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己。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學語文唐老師講課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皭邸笔抢铈?zhèn)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每天面對性格各異的學生,總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教育難題。有些時候自己絞盡腦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沒有形成較好的解決對策。通過我鄉(xiāng)弘毅書社的成立,給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讓我認識到了讀書對于一個人,對于一個教師來說的重要意義。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很多的教育理論和方法給了我啟發(fā),而且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的辦法,這也燃起了我對讀書以的`熱情。
在書中的第28條建議中,提到了勞動的重要性。這里的勞動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動手操作。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我深有體會。有時候教師說了一堂課可能也不及學生動手試一試,理解的扎實。所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動手操作的形式讓學生更為直接的感受和體會,提高教學的效率。
在床頭,我習慣放著幾本書。其實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時間看,有時純粹是為了心安,有時是等閑暇時間拿起來翻翻,讓自己有所收獲。其中吳非老師的隨筆錄《不跪著教書》,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買此書,那還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書店時不經(jīng)意間覓得的,《不跪著教書》,一個很有骨氣、很有個性的書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著倔強,透著理性,透著思索!我激動地捧起來翻閱,永不凋謝的玫瑰、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愛與敬重的閱讀、往高處飛!、實話怎么說?和在歡樂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顯現(xiàn)出一種為人的道理,一種正直純潔的氣質。我立刻喜歡上了這本書。簡單地瀏覽之后,交款,攜書回來,細細品味。
輕輕打開書的扉頁,一看作者的簡介才了解到,原來吳非是王棟生老先生的筆名,他是江蘇省特級教師,是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現(xiàn)任于南京師大附中。他還是一位頗有影響的雜文家,獲得過首屆林放雜文獎,出版過好幾個雜文集,著有《中國人的人生觀》、《中國人的用人術》、《污濁也愛唱純潔》等。這次,他把近幾年來寫的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匯集成一本書,取名就叫做《不跪著教書》。
這本《不跪著教書》記錄了吳非老師對當前各種教育問題的思考。書里沒有什么高深的觀點,也沒有那些晦澀難懂,拒人千里的理論,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來有關教育問題的隨筆雜感,有的是對教育現(xiàn)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學隨想,有的則是和同行或學生的對話。但是,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證著他幾十年教育教學工作的信條:不跪著教書。還有從吳非老師用心書寫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種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著一股教育的激情,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氣而深深敬佩,對他充滿思辯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絕!這股力量讓我們思想徘徊者頓時猛醒,讓那些不思進取者努力奮進!
在《我美麗,因為我在思想》一文中,吳非老師曾寫下這么一段讓人振聾發(fā)聵的文字: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就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意識。常有教師批評學生作文沒有思想,然而教師大量的所謂教學論文與德育論文完全是文件資料的克隆與重組,沒有獨立的思考,缺乏個人智慧。面對一本教參,他不敢說不面對外行領導的錯誤指責,他會立刻匍匐在地。教師喪失了獨立思考精神乃至喪失尊嚴,能靠他去立人嗎?我一直有這樣的觀點: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段文字可謂一針見血,切中了當今教育的要害。一個人,假如沒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個活在別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師,特別是一位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從事的`教學工作只能是不斷地重復自己的勞動,其工作完全沒有創(chuàng)造性可言,致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好像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壓縮餅干,學生沒有自己的思想個性,沒有個人的立場觀點,鸚鵡學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實的思想侏儒。
吳非老師在《做最出色的教師》一文中秉持這樣的觀點:要讓自己的學生出色,教師必須出色;想讓學生多讀書,教師首先應當多讀書,自覺地多讀書。這句話,真可謂是實話實說,我們教師要堅持多讀書,才能讓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得到學生的敬重,讀書應成為我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語文課的源頭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細流,照搬幾本教輔用書,而要有廣泛的來源。征服學生的不是強權和暴力,而是知識的光彩炫目。我們不能只是求別人,布置學生的閱讀任務,自己先要去完成,還有不盲目地排斥時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學生對話的權利和主動。平時多與經(jīng)典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導學生的閱讀。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是當下流行的一句廣告詞,此言非虛!面對思想貧乏的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喜歡他的語文學科,喜歡他的語文課堂,實在是強人所難;要求他引領學生邁進瑰麗多姿的文學圣殿,走進浪漫自由的語文王國,也實在是恨鐵不成鋼!想想吧,如果我們語文教師自己本身是缺鈣的人,要求其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患軟骨病,除非學生自個兒偷偷吃了高鈣奶粉,不然,要想學生強身壯骨便是癡人說夢!
