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學校法制教育心得體會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歡!
為貫徹育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我校法制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根據(jù)國家和省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國家中小學法制教育指導綱要》有關要求,《省教育廳關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學實施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工作實施方案》(黔教法發(fā)[20_]152號)結合市、區(qū)滲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關要求,進一步加強我校法制教育工作,提高自身認識,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樹立愛國意識、守法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幫忙學生養(yǎng)成遵紀守法,提高學生學法、知法、守法和用法的潛力。在校園的統(tǒng)一安排和部署下,本人在20_年x月——20_年暑期期間自學了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相關資料,受益匪淺,現(xiàn)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作如下小結:
一、學科法制教育滲透的重要性
青少年犯罪事件時有發(fā)生,呈上升趨勢;而且低齡化、危害程度大。加強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引導其健康成長、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人才的重要舉措。
二、在學科教學中尋找法制教育的切入點
法制教育的滲透,不應只局限在課堂里或書本上,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已經(jīng)是一個刻不容緩的思想教育任務。我們都明白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學資料中有許多與法制問
題有關的人物、事件;也不乏_、復仇、違規(guī)操作導致惡果等情節(jié)。教育學生學法、守法、用法也是各個學科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引進源頭活水,或課內、或課外,或請進來、或帶出去,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只要我們認真專研教材,隨處都能夠找到法制教育的切入點。
三、情境教學法
創(chuàng)設法制教育滲透點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用心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在心感其情的狀態(tài)中,到達主動地學習學科知識,提高法律知識的潛力。上課、作業(yè)布置與批改、練習、課外輔導、考試、實踐活動等環(huán)節(jié),都蘊藏著法制教育契機、都能夠滲透法制教育。就看善不善用、會不會用、利用得是否有智慧。當然不能本末倒置教學過程應以學科教學為主。不能把教學重點轉移到法制教育中去,如果這樣我們就會得不償失,即完不成教學任務又無法讓學生懂得法律。要注意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是以學科教學為主法治部分只需要了解,再說我們大多數(shù)教師不是法律專業(yè)畢業(yè)的,根本無法講透法律。
四、法制教育要體現(xiàn)對學生的尊重
尊重學生情感、人格。不能把法制教育等同于_律、敲警鐘、訓斥學生,更不能隨借題發(fā)揮,諷刺挖苦。尊重學生的認知潛力。法制教育也必需因材施教務必掌握好度。要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和互動性以深入淺出的方法,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事例、形式豐富的手段實施滲透教學。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力,提高法制教育的實效性。
五、學科教學法制教育工作對自身的要求
作為老師首先要提高思想、不斷的學習法律、法規(guī)。不斷提高自身的法制素養(yǎng)。明白身邊更多的法律事例,要構成教學滲透法制教育的習慣。要增強職責心,增強主動性,把學科教學教學滲透法制教育工作轉成自覺的教學行動和自然的教學習慣。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是一項社會系統(tǒng)工程,多年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中小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務必遵循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采取多種形式,分層實施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增強學生自我約束潛力。
(一)區(qū)分層次,繼續(xù)上好法制課。要做到有計劃、有課時、有教師、有教材,并密切聯(lián)系學生思想實際,使學法、用法成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實踐中,一是注意根據(jù)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水平由淺入深地分階段、分層次施教。小學階段側重法律常識的啟蒙教育,使其初步了解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常識,從小養(yǎng)成遵紀守法的良好品德行為;初中階段重點學習與日常行為有關的重要法律法規(guī),提高學生遵紀守法意識;高中階段主要學習法律基本理論和知識,幫忙學生樹立憲法的意識和依法享有公民權利、履行公民義務的觀念。同時,要按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對學生進行基本的法律常識教育,幫忙學生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律觀念,增強他們分辨是非的潛力,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二是要把法制教育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要指導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意識地滲透法律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受到法制教育。在小學,結合思想品德課、社會課和語文等學科教學,滲透《義務教育法》、《國旗法》、《未成年人保_》、《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等知識;在中學,結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教學,滲透《憲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等知識。
(二)形式多樣,提高法制教育效果。一是舉辦主題班隊會、模擬法庭、開展社會調查、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是校園開展法制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形式,透過宣_律故事,進行典型案例審理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教育效果。二是開展社區(qū)教育活動。要依靠居委會、村委會協(xié)助校園和家長做好所在區(qū)域學生假期的學習生活及教育活動,并協(xié)助家長做好監(jiān)護工作,共同做好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個性是做好對“行為偏?!睂W生的幫教工作,努力切斷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源頭,確保學生不出問題。
(三)突出重點,提高法制教育針對性。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教育,除進行必要的法律知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法制觀念外,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根據(jù)青少年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少數(shù)有不良行為以及有不良行為傾向的“問題學生”實施重點幫扶,預防和減少犯罪。一是要求各中學根據(jù)各自實際狀況,發(fā)動教師對全體學生家庭狀況進行調查,對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學生的校內外表現(xiàn)重點掌握,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互通信息,同時,校園領導、老師結對幫扶,防患于未然。二是做好后進學生的轉化工作,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一環(huán)。學習后進的學生,往往思想品行、道德觀念、行為習慣也是后進的,我們要求校園加強領導,成立轉化后進生工作指導小組,排出轉化后進生工作計劃,排出后進生名單,分析后進生現(xiàn)狀、原因、家庭狀況、在校外交往人員,填寫后進生狀況登記表,確定負責幫教的教師。
總之,國民素質的提高,社會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民主與法制的推進,都寄期望于廣大青少年。我們要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力度,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近幾年來,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造成的傷亡不斷增多,法制教育心得體會[智庫|專題]。據(jù)有關方面統(tǒng)計,交通事故給學生、家庭乃之社會造成的損失是極其慘重的。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絕對數(shù)最多的國家之一,交通事故死亡率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相當高,交通事故仍呈上升趨勢。
