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敝腥A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不孝子孫常常被人們譴責(zé)。我特別愛讀歷史書,發(fā)現(xiàn)許多皇帝的謚號前都加有一個“孝”字,特別是漢朝的皇帝,如:孝文帝,孝景帝,孝武帝等,它體現(xiàn)出孝道在中國古代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孟郊的《游子吟》曰:“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母愛的博大和無私,父母對兒女的奉獻是不圖回報也是難以報答的。
春秋時期有一個叫穎考叔的小官,有一次,他去見鄭莊公。鄭莊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舍不得吃。莊公很奇怪,問他是什么原因,穎考叔說:“我的母親從來沒有吃過這么美味的食物,請允許我將它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鼻f公聽后十分感動:一個小官在美食面前都沒有忘記老母親,穎考叔的故事讓我想起我的一些同齡人,現(xiàn)在的許多孩子看見美食,很少會想到父母。
用經(jīng)濟上的專用語說,父母生我們養(yǎng)我們是一種“投資”,而很大程度上,父母對我們的“投資”多,我們對父母的“回報”少。這是一種“逆差”,既然是“逆差”,為什么父母還要“投資”呢?因為它出于父母對兒女無私的愛。面對這種無私的愛,有一部分人竟然無動于衷。
一本書上說:古人把孝敬父母歸納為“尊親,弗辱,能養(yǎng)”三個層次,尊親是孝道的最高層次,弗辱其次,能養(yǎng)最低?,F(xiàn)在有些人對父母“能養(yǎng)”都不能做到,更別說尊親了,這樣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有錢有勢而忘了本的人;一種是“少壯不努力”,長大后還需要父母來養(yǎng)活的人。
孝敬父母不能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要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只有這樣長大后方能為父母撐起一方晴空
常言說“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chǔ)、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社會穩(wěn)定與發(fā)展的精神動力。當前社會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日益復(fù)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tǒng)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借口,不能把“孝”付諸于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zé)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xiàn)了滑坡現(xiàn)象。市委市政府適時開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為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tǒng)文化,讓每個干部職工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凈化、啟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zé)任”的體現(xiàn)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lǐng)導(dǎo)、感恩同事……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xiàn)思想境界的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
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著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于我們生命,撫養(yǎng)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xué)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
為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huán)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著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發(fā)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后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yè)。俗話說“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jié)婚生子之后,特別是在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為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yǎng)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德教育讓我真正懂得了如何盡“孝”?而不能有“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人生苦短,要懂得及時行“孝”。 “孝”分“小孝”、“中孝”、“大孝”,而“孝”的最高境界是行“大孝”,孟子曰:“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彼自捳f:“羊知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只有孝敬父母者,才能懂得“可憐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義,才能領(lǐng)悟人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愛的真諦,才有可能在“老吾老”的基礎(chǔ)上將愛與善擴展到“人之老”,才有可能升華出大愛大善的崇高品格,一個社會,只有人人
善待父母,才能使善良得以弘揚,關(guān)愛得以傳遞,溫暖隨處可見,才能不斷走向文明、進步與和諧??梢娦⑹鞘篱g一切美好品質(zhì)的源頭,是“百善之先”。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說,“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的涵養(yǎng),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為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丑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么地方都會發(fā)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xué)習(xí),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的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為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寒假期間學(xué)習(xí)了孝道文化,看到“跪羊圖”的時候,真的是很感動。一段《跪羊圖》讓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據(jù)了我們的心靈,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邊的也好。有幾個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們可曾常打電話問問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業(yè)的人啊,你們可否常回家看看?當我們每天都在為生活忙碌的時候,又可否體會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兒女的消息”的那份情。一段《跪羊圖》撥開人們被世俗塵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們忽視在遠方的雙親,鼻子酸了,心痛了。前進著的人們,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憶。想象是誰十月懷胎辛苦生下我們?回憶成長路上,是誰張開雙手環(huán)著蹣跚學(xué)步的孩子?是誰用盡半生有心血去培養(yǎng)、去教育子女?又是誰為子女的成家立業(yè)愁白了雙繽?