假如,我們的教師都有一些值得一讀的好書;假如,我們的教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精力,為豐富自己而不斷地讀書;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把讀書作為提高生命質量的途徑;假如,我們的教師能夠邊讀書,邊研究思考,那么,我們教師的生活就充實了,精神就豐滿了,心靈就凈化了,生命就更有價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義了。吳非老師在《只要肯讀書》說:只要肯讀書,什么都好辦。不管以后課堂模式如何,老師還是要在課堂上與孩子們說話的;無論如何,別讓孩子們看不起你。說得多么樸實,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們年輕一代的教師能注意知識的積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條件有限,那也要有點自己提高意識,哪怕讀點閑書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讀書不多,聽聽別人說讀書也行??墒?,在現(xiàn)實中,對于讀書,我們許許多多的教師沒有過高地要求自己,磨練自己。教師是離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說,我們教師應該是積極的讀書,然而現(xiàn)在,讀書有時也成了當下教師的奢侈。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我們教師應有這樣的思想認識,語文教師更應奉它為至寶。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平時不讀書,也不看報,課堂語言必然蒼白無力,學生聽之定然是索然無味。長此以往,語文便成了最難學的學科,語文課堂便成了學生最不歡迎的課堂了!用吳非老師的話說:他們能把語文這種最有靈性的科目上得讓學生討厭,也真難為他們啦!
還有《讀好書如播種》一文,著實讓我感動了許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報道談起,倡導人們要抓緊讓孩子們進行文字閱讀。我覺得吳非老師說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養(yǎng)成雖然途徑多樣,但是通過讀書獲得文明教養(yǎng),通過文字閱讀凈化心靈世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吳老建議,讓孩子們睜開眼看世界的時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東西,接觸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誠實、友愛、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讓愛和美充實孩子的心靈世界,讓崇高和尊嚴引領青春的目光。 要想讓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從現(xiàn)在起,讓我們教師早日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捧起久違的名著,擠兌有限的時間,閱讀文學的經(jīng)典,享用人類的文明,希望從此以后真正地告別跪著教書的歷史。
另外書中《讀名著竟成罪過》一篇也曾講到這么一個例子:有個班主任介紹思想工作經(jīng)驗說,有個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影響了學習,家長憂心如焚;經(jīng)過她做思想工作,該生改正了缺點,再也不看小說了,后來成績名列前茅云云。對此,作者的感受是我為她的學生感到不幸。讀好書就如播種,學生要讀,教師更應該讀。我們有的教師除了習題集練習冊,多年不買一本書,這樣談何人格教育,談何培養(yǎng)有修養(yǎng)的人才?人文閱讀只掛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極有可能又被當成一種幌子。說起文字閱讀,自然會讓人聯(lián)想到文學經(jīng)典,曠世名著,這些人類文明的精華,就像是一盞盞文明之燈,長久地照耀著世界。那么,我們教師就要為他們推薦一些非常經(jīng)典的著作,要他們自由地暢游在其中,盡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說的為了學生迷上了世界文學名著,而憂心忡忡。誠如吳非老師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誠實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如果這些種子能夠在適時地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相信就會有真善美品格的萌發(fā),滋養(yǎng)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而美麗,他就有可能始終站立著生活,就像一個人一樣活著。
不可否認,書中會還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們熟知的中小學和大學教育的現(xiàn)狀,揭示了這個現(xiàn)狀方方面面的社會根源,可以說,大凡與中小學有關的人們:家長,學生,老師,以及學校領導和社會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誰能像吳非老師這樣直面現(xiàn)實,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開種種教育問題的瘡疤,并剖析個中原因的呢?由此,就憑這點,我完全可以說,只有站著的人,才能寫就這樣一部站著的書。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讀完《不跪著教書》,我想這句話應當成為中國教師群體每個人的心靈拷問。
