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教案

| HT1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想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抓住重點句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想象,充分表達

3、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大膽想象,訓練發(fā)散思維

教學難點:

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自由表達并創(chuàng)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像你們這么大的時候,經(jīng)常聽一首歌,今天我把它帶來了,你們想聽嗎?

(播放歌曲《種太陽》)

師:美好的愿望總能引起我們無窮的幻想。窗邊有個小姑娘常常托著下巴,甜甜地想,她在想什么呢?

2、展示小詩:白天的太陽多紅多熱,

是不是有個火爐燒得正旺?

晚上的月亮多明亮,

是不是有面鏡子掛在天上?

夜空的星星閃爍金光,

是不是仙女把珍寶鑲在天上?

(a.師生合作讀 b.學生齊讀)

師:你們的小腦袋里是不是和她一樣有許多想象、幻想,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自由暢談)

二、新知

1、學生互相讀文

師:文中的小作者一定特別想讓你知道他的愿望,現(xiàn)在就跟你的小搭檔讀一讀,千萬別讓他失望,如果你認為你的搭檔讀得很棒,就豎一豎大拇指。

2、師配樂朗讀

師:聽你們讀得那么盡興,老師也想讀讀,大家同意嗎?希望大家能夠閉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自由表達看到了什么)

3、學生帶感受練讀課文

4、學習第一小節(jié)(師:誰愿意把第一個美好的幻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a.生讀,生評

b.自由讀文

c.學生自由暢談讀后感受

d.帶感受練讀前兩句

e.指名練讀(師:隨著風兒悠蕩,悠得真輕、真美

多美啊,像神仙一樣…… )

f.師讀后兩句,生談聽到了什么

g.帶感受練讀該句

h.引導背誦該小節(jié)

5、學習第二小節(jié)

a.生讀,生評

b.自愿讀文(師:誰還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師:感覺到你長大了)

c.抓住重點句“伸進濕軟的土地,汲取甜美的營養(yǎng)”

(師:這是被春風拂過,春雨滋潤的土地)

d.齊讀“長啊,長”(師:我仿佛看到了你們就是柳樹的根須,正在蓬勃生長)

e.引導背誦該小節(jié)

6、學習第三小節(jié)

a.帶感受齊讀

b.默讀并質疑

c.討論“為什么說藍天是我的課堂?”

d.愿意朗讀的學生齊讀

7、學習第四小節(jié)

a.師生合作讀文

b.思考:遙遠的地方會是哪里?飛到那里干什么?

(提示:我要飛到宇宙,探索宇宙的奧秘。)

8、練習背誦(出示提示,自愿起立齊背)

9、討論:“我”要和爸爸媽媽商量什么

三、延伸

1、自由表達自己的愿望、理想

2、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寫下來(配樂創(chuàng)作)

四、課后小結

我想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家里的每一分錢都是父母辛苦掙來的,要珍惜每一分錢,培養(yǎng)學生合理消費,節(jié)約資源的良好習慣。

2、行為與習慣:指導學生養(yǎng)成合理消費的良好習慣。

3、知識與技能:學習選購商品的生活技能,懂得合理消費要有計劃,不浪費。

二、教學重難點:

學習現(xiàn)代化的消費理念;學習選購商品的技能。

三、教學準備:超市部分商品及價目表;家庭必要開支調查,自己生活,學習用品開支調查;教學課件(含錄像)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合理消費理念,并在模擬演練中學習選購商品的技能,懂得消費要根據(jù)家庭的收入進行。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出課題:

學校要組織學生秋游了,中午要在景點吃一頓午飯,所以秋游之前我們必須準備準備,怎么樣?我們一起去逛超市吧!

(課件出示:超市的各種食品及價目表)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你想要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設置貼近生活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化的情景,往往能讓學生獲得生活的體驗。在這里,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秋游情景,并讓學生為自己準備作為午餐的食品。面對這一模擬場景,學生的消費欲望欲罷不能,引出了教學討論的課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拉開序幕。)

二、學生交流,引發(fā)體驗:

1、學生自由交流想要的食品,并說出購買這些東西的理由。

2、過渡:是不是想要的東西就能買、就要買呢?學生各自進行午餐搭配。

3、小組交流午餐搭配,評出小組里“最佳小購物師”。(評價標準:經(jīng)濟、合理)

4、大組交流,師生評價,在討論評價中引導學生理解購物要綜合考慮、整體把握“科學合理、價位合適、考慮自我愛好”三點,并板書。

(設計意圖:以學生真實生活的秋游活動為載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課堂情景,引導兒童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以及購物理由,使兒童對自己的需要進行反思,明確想要的東西不一定就能要,都需要,只有我們生活真正需要的,并且價格是家庭經(jīng)濟能承受的,才是真正的合理消費。同時,在實踐中,讓學生選購商品的技能。)

三、探究延伸:

1、觀看錄象,思考:這些同學的做法合理嗎?

