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心得可以鞏固學(xué)習(xí)的知識點,加深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xué)習(xí)效率。優(yōu)秀的讀書心得蘇東坡傳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心得蘇東坡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后。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后不出預(yù)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quán)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庇谑侨盒±^續(xù)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_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管理之處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xí)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巨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p>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乜茨切┤盒〖词鼓鼙W约阂皇罉s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quán)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云,轉(zhuǎn)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quán)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么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里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嘗人物的喜怒哀樂,并從他的事跡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今年國慶七天長假,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最偉大的詩人產(chǎn)生了無限的敬意。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東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單純和摯真。他自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碧K東坡的致命短處就是老向別人透露自己的心思,寫文章也是發(fā)揮自己的見解。他常以己度人,往往看不透別人的內(nèi)心和本質(zhì),在賢妻王弗在世時,常能加以提醒,使蘇軾避免了許多錯誤。王弗仙逝后,影響了東坡一生的“烏臺詩案”與其性格有著必然聯(lián)系。他心直口快,口不擇言,又憤世嫉俗,是非過于分明,在言語中,他隨時都能吐露真理,不論何事,只要是真,便值得說出口來,不會有太多顧忌,這性情直接制約了他的政治生命。然而,若沒有這份單純和摯真,又哪來的名垂千古、可親可愛又可敬的蘇東坡!一個人想法多了,難免變得復(fù)雜而事故,處世便沒有那種瀟灑與豪放,思想和文字上也難免患得患失,無法抒發(fā)本真,而文學(xué)甚至世間萬物的境界無法四字:返璞歸真。東坡做到了。
東坡的魅力在于他不拘小節(jié)的醉態(tài)。他酒量甚淺,卻極為好飲。他曾言“予飲酒終日,不過五合,天下之不能飲,無在予下者。然喜人飲酒,見客舉杯徐飲,則胸中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適之味乃過于客。閑居未嘗一日無客,客至未嘗不置酒,天下之好飲亦無在予上者?!彼麕缀醴昃票刈?,并以此作為評價朋友的一個重要因素“常因既醉之適,方識此心之正”。醉態(tài)的東坡更為有趣,往往倒地便睡,或偎依在朋友懷中,待天近黃昏,才踉蹌著回家。有心事的人從不敢酣醉,沒有那份無愧于天地的坦然,哪有醉態(tài)可掬的東坡居士。文人多好飲,酒能助其找到靈感,但誠如李白、蘇軾者,卻無幾人,李、蘇二人的酒量都很差,但正是這份鐘愛與坦蕩,才有了萬古流芳的瑰寶。卻對酒杯渾似夢,試拈詩筆已入神。
東坡的魅力在于他強烈的好奇心。他擅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宋詩,與弟子黃庭堅并稱“蘇黃”;他擅宋詞,乃豪放詞派開山鼻祖;他擅書法,乃宋朝“蘇黃米蔡”四大書法家之首;他擅繪畫,與文同、李公麟、米芾并稱當時;他擅中藥,對藥材的了解更勝當時郎中;他擅煉丹,與沈括共著了《蘇沈良方》;他擅瑜珈,堪稱我國最早一批瑜珈習(xí)練者;他擅釀酒,精通各種釀酒技術(shù);他擅工程,由他組織修建的“蘇堤”至今仍是杭州一大景觀……人,生命畢竟有限,在世一次,能有一項成就已屬難能可貴,而僅僅經(jīng)歷65個春秋的蘇東坡卻將“全才”這詞語,無限放大到極致,堪稱前無古人后絕來者,這不僅源于他的天賦和才華,更源于那顆好奇心。好奇心每個人都有,蘇東坡的可貴在于他的好奇心并不是“三分鐘熱血”,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愛,所以他才能堅持下去,并且取得一定成績。也正是因為對世間萬物的好奇心,才使得他對人生有著如此深刻的喜愛,才使他不至于如其他心靈脆弱的文人般消極避世、甚至自尋短見,才有了如此多的經(jīng)典傳世。