科學家們認為,成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品質,而決定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智商卻并非主要因素,在成功者具有的特殊品質中,良好的習慣與健康的人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給老師下的定義,于今已不大適宜,卻指出了為人師長的基本任務,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教學生做人的道理,即要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性質的核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閱讀中能初步理角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當然,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礎,是根本,失去了工具性,人文性就沒有了依托,但是,人文性更是語文課程的靈魂,失去了人文性,工具性也就失去了意義。一直以來,我們只注意到在語言技藝的層面上發(fā)揮孩子們的積極性,把語文學習孤立地理解為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運用等,卻往往忽略了語言藝術中的思想意蘊,忽視了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而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則具體體現(xiàn)于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
那么,在我們的語文教學過程中,究竟應培養(yǎng)孩子們哪些健康的人格呢?根據(jù)美國社會學家亞歷史斯.美克爾斯提出的現(xiàn)代人的基本特征及曾欣然教授對社會主義新人本質特征的理解,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關鍵在于培養(yǎng)“四心”,即:愛心、誠心、自信心和責任心?,F(xiàn)謹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對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yǎng)的體會。
一、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心教育;
擁有一顆愛心,是做人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首先是培養(yǎng)他們的孝心,沒有孝心,就沒有愛心。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余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可見,一個孩子如果連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都不孝敬,又怎么去愛他人呢?《三字經(jīng)》中說:“養(yǎng)不敦,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缺乏孝心,關鍵是并未體驗到更未理解到父母的艱辛,我們沒有喚醒他們沉睡的孝心。
因此,我們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的愛心教育,讓他們從孝敬父母開始,感受愛,學會愛,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現(xiàn)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滲透愛心教育的篇目是非常多的:《金色花》《紙船寄母親》《背影》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體驗并理解對父母的愛;《阿長與〈山海經(jīng)〉》《老王》等文章,可以教孩子們用善良去體察善良,用愛心去換取愛心;《黃河頌》《最后一課》《木蘭詩》等文章,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愛國情懷;《春》《濟南的冬天》《珍珠鳥》《敬畏自然》等文章,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高尚情操……
二、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誠心教育;
誠信,是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礎?!把员刂倚牛欠ㄑ圆坏??!?清·陳瑚)有人統(tǒng)計,一部《論語》,“信”一共出現(xiàn)了三十八次,可見,誠信于做人之要義。
“人之初,性本善?!彪S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因各種因素的影響,他們童年時的誠實守信會受到嚴重的挑戰(zhàn)。有人分析:兒童說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年人的不良影響,或讓孩子說真話而受懲罰,或自己就常常說謊……
因此,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身作則,“言必信,信必果”,讓孩子意識到,謊言才是災禍的導火索。只有讓說真話的孩子受到鼓勵,而讓說假話的孩子受到懲罰,并持之以恒,才會讓孩子逐步養(yǎng)成誠信的好習慣。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以誠信為準則的信客,以服務大眾為已任,歷盡辛苦,受人誤解甚至蒙受冤屈,卻依然能夠寬容和體諒別人,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誠信楷模么?
三、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信心;
自信心對孩子的發(fā)展起著決定作用,自信導致成功,自卑導致失敗。
當前的孩子,自信心是顯然不夠的。由于長期受到優(yōu)越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害怕挫折,自己壓抑,敏感,孤僻,有的甚至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老師的一句批評就走上了不歸路!“偉人之所以偉大,只是因為你跪著。站起來吧!”(但丁)我們千萬不可忽略,要喚醒孩子們心中的巨人——自信心。
“故遇笨拙執(zhí)拗之弟子,必多方以誘之,既得其機之所在,即從此鼓舞之,蔑不歡欣,而惟命是從矣。若曰以夏楚為事,則其弟因苦,其師庸樂乎?”(王筠)成功的經(jīng)驗是建立自信心的基礎,在經(jīng)常的挫折和失敗的影響下,人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而形成自卑心理。我們可以利用《在山的那一邊》《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孩子們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我們應多讓孩子們體驗成功,對他們的一些小過錯,切忌動輒發(fā)怒,挖苦,諷刺甚至體罰,而對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則應多鼓勵,贊美,讓他們在日進月漸中,能有自得之樂,即使愚鈍,也不至于沮喪無為,讓他們意識到“尺有所短”,但“寸有所長”,增強自信心,做到競爭失利不灰心,競爭取勝不滿足,不怕失敗,屢敗屢戰(zhàn)!
