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jīng)》個人讀書心得范文

| 陳惠21147

《道德經(jīng)》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兩千多年來一向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讀書就應(yīng)與時俱進,不斷吸取新鮮營養(yǎng),但同樣也不能放下對傳世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經(jīng)》個人讀書心得范文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1

其實《道德經(jīng)》并不神秘,只是我們理解得并不到位。《道德經(jīng)》常常被人吹噓得很神秘,他們可能水平不夠,受人蒙蔽,也可能別有用心,有意曲解。為了還《道德經(jīng)》的本來面目,根據(jù)羅大倫博士的《每天聊點道德經(jīng)》講座的指導(dǎo),整理出《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幫助你正確理解《道德經(jīng)》,并獲取其中的人生智慧?!兜赖陆?jīng)》內(nèi)容很多,篇幅很長,讀書筆記將陸續(xù)刊出。

揭開《道德經(jīng)》的神秘面紗,還其本來面目,正常解讀《道德經(jīng)》,是基于以下幾點認識:

一、道德經(jīng)的來源應(yīng)該是古代君主們治理國家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君主們將這些經(jīng)驗文獻銘刻于重要器具上,稱為金人銘。老子并不是神人,而是東周時國家圖書館館長。按他這樣的身份,是能夠接觸到這些銘文的,他并不是道德經(jīng)的作者,應(yīng)該是編撰者。他編撰的目的是整理總結(jié)這些治國理政的經(jīng)驗,經(jīng)供后世人學習、參考。

二、道德經(jīng)中有兩個道,分別為天之道、圣人之道。老子認為人世間之上存在著一個力量,這個力量甚至先于我們這個世界存在。這個力量無法描述,我們接觸不到,但相信它是存在的。這就是天之道。我們可以理解為神明,常言舉頭三尺有神明;也可以認為是客觀存在的自然規(guī)律。這個天之道對我們來說是未知的,或者說只知道相當局限的一小部分,是我們?nèi)祟愄角蟮哪繕?。這里的圣人并不是后世所稱頌的道德超然的人物,如孔圣人。而是治國理政的明君,如堯、舜、禹等人。圣人之道就是圣人們治國理政的法則。

三、天之道與圣人之道是相通的,有聯(lián)系的,圣人之道要合乎天之道。也就是,如何管理治國理政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當你不明白圣人之道,不知道如何治國理政的時候,要從自然界找規(guī)律,看看天地是如何運行的。觀摩天之道是了解圣人之道的鑰匙。

道德經(jīng)闡述的圣人之道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領(lǐng)導(dǎo)者盡量放低自己的欲望,盡全力為自己管理的老百姓謀福利。這樣,群眾反過來支持你,幫助你成就大事。其中的道有以下三個內(nèi)涵:

第一,這個世界是不斷變化,期間生滅變化永無停息的,我們只是變化中的一個片段,千萬不要執(zhí)著于任何事。這個內(nèi)涵告訴我們,世界變化的,我們不要想永遠得怎么樣?但凡想要永遠的怎么樣,問題就出來了,為什么呢?因為這世界根本沒有永遠的事。所以,這是道的第一個內(nèi)涵,我們?nèi)耸篱g的痛苦,相當比例的內(nèi)容,都來自于我們試圖向永遠的怎么樣。一旦你想永遠,對不起痛苦就來了,因為沒有事情能夠永遠。

第二,我們與這個世界是一個整體,這叫天人合一。我們與這個世界聯(lián)系非常緊密,從心里或者行為向外發(fā)出的信息,都會影響這個世界的進程。而且因為你們是一個整體,發(fā)出什么,就會回饋什么,各種背書,各種形式,在各個時間段范圍內(nèi),回饋給你。這個原則告訴我們,不要破壞圈子。生活中,那種奸詐的人,自私的人,真正的朋友會很少。你發(fā)出什么,世界回饋給你什么,發(fā)出的善念可能加倍回饋。

第三,只有我們不計回報,不計功利地發(fā)出善的信息,周圍的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您會幸福地度過幸福的一生。