東坡的魅力在于他的凜凜浩然之氣。他一生剛直,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作為“元祐黨人”的首領(lǐng),卻渾然不知黨派為何物,他絲毫無利己之心,權(quán)利之欲,否則以他的名氣和才能,政治前途無可限量。遇到不平之事、厭惡之人,他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無論當政的是王安石領(lǐng)銜的雷厲風行的新黨,抑或司馬光為首的因循守舊的舊黨,他都極為恪守自己的準則——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這種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備受后人推崇和膜拜,然而,帶給帶給家人和朋友的卻是憂心和焦慮:令人不知應(yīng)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傷害而勸阻他、保護他。他身上那種氣來源于道德,非人力所能扼制,亦不會因外物而有所改變。
東坡的魅力在于他對待親友的至誠。蘇東坡性格呈多面性,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有時又激烈而固執(zhí),他不會受別人影響,而且你無法和他辯論,他往往急躁,灰心喪氣,喜怒無常。這種人往往不相容于時代,會在不經(jīng)意間得罪很多人,嫉妒、敵視、不屑他的人不可計數(shù),然而這種人卻是值得交而且是能交到真正朋友的人。歐陽修、梅圣俞、張方平、司馬光、文同、米芾、李公麟、黃庭堅、秦觀、蘇轍、曾鞏、惠勒、參寥、佛印,包括晚期的王安石都與他有極為深厚的交情。東坡最重感情,無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所以才有諸多感人作品的傳世。詩人大都多愁善感,在東坡身上體現(xiàn)的更加明顯。沒有對愛妻王弗的沉痛懷念,哪有“十年生死兩茫?!钡陌l(fā)人肺腑;沒有對兄弟兼摯友蘇轍的深切思念,哪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中秋絕唱;沒有對好友的至誠留戀,哪有“天涯流落思無窮,既相逢,卻匆匆”的入木三分……如此至情至性又才華橫溢的人物,著實“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蘇東坡的魅力說不完,蘇東坡的故事道不盡。他猶如上天貶謫下界的文曲星,光耀著中華文化史;又似一個理想的完美主義者,激勵著后世之人。有詩為贊:
文苑百花齊放,詞壇畢力獨擎。承先啟后竟無爭。博學(xué)出刻苦,妙筆本天成。淡看烏臺淫雨,醉拂赤壁清風。遷謫苦樂一從容。飛鴻諳荏苒,曉夢是人生。
我想更深地走進蘇東坡的內(nèi)心世界,于是在眾多關(guān)于蘇東坡的書籍中,我選中了這本《蘇東坡傳》。
從書中的標題,很容易能看出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地方,這跟它的作者——林語堂有關(guān)。林語堂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一位才子寫一位才子,就誕生了這本《蘇東坡傳》——20世紀四大人物傳記之一。
蘇東坡多次被貶謫流放,大半生都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盡管多次遭遇,苦難深重,但他卻沒有抱怨和頹廢,總是那樣豁達,總能找到快樂的理由。
蘇東坡受盡磨難,而依然快樂達觀,能成為豪放派的代表,固然可贊,而讀罷掩卷,我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蘇軾毫無疑問是個“狂者”。論語里有一句話“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則欲得狂狷者??裾撸M取於善道。狷者,守節(jié)無為?!弊鋈俗鰝€狂者可以,但不能做一個狷者。
的確,蘇軾的才華,超過了幾乎當時的所有人,有狂傲的資本,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也為狂所連累,成為他各種挫折的根源。烏臺詩案,就是一個典型的的例子。
狂傲,說的好聽點,是恃才傲物,說的難聽點,就是自負。當年,蘇軾做官時,他好友的父親,陳希亮,作為他的上司,不停地打壓蘇軾。哪怕一篇很簡單的文章,蘇軾都要寫很多遍,因為陳希亮怎么都能找到一點漏洞。有人說,陳希亮是無中生有,他為此解釋說,是看出了蘇軾特別驕傲,怕他以后在官場上,會吃大虧,所以才打壓他,磨磨他的銳氣。想必蘇軾有些是接受了,但是我想骨子里的東西并沒改。
近來一鼓作氣讀完國學(xué)大師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蘇東坡傳》——中國現(xiàn)代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很久沒有這種欣欣然而“一飲而盡”之酣暢感了。《蘇東坡傳》,非簡單流水帳,更非采用“春秋筆法”,而是林語堂閱讀大量資料,包括蘇東坡的札記、詩詞、私人書簡等后所著的傳記。