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們的責任心;
責任心,是社會主義新人的主要標志之一。沒有責任心的孩子,永遠也長不大。現(xiàn)代社會,人們相互依賴的程度越來越高,分工越來越細,分工越細越需要責任心。
孩子們隨著年齡增長,獨立意識逐漸增強,而另一方面,又往往離不開對老師及家長的依賴性,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形成他們的獨立發(fā)展,自己教育,自己服務的意識。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的放矢地培養(yǎng)孩子們負責任的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經(jīng)常反省自身的言行,正確面對自己的過失,勇于承擔責任,在家庭和學校中承擔具體責任,自己服務,服務他人,有社會責任感等。我們有的師長要么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懂事”,不給孩子鍛煉機會,縱容其過錯行為,要么對孩子的過失大聲訓斥,甚至夸大其辭的恐嚇,都不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
當然,作為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教學中的人文關懷,要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使之擁有“四心”,首先得學高為師,行高為范,為人師表,為人典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們是否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了呢?我們熱愛工作,熱愛學生了嗎?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過言而無信嗎?我們做錯了事,傷害了學生時真誠地道過歉嗎?顯然,如若不能正確的為人,亦便不能很好的為師。
讀這本書,最先讀的文章,就是錢夢龍老師為本書寫的序,我就想淺淺地教語文讀后感。在錢夢龍老師的文字中,隱隱看到一位機敏與奮進的教壇新秀一步步的走向語文名師。在這條路上,除了天生的文字敏感,我更看到了鍥而不舍的勤奮與刻苦。接著拜讀的就是肖培東老師的后記《淺淺深深,語文是你》。在肖老師的深情文字中,觸摸到了母親、父親和老師,在他娓娓動聽的文字中,我更感受到一顆語文老師的敏感與勤奮。
然后開始細細品讀這16個課例,但是因為這些課例中的的一些文章不是蘇教版中的文章,自己并未上過課,所以感觸不是特別深。但是《孔乙己》與《一雙手》這兩堂課,我是現(xiàn)場聆聽了肖培東老師的演繹的,所以再看課例,感受格外真切。聽了這兩堂課,又看了這16個課例,在看到黃厚江老師對《一雙手》點評的時候說到“一節(jié)課是一條流動的小溪”,我腦海中突然冒出了這樣幾個字“流水不腐”。
是呀,也許因為肖培東老師天生對文字的敏感,使得他的課有個特色“讀”,“讀”貌似真的很淺,只是讀出來,我們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要求學生上課聲情并茂地朗讀。我們甚至有板有眼地要求學生:一讀字音二讀節(jié)奏三讀情感,在我們“預謀”好的課堂節(jié)奏中,在我們有條不紊的進程中,總覺得缺少點什么,學生對文字的情感把握,好像只能靠學生的意會了,我們實在無法言傳,于是,文字敏感度高的學生,貌似意會了我們要傳達的感受,于是聲情并茂的演繹了我們的期待,而有一部分學生,好像只能在群體的朗讀中感受到似是而非。在肖培東老師的《孔乙己》一課中,“你臉上又添上新傷疤”,借此細細推敲酒客們的對話;“哦”字被師生反復來朗讀,甚至一個“!”也被反復來揣摩。在標點符號的揣摩中,師生共同朗讀讓課堂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肖老師說他是在淺淺的教語文,但是語文本身不是就應該關注文字本身么?那么,我們語文老師是不是都可以按照肖培東老師這個方式來教語文通過朗讀來觸摸文字,把握情感,分析主題呢?其實,好像也是可以做到。我們可以拋棄一板一眼的讀書節(jié)奏,開始來關注文字,但是為什么在我的課堂上呈現(xiàn)的是支離破碎的一個一個環(huán)節(jié),卻缺少了肖培東老師這樣讓人舒服的行云流水的一堂課。在這條小溪中,自然而然的就推進到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毫無做作之嫌。這當然源于名師靈動的語言,源于他們深厚的積累,更源于時時刻刻對課堂的研究。我們在本書中看到肖老師講《孔乙己》,更有幸聆聽了徐杰老師肖培東老師同課異構《孔乙己》。應該說,肖老師公開講《孔乙己》不是一次兩次了,應該手到擒來??墒?,在與徐杰老師同課異構時,肖老師卻從另外一個角度——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講這一堂課。不知道是不是名師,所以特別有底氣呢?還是肖老師更愿意自己突破呢?