鏡頭一:洋洋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時,洋洋看中一支鋼筆。媽媽說:“這支鋼筆太貴了。這支筆的價錢等于咱家半個月的伙食費呢?!?/p>

鏡頭二:小明和媽媽去買鞋子。小明說:“媽媽,我要這雙‘李寧’牌的運動鞋,我班同學張易也有。”媽媽說:“你不是有鞋嗎?”

鏡頭三:芳芳經(jīng)常鬧著要媽媽帶到肯德雞店去吃一頓。

2、討論、交流。

3、平時你是怎樣消費的?說說你生活中的消費故事。

(設計意圖:在學生的生活中,亂花錢,不懂得計劃、節(jié)制還較普遍,在這里擷取三個鏡頭,引導學生移情體驗,進一步明確合理消費要看需要、看價位。因為父母工作不同,收入不同,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消費故事,引領學生個性化消費理念、技巧和科學健康享用生活的行為方式。)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P81小調查:全家的必要開支 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用品開支

(設計意圖:作為家庭的一員,應對自己家庭的經(jīng)濟來源有所了解,使學生通過詢問與調查體會到自己對家庭的依賴,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但由于不能侵犯家庭隱私,因此本環(huán)節(jié)放在課后進行。)

板書1: 板書2:

我想要 ┅ ┅ 我想要 我能要

我能要 科學合理 合理用錢 不浪費

價位合適 有計劃

自我愛好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活動,繼續(xù)使學生感受現(xiàn)代化的消費理念,并能讓學生初步參與家庭經(jīng)濟管理,懂得消費要有計劃、不浪費。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出課題: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些什么?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合理用錢的問題。

二、學生交流,體驗生活:

1、最近你們家有特別想要的東西嗎?學生交流。

2、這些物品是不是就能買呢?小組交流:結合對自己家庭開支調查進行。

3、大組交流。

(設計意圖:上節(jié)課,通過對秋游這一件事的消費指導,讓學生明白,個人消費時并不是想要什么就能買,只有經(jīng)濟、合理地消費,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節(jié)課嘗試從個人消費轉向家庭消費,引導學生參與家庭經(jīng)濟管理。因為本課的價值取向是合理消費,而離開了生活的消費教育無疑是空洞的教育。)

三、參與生活,提出建議:

1、為了早日得到你們家所想要的物品,你覺得該怎么做?

你能向家里提一些建議嗎?

2、學生寫建議書,交流。板書:不浪費

3、你有零花錢嗎?你準備用這些錢做什么?你能為自己制定一個用錢計劃嗎?交流。板書:有計劃

(設計意圖:讓學生向家長提增收節(jié)支的建議,意圖在于促使兒童參與家庭生活,培養(yǎng)一定的家庭責任感。同時,設計零用錢使用計劃,激發(fā)兒童對零用錢的使用進行規(guī)范。)

四、教師小結:

1、通過這兩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2、是啊,父母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苦掙來的,這些錢不僅要支付家庭必要開支,還要支付你在學習上、生活上的各種費用,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合理使用家里的每一分錢。

我想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的有趣。

2、 借助圖標,根據(jù)動物特征嘗試仿編。

3、 激發(fā)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學用ppt 圖片。

活動過程:

一、看看猜猜,激發(fā)興趣。

師:封面上有誰?猜猜他在干什么?

1、邊翻閱邊猜猜第一頁

這是誰,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邊翻閱邊猜第二頁

這是誰?如果你有條長尾巴,你想用它干什么?

3、邊翻閱邊猜第三頁

小鹿頭上長著什么?如果你有犄角,你想干什么?

一起模仿犄角引出頂牛游戲

二、說說玩玩,理解詩歌

師:今天楊老師為你們帶來一首詩歌《我想》,聽一聽,詩歌里的小朋友的想法和你的一樣嗎?

