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包括學習材料、參考書籍、文章、視頻等,以便更好地總結和反思。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世說新語心得3000字,希望對大家寫世說新語心得3000字有所幫助。
夜幕再一次降臨了,在這樣一個夜晚,我似乎回到了千年以前……
那是一個黑夜,九歲的徐孺子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對他說:“如果月亮中什么都沒有,該會十分明亮吧!”徐孺子聽了回答道:“不是這樣的。就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吧,如果沒有瞳仁的話,眼睛就必須看不到東西呀?!边@個故事是出自于《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是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由南朝宋時劉義慶編攥,記載了后漢至南朝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堪稱一部記錄當時社會、政治、文學的雜史,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全書依資料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經(jīng)過人物的品評和玄遠的清談,生動的再現(xiàn)了魏晉時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談和奇特行事,也可謂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中國禮貌歷史悠久而我這個深愛祖國的人卻只曉其中極少的一部分,可知我還要繼續(xù)努力學習和祖國一起成長,去感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和我的祖國是分不開的,因為我愛這個美麗的國度——中國。許多人都會覺得我愛得不夠深,可是這三個字是最簡單,也是最能表達出自己對某種事物熱愛之情。讓每個中國人甚至地球人都深深地記著、愛著這個國度——中國讓愛傳達千萬里,一向永恒下去,直到天荒地老、??菔癄€。
我愛你我的祖國。
這個暑假,我讀了《世說新語》一書,它用清新簡練的語言刻畫出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群風流雅士的形象,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一部作品。
《世說新語》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一則,讓我印象深刻。它記述了孔融被捕,其他人都躲進房里,只有兩個兒子還在外面玩耍,孔融害怕他倆受牽連,誰知兩個小孩用“覆巢之下無完卵”之理來回應父親。不久之后,兩個兒子果然也被逮捕了。
“覆巢之下無完卵”這句話說得真好。國家相當于“巢”,個體相當于“卵”,國家有難,人民就有難,兩者息息相關,有國才有家,因此我想到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正如近段時間的中美貿易戰(zhàn),美國繼續(xù)他們的大國強權政策,對我國施壓,對華為實施制裁,幸虧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制造”一直在振興科技方面做到“匹夫有責”,多年排除艱難、一直堅持發(fā)展科技,如今終于可以在危機來臨之跡拋出各項震驚國際的科研成果與美國作出抗爭。于是,華為勝利了、中國勝利了。
不僅大企業(yè),我們每個人也應該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多想想能為國家奉獻什么,不要那么冷漠自私、事不關己。現(xiàn)在的我雖然還是孩子,但我也懂得飲水思源,努力學習,我相信現(xiàn)在我努力學習,將來也一定能我的祖國。“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劉義慶編寫的一部志人筆記小說,全書分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篇,一共是一千一百三十則小故事。記述了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兩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和瑣聞軼事。
每一篇短小的故事都蘊含著許多道理,和古人的智慧。故事中不僅蘊意深遠還描寫的非常生動,運用了比喻,夸張等手法把每一件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
令我感觸最深的是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講述了陳太丘與一位朋友約定中午一起出行,友人沒有按時預約,陳太丘只好獨自出行,去后朋友才趕來。當從元芳口中得知,他父親已經(jīng)出行之后,友人勃然大怒,破口大罵。元芳指責友人不守信用,不講禮節(jié)。友人聽后慚愧不已,想去拉元芳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芳頭也不回的進了家門。元方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自己的爸爸辯護,指責了友人的無禮,但是元方最后連頭也不回就進了家門,這又是對長輩的不尊敬,元方在指責友人無禮自己卻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所以我覺得元方應該寬容原諒那位友人。
世說新語的文章多么令人深思,看上去覺得合乎情理的做法,但是仔細想想又不對,有一篇寫道兩人一起做事一人總是三心二意最后另一個人都不愿和他做朋友了。這篇則用小小的兩件事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品行,也告訴了我們許多道理。
在看完世說新語后,我對事情的思考變得細致,原本自己做事馬馬虎虎,現(xiàn)在改進了許多。這本書對我影響重大,里面許多小故事令我難忘。
讀完了《世說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歌頌贊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說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fā)。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鐘毓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边@則文言文說的是鐘毓和鐘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干什么。鐘毓先行禮,然后在喝酒;鐘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鐘毓說:“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而鐘會則說:“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p>
看完之后,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鐘毓的回答很妙,鐘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xiàn)。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說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xiàn)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fā)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贊嘆嗎?