蘇東坡也好,林語堂也罷,都是他們所在的時代響當當?shù)娜宋?。蘇的魅力和錦繡詩詞流傳千古,而林的小說、文章、學(xué)問也擁有近現(xiàn)代數(shù)一數(shù)二的力量和感染力。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與蘇東坡有諸多相似之處,不然為何其言己了解、喜愛蘇東坡,而又能將《蘇東坡傳》寫得如此色彩鮮明、感情豐富。
蘇東坡的一生精彩絕倫,獨一無二,正如書中所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钡沁@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觀其一生,蘇東坡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
蘇東坡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xué)”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的關(guān)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以此來告知朋友不必擔憂。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盞。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東坡的一生,浮浮沉沉,生如浮萍,只能隨風不定,可是他憑借著得天獨厚的達觀心態(tài)依舊把每一天都當作是命運的福祚,不辜負任何一次的朝暉。如他所言,“人生有味是清歡“,清者自清,哪怕舉世皆濁,他依舊自在如風,因為風清月朗,他已然了解生命真諦;歡愉可享,不畏世道艱險,他仍舊能夠恣意歡歌,因為歷盡千帆,他早就明白及時行樂的道理。
蘇軾作為天生奇才,感受細膩,思想盈透,詩文俱佳,赤子秉性,絕不為自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不精于自謀,卻愿意為百姓分憂解乏;他雖不存一文,但卻覺得自己富比王侯;他性格倔強卻富有捷才,多才多藝、好奇深思。他處世接物不落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xué)為準繩,而骨子里則是一純?nèi)坏兰摇?/p>
論文采學(xué)識,東坡遠超同道,因此他反而比某些沽名釣譽之輩更溫和友善。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者。
然而,或許是才學(xué)過富,蘇軾有時未免太心直口快,這也許就已經(jīng)為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埋下了伏筆。時人都稱蘇學(xué)士滿腹學(xué)識,唯有其侍妾朝云一語道破,“學(xué)士滿肚子的不合時宜“。這話聽來即是好笑可愛卻又讓人心酸感傷。性格耿直如他,自然不屑表里不一,可是在言論遠不算自由的北宋,禍從口出實在平常。更何況他一直站在世人關(guān)注的頂峰之上,高處不勝寒,暗地里不知有多少雙嫉妒的陰爪只等著他一個不防備,便要將他拽入萬劫不復(fù)之境。
“成也其詩,敗也其詩”,說的便是東坡了。
“烏臺詩案”讓人不禁感嘆:天才向來易被妒,鋒芒畢露泄天機。曾經(jīng)同道狼子心,子瞻禍從口中出。但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郁郁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chuàng)作才情也像是被瓢潑春雨侵襲之下的嫩筍,反而瘋狂滋長。在那遠離京都的密州,他只是抬頭遐思,而后沉吟之間,便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diào)歌頭》。即使千年之后,我們不見斯人,卻仍然可以在這皎皎月光下想見其時其景。后來晚年的他身處嶺南蠻荒之地,卻依舊可以寫詩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其人之大觀讓現(xiàn)時多少妄自菲薄之人自愧不如。
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卻讓他的人性更趨溫和敦厚,而非尖酸刻薄。今天的我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人生之苦而不尖刻的緣故。
起起伏伏的人生也造就了東坡身份的多元性,難怪林語堂先生說:“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他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友人,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實踐的工程師,是假道學(xué)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他還是詩人,是生性詼諧卻又會在月下漫步遐思萬千的性情中人。
