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期時間,我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該書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
通過反復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xiàn)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shù)顆童心,培養(yǎng)出無數(shù)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guān)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guān)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里有嚴,愛里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xiàn)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guān)懷與指導。作為現(xiàn)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
“教的方法必須根據(jù)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fā),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于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yǎng)、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說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yǎng)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yǎng)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
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于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guān)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
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學習所要作的也是豐富多彩的。學習陶行知,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作為我們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一盞指路明燈。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械奈淖质刮覀兠撾x了未開化的狀態(tài)?!蹲呓逃髱煛窞槲掖钤O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
通過讀這本書,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nèi)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shù)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于人類2000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就會深深地發(fā)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集體上書,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xiàn)象已屢見不鮮??梢哉f一個學校創(chuàng)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jīng)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p>
就說現(xiàn)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并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后時代,落后于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著職業(yè)生命的結(jié)束?!檬裁慈ソ虒W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xiàn)各種工作上的沖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處于今天的社會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qū)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xiàn)道的價值,體現(xiàn)求的價值,然后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jīng)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癡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guān)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今年暑假我認真學習了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認識到: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體系的主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中汲取豐富的養(yǎng)料,為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服務。我認識到: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是為創(chuàng)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chǔ);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是為學生打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fā)學生活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一、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愛的教育是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陶行知說:“小孩子的體力與心理都需要適當?shù)臓I養(yǎng)。有了適當?shù)臓I養(yǎng),才能發(fā)生高度的創(chuàng)造力?!比嗽谥袑W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以及家長的愛)猶如心理發(fā)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學生的心靈發(fā)展。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guān)系。在這種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chǔ)。
二、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guān)注社會生活。
傳統(tǒng)教育的致命弱點是只教人讀書。陶行知批評舊教育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是摧殘人才。過去的教育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更是強化了“三中心”(即教師中心、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用灌輸?shù)姆椒?,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教科書上的知識,使學生遠離社會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的改進,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走出來,去關(guān)注社會生活,即關(guān)注生活重于關(guān)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的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三、尊重學生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會學習才能創(chuàng)造。學習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重要基礎(chǔ)之一。學習是人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取知識,人必須積極地使用并協(xié)調(diào)自己的感官,發(fā)動自己的大腦,并做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墒窃谖覀兊膫鹘y(tǒng)教學中,學生只是知識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教師灌輸花時多,效果差,學生聽、記、背學得苦,求知欲沒有了,創(chuàng)造力抑制了。這樣的教學狀況怎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學操作上,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yǎng)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她說,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是的,圣人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黃金雖然貴重,但只要我們讀好書,就會得到比黃金更貴重的東西——文化知識。
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于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后于時代。歌德說過,誰落后于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特別是在現(xiàn)今知識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于我們教師來說,學習新的知識來面對新的挑戰(zhàn),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提供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說,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但是由于工作的限制,我又不可能向?qū)W生那樣坐在課堂里學習,因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通過讀書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地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閱讀的一些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jīng)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教師是否愿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標志。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海無涯,藝無止境。教師的專業(yè)追求、專業(yè)探索、專業(yè)提升,要靠不斷的反思,教師要學會在言說和行動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長。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種學術(shù)行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應不斷反思。這也許將成為自己需要時時溫習的功課。
近段時間我認真地閱讀了一些教育著作,感受頗多。
“辛勤的園丁、渡人的小船、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人們對教師職業(yè)的贊譽。“以天心點燃燭光,引導人類走向光明”更道出了為人師表的神圣和職責。怎樣做才無愧于這些稱呼和贊揚呢?
熱愛學生。“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這是陶行知的人生名言;“為了孩子,甘為駱駝。干人有益,牛馬也做”。愛的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愛滿天下”更把愛的教育發(fā)揚光大。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師愛能營造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guān)系。在這種師生關(guān)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充分發(fā)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這是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礎(chǔ)。
我們知道教育學生是個艱巨的靈魂、性格塑造工程,作為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培養(yǎng)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也應該像斯大林所說:“要小心翼翼地培養(yǎng)人,就要像園丁栽培心愛的花木一樣。”通過我近幾年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使我認識到:真誠的師愛是促進學生上進的動力,不論什么孩子,他們身上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它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斷走上成功之路。曾經(jīng)有一位學生,因父母工作均在外地,無暇照顧他,他便自我放縱,學習不認真,作業(yè)不做,和同學關(guān)系不融洽。當了解到這情況后,我立即向他伸出關(guān)愛之手,找機會與他談心,時常撫摸著他的小腦袋問寒問暖,鼓勵他學習。慢慢的,他對學習不再馬馬虎虎了,一天天進步起來。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說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獲。朱永新教授說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xiàn)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夸夸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而整本書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fā)展進步。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悅感。我們校長也常說,一個學校發(fā)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帶動學校的發(fā)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么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閱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閱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床、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獲。在收獲中成長,在收獲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說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yǎng)積極的態(tài)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zhàn)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閱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jié)。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