可這點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為什么古代人能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于我們學的不夠多?!皩W無止境”,學習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么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幾年的學習時間,才相當于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活到老,學到老”,后面學習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朝宋臨川王劉義慶不是詩人,他及其門下文人編纂的筆記體小說《世說新語》也不是一部詩歌作品,然而如果我們從詩的角度對這部中國最早的志人小說重新進行解讀,則不難發(fā)現(xiàn),這部以記寫帝王將相、名士風流遺聞軼事為主要內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現(xiàn)著鮮明的詩性品質,放射著奪目的詩性光輝。主要在反映門閥世族的思想風貌,保存社會、政治、思想、文學、語言等方面史料,價值很高。
《世說新語》主要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tǒng)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記載頗為豐富真實,這樣的描寫有助讀者了解當時士人所處的時代狀況及政治社會環(huán)境,更讓我們明確的看到了所謂“魏晉清談”的風貌。
謝安以其脫俗的言行、超逸的氣質而為士人所仰慕,是魏晉風度的代表人物
總體說來,《世說新語》受到魏晉流行的老莊哲學的影響,因此在用語上,語言雖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情節(jié)具有戲劇性,曲折風趣。善于把記言與記事結合起來寫。
《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節(jié)。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p>
此外,《世說新語》善用對照、比喻、夸張、與描繪的文學技巧,比如“未若柳絮因風起”的典故。不僅使它保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為全書增添了無限光彩。
我認為其重要價值就在于它原生態(tài)地記錄了“魏晉風度”。魏晉是一個喜歡追求美的時代,欣賞形體、神態(tài)之美,追求名士風度成為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風尚。魏晉時期對男性美的要求和追求超過任何一個時代
因為政治原因,魏文學智慧、人生智慧晉時期“玄言”成風,名士彥流多尚清談,經(jīng)常雅集,清談時多手執(zhí)麈尾,作神姿仙態(tài)名士風流最令人景仰的是他們身上的詩性傲骨。他們縱酒放誕,蔑視禮法,張揚個性,標舉才情,狂放不羈,隨性任事,超然物外,笑對生死,蔑視富貴,不就官職……他們是那個時代身上的龍骨,讓我們在千年之后,仍然懷想起他們:名士本色,獨立特行?;蝮w現(xiàn)為山林之志,或表現(xiàn)為乖時癖行。耿介不阿,傲視萬物,不與時務經(jīng)懷,瀟瀟灑灑。
我想不憤世嫉俗人的很難成為名士,尤其難成為魏晉時代的名士?!妒勒f新語》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個這樣的社會群體或說是文化群體。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跡,文學典故、等也多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后世筆記影響尤其大?!妒勒f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范已深深地扎根于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xiàn)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為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成書于南朝劉宋王朝,作者是劉義慶。南朝宋這個朝代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朝代,我個人覺得是屬于夾在中間的一個朝代,南朝宋(420—479)的開國皇帝是劉裕,這個朝代歷經(jīng)了九個皇帝,是南朝四個朝代里面最久的一個朝代,也是一個歷經(jīng)繁榮發(fā)展的朝代。
劉義慶這個人呢首先是屬于帝王家族的子弟,其次是一個文學家,他有很多的機會接觸到各種平常老百姓接觸不到的資源,因此我說他的發(fā)展起點肯定相比一般人要高很多,加之本身劉義慶天賦異稟,被他的伯伯皇帝宋武帝劉裕稱為“此我家豐城也”,所以可以看出劉裕是多么的喜歡這個侄子。劉裕年紀輕輕就做上了大官,深受皇帝的喜愛,基本上都是屬于近臣一類的人,二十七歲就做到了副宰相的位置。劉義慶這個人很聰明,善于思考動腦子,很能審時度勢。劉裕死后,宋文帝劉義隆登基,劉義隆這個人很缺心眼,猜忌心很重,對朝臣這些人很有戒備之心,登基以后就大開殺戒,反正是殺了很多臣下,劉義慶呢雖然是天子庇佑下的愛臣,但是面對這樣的大開殺戒也招架不住,也怕不小心掉腦袋,他處處謹小慎微,當他發(fā)現(xiàn)禍事即將到來的時候立即“乞求外鎮(zhèn)”,跑到外地去做官。我認為劉義慶這個人生在了一個好時代而不是一個壞時代,他以史為鑒,知道前朝死在政治的風波里面的冤死鬼多如牛毛,因此見好就收,最終不至于死于刀斧之下(元嘉21年病逝)也是死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