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

| 新華0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yōu)秀的方案。怎樣寫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這里提供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分享,供大家參考。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發(fā)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到控制條件進行實驗,細致、準確地記錄到的現(xiàn)象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嚴格控制條件進行實驗活動,堅持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難點】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準備若干魚、水、水草等材料。

【教學過程】

一、交流生態(tài)瓶,確定實驗方案:

1、交流: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活得還好嗎?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態(tài)瓶里的動植物生活的比較好。

3、思考:如果改變生態(tài)瓶中的一些條件會怎樣呢?

4、引導: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是改變生態(tài)瓶的非生物環(huán)境,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是改變生物的數量。

5、學生小組自由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案。

二、實驗一:減少生態(tài)瓶里的水:(參17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tài)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減少一半,另一個水量不變,兩個生態(tài)瓶的生物數量都不變。

2、引導:要觀察生物有什么變化,我們可以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由于水量減少,動植物的生存空間減少,氧氣量減少,水少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比較多。

三、實驗二:增加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參18面記錄單)

1、實驗方法:選擇2個生態(tài)瓶,盡量一樣的,一個生態(tài)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個的小魚數量增加一倍,其他條件不變。

2、預測生態(tài)瓶里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3、同樣采用記錄小魚在改變前面一分鐘浮出水面上來的次數。

3、進行實驗和觀察記錄。實驗結果:水草增加,產生的氧氣量就增加,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減少;小魚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會增多。

4、討論:如果小魚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會怎樣呢?(小魚浮出水面次數更多,甚至會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過多,影響植物對光的吸收,還會減少動物的活動空間,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四、總結拓展:

1、討論:要讓生態(tài)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們要注意什么?

2、回家繼續(xù)觀察生態(tài)瓶,嘗試寫科學觀察報告。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觀察給根分類;

●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證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的實驗;

●會通過實驗觀察莖的運輸功能。

知識與技能

●知道植物的根根據形狀可以分成兩大類:直根和須根;

●知道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和吸收水分、營養(yǎng);

●認識形態(tài)各異的莖,知道莖的作用是運輸養(yǎng)料和水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愛護植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教師敘述: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同學們繼續(xù)走進植物的一生這一單元。今天,我們要研究的是植物的根和莖。

二、動手實踐,探究根源。

(一)通過觀察、比較、描述、繪畫及分類活動認識直根和須根,并了解根的作用。

1、學生觀察實物,發(fā)現(xiàn)特點。

①教師出示菠菜與蔥的實物讓學生初步認識植物的根。

②讓學生觀察事先提供的菠菜和蔥的根,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同點。

2、學生暢談觀察結果。

學生觀察完兩種植物,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根的不同形態(tài)描述出來。

3、教師適時小結。

教師適時點撥、畫圖,并得出結論,建立概念:像菠菜這樣的根,有一條粗粗的主根,四周有一些側根的稱為直根;而像蔥這種植物有許多粗細相似的根,就稱為須根。根按形態(tài)有直根和須根之分。

4、按根的不同形態(tài)給植物分類。

①學生小組合作,給植物按根的不同形態(tài)分類。

(事先提供的植物:香菜、薺菜、菠菜、青菜、芫荽、蔥、蒜苗、青草等。)

②匯報交流。

小組派一名代表帶著實物到前面給大家說說他們的分類情況。

(學生會說出:我們將香菜、薺菜、菠菜、青菜和芫荽分為一類,他們都是直根;而蔥、蒜苗和青草分為一類,他們都是須根。)

5、引導學生認識根的作用。

(學生說出:根能吸收水分;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根上;根能將養(yǎng)料傳給植物的葉子;根可以讓植物長大。)

⑤教師小結:

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將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土壤中,同時根又從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水分和養(yǎng)料。(板書: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yǎng)料)

(二)通過觀察、比較、實驗認識莖的不同形態(tài),了解莖的作用。

1、認識莖的不同形態(tài)。

①【提供莖的不同形態(tài)的畫面(竹子、牽?;ā⒔z瓜、西瓜)】

過渡: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美麗的畫面,了解莖的不同形態(tài)。

②學生結合畫面自由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植物的莖。

③學生仔細觀察植物莖的不同形態(tài),小組內討論并試著給它們分別取名字。

④交流匯報。

教師用簡筆畫表示出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莖,并引導學生了解這四種地上莖的名字。

⑤教師小結:

這就是植物的莖按照生長狀態(tài)分成的四種類型:直立莖、纏繞莖、攀援莖和匍匐莖。

3、通過實驗了解莖的作用。

①了解實驗內容,猜測實驗結果。

過渡:剛才老師要求每組同學將竹子的莖插入裝有紅水的燒瓶中,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還可以猜測一下,竹子的莖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學生說出:竹子的莖可能會變紅;竹子莖的內部可能會有紅水;竹子的莖和葉可能會被紅水染紅。)

