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800字

| 小揚21147

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采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采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1

今天中午,在徐州鐵路文化宮禮堂聽取了李衛(wèi)東的兩節(jié)作文課,下午聽取了他題為《與學生一起讀寫評》講座。

兩節(jié)作文課講的內(nèi)容分別是些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第一課,他準備了幾個“話題”:手,財富等,讓學生學會把話題的范圍縮小。第二節(jié)課講的內(nèi)容是短信的寫法,其實就是語言的“陌生化”,他講的什么“美感=熟悉+陌生”的百分比我沒有聽懂,但是我覺得讓學生學會運用語言的陌生化,使語言生動形象這個辦法還是很有用的。

晚上,有幾個老師因為有其他事情,所以不能去了,我就聯(lián)系了陳愛榮、渠艷美和張莉去。剛開始,我準備不讓張莉去的,考慮到她的家務事繁多,好不容易一個周末,再利用恐怕不好。但是后來想,這樣一個機會也不容易,而且正好講初一的內(nèi)容,對我們的老師肯定有好處。所以就決定去照應一聲,即便不去,也有個說法。沒有想到,她很慷慨,而且說,好機會,不想錯過。真的讓人感動。我們學校對教師的培養(yǎng)還是很慷慨的。我真心的希望我們的老師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成為最優(yōu)秀的老師,對學校,對個人的發(fā)展都是極好的。

教師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互為依托的。學校為教師個人的發(fā)展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教師為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了保證。一個學校如果沒有教師個人的發(fā)展,也很難真正的成為名校。

明天,我們還是6:00左右去徐州,學校包車,全校去了20多人。今天和實驗中學的郭輝一起回來時,他聽說我們學校來了20多人,很驚訝,說還是你們學校有錢。我說,不是我們學校有錢,而是我們學校的領導們一致認為,像這樣的學校機會實在難得,讓我們的教師走出去,真正的走出去,就要多學校?,F(xiàn)在就在我們不遠的地方,所以要抓住機會。10月份,就派出42人的龐大學習隊伍到洋思和東廬中學學習,現(xiàn)在又是如此。我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的老師絕對是一流的老師!我們的學校有了這樣優(yōu)秀的老師,自然會成為最優(yōu)秀的學校!

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2

12月11日有機會聽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吉春亞、李衛(wèi)東老師的示范課和知識講座,一天之中,聽了四節(jié)課、兩節(jié)說課和下午的知識講座,收獲頗多,回顧自己的教學生涯,相比較之下,頓生幾許感慨:教書難,教好書更難!

一、游戲中快樂習作 . 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老師只有將它演繹得好,才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快樂。上午第一節(jié)是習作指導課。吉老師用魔術(shù)的形式開課,讓學生猜哪個杯子扣住了硬幣,深深地吸引了四年級的學生。吉老師在游戲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說出來、寫出來,最后與學生一起總結(jié)出習作方法。這樣,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學習了習作知識,讓聽課教師敬佩不已。 第二節(jié)是《月光曲》。吉老師帶著學生進入貝多芬優(yōu)美的月光曲中。 課后,吉老師與教師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教師們提出了習作指導、備課、教師培訓等方面的問題,得到吉老師的熱心解答。 下午,吉老師從四方面闡述習作教學的要義,她提出了《作文教學四步走》,分別是“游戲作文——引‘趣’”“單元作文——達‘標’”“技巧作文——入‘格’”“生活作文——寫‘真’”。在講座中,吉老師運用許多鮮活的實例解讀了她對習作教學的獨特見解,令聽課老師深受啟發(fā)。

二、“實”是課堂的靈魂所在 首先李衛(wèi)東老師的課前互動簡短有效而與課堂有機統(tǒng)一。上課之前,孩子們還是比較緊張的,李老師在開場時,與孩子們的那一番聊天,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李老師用兩三句話介紹自己,讓孩子們對自己有所了解,接著讓孩子們用簡短的話介紹自己,一個女孩說完之后,老師充分肯定該生,并說:“真高興!這么快,我就交到了一個新朋友。而且還是個女朋友?!焙⒆觽冮_懷地笑了,臺下的老師也笑了,李老師用幽默的語言使孩子們緊張的心情放松了,輕松地投入到了課堂學習中。同時這也在悄然傳遞一個信息:老師和孩子可以成為朋友,是平等的。而這恰是此堂課所感悟的。 其次他的課堂注重讓學生積累詞語。這堂課理解感悟了好幾個詞語,有“傲慢”、“輕蔑”“懦弱”“惱怒”“和睦相處”等。