然而才學(xué)也好,樂觀也罷,最讓我感動的是他的淳樸自然。他人生的第一次失意來自于王安石,結(jié)果人人皆知,這位曠世奇才要從光輝萬丈的神壇上被驅(qū)至偏遠鄉(xiāng)壤,他被流放道了惠州。東坡完全可以從朝廷大員變?yōu)槠胀ㄞr(nóng)夫,說一點不在意是不可能的??伤质悄菢拥靥┤蛔匀簦八撊ヒ屡邸⒚弊?、靴子,頭發(fā)用最廉價的發(fā)帶束起,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澤。”子瞻當真赤子也。
“他為了和朋友在船上相聚暢聊,竟回家央求妻子給他些酒”。讀到這一段我?guī)缀蹩梢韵胂蟪鎏K夫人搖著頭微微發(fā)笑的模樣,她那才冠古今的丈夫現(xiàn)在就像是個小丈夫在向她撒嬌。“他會努力地學(xué)習(xí)種糧食、向有經(jīng)驗的農(nóng)民討教,認真地種地。”他就是以為名副其實的農(nóng)夫。東坡更愛研究東西,他研制過墨,后來聽大兒子邁說,他差點把房子點著了。最讓蘇東坡著迷的還是煉丹術(shù)。在流放的閑云野鶴的生活中,蘇東坡還結(jié)識了很多道士和尚,這讓他產(chǎn)生了歸隱之思。但一切在皇帝駕崩,小皇帝即位,太后掌權(quán)后又有了變化。他脫去農(nóng)夫的外衣,繼續(xù)他的使命。
他就這樣一直在路上,歸京又被貶,大起再大落,其中坎坷,不由分說。顛沛流離,親友漸散,可東坡還是東坡,依舊是那個從四川眉山走出來豐神俊逸的少年,永遠年輕,永遠熱情澎湃。在臨死之前,他自題畫像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彼阉目嚯y作為一種歷練,他永遠是笑著的蘇子瞻。
林語堂先生做結(jié)時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p>
于是千秋萬代,蘇東坡這個名字,注定要被永遠銘記了。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照古時人
望著夜幕中的那輪月,深邃的黑幕將我引向千年前的那抹身影??彰鞯脑鹿馊绶e水滿溢整個庭院,影影綽綽的是似荇藻般交叉錯雜的竹與柏的影。似乎才情總與美酒為伴,他在月下舉杯邀飲,衣角被清風帶起,空氣中久久回響那空靈的詩。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這位月下的漫步者,正是蘇東坡。
最先知曉蘇東坡,是從他的詩、他的詞開始的?!爸裢馓一ㄈ齼芍?,春江水暖鴨先知”,簡簡單單的幾處景物便描繪出一幅江南的早春圖;“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洋溢青春樂觀的精神;“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道出人生的哲理。他的詩詞始終大氣磅礴,一如他的人。蘇軾的一生,交織著才情與坎坷,亦是一首令人回味的詩。一首帶著畫,隱著情,有時天真,有時老練的史詩。
在《蘇東坡傳》中,林語堂的筆下,卻讓我看到了一個更為生動的蘇東坡。最吸引我的卻是他剛正不阿,一心為民的品性。他在面對邪惡,面對錯誤,勇于提出,敢于批評。在他看來,榮華富貴,安寵榮辱不過是一己私欲,過眼云煙。他雖身在官場,心卻在田野。他的雙眼,關(guān)注的是百姓的愉悅與疾苦;他的目標,定位在百姓民生之上。就如西湖的蘇堤,原來是蘇軾在杭州做太守時,發(fā)現(xiàn)西湖中有一種水草,破壞了湖的水質(zhì),影響了杭州百姓的生活用水。于是他帶領(lǐng)大家清除水草。然而清除的水草無處可放,他便想到了在西湖中建堤。這樣既為這些水草找到合適放置的地方,同時還可以方便人們在西湖的出行。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舉措。
蘇東坡也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闭媸呛靡粋€“無一個不好人”啊!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也會有他善良的一面。但放眼現(xiàn)在,誰能說自己相信“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最多也不過是認為天下并非全都是惡人罷了。不過這也有無可奈何之處,現(xiàn)如今,我們無法辨認他人臉上的表情是出于真心,亦或是假意。于是,我們不再相信陌生人,乃至于身邊的親近之人。說到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吧。因此,現(xiàn)在的我們或許無法理解古人是以怎樣的心態(tài)說出這樣的話,那份淳樸、摯誠是我們所不能想象的。
為人父母,蘇軾卻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我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边@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他兒子“愚且魯”,這是為何?細細一想,卻也了然。他是明白的,他知道自己此生的多災(zāi)多難,多是由于他的才智。能力越高,身上的擔子也就越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士人向來就多了一份責任,那兼濟天下,關(guān)護黎民的責任。是了,或許糊涂是福啊。他自然不愿他的孩子如他般艱辛,這也是一個父親最真切的祝福吧。