1、 教師示范朗誦詩歌

2、 利用圖標記錄詩歌內容并朗誦。

3、 師幼共同朗誦詩歌,學做相應的動作。

三、想想編編,大膽嘗試

每個動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與本領。找一找,這片森林里還藏著什么動物?

1、 根據(jù)幼兒尋找到的動物引導幼兒思考:你看見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2、 引導幼兒用“看見**,我想有個、、、,和*、、、”(幼兒:看見花孔雀,我想有一個漂亮的尾巴,用它來跳舞)

3、師幼共同朗誦新編的詩歌。

教學評價:

1、 詩歌充滿了純真幻想,語言純凈優(yōu)美,選材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 借助圖標進行詩歌教學便于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便于創(chuàng)編。

教學建議:

導入要簡潔生動直奔主題,教師調整教學策略,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

我想教案 篇4

本課教學設計重在體現(xiàn)我校的尚美教育特色。開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挖掘歌曲的旋律美、歌詞美、意境美、內容美。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引領者、組織者和學習者,與學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與學生共同參與學習的人。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首先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到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本課最大的收獲是:

1.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認真反思,反復研磨,勇于嘗試,使自己的教學不流于形式。 例如為歌曲劃分樂段,我聽的課通常都是放在聆聽感受環(huán)節(jié)之后。于是我也這樣設計。但經(jīng)過多次嘗試、實踐,我發(fā)現(xiàn)此時劃分樂段只有少數(shù)優(yōu)秀的學生能夠準確劃分。于是我把這一內容調整到學會歌曲之后,表現(xiàn)歌曲的環(huán)節(jié)之前,為表現(xiàn)歌曲做準備。調整之后的課堂實踐中,大部分同學都能正確劃分樂段了,而且能探索出樂段之間旋律、節(jié)奏及情緒的變化,為機一部的表現(xiàn)歌曲做了充分的準備。

2.怎樣設計學生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能力。

為了使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為了讓他們在探究合作市能有所收獲我反復研磨要探究的內容,力求做到:

1.目標明確,可操作性強。

2.給足探究時間。

3.小組中邊演唱,邊體會,邊探究。

例如:五年級音樂研究課《我心里想》一課。我在第一次講課時設計的學生合作探究的內容是:設計演唱形式,加配打擊樂伴奏,創(chuàng)編動作表演。探究內容雖然也做到了以上三點,但沒有深度,沒有對歌曲的旋律、力度、唱法及表現(xiàn)內容和表達情感的深入挖掘。經(jīng)過反思,我重新設計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在學生學會歌曲后,找出樂曲的高潮部分,兵劃分樂段,說明劃分依據(jù)。學生都能夠找出歌曲的高潮部分,能夠正確劃分兩個樂段,并說出兩個樂段在歌曲旋律和所表達內容的不同之處。接下來我對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要求是:邊演唱邊體會,找出哪里用連唱的方法,唱的圓潤連貫,哪里用斷唱的方法,

唱的輕巧活潑,哪里的演唱力度強,哪里的演唱力度弱,并說明理由,最后在小組匯報表演時能準確表現(xiàn)出來。為了讓學生記住要探究的內容我概括為:哪兒“連”哪兒“斷”,哪兒“強”哪兒“弱”。經(jīng)過學生的充分合作、探究。在小組匯報表演時,孩子們給了我驚喜。他們分析的是那么準確,演唱的是那么投入,我和全班同學一起沉浸在美妙的歌聲中。完美的演唱讓他們的自信心大增。

打造尚美的課堂的實踐研究使我的音樂課堂更有實效,更具魅力。

我想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對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進行描寫,進一步學習寫人敘事的描寫方法。

2.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體會母子、母女間情感的珍貴,明白母親對自己教育時的良苦用心,激發(fā)愛母親的情感,從而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當中,回報母親的付出。

3. 從學生熟悉的人物入手,把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描寫具體,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樂趣,明確作文過程是就是寫生活,從而使學生樂于作文。

教學準備:

1、作文紙、筆

2、給學生分組:四人一組,選好組長(組長組織好本組內的交流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很多小朋友常常抱怨不會寫作文,寫作文難,以至于對寫作文產(chǎn)生了畏懼、逃避、厭惡的心理。一到作文課,馬上就緊鎖眉頭,手托腮幫,用嘴咬著筆帽,一副搜腸刮肚,冥思苦想的樣子,卻不知如何下筆。其實,作文也不像同學們想象的那么難。就是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筆寫出來——“我手寫我心”——就成作文了。然后注意作文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就行了。(板書:我手寫我心)

