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我們可以使用講話稿的機會越來越多,講話稿是講話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場合上表達自己想要講的話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墓?jié)約糧食有關的講話稿5篇,以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勤儉節(jié)約,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成于勤儉,敗于奢侈,這是我們的古賢很早就提出來的醒世箴言。有關數據顯示,饑餓是人類的頭號殺手,每6秒就有1名兒童因饑餓死亡,平均每年奪去1000萬人的生命;我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組數據:中國社科院統(tǒng)計,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如果每天浪費的糧食回收5%,就可以多救活四百萬饑民,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節(jié)約是一種智慧,節(jié)約是我的行動,也是我的習慣!
隨著社會各界對“舌尖上的浪費”大加撻伐,一項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凈、帶走的“光盤行動”正在全國興起,并得到許多民眾、餐飲業(yè)經營者、公益組織的熱烈響應。為此,今天,我們號召全體同學積極參加到“光盤行動”中來?!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蔽覀儾荒芡浨趦€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更不能忘記全國仍有1億多貧困人口。
我們倡議,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
我們倡議,家庭餐桌上,倡議根據營養(yǎng)學合理搭配葷素菜比例,按需買菜、煮菜,以每頓飯家庭成員剛好吃完、吃飽為準。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剩菜。吃光碗里的最后一粒米、盤中的最后一棵菜。
我們倡議,以“光盤”為榮,“剩宴”為恥。就餐點菜時,適度適量,吃飽為好。實在吃不了,剩菜剩飯要打包,減少奢侈浪費,不攀比,以節(jié)約為榮,浪費為恥。
我們倡議,同學們既要做“光盤行動”的實踐者,也要做“光盤行動”的推動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光盤行動”,參與“光盤行動”,用省下來的錢多做好事,多做公益。提醒身邊的人,積極制止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做節(jié)約宣傳員,向家人、親戚、朋友宣傳節(jié)約糧食。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肮獗P行動”體現(xiàn)的是新時代青少年的品質和責任。我們都是社會的主人,每個人都要從現(xiàn)在做起,從生活習慣開始,從細微處做起,從節(jié)約糧食做起;爭做節(jié)約糧食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范者,用實際行動參與到節(jié)約糧食的行動中來,讓節(jié)約引領風尚,共同為建設文明、和諧、環(huán)保的社會環(huán)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同學們,勤儉不是吃苦,而是對有限資源的珍視。從今天午飯開始,讓我們一起: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盛多少!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節(jié)約糧食,光盤行動!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你,準備好了嗎?
謝謝大家!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文明餐桌,節(jié)約糧食》。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耳熟能詳的詩,道盡了天下多少勞動人民的心聲。
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經??梢钥吹竭@樣的現(xiàn)象,有些同學的餐盤中只吃了幾口,就往垃圾桶里一扔,不一會兒垃圾桶里就裝滿了剩飯剩菜,看著真是令人感到可惜!但那只不過是很多人的內心想法,盡管可惜,卻還是毫不猶豫、理所當然的去浪費!
而糧食是從農民伯伯長滿老繭的手中困難地“流”出來的。對于我們來說糧食不怎么貴,所以許多人會浪費糧食,對于這些人來說糧食只是一種不值錢的東西,但是其實他是沾過農民伯伯辛勤汗水的寶貴物品。我們不應該浪費糧食!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曾深深縈繞心間,曾幾何時,我們摒棄了這條美德,殘渣剩飯的身影隨處可見。
只有心存節(jié)約的意識,珍惜每一粒糧食,吃飯時不偏食,不挑食,不扔剩飯剩菜,和父母外出在餐館時點菜要適量,吃不完的飯菜應該打包帶回家,積極響應“光盤行動”,這才是每個人能做的,也是應該做的。他不僅是對他人的尊重,更是對文明的詮釋。
也許很多人是想節(jié)約的,只是不知道具體的做法,下面是關于節(jié)約糧食的小竅門:
1、在家里吃飯時不要留剩飯,如有剩飯放進冰箱明天吃。
2、在飯店里吃飯時,剩下的飯菜可打包帶走。
3、在學校里,如有不喜歡吃的菜,就在吃之前讓同學幫忙分擔。
同學們,讓我們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良作風,從節(jié)約每一粒糧食做起,用實際行動為建設文明、和諧的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朝詩人李紳的這首詩從小就響徹在我們耳邊,為了喚起大家愛惜糧食、珍惜糧食的意識,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我想呼吁一下“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