他一生都處于政治漩渦之中,卻并不精于自謀,應(yīng)該說他是放任不羈、風光霽月的。“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边@句蘇軾的《留侯論》中的話,不也是他自身的寫照嗎?這樣的他,是那般的令人傾倒而又望塵莫及。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
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蘇軾的絕命詩,寫盡了他一生坎坷。他的一生就如大海中的一葉孤舟般大起大落,雖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卻更趨溫厚,而無尖酸刻薄。我想,我無法走近這位偉人,卻也愿在這千年之后探尋他的足跡。
春去秋來,朝午暮夜時,彈指間,流年暗換,物轉(zhuǎn)星移,為之奈何。逝者如斯,惟余滄海桑田中的翩然一角。凝望那千年前的身影,泛舟湖上,談笑風生間,淡看宦海沉浮。
蘇東坡如今的家喻戶曉,大多來自于詩文,而我看來,他的文章貴在一個“恰”字。何為恰,毛澤東說,“恰同學(xué)少年,風華正茂”。不多不少,剛剛好。蘇軾的文章正是如此,他從不會像而今的我們一樣,伏在案頭不知如何下筆,半天寫不出來個題目,苦思冥想憋出幾百字來交了了事。他從來都是行云流水,行至心頭一亮之處,便筆走龍蛇一作,適逢其會,猝不及防。文章練達,立意深刻,一字不多,一字不少,讓人讀之朗朗上口,眼前一亮,頗有勝讀十年書之感,而又絕不晦澀難懂,這便是文章之恰。如《赤壁賦》中最后一句“不知東方之既白?!比粚懗鎏K子之率真任性灑脫之天性,而“不知”二字又描繪出他物我兩忘之崇高境界。文章戛然而止,又怎會不讓人瞬間悟其所旨,大汗淋漓,拍手稱快!
而“恰”之來源除了文章排布之巧妙與拿捏之感外,更重要的,是要與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極其深刻之共鳴,你對它有獨到的見解,有深刻的理解,甚至只是簡單的喜愛,你要想寫它,愿意寫它,有一種極其強烈的感覺告訴你:快,快把它記下來,寫出你內(nèi)心的想法,快!于是,你寫出一篇文章,你想你所想,記你所記,就算文字并不華麗優(yōu)美,但這時你已經(jīng)贏了,因為樸實無華的真情實感總比虛無空洞的修辭麗藻要好得多。有些文章使人讀來美則美矣,毫無心意,便是此因罷了。
蘇東坡之偉大,更在于其思想的高度與其遠見卓識。同在一葉扁舟之上,共遇人生之磨難,凡人只能感其生命之渺小短暫,蘇子卻能跳脫孤舟,跳脫赤壁,跳脫人生,站在宇宙之外悟出:世間萬物,皆為永恒。如此大家,怎能不讓人佩服!而對于王安石之變,大多人認為蘇軾在其中充當了所謂保守派,其實不然,正因為其思想的不保守,使得他看得更遠,才促成了他行為上的保守。在王安石變法的一開始,他便看出王安石心中充斥的極權(quán)主義,他一上臺,便開始清除異己,他的新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似乎只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從未站在國家與人民的角度去思考,蘇軾意識到了這一點,他知道這樣的變法不會成功,更會危及國之根本。他的赤子之心讓他成為了世間萬民的辯護人,于是這位百姓的辯護人便毅然站到了王安石的對立面,甚至于他賴以生存的朝廷的對立面,與世間萬千蕓蕓眾生共進退。
又是農(nóng)歷十五日,我抬頭望向夜空中溫潤的圓月,不禁想起那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想起這樣一位翩翩立于世間的曠達才子——蘇東坡。從小我便喜愛讀蘇軾的詩詞,若是能有一本書帶我穿越時空,真正領(lǐng)略他的作品與人生,那便是這本蕩氣回腸的《蘇東坡傳》。
何人坎坷能比蘇東坡的一生呢?烏臺詩案,《湖州謝表》才情難抑,險些喪命于新黨之手;朝政動蕩,針砭時弊忠心進諫,卻屢屢遭到放逐。不斷在重用與貶謫的蘇東坡,甚至生命將逝之時也是在回京的路途中奔波著。
文人墨客的作品,總是與他們的經(jīng)歷與心境有關(guān)。經(jīng)歷過如此坎坷的他又寫出了怎樣的文字?充滿坎坷的生活,本應(yīng)該對應(yīng)著悲傷凄涼的作品,可蘇軾呢?政績斐然、才情過盛,招來多少人的妒忌與陷害;耿直純良,卻成為他人利用的把柄。即使屢遭迫害,蘇東坡仍選擇不茍同,依然高聲吟誦著:“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樣的勇敢與正直,本就已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品格。他可以去抱怨遭受貶謫之苦,但卻選擇了“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竟能將貶謫稱為“此生最為奇絕的遠游”,竟能將九死不悔書寫而出。他可以去暢談懷才不遇之情,但卻選擇了“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竟能勸服自己不要過多沉浸在悲傷之中,反而要及時享樂,與長江共飲。這又是怎樣的樂觀與曠達!生于人間而又高于人間,不可不謂之超凡!
蘇軾曾為他剛出生的兒子寫下這樣的詩句:“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边@不免讓我有些許詫異,沒有望子成龍的期盼,沒有要其出人頭地的要求,卻只希望孩子“愚且魯”,為何如此?細細一想,卻也了然。這不僅僅是父親對孩子真切的祝福、希望孩子一生順遂,更是一種超脫的思想與觀念。蘇東坡嘗盡了人生的艱辛,在這樣動蕩的背景下,才智為自己帶來了多少的波折與苦痛。位高權(quán)重也好,才情過人也罷,“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又怎比得上“詩酒趁年華”!