今年我教到第二輪,所有的課文我都是第二次教。關于朗讀,沒有特別的研究,只是按部就班的進行?,F(xiàn)在上課的時候,我有的時候會翻閱以前的教案,忙的時候會直接照搬。上完課,暗自心生不滿。在課堂中,總有一種生澀的凝滯感。于是,看到行云流水的課堂,頓生艷羨。所以我想光上課,沒有提升,可能上100遍也還是老樣子??赡苓@也就是鄧虹老師說的,自己也應該同課異構吧。停滯在一個地方,永遠不會前進。像溪水一樣,也許前進緩慢,也許前進困難,但是只要肯努力,就能前進吧。時刻在備課的肖老師,永遠是我的榜樣。只有流動的水,才能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否則就是死水一潭。
肖培東老師上課,談吐精妙,可謂字字珠璣。作為一名愚鈍的語文人,對于肖老師,我估計只有敬仰的份,此生也沒辦法達到這樣的高度。人和人對文字的敏感度還是有差距的。但是,對語文的勤奮與執(zhí)著,好像不應該有差距吧。在錢夢龍老師的文字中,我們看到了那個圍著格子圍巾,頗有五四風范勇敢前行的肖老師,在幾年的時間中一步步成長。誠然,可能肖老師天賦異稟,但是如果沒有他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腳印,恐怕早已迷失在眾說紛紜的理論中去了吧。
在肖老師的博客中,我們看到他的兒子六六的文字,一板一眼,有規(guī)有矩。在肖老師的文字中,我們感受到一種柔軟與溫暖。母親的柔和,父愛的深厚,老師的殷切,都流動在肖老師的筆端,他的文字靈動而溫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能教學生寫作文,自己筆端也能流淌出美好與善良,多么和諧的一幅場景。言傳不如身教!肖老師用自己的文字彰顯了一位語文老師的功力,也默默展現(xiàn)了內(nèi)心的那一份情懷。作為一名語文人,站在臺上高談闊論,恐怕不及一篇下水文來的更為實在吧。雖然,功力尚淺,但是更需要努力。還好,我醒悟的不太晚。
讀一本書,讀名師,更好像在讀自己。
《致語文教師》封底有一段話:作為年輕的中學語文教師,如果能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積累資料、提煉經(jīng)驗,可能于一生的教學研究都有好處。這句話對我深有感觸,我想對于小學語文教師同樣適用。
翻開余老師的《致語文教師》,很多設計創(chuàng)新,很多方法總結,這些都是他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在長期教研、教學工作中獲得的積累。余老師的這本書有兩個優(yōu)點,一來有一線的教學經(jīng)驗談,而且這些經(jīng)驗還被分門別類,比如介紹教學手法的創(chuàng)新就列了學法手法、創(chuàng)編手法等九條,二來有自己總結的創(chuàng)新案例,這些案例的`面還相當廣泛,夸張的說,想教好語文課文,最好先把這本書翻一翻。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余老師更多的是把智慧融進了這本書。其實,余老師的教學智慧背后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教語文是“充分地、有效地運用課文文本,對學生進行積累教育和能力訓練”。確實,現(xiàn)在我看語文教學,真切地體會到不能只教“課文”,一個學期十幾二十篇課文,學生記住了也沒有大用處。一個學期一百多個課時,我認為是提供給學生表達的空間,積累的機會,讓學生鍛煉和積累。書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口頭創(chuàng)編“門庭若市”的成語故事,從課文中找到10個左右的句子并重新排列,全面地解釋什么是神奇的極光……這些事例典型創(chuàng)新,而且始終帶著一種理念、一種實踐、一種思索……在教育教學中,這些方法都值得我去試試,我想一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感謝我們的語文老師》是冰心于1962年7月作的一篇文章。主要寫了三個在初中和高中讀書的少年去看望作者,與作者的一番對話,對話中突出他們對老師的感謝和無限的感激。
老師對我們的`啟迪是令人感慨良多的,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下課以后我去找他談話,他還給出我介紹許多課外的書籍。那一年,我看的書最多了,課內(nèi)的古典文學,像《琵琶行》,我到現(xiàn)在還能背”。老師的教導會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從幼苗到小樹經(jīng)過多少老師的精心培育,我們的身上曾受過多少老師的心血。我們都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應好好地去報答我們的老師,而這回報的方法就是努力。正像文中結尾所說的:“只要努力,老師就沒有白教?!比齻€學生深深地體會到老師所給他們的財富是多么珍貴。如果他們的老師當時在場就好了,老師們知道,他們的學生懷念他們,感謝他們。對于教育過我們的老師,讀后感,我們都應該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努力進取。
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美德,我們不僅應該感謝老師,同樣也應該對其他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母親讓我們誕生,賦予了我們生命,還把我們含辛茹苦地養(yǎng)大我們怎能不去感謝我們的媽媽?所以,我會從現(xiàn)在開始,在無回報的情況下,幫助媽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做更多的事。不用去問,不用去想,感恩的滋味,一定是幸福的。
