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并對那些有科學性、歷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筑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有關參觀博物館心得,希望大家喜歡。
今天,在團總支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青島海軍博物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海軍博物館由海軍創(chuàng)建,是中國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fā)展的軍事博物館。參觀過程中,近代海軍史讓人心酸落淚,現(xiàn)代海軍的蒸蒸日上又讓人欣慰自豪。這次參觀收獲頗豐,既豐富了歷史知識,又培養(yǎng)了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了民族自尊心。
此次參觀,又一次將我國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呈現(xiàn)眼前。落后就要挨打!這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忠告。中華民族幾千年無不印證了這條真理,翻開近代海軍史,從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我國國門,北洋海軍誕生,到甲午戰(zhàn)敗,威海衛(wèi)戰(zhàn)役戰(zhàn)敗,丁汝昌寧死不降,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中華民族所受的的屈辱,幾百年來,揮之不去。
此次參觀,我們也見證了我國現(xiàn)代海軍的日漸強盛,參觀了現(xiàn)代海軍的建設成就。武器裝備展區(qū)占地20000余平方米,內有小型艦艇、飛機、237潛艇、導彈、火炮、水中兵器、觀通設備、水中坦克等七個陳列群,陳列各種裝備150余件,其中比較重要的有:1957年8月4日周恩來總理代表黨中央、檢閱駐青島海軍艦艇部隊時乘坐的木殼魚雷快艇;1984年10月1日,軍委主席鄧小平在_廣場建國35周年閱兵式上檢閱過的“巨浪一號”潛地導彈;肖勁光海軍大將乘坐過的伊爾─14飛機、“紅旗”轎車;曾經擊落美制U─2高空偵察機的紅旗─2號地空導彈;1964年11月21日夜間海軍航空兵在山東萊陽上空擊落美制蔣空軍P2V電子偵察機時,投放照明彈的轟偵─5型電子偵察機等。海上展艦區(qū),占水陸面積40000余平方米,停泊著4艘退役的中型作戰(zhàn)艦艇,其中有為保衛(wèi)祖國海疆和人民海軍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我國第一艘驅逐艦“鞍山”號;在捍衛(wèi)祖國海疆的戰(zhàn)斗中榮立戰(zhàn)功的火炮型護衛(wèi)艦“南充”號、防空導彈護衛(wèi)艦“鷹潭”號,以及33型常規(guī)潛艇“長城”號、21型導彈快艇等。近十年來,我國海軍裝備飛速發(fā)展,海軍綜合實力躋身世界前列。我中華民族的海上漸漸筑起鋼鐵長城,國門不再會被列強輕易攻破。
參觀結束,回頭望著碧海藍天下的艦艇,安靜、祥和。我想象著,它們在作戰(zhàn)時,是何等神勇,何等威風,馳騁在祖國的萬里海疆,發(fā)揮著定海神針的巨大威力?!扒败囍b,后車之師”。自古以來,牢記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必修課。經歷過戰(zhàn)爭的的人們,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貴,戰(zhàn)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的認識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fā)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zhàn)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我們要以史為鑒,堅定維護和平的決心。我們絕不能讓歷史悲劇重演,我們要做到的就是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chuàng)未來。
去安陽參觀了殷墟歷史博物館有感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省安陽市區(qū)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其出土大量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于2005年3月動工,9.25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一直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為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1.大亦商廳2.青銅廳3.玉器廳4.文字廳5.特別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整個博物館只有兩件是復原品,其余都是真品!