東坡之詞,壯者闊如海,恬者淡如茶,燦爛地屹立于文學(xué)之巔。東坡其人也正如其文,豪氣而曠達。合上這本《蘇東坡傳》,他那回蕩的正氣與豁達的吟唱,依然縈繞在當今的人世間。
蘇東坡,一位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會詩人。他那樣的人物,世間是獨一無二的。
在一千年來,為什么中國歷代的人都是那么喜歡這位大詩人,我一直不解,直到讀了《蘇東坡傳》,才能稍微理解一些,不是那么透徹,也不是那么清晰明了。但就是這么一些,冷我有了深深的感觸。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xiàn)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fā),或隨興而為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于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眾,為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xiàn)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眾的人。事后,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為鄉(xiāng)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
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義,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yōu)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jié)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舍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認識他,并努力透過書去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yōu)游卒歲,且斗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xiāng),一副鄉(xiāng)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并躬行實踐的清歡。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并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jīng)過磨練,漸漸轉(zhuǎn)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zāi)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舍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
“我寫蘇東坡傳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林語堂在序中這樣說道。我經(jīng)常見到有作家只是為了樂趣而寫文章,但沒想到會記錄得如此完整卻語言婉轉(zhuǎn)自然。在讀過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后,我不僅更加了解了蘇東坡,也對林語堂本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原來我只是在課堂上學(xué)習(xí)過許多蘇軾的文章詩詞,也僅僅聽過一些有關(guān)他的佚事。我心中已經(jīng)贊嘆,這真是文學(xué)大家。望著書的封面,我想到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钡乃季w;我想到了“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钡娜崦?“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钡暮狼?我也想起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象……懷著滿滿的好奇心我讀完了此書。我知道了許多曾不知道的事,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人好朋友,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
林語堂寫道:“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現(xiàn)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里?!北M管如此,蘇軾的一生無疑是成功而值得我們借鑒的。雖然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不平,但得意之時還是比失意的時候多,怎能不自在逍遙呢?