孩子是社會未來的接班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關系到民族的興衰和社會的進步。育人不僅要進行智力教育,還要進行道德、紀律教育。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從學生抓起,使學生從小就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教育,達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養(yǎng)成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良好習慣。一、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1、學校工作,安全為天。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維系學校的平安、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穩(wěn)定。要上升到“三個代表”的高度來認識創(chuàng)建省級交通安全示范校工作。2、明確抓“交通安全教育”、爭創(chuàng)交通安全示范校工作的現(xiàn)實意義。三年來,在教育局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F(xiàn)已有學生700余人,近500百名通生跑校,學校在近年內無法安排這些學生住宿。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抓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創(chuàng)建交通安全示范校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3、放在深化素質教育、德育工作的大背景下來考慮交通安全教育。我們目前應當搞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德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素質教育和德育工作不是口號,而是行動。通過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學生學到了交通安全的常識,形成了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的意識和技能,規(guī)范了自己,影響了他人,提高了素質,從而促進了學校的其他工作。4、與平安校園建設、文明校園建設等活動結合起來。5、注重學生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在學校中開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同時達到“小手拉大手”,“多一分防范,少一分危險,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一個村莊”的目的。
想要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必須在實際生活中抓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jiān)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guī)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
其次,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是重要的。對于行為習慣這個問題,第一,我們要提高正確的分析和判斷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來自于對行為的正確認識。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第二,我們要對自己提出明確的要求?!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事無巨細,都要對自己提出明確具體而又嚴格的要求,并且認真依照去做,時間長了,自然就成為習慣了。第三,要培養(yǎng)自己頑強的意志力。形成好的行為習慣要靠持之以恒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控制能力差的人很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個人小節(jié)的不文明是一種恥辱。個人,無論在國門內外都是國家重要的形象窗口。國人理當從此時此刻開始多一點自律,多一點禮讓,多一點知識,多一點理想,共同塑造優(yōu)雅文明的社會環(huán)境,從而成為和諧大氣的中國形象的堅固基石。
團隊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互幫互助,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堅毅奮斗到底的精神。目前在青少年甚至成人中都存在一意孤行,缺乏團隊精神的現(xiàn)象,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平常教育中缺乏對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再次,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在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對青少年教育中適當讓之樹立爭第一的意識,使每個青少年用教高標準但同時也要讓孩子明白,在爭第一中,要用正當?shù)氖侄?,要有正確的心態(tài),各種教育活動對青少年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們相信未來的時代是一個需要團隊精神的時代,因此,我們培養(yǎng)青少年的團隊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用約束來強化自己。讓良好的生活習慣規(guī)范我們的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許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選錯了道路,讓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們青少年。因此,為了增強我們青少年的學法、普法意識,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們學校舉行了“法制教育專題報告會”。為我們作報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長紀榮利老師。
本次報告會的主題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場及時雨,它讓我們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發(fā)生讓我們?yōu)槟切┱`入歧途的青少年大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們也認識到他們是法律無知者,在法律面前沒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時沖動而鑄成大錯。
紀老師首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案例:某高級技工學校的學生王某,利用網(wǎng)絡傳播犯罪方法,從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僅僅是一個在校學生,一個未成年人,卻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讓青少年犯罪的呢?紀老師給我們總結了一下,主要是因為不聽家長、老師的教誨,法律意識淡薄,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較弱,以至于攜帶管制_、打架斗毆、偷盜、吸毒、販毒等,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讓我們知道了那些與我們年齡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法律意識淡薄,總認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釀成大錯時后悔已經(jīng)晚了。在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為一時沖動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關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毀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麗的篇章。如果這最美好的時間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過,會對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呢?青少年犯罪,不僅毀了自己,而且會“連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我們這樣做,豈不是辜負了他們?就算是為了家人,我們也不能做出這種“荒唐事”來。所以,我們要預防違法犯罪。
預防違法犯罪,首先要不斷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維_律的尊嚴,依法守法。我們青少年要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增強控制力,做事要沉著冷靜,要分清自己該做的事和不該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強判斷力,謹慎交友,從而更好地發(fā)展自我。
這次法制教育報告會是一次發(fā)人深省的心靈教誨,為我們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課。我們應牢記其中的道理,努力學習,好好做人,讓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確的航線上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