魏書生認為,尊重別人是一種本事,“不會尊重人,從高層次上講,享受不到尊重人的那種自豪感和幸福感;從低層次上講,自己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魏書生很尊重自己的學生,學生只要有一點提高,他就表揚;學生犯了錯誤,他也不直接批評,而是用唱歌、寫說明書等形式引導學生自己教育。更讓我感動的可是,魏書生還十分注重點燃后進學生的期望之火,善于幫忙學生尋找長處,發(fā)展長處。
魏書生以往講過這樣一件事:新學期,有兩個全校最差的學生進了他的班,他要求這兩個學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每人找到自己的優(yōu)點”。學生說沒有優(yōu)點魏書生則說:“不可能,我都替你找出兩條了”還有一個學生向魏書生坦言“我學的不好,只考了8分。”而魏書生則一臉驚喜:“你一不聽講,二不寫作業(yè),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 蔽蚁?,類似的故事,魏書生肯定還有很多很多,他善于研究后進學生的心理特點,揚其長而避其短,不斷增強后進學生的內(nèi)部驅動力,真正體現(xiàn)了“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而其思想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他所說的'“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人性,會使師生生活在一種相互理解、尊重、關懷、幫忙、諒解、信任的和諧氣氛之中,從而真正體驗到做人的幸福與自豪感,減少內(nèi)耗,明顯提高了工作和學習的效率。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中,斯霞教師強調(diào):“為人師者,特別是小學教師,被孩子看作是智慧的化身、言行的典范,稍有不慎就會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這樣那樣的錯覺。所以,學校無小事,教師無小節(jié)?!边@是多么貼切的總結,這是多么深刻的認識。讓我的心靈一次又一次的受到洗禮。
一名成功的教師總是會用微笑來欣賞每個學生,這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活力,更有利于讓學生構成良好的思想品行,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乃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正所謂好學生是夸出來的,贊揚一則讓他們渴望賞識的虛榮心得到滿足,二則在滿足的情景下能夠作到洗耳恭聽,甘愿理解自己的缺點并加以改正。
所以在工作中,我們要努力做到既尊重學生,又嚴格要求學生,不挫傷其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對犯錯誤的學生,不用尖刻的語言去批評他,而是換個方式,換種說法,讓學生從我的語言中明白自己所犯錯誤,并能自覺地改正錯誤,這樣,既尊重了學生,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個性特點各具形態(tài),對于學生的某些個性特征,比如內(nèi)向、好動、煩躁等,應循循善誘,不能諷刺挖苦,更不能強暴的扼制。
每個學生是一個鮮活的人生世界,我們要經(jīng)過多方面多渠道的疏通,走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教師或朋友的身份展開談話,以進取樂觀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為人師表。那么,我們必須能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
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yè)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皭邸笔抢铈?zhèn)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很欣賞書中這樣一句話:“人生是一項自己做的工程’,堅持自己的信念,并竭盡全力去做好它,不要彷徨猶豫,相信幸福就在自己手中,進取樂觀地應對每一天的朝陽,每一天都是新鮮的人生。”當我們應對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如何看待,就決定了你幸福與否,很多時候,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看待問題,你就會覺得天空不再那樣昏暗,也會擁有陽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閑時間分不清界限。我們隨時可能被學生、家長“打攪”,隨時就進入工作的狀態(tài),許多教師幾乎忽略、遺忘了休閑。所以,教師也要學會給自己幾縷閑暇,這樣,教師的人生才不會感到枯燥,講課才不會干澀,才會明白如何讓教育芬芳彌漫,才會讓教育人生道路更精彩。
書中還有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動不已:“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歡樂?!庇浀眯iL曾這樣說過:“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可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逼鋵嵅还苁瞧匠V?、寬容之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tài),就會少些煩惱多些歡樂,將教師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么你就能夠擁抱幸福!