我國人口眾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占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yǎng)活著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么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為我國第一大問題。有人打過這樣一個比喻,12億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的廣場——天安門廣場還要大。這真是一張大嘴!所以,增加產量糧食,節(jié)約糧食,對我們的國家更是有特別重大的意義。
以前,我吃飯浪費很多,每次米飯都要留一點在碗里,桌上還有不少米飯。早上吃早飯,有時包子吃了一半,就扔了。自從我看了一篇介紹關于農民伯伯怎樣辛苦種糧食的電視,世界上還有很多人處于饑餓的情況,我就決定節(jié)約糧食了。我不僅從自己做起,我還注意爸爸、媽媽,發(fā)現(xiàn)他們有浪費的情況我就用一句民謠來告誡他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容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等。爸爸、媽媽他們也來監(jiān)督我,發(fā)現(xiàn)我有浪費的時候,他們就隨時用“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來提醒我。有了這樣的互相監(jiān)督,我們家現(xiàn)在可節(jié)約糧食了。
我想雖然我們一家節(jié)約有限,但是如果我們一個班,一個學校,一個區(qū),一個市,大家都能節(jié)約一點,哪怕就是一粒米,匯總起來也很多,很快就要到“世界糧食日”了,讓我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吧,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迎接“世界糧食日”。
謝謝大家!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奔Z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資。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節(jié)約糧食是全人類共同推崇的一種美德,尤其是在我們中國,更是有著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我是從小被泡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全家人整天眾星捧月似的慣著我,他們把我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都依著我、順著我,漸漸的我成了家里名副其實的小公主。
在家人的寵愛下,我逐漸養(yǎng)成了一種壞習慣,那就是頓頓吃飯總愛剩飯。每當這個時候,爺爺奶奶會無奈地搖著頭,唉聲嘆氣地說:“唉!此刻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你看看,這么好的飯菜就這么扔了,多可惜啊!
想當年咱們小時候哪吃過這些東西啊,連一頓飽飯都吃不著!”小時候,聽了這些話我感覺不以為然。之后,我學習了《憫農》這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才明白了糧食的來之不易。于是,我下定決心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絕不再浪費糧食了。
教師告訴我們,如果全國每個人每一天節(jié)約一粒糧食,就夠五個人吃三年的,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字啊!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常給我唱的那首童謠:“小小一粒米,來得不容易;糧食寶中寶,人人要愛惜?!泵恳涣<Z食都飽含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水,他們整天起早貪黑,面朝黃土背朝天,就是為了多種些糧食,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浪費糧食呢?
同學們,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此刻做起,繼承中華民族厲行節(jié)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力爭做一個珍惜糧食的好學生吧!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每當我到自助餐去吃飯時,就會看到很多客人,盤中剩有不少飯菜。服務員阿姨,會把人們吃剩的飯菜倒入垃圾車里,倒進下水倒。
我每每看到這些糧食被白白浪費掉,心中總不是滋味。我想:如果農民伯伯看到這些被浪費的糧食一定會流淚的?!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古詩我很小就知道,可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卻不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做個農民不容易!農民伯伯一年四季都要在田地里干活。春天,下雨天很多。雖說:“一場春雨一場暖,但乍暖還寒?!碑斘覀兇蛑陚恪⒈持鴷ド蠈W,城市的人們開著汽車去工作,可農民伯伯們卻不顧風雨,戴著斗笠,穿著雨衣去耕田、播種、插秧……。
夏天,烈日炎炎的時侯,城里的人們開著空調,悠閑的看著電視,吃著水果和冷飲。但農民伯伯還要到田間收割糧食,由于天氣特別熱,連小鳥都趁早出來找吃的時候,農民伯伯就拿著鐮刀去收割莊稼了,到了蜻蛙叫聲陣陣,繁星滿天的時侯才回家。收割完后,還要曬谷子,曬干后,農民伯伯就把糧食放入倉庫里,以免被害蟲和老鼠吃掉。整個過程多么的不容易呀。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城市居民在農貿市場挑選蔬菜,在超市挑選優(yōu)質大米的時候,又有幾人會想到這都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呢?
冬天小河結了冰,城里的人們穿得暖和、干凈。在街頭逛街、有些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農民伯伯卻要為來年耕種而勞作。
農民伯伯為城市居民的生話做出了巨大貢獻。沒有農民伯的辛勤勞動,就沒有城市人們的安居樂業(yè)。我們應該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正如古人所說:“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桓念物力維艱?!惫?jié)約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