三個原則,總結(jié)起來四個字:無我,利他。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2

感恩無處不在:子女對父母的孝,學生對老師的敬,朋友之間的義,以及人民對祖國的熱愛,社會對底層勞動者的尊重等。感恩同其他道德一道,編織著堅實有序的人際關(guān)系大網(wǎng),維系著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同時,感恩也在許多人那里缺失。幸而社會的正義力量稱頌和推崇感恩精神。其中一例就是尊敬長輩逐漸成為一種具有社會約束力的禮法?!兜赖陆?jīng)》三十八章云“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但禮的這種約束力亦有很大的局限性:導(dǎo)致違心的趨禮。這不難解釋為什么有些人只在逢年過節(jié)時象征性地給老人送點禮品,甚至為圖省錢而送劣質(zhì)產(chǎn)品。這些是絕對背離感恩本義的。感恩分為感念恩德和感謝恩德即知與行兩部分。有知無行,有行無知,無知無行皆不為感恩。同在三十八章老子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為真正有道德的人從不刻意表現(xiàn)自己的道德;自然流露而無以為的道德方為真道德。在五一勞動節(jié)或五四青年節(jié),敬老院的老人一日之內(nèi)竟可被請去洗了五次澡或理了四次發(fā)。這等荒唐事是由一群學生頭戴小紅帽,肩扛青年志愿者大旗,轟轟烈烈完成的。周陽由于一句“要讓爸媽生活得更好”的真心話而忘記按慣例“先感謝國家”

便受到于某的批評,并稱要加強運動員德育。道德在沒有大的利益沖突時絕不會為“愛國”和“愛家”排上先后。周陽在奪冠并收到獎金之前,月工資只有五百元,此時首先想到的必然是辛苦養(yǎng)育自己而生活拮據(jù)的父母,“感謝國家”若有真情也在其次。絕不能讓所謂的德育流落于類似“感謝領(lǐng)導(dǎo)”的套話的庸俗。道德要求真性情;用假的道德來偽裝自己,是天下最無恥的虛偽?!兜赖陆?jīng)》第一章有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為用言語表達的大道和真理都不是不易之論。老子并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是想告誡讀者,大道重在心悟,自發(fā)而成;一切對大道的闡釋只是一種參考和啟發(fā),絕不可拘泥于之;一切從表象入手的論說,只是為了引人步入深境,而不可僅停留于此。蘇軾的《日喻》說得形象:一位盲人問日,或曰狀如銅盤,或曰光如燭。這盲人日后聽到鐘聲,摸到笛子,都以為是太陽。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道可致而不可求”,道可循序漸進自然獲得而不可不學而強求。在兩個比喻中,第一個已十分形象,并強調(diào)了“狀”如銅盤。而盲人卻將其意外延而致謬誤。這是由于求道者不知思考所致。法西斯國家愚民政策的道德依據(jù)是愛國,國民為此竟放棄了更高的道德準則。他們?nèi)粲歇毩⑺伎嫉娜烁窠^不至于落入深淵。而第二個比喻看似形象,其實忽略了授道的對象連燭光也不曾見過。這是授道者不明事理了。有的父母自己踐行著不孝,卻怒聲教育叛逆的孩子要尊敬長輩。孩子那里根本沒有對孝敬長輩這一概念的具體印象,怎么主動做到孝敬長輩?

感恩和道德,如同人的肢體與整個身軀。真正的道德包含感恩,但感恩若失去道德根基則即刻失去生命。若想擁有感恩,其一要有獨立人格以承載感恩;其二要善于反省以內(nèi)化感恩。

老子講“自然無為”,這“無為”我想可分為“無為(音韋)”和“無為(音未)”。當你全然不覺感恩甚至道德的存在時,你一定無為;而這樣也就無為了。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3

原文我是看不懂的,從譯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經(jīng)分析的范圍側(cè)重于非物質(zhì)的一面,分析了個體和集體。個體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與圣人。集體分析是側(cè)重于道德來推動集體往更好的方向運轉(zhuǎn),而集體分析的刻度“你”和“我”。

人,人類社會,世間萬物,用哲學和科學來概括總覺得不夠全面,所以我喜歡用“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來得到兩個范圍。自有文字以來人類文明就在物質(zhì)與非物質(zhì)這兩個范圍萌生了無盡的好奇和探索,從古到今,從今到末來,人一定會探索下去。

哲學側(cè)重點是“非物質(zhì)”范圍,道德經(jīng)的側(cè)重點也是“非物質(zhì)”范圍,但是他們的刻度不一樣。東方哲學和西方哲學的確有很大的內(nèi)容差異,但是內(nèi)容都是“非物質(zhì)”范圍,這挺重要的。我覺得產(chǎn)生這種差異內(nèi)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宗教信仰環(huán)境導(dǎo)致的。