②實驗操作。

A提出操作要求(將竹子的莖縱切或斜切;小組內要分好工;操作時注意刀的安全使用;注意仔細觀察;做好實驗記錄和發(fā)言的準備。)

B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記錄表格,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3

一、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方法梳理:

上課之前我在網上搜索土壤與植物的相關教學資料,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據本節(jié)課堂教學需要,搜索關于土壤與植物的圖片以及視頻,課堂放給學生觀看,加深印象。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大多數學生對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已經具備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另外,在進行著觀察、提問、假說、預言、調查、解釋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動時,我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必要性,所以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以往由于活動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學內容只是匆忙的走過場地,有些探究活動甚至根本就沒有開展,實驗也沒有充分地讓學生去做,學生的實驗能力得不到發(fā)展,活動時常常耗時低效,影響了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

四、學習目標:

1、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能做控制變量的簡單探究性實驗,并做實驗記錄;并能學會做到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在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喜歡大膽想象;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在活動中愿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得體驗,并用一定的方式贊美自然美;關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3、知道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不同。

4、繼續(xù)完成“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五、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并知道土壤與植物的關系。

2、教學難點:

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并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六、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一起做好活動材料準備:有關植物與土壤的資料、贊美土壤的詩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長情況、種植在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不同土質相同的植物等。

七、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作用的有關圖文資料,了解學生課前搜集資料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學習內容。)

(二)猜想假設

學生分組討論,提出猜想與假設,并做好記錄。

(三)制定方案

應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匯報討論結果。

(四)實驗探究

1、交流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小組同學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教師引導學生在交流中觀察、思考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作用。

總結:土壤對植物的生長作用。

2、探究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教師出示種植在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種不同土質相同的植物,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并積極思考“相同植物在不同土壤生長情況”,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在肯定學生想法的同時引導學生設計一個對比實驗進行探究:不同種類的土壤對同一種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參與到各個小組中,引導學生注意的問題:

(1)要選擇哪種植物與哪幾種不同的土壤?

(2)要保持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

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把同樣大小的豆苗分別種植在三個相同的花盆中,里面裝有同樣多的砂質土、黏質土和壤土,澆同樣多的水,放在相同的環(huán)境下。

動員學生:(實驗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要堅持不懈的管理與記錄。每一個月我們要召開一次

成果展示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的發(fā)現(xiàn)多。

本實驗學習效果不明顯,需要長時間觀察。作為教師要提示學生進行中長期科學探究思想準備,要有堅持性,有目的對此方面加以訓練。

設計意圖: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讓學生經歷一個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搜集資料、自行設計實驗、大膽猜想及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的能力,并讓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展示交流

1、學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2、教師展示教材上的資料卡。

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信息量。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土壤。如,詩歌、手抄報、唱歌、演講、繪畫等等。也可以合作進行。

4、評價活動,主要開展自評與互評來評價,從搜集資料,方案設計、猜想與預測、表達與交流等方面進行。

(六)延伸創(chuàng)新

1、繼續(xù)觀察、記錄實驗情況。

2、到田間地頭去采訪、調查《土壤與植物的關系》,并寫出采訪記錄或調查報告。

設計意圖: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知識,尤其是新科技方面資料,努力使活動落到實處。

八:教學評價設計: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自評、互評、教師評,實物獎勵,發(fā)放標志性科學獎章等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都可應用到科學教學中去,以此,調動小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而且這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九:設計特色簡述:

1、把科學課程的目標落到實處。

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2、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

我本著就近的原則給他們分組,每組學習的那個學生為組長,字寫得的那個學生為記錄員。組長負責小組活動紀律、安全、組織、分配帶材料等工作,記錄員做好實驗記錄。在教學中逐漸教會他們怎樣組織實驗、交流、帶材料、作記錄,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原則上讓學生先自評、再在小組內評,再推薦優(yōu)秀學生在班上評。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4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月相是變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相同。

月相是逐漸發(fā)生變化的,有時月相亮面逐漸變大,有時逐漸變小。

2.科學探究目標

能連續(xù)幾天持續(xù)觀察月相。

會記錄和描述月相變化的過程。

能發(fā)現(xiàn)月相是逐漸變化的。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觀察記錄月相等活動感興趣。

能堅持客觀及時的記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記錄等方法知道月相是逐漸發(fā)生變化的。

2.教學難點

組織和督促學生進行連續(xù)的觀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觀察記錄單。

提示:適合學生觀察月相的時間是在農歷初三到農歷二十,一般在晚上九點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18年9月為例,9月12日(農歷初三)到9月29日(農歷二十)這個時間段適合學生對月相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5分鐘)