認識林語堂也是在課堂上聽說過其奇聞佚事,他以幽默的文筆出名。但在《蘇東坡傳》中我卻更看到了林語堂先生的專注與感性。有人評論道,沒有人能像林語堂一樣把蘇東坡分析得如此透徹。我也十分贊同這點,對于一個自己崇敬而喜歡的人,每個人都會對其深入地了解,但能將之記錄為文字并繼續(xù)影響其他人為之動容的,少之又少。林語堂讀懂了蘇東坡的樸實而高尚,讀懂了蘇東坡的固執(zhí)而善良,亦讀懂了蘇東坡的真性情。或許就是這樣,林語堂對自己崇拜的人的描寫中并沒有用太過華麗的字詞去堆砌,而只是樸素地完成了這部傳記。這樣也的確和蘇東坡的性格十分相符。
在讀《蘇東坡傳》時,既能讀出蘇東坡那淡淡的'味道,也能讀出林語堂這淡淡的味道。林語堂說過:“我不是把書當小說寫的?!彪m然他寫的都是事實,但是那事實讀來卻并不乏味,通過合理的想象修飾,人物都活起來似的。這些,也正是我們讀者想要的。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著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于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說,蘇軾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說:“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于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于他詩文書畫藝術(shù)上的卓絕之美?!?/p>
從人生經(jīng)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笆朗乱粓龃髩?,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quán)的中心,但很快由于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云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后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風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么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zāi)民、減免租稅、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惠州的“玉塔微瀾”、徐州的“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著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憂愁,“大江東去浪濤盡”的氣勢……無不流露出詩人的豪邁奔放??晌覍μK東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讀了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傳》,才明白蘇東坡原先是千古奇人。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他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僅有他自我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熱愛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東坡情感豐富,對其亡妻寄以青絲,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表達了自我的傷痛。蘇東坡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群鳥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賣青春”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他知己無數(shù),兄弟情深,蘇東坡又是幸福的。
蘇東坡有一身浩然之氣,王安石變法出現(xiàn)了種.種弊端,蘇東坡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包括他自我的政治哲學(xué),也表現(xiàn)出他個人的氣質(zhì)與風格,機智學(xué)問與大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他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回歸與清純與空靈。他習(xí)慣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應(yīng)對困難。蘇東坡具備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超凡脫俗,剛正不阿,坦坦蕩蕩,使他任何環(huán)境中處之泰然,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達的一生。身處逆境也不覺痛苦,腳踏荊棘也不覺悲涼,始終堅持樂觀,像他的詩詞一樣千載有余情。
細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先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tài)度和別樣的人生哲理。
剛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真是一本好書。雖然這本書是林語堂用中文寫,張振玉中文譯的,但讀起來思維流暢,不似一般英譯漢的著作那樣識字式的拗口,林語堂從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蘇東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講故事一般把這些小故事連成一個大故事,讓人看到蘇東坡的偉大人生。
