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節(jié)氣的特點和寓意

| 金梅0

立秋節(jié)氣的特點和寓意

立秋節(jié)氣的寓意:

立秋的寓意是秋季的開始,收獲的季節(jié)的來臨,秋季最明顯的變化草木的葉子從繁茂的綠色到發(fā)黃,并開始落葉,莊稼則開始成熟。立秋是古時“四時八節(jié)”之一,民間有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貼秋膘、咬秋、啃秋等習俗。

立秋的特點:

立秋,意味著降雨、風暴、濕度等,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趨于下降或減少。季節(jié)轉換,南方地區(qū)的降雨量、風暴、干濕度等變化明顯;北方地區(qū),這些變化不明顯,變化明顯的是氣溫。進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陰陽之氣開始轉變,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索成熟,氣候開始由夏季的多雨濕熱開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氣候過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熱天氣的結束,所謂“熱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處暑往往還處在“三伏”期間,所以初秋天氣還很熱,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jié)氣之后。熱與涼的分水嶺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后趨向“干燥”、“涼爽”氣候特征。這是一個暑熱與涼寒交替的季節(jié)。

立秋養(yǎng)生吃什么水果好

1、柚子

性味酸、寒,可除脹、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腫止痛,適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氣喘等癥。柚子以含維生素C豐富而著稱,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機酸,大部分為枸櫞酸,而枸櫞酸具有消除人體疲勞的作用。

2、梨

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肺熱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氣管炎等癥有較好的治療效果。若與荸薺、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3、楊桃

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秋天若患風熱咳嗽,可把楊桃洗凈鮮食;若患小便熱澀,用鮮楊桃2~3個,洗凈切碎、搗爛成汁,溫開水沖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腫痛,將鮮楊桃洗凈生食,日2~3次,每次1~2個。但本品多食傷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虛寒者更要少食。

4、葡萄

營養(yǎng)豐富,酸甜可口,具有補肝腎、益氣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陰除煩,搗汁加熟蜜濃煎收膏,開水沖服,治療煩熱口渴尤佳。經(jīng)常食用,對神經(jīng)衰弱和過度疲勞均有補益。葡萄制干后,鐵和糖的含量相對增加,是兒童、婦女和體弱貧血者的滋補佳品。

5、檸檬

味極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檸檬酸是各種水果中所含有機酸最多而命名。高血壓、心肌梗塞患者常飲檸檬飲料,對改善癥狀大有益處。

6、大棗

養(yǎng)胃和脾、益氣生津,有潤心肺、調營衛(wèi)、滋脾土、補五臟、療腸癖、治虛損等功效。中醫(yī)常用其治療小兒秋痢、婦女臟燥、肺虛咳嗽、煩悶不眠等癥,是一味用途廣泛的滋補良藥。

7、石榴

性溫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煩渴不休者,可作食療佳品。石榴搗汁或煎湯飲,能清熱解毒、潤肺止咳、殺蟲止痢,可治療小兒疳積、久瀉久痢等。

立秋的來歷

“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所謂“秋不涼,籽不黃”,對于立秋,更多是有利農事的收獲。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據(j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jié)到了。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jié)氣,因此也稱之為立秋。

立秋意味著什么

立秋節(jié)氣的時間在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時為立秋。立秋的“立”是開始的意思,“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jié)的節(jié)氣。中國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立秋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里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在這個時節(jié)農民就要特別注意啦。

立秋的風俗

1、戴楸葉:

寓報平安在民間,有在立秋戴楸葉的習俗,楸葉就是楸樹的葉子,楸樹最可以長到3丈,楸葉嫩時時紅色,老后只有葉柄是紅的,在古時人們認為立秋戴楸葉可保一方平安,《臨安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立秋之日,男女咸戴楸葉,以應時序?!?/p>

戴楸葉的習俗現(xiàn)在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都還有傳承,如河南鄭縣在立秋時節(jié)男女都要戴楸葉,在山東地區(qū)的人們會去撿來楸葉,剪成各種花樣,有的拿來佩戴在胸前,有的用來插在頭上。立秋戴楸葉,意味著秋天來臨。

2、貼秋膘:

大魚大肉進補據(jù)說在民間流行在秋天稱體重,這一天稱體重會和立夏時候的體重相比,體重輕了就叫做“苦夏”,在以前人們總會用胖瘦來衡量健康,所以對于瘦了的人就要進行“大補”,而補的辦法就叫做“貼秋膘”,也就是吃很多好的食物來補,所以立秋很多人就選擇“以肉貼膘”。

“貼秋膘”這個習俗源于北方的農村,據(jù)說在以前農村的生活條件差,很多農民夏季都忙于農活,對他們的精神損害較大,所以立秋到來,為了給這些辛勤勞作的人補身體,就會做比較豐盛的食物給他們吃,所以就叫作“貼秋膘”。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農村也變成了城市,所以這一習俗也被流傳開來。

3、摸秋:

摸秋不算偷,丟秋不追究那什么叫“摸秋”呢?這句話又是啥意思呢?摸秋是指在民間,立秋這天人們會結伴而行去到別人的菜園子“摸”各種瓜果蔬菜,這種行為在立秋那天不叫“偷”,而叫“摸”,那“丟秋不追究”則是指被“摸”走瓜果蔬菜的人家也不會因此而去追究這些人,因為在民間“丟秋”還寓意著吉利,所以不管對于“摸秋”的人還是“丟秋”的人,只要是在立秋這天都是被允許的,但是過了立秋這種行為就叫做偷了。

4、咬秋:

吃西瓜防病,吃餃子五谷豐登在民間還有“咬秋”的習俗,“咬秋”也叫“咬瓜”,立秋意味著即將進入秋天,天氣開始慢慢轉涼,西瓜也就變少了,在北京地區(qū)的人們在立秋這天早上會吃甜瓜,晚上吃西瓜;在江蘇地區(qū)的人們也會在立秋吃西瓜,認為這樣可以防治生秋痱子;而在天津各地認為立秋吃西瓜認為可以避免拉肚子。

在我國的很多地方都有“咬秋”的習俗,但是每個地方“咬秋”吃的東西又不盡相同,有的地方會吃西瓜,西瓜是夏天解暑的代表,有的會吃餃子等。但是不管吃什么,在經(jīng)歷了酷暑之后,忽逢立秋,都有將其咬住不放之意,所以叫作“咬秋”。

5、秋社:

祭祀土地神這個習俗源于漢代,在古時立秋意味著收獲,老百姓在收割完糧食以后,人們?yōu)榱烁兄x上天的恩賜,會聚在一起舉行祭祀儀式,除了感謝之外還會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能大獲豐收,現(xiàn)在這種習俗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都還存在。

39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