二、觀察練習

1、學會觀察

老師從進教室到和同學們交流,已經(jīng)有10分鐘左右了?,F(xiàn)在同學們就來寫老師,寫老師的外貌可以,寫老師的語言也行,看到什么寫什么,心里想到什么寫什么。只要能把用眼睛看到的、心里想到的寫出來就可以。

2、同組交流

組內的學生把自己寫的讀出來,看看誰寫的更具體、準確。

3、全班交流

抽兩位同學在班上交流。(老師適當?shù)墓膭睿?/p>

4、老師小結

只要同學們細心觀察,把自己看到的和心里想到的寫出來,就是作文,這樣,就不愁寫作文的時候沒有東西可寫。

三、作文練習

同學們,從你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你們就和母親生活在一起,至今有十來年了吧,在這個過程中,你們有沒有仔細觀察過母親的外貌特征,有沒有留心過母親對我們所付出的愛。今天我們寫的作文就是關于母親的,題目叫《媽媽,我想對您說》。(板書作文題目)

今天是20xx年的幾月幾日?。五月里有一個節(jié)日,是關于女人的,你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嗎?母親節(jié)。真聰明,把母親的節(jié)日記得這么好。真不愧是母親的好孩子。母親是生我養(yǎng)我的最親切最溫柔的親人,她對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感受最深。這份無私的愛像涓涓細流,溫暖著我們的心田,烙在我們的心坎上?,F(xiàn)在母親節(jié)雖然過了,但我們仍然可以給母親準備一份遲到的禮物,這一份禮物,就是我們的同學用愛心寫出來的作文,它是我們獻給母親的最珍貴的禮物,我們以此來感謝母親,感謝母親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

1、想(深情回憶)

現(xiàn)在同學們好好的回憶一下,在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過程中,母親做的哪些事你記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最令你感到,最令你難忘。(找一兩件就行)

2、說(組內交流)

在組內交流,把自己想到的這一兩件事說給同學聽。看誰的母親更令人感動。

3、寫(獨立寫作)

學生獨自寫作文。

四、老師總結。

同學們,寫作文其實并不難,只要我們平時留心觀察生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把我們看到的和想到的寫出來,就成作文了。還有就是遵循作文的基本格式。

我想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這首詩,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會寫本課9個生字,識記8個生字,繼續(xù)滲透和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幻想和想象能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學重點、難點

1、識記生字,感情朗讀。

2、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

3、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字卡,課件(根據(jù)詩歌內容制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已經(jīng)悄悄長大。隨著年齡增長,你們心中肯定有許多美好的愿望。誰想說一說自己美好的愿望是什么?(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的愿望可真不少,我們的小朋友冬冬也有自己的愿望,并且希望大家和她一起分享。同學們愿意嗎?板書課題:我想

二、初讀詩歌、隨文識字

1、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著把這首詩讀兩遍,你愿意用什么方式讀都可以。(自己利用一切辦法解決不認識的字,如:查字典、問別人、查找字條等)

2、自由朗讀詩歌,自學不認識的字。(師巡視參與。表揚查字典的學生、小組合作識字的學生)

3、交流識字方法。

師:通過學習,你們認識了哪些字?能把你認識字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嗎?

生可能:“谷”就是“八”加“人”加“口”。

“丫”就是一棵樹上兩個杈。

“軟”由“車”加“欠”組成;“汲”是“吸”去掉“口”加三點水;“堂”是“尚”下面加“土”;鈴聲一響進課堂。

(師要適時鼓勵,表揚孩子的這些創(chuàng)新、發(fā)明,總結更好識字法)

三、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小組內互讀課文,說說冬冬都有哪些愿望?分別是什么?

2、交流詩歌內容,理解冬冬的愿望。

3、指導朗讀詩歌。

4、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1)師:冬冬的愿望多么美妙。你能邊默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一幅幅美好的畫面嗎?

