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聽課心得體會

| HT1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1

一、欣賞錄像,激發(fā)學習興趣

1、師播放,生觀欣賞美國電影《恐龍》的開場全景:

空靈的非洲鼓聲冉冉響起,靜寂的山谷,潺潺的流水,各種各樣的恐龍悠閑地在各自的領地中覓食、玩耍……霸王龍出現了,追殺著食草恐龍……一只恐龍蛋遺落了,落在小溪中……音樂聲越來越響,一只翼鳥龍銜著那只恐龍蛋飛躍草地、飛躍高山、飛躍瀑布……(時間5分鐘)

2、輕松談話,營造氛圍:

師:這是中生代時期地球上的繁華情景,那時地球的主人是誰?

生:恐龍!

師板書:恐龍。

師問:“誰能用好辦法記住‘恐’?”

生1:“用加一加的方法,工加凡再加心,就是恐。”

生2:“剛才電影上出現的霸王龍,實在太可怕了,可怕就可以用恐懼的恐?!?/p>

生3:“恐懼就是心里害怕,所以它是心字底?!?/p>

生4:“我能給恐組詞,恐嚇的恐”

(好萊塢大片《恐龍時代》在這里的成功播放,使學生輕松地進入了課堂,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的正確整合,不但把學生領入了恐龍王國,而且?guī)椭鷮W生形成了“恐”字的多種記字方法。)

3、結合課前對恐龍知識的收集,漫談看后感受。

生1:恐龍生活的原始地球風景很優(yōu)美。

生2:霸王龍喜歡吃三角龍,剛才電影中的三角龍就是霸王龍喜歡吃的食物。

生3:老師,我知道恐龍分成兩類,食肉和食草。

生4:不對,還有一種是雜食類的。

(學生的看后感受與原有的經驗交織在課堂中,課堂交談繽紛出彩。)

二、初讀課文,提取讀后信息

1、根據學生談論引入課題:

師:多么輝煌的昨天,可是今天的我們,今天的人類卻只能坐在教室里,從電影中觀看恐龍,從博物館和書籍中想象恐龍往日的燦爛、輝煌,曾經的光輝歲月。因為這些龐大的動物在地球上滅絕了。

板書:滅絕

2、進入情境《白堊紀公園》:

(出示課件《白堊紀公園》的畫面,畫面上各種恐龍在草地上生活著。)

師充滿激情地引入:今天讓我們跟著科學家到中生代的《白堊紀公園》去考察恐龍,去了解恐龍滅絕之謎有哪些說法。有興趣嗎?

生:興趣極端濃厚大聲說:“好!”

3、師生起立,互相問好,進入課堂狀態(tài):

(上課開始,創(chuàng)設去《白堊紀公園》考察的情境,一下子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建立良好開端。)

4、學生通讀全文:

師:31課就是白堊紀公園的各部分背景資料,同學們快去讀讀吧!請你讀準音,讀通順句子。

生:自由讀文

5、幫助博士,初讀生字:

師:公園的創(chuàng)辦者恐龍博士向我們推薦這些詞語,誰能幫他讀一讀。(課件出示恐龍博士部分生字新詞)

(生字是本課教學的難點,用這種富有樂趣的方法來初讀生字,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望被激起,他們能更積極地投入初讀生字這一環(huán)節(jié),體驗到幫助他人的快樂。)

三、讀中體會,學習恐龍歷史

(出示課件:以綠色的山谷為背景,山谷中出示第一段文字。)

1、游玩山谷,聽讀歷史:

師:同學們,讓我們走進白堊紀公園的山谷。去聽一聽山谷為我們提供的資料。

師:范讀第一段。

生:非常感興趣聽著,有的還隨著老師一起朗讀。

白堊紀公園考察的第一站:悠遠的山谷,寂寞的恐龍引起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2、生說知識點,教師指導朗讀:

生1: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只有三四百年,而恐龍的歷史卻有兩億年。

生2:我讀懂了人類的歷史比恐龍的歷史短多了。

生3:老師,兩億年是幾年???

師:同學們,不但會讀書,還能對書中的知識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真棒!你們瞧,恐龍博士讓我們用數學數字來做比較。(課件輔助出現:我的年齡10歲,人類的年齡4000000年,恐龍的年齡200000000。)

生:哇!差那么多。

師:是呀,那你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讀來表現嗎?