我不懂詩,不懂詞,不懂書畫,說起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向來只有一個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里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憂國憂民,沒有過深入的了解。真是要謝謝林語堂,在這本書里,他總是有最真實的小故事佐證,有最優(yōu)美的筆觸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見解。蘇東坡傳拉近了我與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距離,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實的詩人畫家蘇東坡,另一大額外收獲就是知道了中國古代的民俗、民間思想、人的生活狀態(tài)、政治體制等等到底是什么個樣子,還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謂一言難盡,太多的東西一般得靠一本書承載,在這里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舉一二了。
蘇東坡的生活離不開酒、肉、詩、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來最真實最自然;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古往今來最純真;蘇東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驅(qū)使四處遷徙,未嘗得安生,古代的社會里人似乎只能選擇這種被安排的命運,除非做個吳復(fù)古一樣的道人,顧影自憐不禁慨嘆。
讀蘇東坡我倒是最喜歡‘蘇門四學(xué)士’中的秦觀,摘書如下“秦觀這位風流瀟灑的詞人,據(jù)野史說曾取過蘇東坡的小妹,秦觀尚未應(yīng)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流,有不少的女友。后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妓為愛他尋了短見”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比珪淖詈笠痪湓?,讓我聯(lián)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實幽默自然快樂。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边@是北宋詞人蘇東坡——曠達超脫。但我認為這是一個高傲的蘇東坡,因為世上僅此一個蘇東坡,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閃耀在中國的星空。
青春盛開,美好凝眸;青春為畔,永恒的河。東坡的第一位妻子王弗容納他的年少輕狂,指導(dǎo)他該如何為人處世,伴他走過青春年少。在她十周年忌日時,蘇東坡為你她作詩一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睆淖淤俚氖藲q到二十九歲,二人在側(cè),佳人共度青春。蘇軾對于這個追隨自己十一年的人,懷有不舍的深情與刻骨的感激。
恰同學(xué)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一代少年,壯志凌云,抱負不凡。所謂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都在這個少年身上體現(xiàn)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他是他靈魂上的雙胞胎,是莫逆之交。與“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曹氏兄弟截然不同的是,他與胞弟子由的手足之情,令人心生羨慕。他們政見同一,子由教子儋沉穩(wěn),子儋教子由學(xué)識。記得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子由天天給兄長送飯。中秋月夜醉后,子儋懷想的還是子由。本說兄弟只是血緣上的親近相似,但他們由貌至氣質(zhì)無一不隨時產(chǎn)生共鳴。只是可惜的是,東坡死前都未能在見子由一面。但所幸這首詞流芳百世——《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蘇軾對于病故妻子的悼亡,對于兄弟的親情,對于國家的熱愛與渴望報效,還是對于黎民百姓的造?!c濟難中的百姓,幫助百姓飲水解渴,建設(shè)公立醫(yī)館,這都是他人格高尚的所在。
自然,他也有一具有趣的皮囊。
貶謫他鄉(xiāng),窮鄉(xiāng)僻壤,不比京都的繁華,一切都如煙云般消逝了。但東坡居士的日子從來沒有寂寞過。清水煮豬肉,研制墨水,釀造酒飲,吃羊脊,種田,料理園子,這是他隨處可棲的江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有趣的皮囊與高尚的靈魂相結(jié)合,是我們所景仰的蘇東坡。
大江東去矣,東坡已逝矣。東坡曾追求長生不死藥,但未得愿,他的肉體已歸西。但我仍將他之魂銘記于心。沒有了皮囊的束縛,東坡來往世間豈不易哉?
我相信他在時空以外凝望著我們,在骨肉之中指導(dǎo)我們。
今年夏天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熬的把《蘇東坡傳》看完了。
很奇怪,我看了這本書,反而越加的討厭蘇東坡,甚至連書都不想看下去了。
蘇東坡盛名于世,但他對曹操的這一番“高論”,確實在不敢恭維,曹操是疾病發(fā)作而死的,又不是拉去刑場砍頭,你叫他如何“臨危不懼”?曹操并沒有呼天搶地的不肯去死,又怎么不英雄?老話說的好:“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辈懿匐m非去就義,但死的的還算從容能,絮絮叨叨的安排這些事就是從容的表現(xiàn)。不錯,和許多英雄相比,曹操的這份《遺令》一點也不好,但這份《遺令》卻普普通通,是在比那些有政治口號、寫滿官腔套話的遺囑要可愛的多真實的多。反倒是“了不起”的蘇東坡,多少露出了點庸人的尾巴。
再說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這件事吧,鄭俠所上交的畫中農(nóng)民為了還春時欠下的債,死命的砍樹賣錢,而他們卻沒考慮到,如果不放這份債,農(nóng)民們會更加痛苦!
這本書,我再也不會看第二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