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 云霞0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善于控制調節(jié)自己,排除心理困擾和行為偏差,樹立人生理想,并具備個人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學校、家庭、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下面小編帶來的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1】

1、具有充分的適應力;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

3、生活的目標切合實際;

4、不脫離現實環(huán)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善于從經驗中學習;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能適度地發(fā)泄情緒和控制情緒;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發(fā)揮個性;

10、在不違背社會規(guī)范的前提下,能恰當地滿足個人的基本需求;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2】

一、智力正常

智力是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認識能力和操作能力的總和,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正常的智力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發(fā)展水平要符合實際年齡的智力水平。

二、情緒的穩(wěn)定性與協(xié)調性

兒童青少年經常保持輕松、愉快、穩(wěn)定、協(xié)調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使整個心身處于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心理功能有助于發(fā)揮自身的內在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成績。如果經常出現緊張、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會影響潛能的發(fā)揮,勢必影響學習效果。

三、較好的社會適應性

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標志著心理健康水平,一個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變化了的環(huán)境。包括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及人際環(huán)境等。既使突然發(fā)生意外變化或身處惡劣環(huán)境中,也能較快地順應環(huán)境并保持心理平衡。有些獨生子女由于早期社會化的嬌生慣養(yǎng),形成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地處理與現實環(huán)境的關系,往往導致適應性障礙。

四、和諧的人際關系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能夠與同齡人建立平等、互助、和睦相處的伙伴關系。

如果早期社會交往被剝奪,家庭不和睦、接受較多消極影響,易形成孤僻、敵意、敏感、過度警覺、自我為中心、妒忌、自私等不合群的不良個性,而導致人際關系的不協(xié)調。

五、反應能力適度與行為協(xié)調

健康兒童、青少年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模式和諧統(tǒng)一。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表現既不異常敏感也不異常遲鈍,并具有一定應變、應對能力。

六、心理年齡符合實際年齡

心理健康的兒童青少年具有與其實際年齡相符合的心理、行為特征,并形成與年齡階段相適應的心理、行為模式。如果心理、行為嚴重偏離相應的年齡段特征,可能存在心理發(fā)育問題。表現為發(fā)展嚴重滯后或超前,則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七、心理自控能力

心理活動自控能力強的兒童、青少年,其注意集中水平高,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也高。而自控能力較差者,其注意集中水平低,注意力難集中,缺乏專注性,其記憶和意識活動有效水平低,往往導致學習困難。

八、健全的個性特征

個性(人格)是每一個人獨有的心理特征及特有的行為模式,具有相對的傾向性和穩(wěn)定性。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和后天環(huán)境的長期影響下形成的,是一切心理特征的總和。自幼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客觀而積極的自我意識,能適度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使其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形成良好、健全的'個性是個體適應環(huán)境的重要保證。

九、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我的客觀評價,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如果自我評價過高、自命不凡,會因盲目自信導致意外失敗而沮喪,產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緒;若自我評價過低,會產生自卑感,因缺乏勇氣不能充分發(fā)揮自身潛能而失去機遇而一事無成。恰當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十、心理耐受力

對突發(fā)的強烈精神刺激或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以及對壓力、失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即為心理耐受力。因為兒童青少年正處于心理發(fā)育和個性形成時期,其可塑性強,應及早培養(yǎng)他們不怕苦、不怕累、耐受失敗、挫折的堅強意志力,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利于心理健康。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3】

心理健康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能夠保持內外和諧。內部和諧表現為具有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并用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接納自我;外部和諧表現為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主動減少問題行為和解決心理困擾。二是無心理問題。心理問題包括各種心理與行為異常及心理疾病,例如:焦慮、抑郁、厭食、反社會行為等。

理健康標準的核心是:對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動做出積極反應,其心理便是健康的。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發(fā)育特點,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標準包括以下幾點:

1、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是生活和學習的最基本心理條件,一般而言,智商在80分以上為心理健康的標準。

2、情緒穩(wěn)定、積極樂觀。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經常保持輕松、愉快、協(xié)調的情緒,能適度表達和控制情緒。

3、堅強的意志品質。心理健康的人有著良好的自制力和挫折耐受力。青少年出現的網癮、煙癮等行為問題往往與意志品質薄弱有關。

4、心理與行為符合年齡特征。行為表現正常包括:行為內外一致、行為與年齡相符以及行為與角色一致。例如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三好學生,在家里卻亂發(fā)脾氣,較少參與家務勞動,這樣的學生心理不能算是健康。

5、人際關系和諧。青少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都與人際關系有關。當家庭不和睦、同學相處不融洽時,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郁、焦慮、嫉妒、敵意、敏感等不良心理問題。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心理健康十大標準

6、保持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青少年健全、獨立、完整的人格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是青少年適應社會的重要保證。

7、良好的社會適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夠較快地適應環(huán)境變化,能與現實的環(huán)境保持良好的接觸與適應。

8、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信、自尊、自愛,而不自責、自怨、自卑。

9、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既有崇高的理想,又不沉湎于不切實際的幻想。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挑戰(zhàn)都能勇敢面對、妥善處理。

10、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心理健康的人是珍惜和熱愛生活的,并能積極地投身于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4】

熱愛生活——心理健康者熱愛生活,能深切感受生活的美好和生活中的樂趣,積極憧憬美好的未來。

穩(wěn)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樂觀、滿意等積極情緒體驗方面占優(yōu)勢。盡管也會有悲哀、困惑、失敗、挫折等消極情緒出現,但不會持續(xù)長久。

智力發(fā)育正?!0l(fā)育的智力指個體智力發(fā)展水平與實際年齡相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正確認識自己——青少年自尊、自愛、自重,他們既能客觀評價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和把握自己。

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有積極、良好的人際關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補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寬容的態(tài)度與別人相處。

穩(wěn)定、協(xié)調的個性——心理健康者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協(xié)調一致的個性系統(tǒng)。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堅韌的毅力,靈活的應變能力,強烈的責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心理活動與心理發(fā)展年齡特征相適應——一定的年齡應有相應的心理活動特點,如兒童、青少年應是朝氣蓬勃,而老年人應穩(wěn)重老練。

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篇5】

一、情緒穩(wěn)定,能承受一定壓力,能不斷自我調適達到心理平衡。有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強大的刺激面前,能鎮(zhèn)靜從容,不會因為過度興奮而忘乎所以,也不會因突然的悲傷事件而一蹶不振。

二、能正確認識自己。人總以為自己是了解自己的,但其實真正客觀地認識自己并不容易,包括自己的長處和弱點。

三、能面對現實。不管現實對自己是否有利,都勇敢面對,不逃避,不超越。

四、具有愛和被愛的能力。有感情,愛祖國,愛人民,也愛家庭,愛父母,并接受他們的愛。

五、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能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從容自若,應付自如,不卑不亢。

六、有獨立性。不依賴于他人,辦事憑理智,有獨立見解,并能聽取合理建議。在必要時,能做出決策,而且樂于承擔責任。

七、有計劃性。做事有計劃性,有長遠打算。青年學生擬定學習計劃,制定奮斗目標,樹立遠大理想就是良好心理素質的體現。

八、有自我控制能力。用自己的意志努力服從理智,自覺支配自己去實現預期目的,這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標志。

3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