(2)學生活動:邊讀邊想。

(3)指名說說都想到了什么?(如鳥語花香、藍天白云……)

師:看來同學們都讀懂了課文。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愿望,再一起感受一下吧。(播放課件:與詩歌內容相應的情景)

5、美讀課文、練習背誦

(1)選好自己喜歡的小節(jié),大聲地、美美地讀幾遍,并說說喜歡的原因。

(2)指名美讀,師生評價。

(3)練習背誦。

我想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基礎訓練6“寫一種你想發(fā)明的東西”。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作者是怎樣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思想內容表達清楚,怎樣展開合理想象,豐富作文內容的。

2.寫一種你想發(fā)明的東西,要寫清楚你想發(fā)明的東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寫通順,不寫錯別字。

習作指導:

一、以談話、實例激趣、揭題

1.談話:同學們一定讀過大發(fā)明家愛迪生的故事吧!他從小就愛動腦筋想問題,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研究,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一千多種東西,為人類的進步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然,要想當大發(fā)明家,還得從搞小發(fā)明開始。今天,老師就先給大家介紹兩位同學的小發(fā)明成果。

2.介紹“小發(fā)明”。(四川達縣趙家鎮(zhèn)中心校四①班胡蕭藝、劉忠鑫的《單腿圓規(guī)真管用》,詳見20xx年4月5日《少年百科知識報》)

3.揭題:怎么樣,他們的小發(fā)明不錯吧?你們想不想也發(fā)明一種東西呢?

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引導補充

1.先默看書111頁習作提示及要求,然后出示要求,全班齊讀。(習作要求:請你聯(lián)系實際,大膽想象,寫一種你想發(fā)明的東西。要寫清楚想發(fā)明的東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用途,要把句子寫通順,不寫錯別字。)

2.自由發(fā)言:聯(lián)系實際,想一想,你想發(fā)明什么?

3.小組討論:你認為寫小發(fā)明可以從哪些方面寫?重點是什么?還應注意些什么?

4.學生匯報交流,教師補充小結,并作如下板書:

想象

什么

我想發(fā)明……

樣兒

重點

實際

用途

三、構思、交流、評議

1.學生根據(jù)預習及剛才的學習,具體構思或修改“小發(fā)明”。

2.小組交流,推舉代表。

3.全班交流。(學生代表作“我的小發(fā)明”新聞發(fā)布會。)

4.師生共同評議。(臺下學生充當小記者,向臺上“小發(fā)明家”提問或提建議;教師小結,向發(fā)布者發(fā)“小發(fā)明家”卡片,以示激勵。)

四、激勵性總結

其實,搞小發(fā)明就這么容易,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大家平時留心觀察生活現(xiàn)象,進行認真研究,提出自己認為較好的解決方案,并付之行動和努力,你的小發(fā)明就會成功。如果長期堅持,你當“發(fā)明家”的夢想就會成為現(xiàn)實。

五、課后作文

請你聯(lián)系實際,大膽想象,按一定順序,寫一種你想發(fā)明的東西。要寫清楚你想發(fā)明的東西是什么,它是什么樣兒的,有什么用途。題目自擬,寫完后認真修改。

我想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 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內容

2、能按照動物的明顯特征,按照詩句的結構仿編詩歌

3、體驗方便詩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長頸鹿,袋鼠,等動物圖片PPT

2.詩歌圖譜、音樂

3.大象、猴子、小鹿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導入:引出大象(出示圖片):

1、故事“在一座美麗的森林里,森林國王邀請我去參加一個盛大的森林舞會,所有的小動物都會來參加,可是我走著走著我 看見大象,我對大象說,大象伯伯我好喜歡你的長鼻子,我也想有個長鼻子和你握握手?!?/p>

2、根據(jù)故事內容提問:

“故事中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我為什么喜歡大象的長鼻子呢?”

“大象什么地方和別的小動物不一樣呢?”

“誰能學一學大象怎么用鼻子握握手呢?”

“大象的鼻子可以握手以外還可以干什么?”

二、教師根據(jù)故事核心內容進行仿編詩歌第一段。

1、出示圖譜觀察并理解圖譜,和詩歌中的句式。

2、幼兒跟老師一起朗誦詩歌第一段,隨后再請幼兒自己朗誦

三、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教師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1、我們在聽故事第二段,引出小猴(出示小猴圖片)

我和大象伯伯走著走著,看見樹上在掉果子,于是抬頭一看,原來是一群小猴子,它們在樹上用尾巴摘果子蕩秋千。我高興的對小猴說:我想,有條和你一樣的長尾巴,想和你一起玩蕩秋千。

2、教師根據(jù)故事內容提問:我走著走著又看到了誰?小猴它們在干什么?他們是用什么蕩秋千,摘果子的?你們能給我學一學它們是怎么用尾巴蕩秋千摘果子的么?(我為什么喜歡小猴的長尾巴,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他的尾巴可以蕩秋千,摘果子,還可以干什么?幼兒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仿編詩歌的第二段