這次去安陽,看到了博物館里的各種出土文物,使我開闊了眼界,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產,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去研究,參觀
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同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xiāng)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只看到了底,沒看到蓋。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著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為祖國,有這么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為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獲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于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yè)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為游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一種絕世的驚艷,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一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游,我也跟著你們再一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
歷時三年的改擴建工程,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嶄新的面貌重新開館。3月11日,我有幸來到這里參觀,親身感受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氣勢磅礴。
走進國博,置身于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仿佛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里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后,形成了“兩軸一區(qū)”的建筑特點?!皟奢S”,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皟奢S”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稱之美?!耙粎^(qū)”,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qū)。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qū)”,然后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x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_,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_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著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看著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xiàn)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筑與新建筑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筑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筑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筑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筑風格與原有建筑的協(xié)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筑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于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tài)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墻上的電視是動態(tài)的草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于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后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
12月21日,全校組織前往鳥巢旁邊的中國科技館進行參觀學習。我每次到中國科技館路過那個巨大的球體時,總感覺里面好像裝了無數(shù)秘密,等待著人們去探索。
科技館有五大主題展廳,我們徑直去了頂樓的展廳,從上往下參觀。
位于第四層是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fā)、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qū),共138件展項。第三層是科技與生活展廳,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qū),約300項展品。第二層是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qū)。一層是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是目前國內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展廳面積2300平方米,基本上所有的展品都能動、能玩、能演,讓展品有互動性和趣味性。將科技的親和力展現(xiàn)無余,讓參觀的人們在美的環(huán)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國科技館就是中國五千年科技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有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現(xiàn)代科技,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也代表了千萬中國人對科技的熱愛與追求。
結束了對中國科技館的參觀,坐在返校的車上,我依然神游在科技館,科技館里那許多奇妙的、趣味的、富有科學性的知識一直讓我回味無窮,讓我百看不厭,讓我感到世界萬物真是奇妙呀!
這次參觀中國科技館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明白了許多科學道理,真是受益非淺。也讓我知道了祖國取得的偉大的科學成就。作為中國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加快好好學習科學知識,充實自己,將來長大了也要為祖國做一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走進國博,置身于寬敞明亮的西大廳,透過7扇銅門可以看到不遠處的天-安-門廣常南北兩側的樓梯,猶如一幅寬厚的臂膀。聽講解員介紹,銅門、樓梯,仿佛敞開的胸襟,懷抱遠方,迎接八方來客,寓意著國博的博大與包容。對著銅門就是一座大型的浮雕“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家喻戶曉,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我想,這也是放在這里的寓意吧。
新國博建成后,形成了“兩軸一區(qū)”的建筑特點?!皟奢S”,分別是長330米的藝術走廊構成南北軸線,由西大廳、中央大廳、東大廳串連而成的200米長的東西軸線?!皟奢S”的設計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稱之美?!耙粎^(qū)”,是指在地下一層形成了由國博劇嘗學術報告廳、演播室組成的展示區(qū)。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兩軸”“一區(qū)”,然后跟隨講解員踏上了“復興之路”。經過修改完善的《復興之路》基本陳列,重新開幕。這是國博改擴建工程竣工后最新推出的第一個基本陳列。陳列通過1280多件套珍貴文物和870多張歷史照片,回顧了1840年x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一百多年間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xiàn)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充分展示了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和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_,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深刻揭示出歷史和人民為什么必須始終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動遙這是目前一個全面展示中華民族170年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陳列展覽。陳列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求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_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在這條“復興之路”上,聽著講解員耐心細致的講解,看著一幅幅珍貴的照片、油畫、文物展現(xiàn)在眼前。讓我也受到了教益。
在建筑風格和展示上,我同樣得到一些感觸:原建筑與新建筑的結合、展覽上歷史文物與多媒體科技的融合。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改擴建充分考慮到原建筑已在人們的腦海中經形成了特定的印象,因此,在方案設計時非常注重與原建筑風格的一致性,北、西、南3個外立面保持不變,新建筑向東擴建40米,向地下擴建兩層,向地上擴建一層,新建筑嵌入老建筑之中,新老建筑形成有機的結合。不僅保持了改擴建部分建筑風格與原有建筑的協(xié)調,而且增強了整體建筑的層次感。陳列的亮點在于展示手段的豐富多彩,不僅僅是照片、油畫、文物等靜態(tài)的展品,還增加了多媒體半景畫文物組合。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青藏鐵路多媒體互動場景,空間模擬了一輛火車,有車頭工作艙,有座椅,墻上的電視是動態(tài)的草原景象,讓人仿佛置身于開往西-藏的列車之上。既強化了視覺效果,豐富了陳列內容,又使觀眾有了更多的參與項目。國博精心設計使修改后的陳列更加大氣莊重,增強了歷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豐富感,彰顯出復興之路宏大主題的深邃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