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每次回東北必吃冰棍,而且是自家做的冰棍。把一塊普通的冰放到姥爺自制的木質(zhì)機器中,不一會兒,一塊冰便在姥爺?shù)氖掷镒兓筛鞣N口味的美味冰棍了。尤其是拌入自制的藍莓醬,味道別提多美味了。
我們家還會做一種叫奶冰塊的美食,其實就是用奶粉做一個長冰棍,放在冰箱里兩周,再拿出來切成小塊塊,裝進專用的容器里,就可以享用了。冰塊放入口中的一瞬間有一種冰爽到抽筋的感覺,舌頭仿佛都已經(jīng)不是我的了,但它獨特的味道就是讓你停不下嘴。
冰雪衍生出來的美味遠遠不止這些,在哈爾濱,每逢大小節(jié)日,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備上五顏六色的彩糕。彩糕是將雪糕上面敷上一層彩色薄膜,讓雪糕變得五彩繽紛。薄膜一定要快放,要不然雪糕就會化掉。那些彩色的薄膜大部分是用地瓜和土豆磨成粉制成的,吃起來冰冰涼涼還伴有一絲絲的甜味。
當然,我的家鄉(xiāng)也有溫暖的美食,那就是炒姜絲。把自家種的鮮嫩生姜切成絲,在鍋里倒上少許油,小火預熱后放入姜絲。放入姜絲的一瞬間鍋里就像爆炸似的,姜的香氣瞬間便被激發(fā)出來了。雖然這種菜并沒有冰棍好吃,但是在北方寒冷的冬日,這道菜會給人們帶來溫暖。
哈爾濱是冰雪的世界,也是冰雪美食之城,希望大家能來哈爾濱親自感受這獨特的美食。
精美的櫥窗內(nèi),那些有著鮮艷外表,爆表顏值的零食,越來越深受大家的喜愛。在街上,它們隨處可見,如各類蛋糕、甜點、花式飲料等等。而那些傳統(tǒng)美食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而慢慢消失。
走進五(3)班,就讓我重新帶你體味一下傳統(tǒng)美食的味道吧。我們特別邀請了慈溪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德和塘坊”的諸伯伯為大家現(xiàn)場制作慈溪傳統(tǒng)美食——“老鼠糖球”。
同學們很有禮貌地和諸伯伯打招呼。并用興奮的目光看著諸伯伯從桶里拿出一大塊黃褐色的糖栓在木棍上。諸伯伯熟練地做著每一個動作,一掛,一拉,一掛,一拉……無限循環(huán)這個動作,我們發(fā)現(xiàn),那糖的顏色變得越來越淡了。
諸伯伯從木棍上取下糖,頓時,從我面前飄來一股誘人的香味。只見伯伯在桌上慢慢把糖揉圓、壓平,接著把餡包進去,最后的樣子真像一個大餃子。這還沒完呢!隨后,諸伯伯又把它搓得長長的,此時,餡已經(jīng)均勻地融合在里面。諸伯伯用兩只手的大拇指掐住一個點,再一擰、一拉,“哇!”同學們歡叫道,原來是第一個“老鼠糖球”完成了。諸伯伯告訴我們:“老鼠糖球”學名為水糖球,因為水糖球成型后一頭拖著一條長長的如老鼠一般的尾巴,所以又俗稱為“老鼠糖球”。
這看似簡單的制作過程其實并非這么簡單。已經(jīng)有31只“小老鼠”誕生了啦,不過你看它們,有高有矮,有胖有瘦,尾巴有長有短,真是一個比一個“特別”啊!
終于可以品嘗這只美味的“小老鼠”啦!它的味道甜兒不膩,比那些散裝稱斤的糖好吃多了。真令人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大家品嘗著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美食,嘴里甜甜的,心里甜甜的,笑容也是甜甜的!