生:個別朗讀。

(從現場表現看,學生不但會讀書,還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說明已進入文本。教師把語文數字用阿拉伯數字來幫助學生解決疑問,形象地幫助學生體會到了恐龍歷史的悠遠。雖然學生朗讀表現各不相同,但都非常投入,能把對字對詞的理解用自己的朗讀來體現出來。這正驗證了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四、以讀代答,了解不同說法

1、提高要求,再次讀文:

師:恐龍為什么會滅絕呢?請同學們再一次自由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請這一次比第一次讀得有進步,讀得更準確,更通順。

生:自由朗讀。

2、師生引讀:

師:龐大的恐龍為什么會消失呢?

生1: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的另一種說法是什么?

第1組答:另一種說法是………

師:恐龍消失還有其他說法嗎?比如?

生:比如………

文本引讀完畢。

師:還比如?

生1:老師,沒有了。

生2:還比如,地殼運動把恐龍埋在地下。

生3:還比如,恐龍放的屁太多太大把恐龍都臭死了。

(新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應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文字信息的基礎上,而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補充,大力倡導“創(chuàng)讀”。在這里,我們看見學生利用課外的知識和原有經驗對教材進行了再創(chuàng)造。)

五、鞏固字詞,指導生字書寫

師:現在我們進入白堊紀公園的“冒險地帶”勇敢闖一闖。同學們有興趣嗎?

生:有!闖關:

第一關猜字:一種大米( )。廣場里面有條龍( )。

第二關大聲讀:恐龍、人類、龐大、躲避、耐不住、枯萎、死亡、滅絕、哺乳、偷吃、孵蛋、謎語、或者、書籍

第三關寫字:亡、肉、耐、類

(識字量大了,我們不僅要在閱讀中幫助學生認識生字,更應注意“細水長流”的識字規(guī)律,安排適合小學生心理的各項游戲幫助學生鞏固生字。闖關游戲的成功使學生又一次體驗識字的樂趣。)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2

語文教學的真諦究竟是什么?本次活動更讓我明白重點是建構“生本課堂”。的確,以生為本的課堂,要求我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學生的發(fā)展,投向為了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所呈現的有效教學行為。高連偉老師向我們展示的《鄉(xiāng)下人家》,以其幽默風趣的語言,行云流水的流程,水乳交融的對話,潤物無聲的評價,水到渠成的實效,成功地詮釋了這一生本課堂理念。

一、課堂預設,走向生本

學習一個文本,學生的原有基礎是什么,哪些事學生已經知道的,不需要我們再講、再問。學習一個文本,學生的需求是什么,有什么困難,哪些地方容易發(fā)生錯誤,哪些地方容易忽略,我們應該怎樣幫助他們。要做好這些,首先得看教學“預設”怎么樣。如果“預設”的教學流程都做了“精確”的設計,那么這樣的課堂往往是死水一潭。一問只有一答,一項任務只有一種努力的方向;且哪個問題先問,哪個問題后問,和流水線操作沒有兩樣。這樣的設計,從客觀上抑制了課堂“生成”的可能。

在高連偉老師《鄉(xiāng)下人家》一文的教學中,采用了“非線性”的“版塊預設”。只安排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導讀,激發(fā)興趣;第二板塊:初讀,整體感知;第三板塊:研讀,感悟文本;第四板塊:拓展,積累語言。整整40分鐘沒有多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整體到部分再回歸整體,由淺入深,層層推進。每個板塊都留足了充裕的時間,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狀況,隨機調整,適時點化,讓每一個版塊都有可能成為動態(tài)生成的亮點。如在片段一,第二版塊推進的過程中,高老師大膽取舍,舍棄說課文主要內容的細枝末節(jié),取“看看鄉(xiāng)下人家都為我們描繪了哪些美麗的景物?”讓學生圈劃、板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因為預設的問題“作者都為我們描述了鄉(xiāng)下人家哪些美麗的畫面?”為學生留足了生成的空間,就呈現了以上值得回味的一幕。既讓學生理清了文中景物描寫的順序,又為下文巧妙地做了鋪墊,巧度難關。

二、質疑問難,走向生本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浙江省小語會會長沈大安老師說:“教學應當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充分展開,從錯誤走向正確,從朦朧走向清晰,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被匚督虒W過程,我們不難發(fā)現:質疑和釋疑,引領教學一路前行,讓學生在富于挑戰(zhàn)的思維情景中,和課文充分對話;讓學生的視野和作者的視野得以對接與融合,實現了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

