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長城》紀錄片觀后感

| 陳惠21147

據(jù)悉,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教節(jié)目中心 《探索發(fā)現(xiàn)》欄目推出的紀錄片《守望長城》于12月10日-12日晚21:20在CCTV-10播出。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有關(guān)《守望長城》觀后感5篇,以方便大家借鑒學習。

《守望長城》紀錄片觀后感

《守望長城》觀后感1

紀錄片《守望長城》共分為《長城明月生心上》《長城內(nèi)外是故鄉(xiāng)》和《長城崢嶸鑄脊梁》三集。其中,《長城明月生心上》聚焦古長城的保護與維修,節(jié)目以一天的時間為軸,記錄了學者、團體、個人、政府等不同主體保護長城的一系列行為,揭秘寧夏境內(nèi)極具特色的長城修筑工藝,引發(fā)對于長城文物遺址保護的關(guān)注與思索?!堕L城內(nèi)外是故鄉(xiāng)》著重追溯長城與寧夏開發(fā)的關(guān)聯(lián),詮釋長城對于中華文明發(fā)展、延續(xù)做出的重要貢獻。節(jié)目以整個夏季的節(jié)氣為時間軸,依托故事主人公,講述長城與引黃灌區(qū)齊頭并進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演繹“長城”與“黃河”這兩大中華民族的象征,呈現(xiàn)當代“塞上江南”的新時代風貌?!堕L城崢嶸鑄脊梁》圍繞長城所承載的偉大精神展開,通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長征詩篇,白芨灘締造“治沙長城”,閩寧村現(xiàn)代化建設等事件,體現(xiàn)長城在中華民族構(gòu)筑精神家園進程中起到的象征意義。

該片以“中國長城博物館”為場景,在展現(xiàn)雄渾歷史遺跡、壯美塞上風光的同時,呈現(xiàn)了長城這一中華瑰寶的深遠影響、博大內(nèi)涵與無窮魅力,帶領(lǐng)觀眾徜徉在“長城博物館”中,看長城身上落滿的文明印記,聽長城背后堆疊的中國故事。

《守望長城》觀后感2

長城---中華的象征,民族的脊梁,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國家軍事性防御工程。它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整個世界的驕傲。

著名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蟠伏在中華大地上。它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guān),西到甘肅省嘉峪關(guān)。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nèi)蒙古、寧夏、陜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qū),全長6700公里,因此被稱為“萬里長城”。

長城歷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歷史達2000多年。自秦朝開始,修筑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jù)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占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huán)境又是高山峻嶺、峭壁深壑??梢韵胂?沒有大量的人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長城凝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鮮血和汗水。

長城越群山,經(jīng)絕壁,穿荒原,橫瀚海,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雄偉氣勢、宏偉規(guī)模。長城猶如巍峨豐碑,屹立在地球上,屹立在世界人民心中。

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麗,是中華民族的縮影,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象征,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舉世無雙的!

《守望長城》觀后感3

人們都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因此在到達北京的第二天,我們?nèi)揖团d致勃勃地去登八達嶺長城。

長城真雄偉!高高的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媽媽告訴我:"長城全長一萬多里,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當天的天氣不是很好,有點風又有點霧,我們生怕下大雨,就買了票坐滑車到第四個烽火臺,然后登上第七個烽火臺,就算登上了長城的峰頂。我們下了滑車,沿著臺階奮力向上登去,霧越來越大,風也越來越大,還夾雜著蒙蒙細雨,我們抓著欄桿不斷地向上爬著,翻了一個又一個烽火臺。"加油啊!馬上就要到了!"從遠處傳來了加油聲,哦!原來是爸爸媽媽已爬到了峰頂,在給我加油呢。

我終于登上了長城,站在長城的頂端,長城在霧中就像一條在云中穿梭的巨龍,我不禁大叫:"長城,你是我們的驕傲!"

今年春天,我們?nèi)胰巳ケ本┯瓮妗5谝惶?,我們就來到了八達嶺長城。

八達嶺長城在北京的郊外,早有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我想:"今天我既然到了長城,就一定要當次好漢".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攀登,心情非常自豪,看著腳下的磚,差不多都凹了下去,我想:"這每天肯定有許多人登長城這世界著名的景觀!"登至一半,放眼望去,山上是一片又一片的油菜花,真像是漫山遍野的金子,在看前面的人,人人都在往上攀登。雖然有點累,但是看到其他游人的勁頭,我又有了力量。

登上長城的頂部,我看到了長城的全景。長城像一條巨龍纏繞在山上,一個個烽火臺就像巨龍背上的鰭,真壯觀啊!我不禁佩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想到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來。

長城啊,你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我驕傲,我是中國人的子孫!