教師的心態(tài)就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感恩的。我們僅有擁有這樣的陽光心態(tài),才能做一個幸福的教師。掩上《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yè)成長》這本書,再細心品味書中那些誘人語句,才更真切地感受到“肖川教授文字的優(yōu)美、自然、含蓄豐厚、耐人尋味,在輕靈與明快之間磨礪著思想火花?!彼运冀忧лd、視通萬里的視界,睿智的語言,給每位教育者都上了一堂關于教育專業(yè)成長及人生幸福的一課,十分發(fā)人深省,十分令人受益。真是一本撥開烏云見日出的好書。擁有陽光心態(tài),我們的心每一天都會開出一朵花,芬芳著自己也芬芳著學生,從此刻開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識字是小學低年級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diào)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實際操作上,就是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大量識字。但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對“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為重點”的認識產(chǎn)生偏頗,錯誤地認為以識字為重點,就是要多認字,其他內(nèi)容與形式的語文訓練便可以削弱、忽視,以致走入片面追求識字數(shù)量的誤區(qū)——識字教學方法簡單、機械,識字過程脫離語境、枯燥乏味。
今天,我又捧起李曉紅、任慶世主編的《做創(chuàng)造的教師——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55個經(jīng)典案例》一書,當讀到“識字寫字教學”部分時,文中大量精彩的識字教學案例再次吸引了我,老師們在教學識字過程中都很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去識記,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如劉淑貞老師的在生活情境中識字、陳美清老師的游戲鞏固識字、王群老師的創(chuàng)編兒歌識字以及張曉慧老師的巧用偏旁指導學生歸類識字等等,這種種識字方法的運用,其實也是在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劉淑貞老師的識字課教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滲透直觀形象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孩子們變得聰明起來,使識字教學變得生動活潑、生機勃勃,讓孩子們快樂地享受識字的樂趣。
“語文教學的外延等于生活”,課堂的學習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以生活作為學生學習的背景和橋梁,是學生學會學習的根本。實驗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展現(xiàn)生活的情境,會使學生感到新奇有趣,學習熱情倍增。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在生活情境中,學習記敘事物的詞語,具體形象,易于理解,易于運用,效果顯著。在上一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圖畫再現(xiàn)生活情境,學生只要能將圖畫與文字掛起鉤來,憑借日常生活中對這些事物的先期認識,就可讀出字的音來,把握它的意思,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從而為學生主動學習漢字,做到“無師自通”提供了途徑。
讀了《世上最劃算的教育》一書,深深感到: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職業(yè),是全天侯的,從干上的那一天起,就永遠沒有退休的可能;并且不準請假,不得偷懶,不能夠休息,白天黑夜都得上班,并且沒有薪水--薪水在其他地方掙,然后往這兒花;這種職業(yè),叫做父母。
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就要從培養(yǎng)好子女各方面的良好習慣開始,有人說,培養(yǎng)好習慣就像往銀行里存錢,隨時都能夠取出來用。有了一個好習慣,就好像在銀行里存了一筆錢,有了兩個好習慣,就存了兩筆錢好的習慣很多,就等于在銀行里存了很多錢,一輩子都能夠取之不盡。《世上最劃算的教育》一書,“童年需要培養(yǎng)的38種好習慣”,每一種好習慣都從故事引入,讓我們思考學到了什么讓人能夠從中學到知識,再運用到實踐中。
例如:書中在培養(yǎng)孩子“遵守諾言的習慣”里,引用了《宋慶玲的故事》,故事里的小慶玲為了她之前答應教小珍疊花的事,而放棄了全家到一個很趣味的伯伯家做客,而不知怎樣,她等了一個午時,小珍也沒有來,爸爸遺憾地說“早明白就一起出去,慶齡一個人在家多寂寞啊”。懂事的小慶齡卻說,我們約好的,我本來就應當遵守自己的諾言,要不然我就是跟你們出去玩了,也不會高興啊!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學到了什么呢?小慶齡是自己決定留下來的,這一點很重要。她必須也是想去那個伯伯家做客的,可是最終放棄了,是因為在她心目中留下了等小珍更重要。我們從故事里不難猜到,信諾言,不僅僅讓守諾的.慶齡歡樂、有尊嚴、也讓小珍有了安全感和信賴。
如今,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怎樣做呢?
(1)、凡向孩子許諾言,就要盡量兌現(xiàn);
(2)事前提醒孩子諾前三思,事后提醒孩子兌現(xiàn)諾言;
(3)發(fā)現(xiàn)孩子守信用,要及時表揚;
(4)不“逼”孩子許不可能兌現(xiàn)的諾言。孩子在成長中,需要培養(yǎng)的習慣實在是很多,如果你的孩子有了許多良好的習慣的話,作為家長的你,是不是很劃算呀!,用我們的愛心和智慧去點燃詩意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