1.學生誦讀古詩《古朗月行》,引出對月亮相關的認知,激發(fā)興趣。

2.提問:關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月相的認識。

二、聚焦(預設5分鐘)

1.欣賞月球圖片,提問:這幾幅圖有什么相同點?這幾幅圖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自由發(fā)表。

2.出示概念:月亮其實是個球體,我們看到的月球發(fā)亮部分的形狀叫月相。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觀察月相》。

三、探索(預設18分鐘)

1.觀察連續(xù)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話描述月相的樣子和變化。

學生充分表達。

2.實際觀察和記錄月相。

(1)展示學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記錄照片、圖畫,師生進行點評。出示班級記錄表,學生可以分享自己觀察記錄時發(fā)生的小故事。

[建議:本節(jié)課提前一周布置觀察月相的任務,用照片和畫圖的方式同時進行記錄,并標明每幅照片和畫圖的日期。老師也要完成觀察任務,有條件的班級或教師可以做一個班級記錄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組做好記錄。]

(2)觀察方法指導:記錄下觀測的時間,觀測的地點,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樣的,就畫什么樣子,沒有看到或忘記觀察了,就不要憑空想象。

(3)記錄方法指導:在前期至少連續(xù)一周的觀察中,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記錄方式。從教科書的兩種方式中選擇一種即可。(“描陰影法”,把月球不亮的部分用畫斜線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陰影。“剪紙法”,根據月相剪白色紙片,把剪好的白色紙片粘貼在黑色紙片上。農歷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時,因為明亮的部分很少,對學生剪紙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動手冊記錄單的部分內容,強調一定要實事求是的進行記錄,自己當天沒有記錄到的,可以根據班級記錄單上的進行記錄。

四、研討(預設10分鐘)

1.請部分學生在投影上展示活動手冊,針對兩個問題進行分享交流: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相同嗎?

②連續(xù)觀察幾天,我們觀察到的月相是怎樣變化的?

2.出示天氣晴朗時一整個月的月相圖,教師小結月相的變化特點: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見,到慢慢看到半圓形,接著可以看見一個圓盤形,慢慢地圓盤形又變成了半圓,只是方向變了,然后慢慢地月相變得越來越小。

五、拓展(預設2分鐘)

繼續(xù)觀察月相,完成長時間的觀察記錄。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5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放大鏡是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jié)的作用。

2.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厚,邊緣薄;鏡片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3.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學習、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

過程與方法

1.經歷觀察工具共同點和不同點的對比活動,探究放大功能器具的的特點。

2.學會使用放大鏡,對比肉眼觀察和使用放大鏡,能發(fā)現(xiàn)更多的細節(ji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理解使用放大鏡觀察的意義,培養(yǎng)持續(xù)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事物的興趣。

2.了解放大鏡的發(fā)明史,認識到從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3.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樂于與人合作,共同探究。

【教學重點】知道放大工具的結構特點,了解放大鏡能放大物體圖像,看清更多細節(jié)。

【教學難點】通過對比,探究具有放大功能器具的特點,明白放大鏡是“凸”“透”鏡,凸度越大,放大倍數越大。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放大鏡(每生一面)、信封、錢幣;十種對比觀察的器具;燒杯、水、記錄紙。

教師演示:不同放大倍數的放大鏡、圖片或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課前視頻導入

1.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與我們看到的實物有什么不同

2.組織學生回答,導入新課。

二、探究器具放大的秘密

1.出示10種不同的器材,分別用它們觀察文字,尋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將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兩類。(預測-實測)

(2)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

(3)比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樣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2.交流學生的發(fā)現(xiàn)。

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能放大物體圖像的器具具有“透”“凸”(中間厚)不能空心的特點。能放大的器具如果中間越厚,邊緣越薄(凸度越大)放大物體的圖像也就越大。知道放大鏡也叫凸透鏡。

3.拓展活動: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不具放大功能的器具也成為一個“自制的放大鏡”。

4.小結,并介紹放大鏡的歷史。

三、放大鏡下的新發(fā)現(xiàn)

1.了解放大鏡的用途,讓學生談談生產、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鏡?

2.用肉眼和放大鏡正確的操作方法進行物體觀察,比較肉眼觀察和在放大鏡下觀察有什么不同。并記錄在記錄紙上。

3.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巡視。

4.組織學生匯報各自的發(fā)現(xiàn)。

5.小結放大鏡的作用。

四、總結延伸

1.你還想用放大鏡觀察什么?你還希望用什么工具觀察物體?