豐滿的課堂,應該是一個不回避質疑的地方,在質疑中達成“視野的融合”,才能顯現充滿思維張力的課堂。如果沒有質疑,那么學生也很難將眼光落在這幾個標點符號上,也不會將這幾個標點符號和“依著時令,順序開放”的意思聯系在一起,文本中的這句話所體現出的“樸素中帶著華麗”的農家風光也很難體會到了。這樣的質疑,情感和文本的融合水到渠成,這樣的質疑,來自于學生,回歸于學生,是學生對文本感受的自然流露。

三、拓展提升,走向生本

語文課堂,我們不提倡“逢課必拓展”的做法,也并不排斥一切語文課本以外的東西。我們提倡的是適度的拓展,拓展之后有提升的過程。這個提升,也是讓文本的意蘊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讓課堂更具文化的張力。

在《鄉(xiāng)下人家》的最后一個板塊教學里,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之后,老師設計了一段拓展練筆。他根據孩子們的學習情況適當放低難度,出示了一組詞語:向晚的微風,歸巢的鳥兒,綠綠的濃蔭,鮮艷的棚架……學生之前已經體會到了語言中藏著的情味,能從顏色、變化和心情等幾方面去感受鄉(xiāng)下人家的清新與生氣。不管學生有沒有去過鄉(xiāng)村,了不了解鄉(xiāng)村,至少在這里學生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有共鳴了。這樣的小練筆整合了課文的語言文字,通過前面對文字的咀嚼、品味來實現“語言積累”的目標,孩子們在這種言語學習和實踐中,產生了積極的精神活動,使鄉(xiāng)下人家的各種畫面和他們心中的美好想象相結合了。

如歌,如畫,如詩的一堂好課看似很難,其實也很簡單:讀好手中的這本書,以發(fā)展學生為本。大道至簡,如是矣!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3

10月15至19日,景東縣進修學校組織我們第四期骨干教師到縣小、民小聽課。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這些教師教學基本功扎實,駕馭課堂能力很強,具有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課堂上,這些教師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做到了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有機結合。

如:王承壽老師教學的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內容淺顯易懂,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趣。針對課文特點和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老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主動參與教學,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方法。他堅持做到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遵循自主、合作、開放的教學理念。再如:謝明麗老師上的二年級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謝老師很好的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地處理,采用讓學生看圖說圖意;提問題列式;觀察交流等教學組織形式,較好的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當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適當地點撥,體現了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地位,另外還有意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境。

練習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題,使學生進一步的明確乘法與加法的聯系,以加深對乘法意義的認識。比如,根據算式把12根小棒分一分的小游戲,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說一說等題。又如:王的翠老師教學的《比的基本性質》給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無可挑剔,對學生的啟發(fā)、點撥恰到好處,與學生的交流親切自然,駕馭課堂的能力讓人佩服。盡管是一堂舊教材的課,但在沈老師設計的課堂中,卻讓人欣喜的發(fā)現新的課程標準中的新理念,為舊教材與新理念的有機結合作了一個很好的典范作用下面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體會下面就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體會。聽了這些老師的課,再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覺得我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么,你了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chuàng)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發(fā)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比多少的解決問題》時,有的老師用到了姚明的高度,《相遇問題》利用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入手,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fā)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yōu)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 學海無涯,教無定法,教學是件費腦子的事,上課更是一門藝術,我們應該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一路反思,一路教學,一路前進!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4

《尊嚴》

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在一次逃難中,雖然極度疲憊和饑餓但他仍然堅持以勞動換取報酬,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個人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賞識,從而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故事以“尊嚴”為題,含義深刻,給人以啟迪,那就是自尊才能自強,自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形象是通過對哈默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細致描寫來體現的。

老師根據本文的特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采用了“品讀式”閱讀策略。首先給學生大量時間進行獨立閱讀感悟,在此基礎上,老師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和諧、互動,充滿人性的對話交流平臺,讓學生把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驗和語言的領悟大膽釋放出來,在交流中碰撞、反思、調整先期閱讀的感知,從而自然地去感受作者的情感,較好的達成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語言的品味。整節(jié)課的教學凸顯了《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理念,努力確立發(fā)展的主旨,遵循教學目標整合的原則,力求避免一段一段地分析理解,在如何促進閱讀的有效性方面作出了大膽的嘗試。

具體說,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線索清晰,重點突出。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看到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尊嚴”展開,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年輕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講尊嚴的,人物的言行是怎樣體現尊嚴的,杰克遜大叔又是怎樣尊重他人尊嚴的。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笔钦n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師教學時緊緊抓住這一線索,圍繞杰克遜大叔為什么說哈默有尊嚴這個問題,讓學生在書中畫一畫相關的語句,寫一寫自己的讀書感悟。這個問題的設計,既指向文章內容,又指向對文章中心的感悟,覆蓋的閱讀面比較大,給學生的思維空間也比較大。教師做到了教學目標明確重點,教學時間保證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圍繞重點,教學效果落實重點。

