)注入新活力。

黨的十九大把精準脫貧明確為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三大攻堅戰(zhàn)之一,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3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對新冠疫情的指示,扎實做好“六穩(wěn)”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千方百計鞏固好扶貧攻堅成果,將扶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有機銜接,兜好民生底線。

抓住牢靠的農業(yè)“基本盤”,奠定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堅實物質基礎。我國農業(yè)長期以來的實力與韌性打下良好的抗疫基礎,疫情形勢越是復雜,給脫貧攻堅增加越高的難度,越是要重視農業(yè),直面挑戰(zhàn),抓好糧食,確保糧食生產,發(fā)展產業(yè)經濟,穩(wěn)定物價。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部署中,、抓好農業(yè)生產作為一項重要內容,“菜籃子”“米袋子”“穩(wěn)產保供”“春耕備耕”被反復強調。面對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和肆虐,一些國家開始限制糧食出口,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越發(fā)凸顯。近年來,我國持續(xù)強農惠農富農,糧食連年豐收,庫存豐足,供給穩(wěn)定,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這場疫情防控中,我國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使得我們擁有持久的戰(zhàn)略定力、寬廣的回旋余地,更好地戰(zhàn)勝一系列風險挑戰(zhàn),使我國發(fā)展更深厚、更穩(wěn)定。

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收官之年,農業(yè)筑牢了獲取疫情防控勝利基礎的“壓艙石”,但從非洲蝗災危害到水旱自然災害再到國際糧價波動,無一不在說明,農業(yè)仍處于弱勢產業(yè)。“三農”向好,穩(wěn)住農業(yè)“基本盤”,下好“三農”先手棋,才能做活國家大棋局。

在疫情這個特殊情況下,我們還需要將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形成常態(tài)化防控機制,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止疫情新燃點。在此基礎上,強化返貧監(jiān)測預警和動態(tài)扶貧,壓實基層黨組織和干部的幫扶責任,及時跟進情況,推動產業(yè)項目進程,干部主動適應新形勢新環(huán)境,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利用“互聯網+”直播帶貨,身體力行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開辟新道路,推廣產業(yè)商品,打造特色品牌。天下之事,必作于細。貧困地區(qū)群眾往往面臨著就業(yè)難、上學難、看病難等諸多困境和挑戰(zhàn)。啃下脫貧攻堅硬骨頭,要求群策群力,精準施策,把政策落到地方最基層一線,把工作做到各村各戶,落到實處。

今年以來, 我們更沒理由推遲全面脫貧的時間表。更加重要的是,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各級政府必須慎終如始,深入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在產業(yè)培育、就業(yè)保障、收入提升方面下更大力氣,真正做到守牢農業(yè)“基本盤”,實現致富“加速度”,打造農村“新環(huán)境”。明知征途有艱險,越是艱險越往前。疫情動搖不了中國脫貧致富的決心,扭轉不了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fā)展的長期趨勢,改變不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4

決勝脫貧攻堅,一方面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樹好紅旗,點亮明燈。另一方面必須深入一線,落實到各項具體工作,用實踐履行共產黨員的承諾,用行動實現理想。

在此階段,市委市政府召開會議,進一步為我市決勝脫貧攻堅注入了精神動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措施保障。處在基層一線的扶貧黨員干部,應當認真學習領會此次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政策、強化問題整改、加強組織管理,注重創(chuàng)新改進扶貧工作中的方式方法,為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的全面勝利做出實際貢獻。

我認為,現階段脫貧攻堅工作還需注重以下幾點:一是用心扶貧。面對仍然處在貧困狀態(tài)的群眾,我們要從內心深處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急困難群眾之所急,想困難群眾之所想。我們國家是從貧困中走過來的,艱苦時期是農村困難群眾做出巨大犧牲,給予了黨和國家以幫助,才有了今天的輝煌成就,我們應當增強扶貧攻堅的使命感與信心,這是用心扶貧的必要條件;二是用責扶貧。扶貧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要以高度的責任擔當開展工作,注重傾聽困難群眾的訴求和想法,設身處地的謀劃、實事求是的規(guī)劃,將主題教育成果運用到脫貧攻堅戰(zhàn)中,市委“督戰(zhàn)隊”要切實發(fā)揮監(jiān)督指導作用,對于責任落實不到位的扶貧干部要進行責任追究,堅決避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讓脫貧干部更有責任感、緊迫感;三是用智扶貧。要采取多種舉措,讓貧困地區(qū)的群眾受到更多教育,用黨的理論思想引導民心,用先進的科學知識啟發(fā)民智,用中華優(yōu)秀文化改善民俗,只有貧困群眾受到更好的精神文化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積貧難返的局面,才能在脫貧后不會再“返貧”。

決勝脫貧攻堅已到最為關鍵階段,只要全黨黨員干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攜手并進,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關鍵戰(zhàn)役,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的第九期心得體會5

“出水才見兩腿泥”。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扶真貧、真扶貧,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決不搞花拳繡腿,決不擺花架子。這是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詮釋了真正的扶貧工作應該怎樣去開展。

雖然我們絕大多數扶貧干部都能認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意義,能夠真抓實干的去執(zhí)行扶貧工作,但仍有個別地方個別干部對扶貧工作敷衍塞責,開展扶貧工作只重其表,應付了事,甚至對扶貧這項任務存在抵觸、抗拒心理,存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作為扶貧攻堅任務的“領頭雁”,扶貧干部應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做好扶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首先要擺脫“應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貧工作完全當成了應付上級領導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點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一般。

其次要擺脫抵觸的心態(tài)。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擔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tài),沒有真正把貧困群眾當成“一家人”,對待貧困戶不傷心,不用心,不盡心,因此對待扶貧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權謀私的錯誤心理。有些扶貧干部覺得自己為了扶貧工作加班加點,忙里忙外,四處奔走,受苦又受累,應當給一些“辛苦費”,吃一點,喝一點,拿一點沒關系。更有甚者將扶貧資金挪為己用,完全當成了“自留地”。腐敗的現象也就隨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錯誤態(tài)度。有些地方的扶貧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績,盲目跟風,沒有深入研討本地資源,貧困情況就亂開方,瞎吃藥。不但不能為脫貧增添助力,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給貧困群眾幫倒忙,影響脫貧攻堅的進度。

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是黨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正確的思想,端正的態(tài)度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的重要保證。扶貧工作是關系萬千民眾的大事,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才能打贏脫貧這場硬仗。


青年大學習第十季第九期學習心得感悟2021相關文章:

青年大學習第九季第一期網上主題團課學習心得范文五篇

4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