扯得遠了些,回到道德經(jīng)。道德經(jīng)里面的重點是什么呢?重點是一個人必須有道德,一個社會必須重視道德。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中國人是以人來教導(dǎo)、以人來衡量對錯的。但是有些人是以神來衡量對錯的,所以不同的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對比。記得BBC紀錄片里面就有講到天主教對人們的生活形成的影響,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因為我從小就被我父親教導(dǎo)人要怎么樣,人不能怎么樣,怎么才能成為人,這種用人來衡量對錯的教導(dǎo)的確對我形成了一種塑造,這里的我對我過去的評價只是陳述事實的意思。

道德經(jīng)其實是基于道德上思考總結(jié)出的一篇,從側(cè)面上說,人們在那個時候道德已經(jīng)到達了那一種地步。道德經(jīng)是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衡量、發(fā)展、成就形成的。道德經(jīng)說明了那時候我們是以人來衡量對錯的。維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價。維持一個人的存在,就是說你要維持自己一個人的標準。圣人的存在就是維持圣人的標準。

其實道德經(jīng)是什么這個我不是很感興趣,為什么會有道德經(jīng)呢?上面已經(jīng)給出答案了。這里覺得一個事情挺重要的,哲學不能解決全部問題,側(cè)重分析“非物質(zhì)”這個范圍,但是人是由物質(zhì)和非物質(zhì)這兩個范圍形成的,學哲學的人不要忘了科學。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4

開篇之前我認為應(yīng)該先提一個成語——紫氣東來.傳說老子當年西游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guān),便出關(guān)相迎,果見一道骨仙風的老者駕青牛翩躚而來,尹喜見這老者長須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關(guān)內(nèi),并請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辭,便著《道德經(jīng)》以警后人.

《道德經(jīng)》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雖然字數(shù)不多,卻是章章錦繡,字字珠璣.可謂曠世奇書.個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讓很多人望“道”興嘆.這也不奇,畢竟此書森羅萬象,其中涵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辯證方法,包括治國之道、處世哲學、人性修養(yǎng)、軍事哲學、養(yǎng)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許多人都曾給《道德經(jīng)》寫過書評,還有人曾為其寫書.例如魯迅,他曾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再比如說日本的魯川芳郎,他認為此書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給世俗世界壓迫下疲憊的人們一種神奇的力量.的確,《道德經(jīng)》一書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樣釋然的對待事物,怎樣體悟萬物的陰陽兩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以一個樂觀的人生觀、世界觀看待天下萬物.

我讀此書的第一感覺就是一個字——深!可以說,此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詮釋!《道德經(jīng)》一書只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卻出現(xiàn)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說,這便讓我更難以理解此書了,然而,他又在后幾章多次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腦海里還是很模糊的,畢竟老子是在多方面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為人處世,軍事治國.老子的這些注解,反而讓我對“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罷,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這樣就失了老子著書之意.書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開章就是“上善若水”,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接觸這個成語,而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就我個人而言,水是至陰至柔的,而道也就是這樣的,善利萬物而不爭,孕育了我們卻不求回報,是故“居善地,心善淵,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天尤”.我們學習的就應(yīng)該是象水一樣的品行道德——無為而無所不為,不爭而不所不得. 處眾人之所惡,而得萬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無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會被我們所尊崇!于是我便從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軍萬馬難敵一張巧嘴,刀劍鋒芒難劈至柔之水.我們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極致!我們可以用刀槍炮彈摧毀一些堅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銅墻鐵壁.然而你能用刀劍劈開水么?你能用炮彈把水炸一個窟窿么?我們不能!這些強硬的物質(zhì)只能在水中隱于無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水與道是沒有形體的,你難以捉摸而又觸手可及.身邊都是道,因為道是“無”.我們知道宇宙是一個無限的空間!這個無限的空間孕育了無數(shù)星球,而我們的地球只是這其中一點不起眼的顆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獨特.我們并不能因為這一點兒自居,應(yīng)為宇宙中可能會有無數(shù)個更高的生命體!他們的科技可能是我們難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謂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們永遠都只是她的孩子.永遠不能超越她!應(yīng)該她本就沒有形體,只是一種“柔”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應(yīng)該學習道和水的柔,只有這樣我們的道路才會更平坦,我們的為人處世才會更圓滑.