教:故事的這一段也有個好聽的詩歌,誰能發(fā)現(xiàn),并大膽的把它說出來,教師引導孩子從故事中發(fā)現(xiàn)(看見了誰?我想有個什么?和小猴用什么?干什么?)并套用詩歌圖譜并運用詩歌中固定句式仿編。教師引導幼兒仿編,教師指導。(看見小猴,我想,有條長尾巴,和小猴用尾巴蕩秋千)

4、幼兒帶動作朗誦詩歌第一二段。

四、聽故事,幼兒仿編故事第三段

1.講述故事第三段引出小鹿(出示小鹿圖片)

2.根據(jù)故事內容提問:

“走著走著有看到了誰?”

“它們在干什么,我又說了什么?”

“他們再用什么東西頂頂牛?”

“請你們來學學頂牛的動作小鹿的犄角除了可以頂牛以外還可以干什么?”

五、有感情的朗誦詩歌感受詩歌的美

1、請幼兒看圖譜朗誦

2、配樂朗誦

六:出示PPT圖片,幼兒用固定句式仿編教師記錄

出示圖片(一次出示)引導幼兒尋找這些動物明顯特征及用途,并用固定句式表達(教師記錄)配樂朗誦幼兒仿編的詩歌。

七:活動延伸:

幼兒嘗試仿編更多的詩句并進行分享。

我想教案 篇9

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是課文《我想》的課外延伸,讓孩子在多種形式的詩歌下感受想象和幻想。讓孩子拓展思維感受詩歌的多種表達形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有趣的圖像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這是孩子在平時課本中見不到的。結合興趣應該怎樣提升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呢?經(jīng)過反思我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自己去對比圖像詩與課文中詩歌的異同,去發(fā)現(xiàn)圖像詩的魅力來源于何處。在課文的引入——“字”的變化到文章的變化——中,結合九單元的單元主題幻想與想像讓孩子大膽去猜測,去求證。把語文課變成一堂循序漸進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發(fā)現(xiàn)的“偵探”課。讓孩子在不斷的思維挑戰(zhàn)中去發(fā)現(xiàn)詩歌的變化。并由此觸動自己被束縛的想象力,在課堂上完成《消防隊長夢中的金字塔》。讓孩子在想像再一次得到展現(xiàn)。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這堂課便是成功的。

可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

孩子們雖然對圖像詩的興趣非常濃厚,可是在語言表達上仍然存在問題,他們由于沒有見過這樣的文章,不知道用何種方式來表達會更好。

這造成了課堂上只有熱鬧而缺少精彩互動的屏障。其實孩子的心情完全可以用讀來表達的。對于詩歌我們可以讓孩子用多種形式的讀來表達自己的體會,就好比圖像詩的變化一樣——不僅能文“字”變化,還能在圖形變化,也能在孩子的朗讀聲中發(fā)生變化。

就讓充滿趣味,充滿變化的圖像詩在課堂中得到延伸,讓孩子的語言表達,思維通通都發(fā)生變化,這才是真正學習圖像式的意義。

我想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對這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通過歸類二次發(fā)散,教給學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水平的能力。

2.引導學生以《感恩》為話題寫作,整理思維成果,解決學生無話可說的問題。

重難點

歸納思維方法,整理思維內容深入發(fā)散。

樂學善思

辦法詩、歌、名言對抗賽。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展示、搜集到的有關母親節(jié)的相關資料及有關贊美母愛的詩歌、名言。

2.導出課題。

二、自主思考,發(fā)散思維

1.由母親節(jié)你想到了什么?(生說)

2.圍繞母親節(jié)讓你想到的,盡可能的展開想象,把想到的寫在本上。(至少5條,寫出5條為優(yōu)秀,5條以上為最佳)

3.小組內整理思維成果,組內交流。

4.小組匯報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維點,別人說過的,不再重復)

5.全班匯報師生評價。

6.詩、歌、名言對抗賽。(以大組為單位,誦讀贊美母親的詩篇、名言或演唱有關母親的歌曲)

三、教給方法,深入思考

1.師生共同把思維成果歸類。

2.圍繞母愛的無私,深入探討母愛有多偉大,又該如何學會感恩。

3.生匯報,師點撥。

四、運用思維,輕松寫作。

1.主題

2.生練寫

3.讀作品,師生評議

五、總結

525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