每個人的家鄉(xiāng)都有自己特有的美食,我的家鄉(xiāng)在安慶,這里有一種美食……江毛水餃名震大江南北。
江毛水餃可屬安慶特產(chǎn),一端上桌,就讓人食欲大開。只見一個個白色的小月牙靜靜的躺在碗中,咬一口,鮮美的湯汁燃燒了你的味蕾,讓你不由自主地想再吃一碗。有外國朋友來到這兒,都說這個“江毛水餃”好吃,但當?shù)厝藭f:“這個念‘gang’不念jiang!”原來關于這個水餃還有一個故事。
據(jù)說,古時候有個人叫江(gang)毛,因為他的后腦勺有一撮白色的毛故叫他江(gang)毛。他會做水餃,并且做的非常好吃,因此取名為“gang毛水餃”。如果你來到安慶卻沒有吃江毛水餃,可以說,你這一趟完全是白來了,因為江毛水餃是最能代表安慶的食物了,只要你在不超過四里的路上,都能聞到江毛水餃的香味。你肯定會一直沿著這個香味尋找過去,然后大吃一頓。
江毛水餃不僅聞起來香,吃起來那更是沒的說。我小時候,媽媽帶我去吃,來到點餐點時,根本過不去,因為人們把點餐點圍了個里三層外三層,水都進不去,更別說人了。我們好不容易排到隊了,我興致勃勃地點了一份水餃
水餃端上來了,一股香氣撲鼻而來,青花瓷的碗中漂著綠色的蔥香和雞絲,看著碗里那一個個的白月亮,開始品嘗起來。我把其中一整個餃子塞到了嘴里,頓時,我仿佛置身于人間仙境一般,鮮美的雞湯在味蕾中融化,大塊的肉餡在咽喉中燃燒,簡直比意大利披薩好吃幾百倍。我還往上澆了一點辣椒油,再放入嘴中,一股火辣辣的感覺侵入我的口腔,連湯汁和肉餡也變辣了,這種感覺我現(xiàn)在還記憶猶新。
江毛水餃,安慶的特色,吃的水餃,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吃水餃請認準安慶江毛水餃。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睆V東汕頭等地區(qū)的小吃極富盛名。我的家鄉(xiāng)在汕頭地區(qū)的風順,所以切身感受到汕頭小吃的美味和誘人。
汕頭小吃多為糕點類,同時也有油炸類和湯粉類。
在我小時候,每當全家團圓時,家中的成年人就圍在一張方桌上包菜粿。首先是由健壯的青年將面粉滲點水,發(fā)酵粉等,用手用力的揉來揉去。然后幾個人坐著包菜粿,他們用了一個跟雞蛋大小的石頭,又圓又滑的,捏一塊揉好的面,灑上點面粉,將它按在掌心中,然后將石頭放在上面滾來滾去,轉(zhuǎn)出一個像籃子似的形狀(如彎曲的餃子皮)。然后另一個手接過這面皮,用勺子在盆中舀些餡料放在面皮上,后兩手一捏,中間輕輕一拍,一個圓圓的菜粿就做好了,菜粿可炸可蒸,炸之焦香入味,蒸之清甜可口。
現(xiàn)在的人大多愛吃油炸類和湯粉類。我最喜歡吃炸豆腐。炸豆腐有兩種,一種是用涼粉皮炸的,只不過切成豆腐狀罷了;二是用真豆腐炸的。涼粉皮炸的兩面呈銀白色,表面有些硬,中間依然是涼粉;而用真豆腐炸的,則表皮金黃誘人,里外都不太硬,易咬動。
吃這些豆腐都是有講究的,例如:吃豆腐時要蘸醬料。醬料以液體為主,一種是清熱下火的蒜頭醬,由蒜頭、醋、水做成;一種是清甜可口的辣椒醬,其實就是幾塊布丁大小的辣椒皮用鹽、糖混合而成。蘸了這兩口味醬料的炸豆腐特別美味,會讓人越吃越想吃。
還有一種普通而又好吃的粉粿,顏色有點深銀色且透明,很爽滑,有點地瓜的味道。它的湯底是豬骨熬成的,湯中還有炸的豬油皮和肉條、豬雜,混合在一起真是五花八門,但湯卻清香,沒有一點腥味兒。煲好后,在上面撒一些蔥花或香菜,粉粿就好了。
哈哈,口饞了吧!
好吃竟在不言中,自己去嘗嘗吧!
我的家鄉(xiāng)是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zhèn),它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我最喜歡吃酸辣粉和麻辣燙了,將光滑、雪白的粉條倒進沸騰的開水中煮一會兒,待粉條煮熟了以后,就被倒進干凈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蔥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將鮮紅的湯汁倒進半碗進去,就這樣,一碗美葉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燙的做法更簡單,將粉紅的火腿呀什么的串在干凈的竹簽上,放進鍋里鍋邊用夾子把竹簽夾著,防止它整個兒都進了鍋里,鍋內(nèi)鮮紅的湯汁翻滾著,湯面上密密麻麻地漂浮著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過了一會兒,麻辣燙煮熟了,將它從鍋里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別愛吃麻辣燙,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他們都要買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們比起麻辣燙來,似乎更愛吃酸辣粉一些。難道不是嗎?不論是下雨還是別的什么壞天氣,小店里的人總是滿滿的。而且坐在桌旁埋頭吃酸辣粉的總是大人們,在熱氣騰騰的鍋旁等候的除了幾位給孩子買麻辣燙的大人和幾名中學生外,大多數(shù)是活潑的孩子。
我和媽媽也很愛吃酸辣粉和麻辣燙。如果一個星期沒有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酸辣粉和幾串美味的麻辣燙,我心里就不踏實,怪難受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會拖著媽媽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許是國為大家心靈相通吧!小店里總是擠滿了人:有工人,有學生,還有教師……
遇到人滿的時候,我總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責怪媽媽誤了時間。這時,和藹可親的老板娘總會過來打圓場:“小姑娘,別生氣了,是我的錯,是因為我這店太小了!”那幽默風趣的話逗得我導火線涕為笑。
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酸辣粉的味道好極了,酸酸辣辣的,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吃完粉后,我總會多要幾串麻辣燙在回家的路上細細品嘗,可最后的一串我絕對會風卷殘云般地把它吃得干干凈凈。
啊!家鄉(xiāng)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