一段《跪羊圖》讓我懂了什么叫“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無法真正體會到父母對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從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長輩了,他們所做的一切,我開始細細的體會他們的用心。從小就一直在學(xué)“世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這句話,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從來沒有去揣摩這幾個字的真諦。
一段《跪羊圖》也讓我開始沉思了,人生短暫,先為人子女,然后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兒,兒孝父母,這是一種人性的傳遞。就因為有了這種美德,才讓人的一生有了溫暖,有了感動。我不曾廣閱論“孝道”的書籍,也沒有作家那般表達能力,無法寫出動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質(zhì)樸的語言表達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個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顧他們的'感受,也曾傷害過他們。但我也不斷的成長中漸漸的明白。孝,是一種本性的感悟。是人類最人性的表達。孝,就是讓他們一切都好。
參加工作二十多年了,但是我現(xiàn)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時間常回家看看,多關(guān)心關(guān)心父母,陪他們談?wù)勑摹?/p>
“做人飲水要思源,才不愧對父母恩”的確如此,對家里盡孝,工作中盡忠。
中國傳統(tǒng)“孝”文化的形成歷史悠久。孝,是中華文化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忠孝節(jié)義向來被認為是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其中孝占有重要位置。萬惡淫為首,百善孝行先,這也是流傳甚廣的古訓(xùn)。
今天為我們青馬班全體成員授課的是理學(xué)院黨委,余育新副書記,這次講座的標題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孝文化》。孝道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一般指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應(yīng)盡的義務(wù),尊敬關(guān)愛父母。
曾子把孝分了三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yǎng)?!蹦莛B(yǎng)是個底線,底線以下就是不孝。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弈好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縱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戳,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痹谂逍纬蛇^程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孝”的本質(zhì)。這是研究問題的基礎(chǔ)。孝的本質(zhì)是子孫之德。后輩應(yīng)對先輩進行衣食上的供養(yǎng)和態(tài)度上的尊敬等。
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xiàn)了“孝”字。
在西周王朝,統(tǒng)治者主張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視尊老敬賢的教化,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要恪守君臣、父子、長幼之道,在家孝順父母,至親至愛;在社會上尊老敬老,選賢舉能;在國家,則忠于君主,報效朝廷。
漢王朝提倡“以孝治天下”,選拔官員也把“孝”作為一個基本標準。漢文帝劉恒,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其侍奉母親從不懈怠?!队H嘗湯藥》講述的是漢代文帝孝行的故事,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則故事。他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奉行孝道。劉恒被封為代王時,生母薄太后跟隨他住在一起。劉恒與母親感情深厚,傾心的侍奉母親,盡力讓她感到快樂和滿足。然而薄太后身體虛弱,?;疾。B續(xù)三年都臥病在床。三年里,漢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后便衣不解帶地陪伴在薄太后病床前。給太后煎好的湯藥,他總要親自嘗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唯恐藥餌失調(diào)。那些日子里,漢文帝往往通宵達旦,陪伴在母親身邊。三年后,母親的身體終于康復(fù),他卻由于操勞過度累倒了。漢文帝的仁義和孝順感動了天下人,加上他治國有方,國家一派興旺景象,與后來的漢景帝一起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繁榮時代。