有些人常認為只有“有”才是可以被我們所利用的.然而實際并非如此,萬事萬物都不可以獨立在“有”之上,只有通過一定的形體才能顯示出“有”的價值.而這種無形的形體就是“無”,之所以會“有”是因為“無”.上面曾提到我們宇宙中的星球都是從無中演化而來的.“無”其實就是指空間.比方說我們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處是因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個實體,他就沒有任何價值了.再比方說一個糖果盒,因為里面是空的,可以裝糖果,也就實現(xiàn)了他“有”的價值.“有”與“無”這兩個概念不僅適用于物質(zhì)與空間.還適用于我們的心理,我們常對父母說,給我們一些空間.如果其他人過多的涉及我們的空間,我們就會覺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過氣,非常的悶.宇宙之所以為宇宙,是因為其有足夠大的空間,能把萬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這么大的空間,我們就會自由!(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絕對的自由)但是,這是不可能的,我們不可能與無形的“道”成相同階級,或高之.所以我們內(nèi)心總告訴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是因為我們內(nèi)心的空間是有限空間,而宇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是無限的!我們不可能與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無”.追求一個現(xiàn)實與虛擬“有”與“無”并作的境界.只有這樣,才可能達到相對自由,身理心理都會得到放松.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5

《道德經(jīng)》主要是論述兩個方面:一是世界本體--自然,即道與陰陽。道為世界之真,用陰陽成物。二是意識。意識為物的本性,以謙柔通于道。在這兩個層面上,又構(gòu)建了兩重秩序:一是人,意識與自然間的秩序。這種秩序證明人要尊敬、理解、學習自然。二是人與人之間的秩序。這種秩序就是愛。脫離了愛,這種秩序?qū)⒉粡?fù)存在。

一、人,意識與自然間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體,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沒胡道就沒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jīng)》述道之理,而道之理應(yīng)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應(yīng)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為自己所用,從而造福人類,使人類社會'天長地久'。倘若我們不依道而行,抱著'人定勝天'的心態(tài),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終的苦果還是自食。

'天之道,不爭而善,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規(guī)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們能夠利用其規(guī)律,在實踐中實現(xiàn)自己所要到達的目標或理想,因為'天不負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適當?shù)臅r候身退。'樹在招風',我們應(yīng)順應(yīng)天意,適時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而免遭殺身之禍,這也涉及到后面所寫的'知足'。

二、人與人之間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要想成為圣人實非易事,要想成為圣人,就應(yīng)有一顆謙虛的心,不恥下問,努力地用知識與道德來充實自己。,同時,要忌空無實際的志向,應(yīng)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結(jié)合自身實際,去實現(xiàn)貼合自己潛力的理想與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這些,要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強健的體魄。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以其終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人不應(yīng)有驕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視他人的存在,驕傲自大只會使自己迷失方向,跌入萬丈深淵。'知彼知已,方能百戰(zhàn)百勝。''人貴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與潛力,一切的困難就不將是困難了,完美的明天將被自己開創(chuàng)。

'困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整體離不開部分,部分有時也會決定整體。我們注重整體的同時,也不應(yīng)忽視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從小事做起。即使是社會主義的大廈,也是一塊塊磚建起來的。因此,我們在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時,要從小事做起,從此刻做起,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終成大事,實現(xiàn)理想。

'柔弱勝剛強。''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天下非剛至強,柔變強。如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以柔克剛,柔能勝剛,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打敗天下到堅之物,這是道之一。但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卻很少,甚至沒有。人民在強權(quán)之下,也許是很柔弱的,但在暴政之下,人民看起來的柔弱,卻能推翻暴政。如秦朝的來亡,便是一個例子。

'上善若水。'靜能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動物尚有沖動,更何況是人。那么,我們該如何抑制自己的沖動呢這就需要我們修心養(yǎng)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靜'、'無為'。這樣,我們即使應(yīng)對世間的變幻莫測,烏云密布,也應(yīng)處之泰然,冷靜、沉著地應(yīng)對,最終將云開見日。倘若自己先亂,即會做出沖動之事,其結(jié)果會更糟。

'夫唯不爭,故無憂。''見素抱樸,少見寡欲,絕學無憂。''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能夠長久。'人有一大缺點,那就是不知足。人要想改變這一大缺點,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持續(xù)一顆平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煩惱。無煩惱者,常帶有微笑,能開心、快樂與幸福,這就能夠使自己壽命延長,安度天年。

總的來說,《道德經(jīng)》惜字如金,字字經(jīng)典,使人在明白自然這理,依道而行。同時,讓人明白世俗中的為人處世之道,以清靜無為,使自身開心、快樂與幸福。


《道德經(jīng)》個人讀書心得范文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個人讀書心得感想范文五篇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范文五篇

最新《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范文5篇

2021《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1000字范文

職業(yè)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5篇

老子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體會范文五篇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范文800字五篇

道德經(jīng)閱讀心得感悟范文五篇

道德經(jīng)讀書心得范文

68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