我感受最深的是引領學生理解“奚落”這個詞。首先李老師要求同學們先讀,讀得字正腔圓,接著指名讀,齊讀,等字音過關(guān)后。接著引導學生讀句子,理解“奚落”的意思——看不起、挖苦、諷刺,從找近義詞的方法中理解到位。然后深入理解課文,充分感悟文中鐵罐的傲慢,明知道陶罐不敢與之抗衡卻還要問,自然引出成語——明知故問,接著順理成章讓學生知道,這明知故問的目的就是存心讓陶罐出丑,故意給他難堪,這就叫——“奚落”。就這樣,李老師不僅在具體的一個語句中來理解詞語,而且在整體的語段中再次回首、關(guān)照關(guān)鍵詞語。

不僅關(guān)注了詞語的本身意義,還關(guān)注了詞語的表現(xiàn)方式;不僅關(guān)注了詞語的深刻內(nèi)涵,還關(guān)注了詞語在整個語段中的地位和價值,讓閱讀的厚度隨著詞語的深入理解逐步凸顯。 感受最深的是在課文的最后李老師讓孩子們討論的問題。他問到:這是一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紛紛結(jié)合自身的理性分析,得出豐富多彩的答案。有的說:嘲笑別人就是嘲笑自己;有的說:不要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有的說不要光看別人的短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有的說:不要太驕傲,驕傲使人落后……孩子的`思維活躍,發(fā)言精彩。原本以為,課堂會到此為止,然而李衛(wèi)東老師卻再次拋出了一個問題:假如鐵罐沒有被氧化,永遠堅固,而陶罐卻碎了,此時他能不能看不起陶罐?一聽到這個問題,我腦中馬上浮現(xiàn)一個念頭:這就是名師與我們的區(qū)別。

我們的孩子乍聽也愣住了,然而我們的李老師卻在全班沉默之后去引導孩子們朗讀“我們生來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相互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孩子們似乎恍然明白,作為罐子,其本質(zhì)在于盛東西,在盛東西上是平等的,就應該彼此尊重,引申到人,也同樣如此,我們的尊重不應該因為對方的優(yōu)、缺點而有所區(qū)別對待??此撇懖惑@,可內(nèi)心的情感卻在不知不覺中融入,教學中的人性、人情與人文在潛移默化中有機融合,文章背后的意義被挖掘得淋漓盡致,拓寬的不僅是學生的視野,更是學生做人做事的本領。聽課到此,你能不為李老師思想的高度喝彩三、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走進文本 情感教學一直以來就受人關(guān)注,可惜的是,常常會只有自己陶醉于文本中、沉溺于課文所蘊涵的人文素養(yǎng)之中。我想是我們老師自己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平臺吧?在課堂上,首先老師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情感,才能感動學生。

其次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比如音樂、圖片、影像、小故事、笑話、關(guān)愛的小動作都可以渲染情景,打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引發(fā)聯(lián)想、想象。給學生展現(xiàn)更為廣闊、豐富的空間。給課堂注入活力,更能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升溫。 李衛(wèi)東老師的講座,體會到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走進文本的重要性,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被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感受到、領悟到和思考到的“體驗課程”,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同時讓我感覺在前進道路中的茫然,也許這就是自身的某些理念在與先進的教育觀念在發(fā)生著摩擦、碰撞吧。并且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學水平好像是大海一浪、泰山一石。以致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無止境”,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3

12月4日,在唐山光明實驗小學聽了一節(jié)李衛(wèi)東老師的展示課《搭石》和一節(jié)報告《把握學段教學重點,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被李老師的激情風采所感染,觸動很深。樸實的課堂風格,富有親和力的笑容,生動深刻的語言,讓這個會場鴉雀無聲,老師們屏氣凝神,心潮澎湃,對語文教學和課標的認識更加清晰而透徹。

講課伊始,按常規(gu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出色的表現(xiàn)更是讓全場老師一片贊嘆。李老師的引導自然流暢,學生配合恰到好處,學生和老師的節(jié)奏和諧生成,最后用“普通鏡頭”加“特寫鏡頭”的寫法進行練筆拓展“圖書館”的故事,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對“搭石”了解的更深刻,更體會到了“搭石”過程中人物的美好感情。李老師注重寫法的指導,更注重美好情感的滲透。這就是一位名師的境界吧。

其實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李老師的報告,整個過程李老師一直站著,背對大屏幕,卻能夠信手拈來,侃侃而談,思路清晰,不禁令人佩服。首先層次性分析了不同學段閱讀教學目標的細微差別,提到第三學段的重點是“文章的表達順序”、“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基本的表達方法”,把握住這三點,高年級的閱讀目標就達成了。其次,分別解讀了《司馬光》、《盤古開天地》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三篇文章的教學重難點,深入淺出,令人嘆服。最后,提出“三步讀書法”:鳥瞰(整體感知)、解剖(抓住重難點進行剖析)和會通(文內(nèi)文外,深層探究)。以《狼牙山五壯士》為例,強調(diào)滿屏呈現(xiàn)課文,有助于學生的整體把握和感知,重點處大字呈現(xiàn),整篇文章運用“起、承、轉(zhuǎn)、合”的分析貫通,一個“走”字是“轉(zhuǎn)”的關(guān)鍵所在,一個“轉(zhuǎn)”字是整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正確的“轉(zhuǎn)變”是一個教師的成功所在。