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是“孝”,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養(yǎng)老的傳統(tǒng)美德,自古以來就把“孝”視為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基礎(chǔ)和發(fā)展前提,認為“孝”是美德之首,立身之本,齊家之寶,更是治國之道。古有虞舜孝感動天,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今有陳毅探母,鄧小平贍養(yǎng)繼母等鮮活事例,還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等等諸如此類,無不折射出孝文化的光輝。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贍養(yǎng)父母,孝敬老人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乃做人根本。為人子女者當懂得感恩,崇尚孝道,做好份內(nèi)之事。
講座最后余育新副書記為我們總結(jié)了中國孝道文化主要內(nèi)涵包括:敬親、奉養(yǎng)、侍疾、立身、諫諍、善終。而孝文化的歷史作用則包括修身養(yǎng)性,融合家庭,報國敬業(yè),凝聚社會。最后,他給了我們一句話:“遠大理想,刻苦學(xué)習(xí),艱苦奮斗,開拓創(chuàng)新,高尚品行。”
聽完講座,我感受頗深。如今社會,不知是因為巨大的社會壓力還是本為這社會的人情淡薄,不孝之人、不孝之事在頻頻出現(xiàn)。“孝”是我們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作為炎黃子孫,就應(yīng)該好好地將此傳承下去。“孝”是一種愛,是對父母、長輩之愛。是一種最基礎(chǔ)、最切近的情感。常有人說:“如果一個人他懂得孝順,那么就一定不是個壞人?!币驗槎眯?,那么心便是善良的。父母對于我們是一輩子的恩人,從我們呱呱墜地到蹣跚學(xué)步,從我們踏進學(xué)習(xí)的殿堂到走進工作的大門,都是他們在背后默默的注視著,默默的奉獻著。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啊!我們一輩子都無法回報玩的恩情,所以“孝”是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而且也是我們必須做的事。人不孝則喪失了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所以,現(xiàn)在的我們都應(yīng)做一個懂得“孝”的人。
當前,孝道文化傳遍祖國大江南北,孝道之花開遍中國每個角落。是的,百孝篇中講:“孝在街坊人敬仰;孝在家中合家歡;孝字本是百行源;孝貴行動不在言”。人若不孝敬父母及長輩,那還談什么人品?什么道德?什么事業(yè)?什么業(yè)績?什么貢獻?一個不愛父母及長輩的人,不可能去愛祖國,也不可能去愛人民,更不可能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因為他根本不會“做人”。
其實,作為一個普通的百姓來講,“孝”沒什么驚天動地的壯舉。無非就是從眼前的平凡小事做起。我的雙方父母經(jīng)濟條件都很充裕,兒女不用花多少錢,只不過老人愛吃什么就給買什么,生活用品兒女全包。周末及假日去給父母洗洗衣服,徹底打掃打掃衛(wèi)生。其實這些能堅持也不容易,記得去年母親腰摔傷了,我每逢周日或節(jié)日都去給做飯、洗衣、打掃衛(wèi)生。因為母親家住農(nóng)村,所以打掃完屋子,還要打掃庭院,每次下來都累得筋疲力盡。我自己心臟不好,但我知道父母需要我啊!所以就必須全力以赴,這是我的責(zé)任與義務(wù)。
平日里,我舍不得買什么吃的,但父母喜歡吃的食品,我從不吝嗇。生活中,我也從不給父母添亂,即使自己心情不好,在父母面前也是裝作非常開心,非常幸福的樣子。有時父母愛嘮叨、我便耐心的聽,母親總是把從電視中看到的新聞重復(fù)多遍地講給我聽,而我也總是裝作是第一次聽到的神情。母親看到我認真地聽著,很是開心!我覺得對于父母,我很孝順、很體貼。
每個人成了家以后,都有雙方父母。在任何事情的處理中,不要偏心。做為女人,對公婆更要善待。這些年,我為公婆花的錢遠遠超于自己父母。呵護公婆也遠遠超于自己父母。曾記得,前幾年老公的父親得了“腦出血”的重病,我倆把家里所有積蓄都拿出來給老人治病,由于白天要上班,只好每天晚上或夜里及周末護理老人,因為老人做了治療腦出血的手術(shù),所以得把氣管切開,天天敞開著排痰,老人經(jīng)常把痰液噴到我的頭上、身上……其實真的好臟,但我沒有嫌棄,每天都堅持給老人翻身、敲背、喂飯、擦洗。那時我的右腿還有毛病,不能正常走路,在醫(yī)院里只好單腿跳著活動來護理老人。根本就顧不上給自己治腿。院里的好多人都以為我是他的的女兒,后來放寒假了,我干脆就天天護理老人。婆婆很感動,逢人就夸,親戚、鄰居、朋友也都夸好稱贊。其實這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者應(yīng)該做的,更何況我還是人民教師,不是更應(yīng)該為人師表嗎?雖然,老人最后還是離開了人世,但我們沒有遺憾,我們真的竭盡全力了。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還要持之以恒、全心全意、無微不至的照顧好婆婆和自己的父母。讓婆婆和父母過得更幸福些、更快樂些,讓孝敬之花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