2.情境的創(chuàng)設,拉近了師生與文本的距離。

語文學習要關注過程與方法,這個過程,主要是主體積極參與,加強體驗的過程。教學中,王老師更多的是讓學生主動感受,注意把靜態(tài)的文字通過朗讀、交流、探討變成孩子們頭腦中,心目中可感的生活場景,生動畫面,以此去感染學生。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了多個對話情境,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讀書體驗。例:如果此時,你就是一個逃難的人,你會怎么做?如果這個年輕人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什么?學生在感受的同時,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紛紛進入了角色,并毫無保留地坦露心聲,師生、文本與作者的情感便融為一體了。

在讀課文時,先自主讀書整體感悟了解課文 ,再指導學生有層次地去讀人物對話,讀出當時當地的那種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直到讀出自己的真情。最后再次回讀,將自己置身于文本中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讓理性的語言伴隨感性的形象深深的扎根到學生的精神世界中。整個過程,在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的同時積累了語言,積淀了情感。

這節(jié)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課堂上,教師很重視文章內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視了情感的深度體驗,讓我們感覺課上得比較“飄逸”,沒有“讀”到孩子的心靈深處。

2.這節(jié)課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了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來體會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動就成為了一個空白,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留給我們的空間,引導學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樣更能有助于體會人物形象。

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人教版5

今年春季的多媒體教學賽課,我聽了七節(jié)課,印象最深的要數南關學校郭鳳玲老師講的《稱象》一課了。下邊談談我聽課后的感想。

一、閱讀指導到位,讀中感悟。在學生閱讀課文時,郭鳳玲老師打破原有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郭鳳玲老師不做任何要求,讓學生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還非常注意及時評價鼓勵學生,所以學生學習非常投入,積極性很高。

二、、課堂結構緊湊,層次清楚。用問題作為誘餌,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給予適時的引導,協助學生歸納總結。讓學生通過討論,去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學習新知,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課堂緊緊圍繞兩個關鍵問題展開閱讀:1、曹操聽了直搖頭,為什么?2、曹操點頭微笑,為什么?用第一個問題,引出官員們稱象的辦法,讓學生自己說官員們稱象的辦法為什么不好:“造大秤”不現實也不環(huán)保;“宰大象”傷朋友也殘忍。學生分析得很好,教師又引導學生說說曹操聽了官員們的辦法,除了直搖頭還會怎么想,怎么說,問題拋出去,課堂就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新課堂新理念,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起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效果。用第二個問題引出曹沖稱象的辦法:“船代秤,石代象”。曹沖稱象的方法是:“把大象趕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著水面,在船上畫一條線。再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等船下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船上的石頭。石頭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皢慰催@段話,很難理解曹沖稱象的辦法,雖然只有四個步驟,但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就采用課件與課文相結合的辦法,一邊在大屏幕上一步一步地放語段,一邊放每一個步驟的動畫課件,使學生在朗讀語段,欣賞畫面的同時,直觀地理解了曹沖稱象的辦法。為了讓學生鞏固記憶與理解,能達到會復述故事的目的,教師又放了《曹沖稱象》的完整的動畫故事,并且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是:8690斤,使學生更加覺得曹沖稱象的辦法好,行之有效。使聽課者也覺得順理成章,水到渠成。這便是本課的亮點所在。實在值得借鑒學習。

三、課后拓展巧妙,教育深刻。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完成板書,夸夸曹沖后,本以為教學已經結束,沒想到郭老師又給學生放課件《司馬光砸缸》,《瓦特發(fā)明蒸汽機》兩個動畫故事,使課后主題升華,不僅使學生沒有覺得剛才的長時間分析理解很疲勞,而是精神更加集中,情緒更加高漲。教師也及時巧妙地教育學生:要向曹沖、司馬光、瓦特學習,遇事要細心觀察,愛動腦筋。這樣的教育,既避開了傳統的說教,又讓學生能欣然接受,真是一堂成功的多媒體教學?。?/p>

四、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問題巧妙。教學中,郭老師在指導學生理解曹沖稱象的方法后,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曹沖能想出這樣巧妙的方法,是因為他注意觀察,善于動腦。小朋友們能不能也像曹沖一樣,開動腦筋,想出比曹沖更好的方法呢?”這樣進一步啟發(fā)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充分讓學生體現了主體意識,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507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