《守望長城》觀后感4

“萬里長城永不倒”每當唱起這首歌,我就想起雄偉的萬里長城。

__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筑,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里。

至于趙長城,由于建筑在今大青山、烏拉山東南腳下,多系用土夯筑,質(zhì)量較差,而又靠近匈奴,因此開始時,常被匈奴大軍攻擊。趙國雖然派駐大軍防守,主動出城迎戰(zhàn),但是常吃敗仗。趙悼襄王時,趙邊防累為匈奴所敗,北方吃緊,于是,派大將李牧到長城統(tǒng)領(lǐng)大軍防守。悼襄王給予李牧便宜任免屬吏的特權(quán),并將云中、雁門、代郡北部的商業(yè)稅和田賦作為軍費供李牧支配。李牧將指揮部設在雁門郡北部的長城下,以便東、西照應。他厚待戰(zhàn)士,日殺數(shù)牛來改善伙食;他下令軍中:“匈奴來擄掠,全體將士立即收牛馬羊入保長城,有敢捕虜者斬!”匈奴每來侵,由于烽火嚴緊,事先知道消息,趙國軍民便收牲畜入保長城。匈奴擄掠不到人和牲畜、財務,只好退去。如此數(shù)年,雖未挫敗匈奴,但趙軍亦無亡失。匈奴人以及趙國邊民,都認為李牧怯懦,趙王也責備李牧;而李牧依然如故。趙王怒,招牧回朝,以別將代之。新將采取迎擊的戰(zhàn)略;匈奴每來,他就率軍出擊,數(shù)敗。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將士傷亡很多,北邊無法放牧。趙王沒有辦法,只好再請李牧出守長城。李牧稱病,杜門不出,不肯應命。趙王乃強起牧,令牧統(tǒng)兵守衛(wèi)北方。李牧對趙王說:“王一定要用我,我仍然采取從前的戰(zhàn)略,您同意,我才敢奉命?!壁w王只得答應。李牧至長城,如故約。數(shù)年,匈奴無所得。然終以李牧為怯。趙守邊將士“日得賞賜而不用,皆愿一戰(zhàn)”。于是,李牧乃選戰(zhàn)車1300輛,精騎13000匹,挑能破敵擒將的百金之士50000人,善射者100000人,訓練作戰(zhàn)。練成之后,便大縱畜牧。長城以北,人畜遍野。匈奴聞之,便來擄掠。小入,牧則佯敗,以部分人畜委之。單于大喜,便率傾國人馬南下。李牧事先設下埋伏,張左右翼夾擊,大破匈奴10萬余騎,單于落荒敗走,逃奔北方而去。此后10余年,匈奴不敢近趙長城。趙軍乘勝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于是,趙北邊寧靜,人民安居樂業(yè)。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趙長城在軍事防御上的巨大作用。

《守望長城》觀后感5

它是曠世的奇觀,是血與淚的青史,是妄自尊大的枷鎖,也是向一切開放的象征。

它是它們的全部,乃至更多!

立于長城之上,吸一口從戰(zhàn)國吹來的殘風,拂一抹秦時留落的滄塵,人便縮成了一個質(zhì)點,由時空的原點往負半軸平移了__多個年的單位。

“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迷惘的江山,熱血的纓槍,帝王的新衣,戰(zhàn)士的胸膛!誰甘心扛著誰的欲望流連塞上?本來“只應澶漫歸田里”,卻無奈“萬里低昂任生死”。

豐功偉績,吞并六國大一統(tǒng);焚書坑儒,百萬勞力筑長城;赫赫有名的秦始皇;聽天由命的老百姓。叩問歷史的天平,孰重孰輕?

城墻,關(guān)口,烽火臺,萬里千山牢牢接壤,“用險制塞”,“易守難攻”,圍著一個古老的國度,抵御外患,牢不可破!拋不下的豐碑,沖不開蒙昧。圈養(yǎng)著固步自封、唯我獨尊的輕狂,像井底之蛙一般漠視外部世界,在養(yǎng)尊處優(yōu)處被時代狠狠甩下。

江山易代,歲月悠悠。作為民族生存的依托,城墻凜然矗立并逶迤蜿蜒成神州大地的主動脈,涌動著血色的遺風古韻,在銘記與忘記的邊緣搏動。它昭示著遠古文化的璀璨,熔鑄著戰(zhàn)時的腥風血雨,也呼喚著現(xiàn)代精神的崛起。

風霜雨雪中,老墻或許堅挺著身軀,或許坍塌下去,這就是歷史。在時間的隧道中,有形之墻與無形之墻,永遠都處在或阻隔或崩塌的矛盾位置。而長城,恰恰就是這么一個多義的矛盾綜合體。

雨后的霓虹,落寞的長龍。歷史的尺度上,它的身軀到底有多長,值得用千年的時光去細讀它的刻度?

倘若把對長城的思考置于古往今來宏大的背景之中,也許,關(guān)于它的設問,永遠都說不完。

3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