2.總結。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6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池塘里生物環(huán)境資料,認識自然環(huán)境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以此為藍本設計生態(tài)瓶的建造方案。

2、能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tài)瓶,并堅持對生態(tài)瓶進行管理和觀察。

3、能互相聽取意見、共同協(xié)作生態(tài)瓶,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

教學重點:能設計一個生態(tài)瓶建造方案。

教學難點:對自然環(huán)境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認識。

教學準備:大飲料瓶、剪刀、建造生態(tài)瓶需要的材料、活動記錄本。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同學們都觀察過我們校園里的荷花池吧?里面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池塘生態(tài)系統(tǒng)。

出示群落圖片,老師向學生介紹,提醒學生關注下面問題:

(1)池塘里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條件?

(3)池塘里的植物為動物提供了哪些幫助?

(4)池塘里有哪些非生物,它們對生物有什么作用?

學生邊觀察邊回答。

2、設計建造生態(tài)瓶的方案。

(1)小組討論:

?首先考慮我們的生態(tài)瓶準備讓哪些生物來生活?

?為了讓這些生物在生態(tài)瓶里生活得好一些,我們還要為它們考慮些什么?

(2)記錄設計方案。

3、做一個生態(tài)瓶。

(1)準備相應的制作材料。

(2)根據設計方案及實際條件制作生態(tài)瓶。

(3)小組商量決定生態(tài)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進行管理和觀察記錄。

4、小結。

三、板書設計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7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地球家園中有空氣、土壤、巖石、水、動物、植物、人等。

陽光、空氣、水、植物、動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資源對地球家園缺一不可。

2.科學探究目標

會用圖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園圖上添加相應內容。

能就地球家園中的自然資源與人類的關系參與討論,表達自已的觀點。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探究“地球家園中有什么”感興趣。愿意傾聽,積極分享。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園,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會用圖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園圖上添加相應內容。

2.教學難點

懂得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園,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預設3分鐘)

1.學生猜謎語,激發(fā)興趣。

說它像球不是球,它的身上啥都有。高山森林處處見,江河湖水向海流。

動物植物和人物,全都生活在里頭。天天圍著太陽轉,你猜它是什么球。

2.出示地球的圖片,引出“我們的地球家園”。

二、聚焦(預設10分鐘)

1.學生觀看視頻,欣賞:美麗的地球家園(3分24秒)

2.聚焦提問,我們的地球家園中有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表,回憶和交流自己對地球家園的認識。

3.逐一出示課件上的圖片,學生看圖回答,進一步豐富對地球家園的認識:我們的地球家園中有——草地、森林、山脈、巖石、沙漠、海洋、大象、蝸牛、大雁、樓房、人……

三、探索(預設15分鐘)

1.畫一畫:翻開學生活動手冊第一頁,在地球家園圖上畫出各種事物,用直觀的形式表達和記錄。

2.提問:站在地球家園往外看,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補充與地球家園密切相關、生活中經常見到的現(xiàn)象,比如白云、太陽、月亮、星星等。

3.補充完善學生活動手冊第一頁的地球家園圖。

四、研討(預設7分鐘)

1.過渡:每個同學都完成了自己的地球家園圖,現(xiàn)在我們來匯總一下,我們的地球家園中都有什么?

2.教師在黑板上完成“地球家園中有什么”班級記錄表,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合并和分類。

3.提問:缺少其中一樣可以嗎?讓學生自由發(fā)表,并說明自己的理由。

4.小結:陽光、空氣、水、植物、動物等非生物和生物資源對地球家園缺一不可,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地球提供的各種資源。

五、拓展(預設5分鐘)

1.提問:到田野、綠地、樹林或山坡上,看看我們還能在家園里找到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2.帶領學生在校園里開展活動。

小學科學方案模板下載篇8

教學目的:

1、通過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了解認識生活在植物叢中的動植物。

2、經歷對植物叢的考察活動過程,學習考察的方法,通過活動記錄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學生能從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植物叢,能在一定時期內堅持進行觀察。

教學重點:觀察植物叢中的動物,記錄它們的食性。

教學難點:對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進行記錄。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要考察植物叢,確定還大致區(qū)域提供學生選擇進行考察活動。

分組材料:學生活動記錄本、放大鏡、小鐵鏟等考察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校園的薔薇花叢在哪里?你留心觀察過花叢中的動植物嗎?以前我們曾多次到校園里進行觀察活動,如對一棵樹的觀察,今天將再次到校園里去進行觀察活動,

二、探究過程

1、觀察薔薇花叢里的生物。

(1)說說考察的準備工作。

(2)說說考察的注意事項。

提醒學生不要破壞自然環(huán)境。

(3)說說怎樣考察,準備考察些什么?

讓學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時需要觀察的內容。如花叢中有哪些植物?花叢中生活著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住”在這里?哪些動物來這里“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學生分小組進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記錄。

(1)了解認識植食動物、肉食動物和雜食動物。

(2)對薔薇花叢里的動物按食性進行統(tǒng)計。

495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