我將李老師作為我教學中的榜樣,邁入成功的階梯,一步步……

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4

我有幸遠赴河南參加了宣州區(qū)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專家們在知識上的博學多識和業(yè)務上的鉆研精通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李衛(wèi)東老師《把握學段教學重點,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講座,猶如一道精神的美宴,給予了我營養(yǎng),也指明了我今后閱讀教學的方向。

報告中,李老師用簡潔明快、輕松幽默的語言幫我們理清了語文課標的思路,從低段的字詞教學,到中段的組詞成句、組句成段,再到高端的組段成篇,讓我們理清了思路,明確了今后的教學方向。接著,李老師分析了各年段的閱讀教學目標,指明了教學重點。聽了報告,我明白了句如何教,段如何教,篇如何教。

李老師還一針見血地指出課標疏漏----對中年級有關(guān)“段”的指引沒有明確參考,以至于“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他認為語文閱讀教學也是有章可循,有清晰的脈絡,并不是眾說紛紜的“數(shù)學教學一條線,語文模糊一大片”,“數(shù)學學習如堆塔,語文學習如積沙”。李老師通過大量的案例讓我明白怎樣由語感狀態(tài)進入語識狀態(tài),能用結(jié)構(gòu)化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才叫真懂,這樣才不模模糊糊。

李衛(wèi)東老師讓我們明白了在備課時,要緊扣學段,同一篇課文在不同學段教時,預設的閱讀教學方案是不同的。他的課例讓我們感到:只有在文章中別人不會留意的地方多駐足,才會發(fā)現(xiàn)文字背后的旖旎風景。李老師課堂上的讀寫有機結(jié)合,有機融合也給我們頗多啟示。

我還知道了低年段重點是句子的教學,理解詞意、句意,想想畫面,知道從這個句子學習什么,進行寫話練習;中年段重點是段的教學,理解全段的意思、結(jié)構(gòu),學會讀懂段的方法,練習寫一段話;高年段的重點是篇的教學,理解全篇的意思、結(jié)構(gòu)、主旨,學會讀懂篇的方法(鳥瞰、解剖、會通),練習寫作整篇文章。如果按此步驟扎扎實實地教學,我們帶出來的孩子閱讀、寫作水平能不高嗎?

李老師的報告結(jié)束了,但學習沒有結(jié)束,我一定會通過博客等方式繼續(xù)向李老師學習,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和教學水平,在實踐中讓孩子有所獲——收獲快樂;讓自己有所得——得到幸福。

聽李衛(wèi)東講課心得體會5

李老師的課堂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李衛(wèi)東老師“學生為本,以生活為源,以內(nèi)化為綜,以實踐和感悟為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钡慕逃砟詈徒逃龑嵺`,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從“師本”到“生本”的轉(zhuǎn)變。我們的教學追求的僅僅是“教好書”,還是要追求“教好學生”呢?教材只是一個教學的本,一個參考,最重要的還是看教師怎么運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文化修養(yǎng)理解后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因此這也提醒我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要時時感悟、事事感悟、處處感悟;時時學習、事事學習、處處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有資本去更好的利用我們簡單的教材給學生上出不簡單的課程來。

另一方面,李衛(wèi)東老師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使我又看到了一個名師背后付出的努力。正如全國名師竇桂梅老師說的:“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個咬緊牙關(guān)的靈魂”。李老師不僅僅是備課,而是達到了“備字”的程度。一個詞的讀音、一個字的書寫;一個長句的斷句,一個量詞的辨析,都體現(xiàn)了他做學問、傳知識的嚴謹態(tài)度。特別是“棟梁”一詞的教學,我們也可能只停留在釋義,而李老師卻圖解了古人造房的過程,從“基礎”講到了“棟梁”;從“木材”講到了“人才”;從孩子們只有現(xiàn)在打好“基礎”講到了將來才能成為“棟梁”。也許花去了不少教學時間,但學生從中收獲頗豐:他們學到了建筑的常識、古人造字的規(guī)律、辨析了字形、理解了詞義,更重要的是從老師對學問的研究態(tài)度中,孩子們懂得了精益求精的道理,立下了成為“棟梁”的志向,真可謂“潤物細無聲”。

語文是門良心課,不備課也能教下來,備課也能教下來。一葉知秋,一節(jié)近兩個小時的大課,我看到了李老師從課上到課下,從書本到社會,一字不落地研究教材,挖掘每個字中的教育內(nèi)涵,豐富語文課的教學內(nèi)容;看到孩子們是怎樣迷上了語文課,愛上了語文學習…

6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