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們中班教研組全體教師在園領導的關心指導下,認真貫徹《綱要》和二期課改的精神,依照園業(yè)務計劃以及教研組計劃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繼續(xù)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模式,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情況,進行了不斷地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總結積累的過程,獲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F(xiàn)將本學期主要工作做一下簡單的總結。
一、圍繞園總課題,開展子課題研究和實踐。
在我園上一課題《生活藝術化,藝術游戲化》成功結題之后,本學年,對新課題《以需要為導向的幼兒藝術教育活動的實踐研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中班教研組承擔了子課題《多種材料滿足中班幼兒探究需求》的研究工作,我們針對課題內容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工作。
1、交流學習,更新教育理論
鼓勵組內教師多看專業(yè)書籍、關注各類幼教雜志文章,學習各類先進的教育理念。定期開展分享交流活動,提供自己新學習的好文章進行理論學習,使教師之間互換不同信息的交流。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以此讓教師以更新的理念去指導教育實踐,拓寬研究的思路,在研討中感悟學習的真諦。
2、觀摩學習,借鑒已有經(jīng)驗
在園領導的支持下,教師們得到了去姐妹園觀摩學習的機會,看到了很多非常不錯的個別化學習材料。我們的教師們非常地聰明,也很有創(chuàng)新精神,觀摩學習的內容給了教師不少的靈感,他們不會不作思考地全盤復制,而是根據(jù)本班幼兒的興趣和發(fā)展水平,在此基礎上做出相應地調整,或是進行更好地創(chuàng)新。通過觀摩學習,對于已有經(jīng)驗的借鑒和再創(chuàng)新,開拓了教師們的視野和思路。
3、分享經(jīng)驗,提高材料制作水平
對于如何創(chuàng)設豐富的個別化學習材料來滿足幼兒的探究需求的問題,中班教研組采取集體討論,分享交流的方式,教師互相介紹自己設計的區(qū)角材料,除了介紹材料的內容、玩法和層次設置之外,最重要的是介紹材料背后的設計意圖。這樣的分享交流活動,有利于教師之間互相的學習和借鑒,尤其是幾名教齡較短的新教師,她們在老教師那里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包括如何選擇原材料,如何兼顧幼兒之間的能力差異,設計不同層次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等等。
4、整理總結,記錄研究成果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我們對于個別化學習材料的設計和制作都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將這些研究成果用主題操作材料包的形式記錄下來。主題操作材料包涵蓋的內容有環(huán)境設計、區(qū)角設計和活動設計三個方面。環(huán)境設計文件夾中將放入主題墻面的照片并加以文字說明。區(qū)角設計中將教研組在各個主題開展過程中制作的個別化學習材料進行整理和整合。最后在活動設計整理時將本主題下進行的研究活動進行整理,分別建立文件夾,包含活動方案、相關課件、音樂等。通過整理制作主題操作材料包這一形式,將本學期課題研究的經(jīng)驗和研究成果記錄下來。
二、研讀《新教參》,提高《新教參》的應用水平
1、集體備課,精選主題內容
開展教研活動,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仔細研讀新教參中的主題內容,根據(jù)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fā)展水平,選擇最貼近幼兒生活的自然現(xiàn)象以及社會生活的主題內容。并在開展主題活動時,關注各領域之間的平衡。
2、一課多研,提高設計能力
結合本學期園內的大活動以及青年教師評優(yōu)活動,從新教參中選用合適的素材進行活動設計,采用一課多研等方式進行探討和研究,在此過程中,青年教師們對于新教參該如何使用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探討的過程中也能各抒己見,提高了活動的設計能力。
三、小社團活動開展的實踐與研究
1、答疑解惑,推進小社團活動的更好發(fā)展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嶄新的小社團活動,我們組的教師們都分別帶領一個社團,包括童話劇、巧手DIY、民間游戲、故事王等等。由于小社團的組織形式是混齡的,活動又是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的,教師們對于如何選擇活動內容、如何更好地組織活動等都存在著一定的疑問。我們開展教研活動針對小社團活動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大家各抒己見提出心中的疑問,集思廣益出謀劃策,在濃厚的研討氛圍中,教師心中的疑團消除了,找到了相應的對策,推動了社團活動更好地發(fā)展。
2、結合六一文藝匯演,發(fā)揮社團的優(yōu)勢
迎合六一兒童節(jié)上文藝匯演的契機,我們組鄒老師帶領的童話劇小社團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在幼兒園的多方協(xié)助下,排練了一出精彩的童話劇《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獲得了廣泛的好評。
四、存在的不足
1、教研組長缺乏經(jīng)驗,在組織教研活動時有準備不夠充分的問題。以后在每次教研活動之前將會提前告知組員活動的研究重點,讓大家有所準備,更有利于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
2、理論層面的研究不夠深入
從實際工作內容出發(fā),我們關于實踐研究比較充分,通過教研活動解決了不少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對于一些相關的理論研究和經(jīng)驗提升總結還是比較淺層的,需要在以后的活動中逐步加強。中班組:朱靜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變革,同時呼喚著學前教育的優(yōu)質化和均衡化方向發(fā)展。本學期是我園二期課改嘗試和發(fā)展的階段。對于二期課改還剛接觸,對其中的內涵還不甚了解,于是我?guī)ьI我教研組老師不斷學習、探索。下面我來回顧一下本學期工作。
(一)學習和領會二期課改精神
孩子們是一群具有豐富情感、生動的人,他們雖然生活經(jīng)驗不豐富,但也有自己對生活的看法,有自己的交往態(tài)度,有自己的情緒情感。所以老師要將目光更多地投向對孩子與眾不同的特質(包括認知風格、情感表達方式、個性心理)的研究。注重激發(fā)孩子的內在情感,培養(yǎng)健康的人文精神。二期課改正體現(xiàn)了這樣的精神和目的。剛開始面對二期課改我們還不能很好地了解,于是我?guī)ьI我教研組的老師認真學習了《課程指南》、通讀了新教材,對二期課改有了基本的認識。尤其吸引我們的是新教材中還呈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案例,提供了形式紛呈的資料庫,這些引導我們教師在實施教材中,要注意差異,關注本班孩子的特點,關注個別經(jīng)驗,關注新問題和新情況,學會仔細傾聽和觀察,學會記錄、分析與解釋。
(二)互相學習、探討,進一步學習二期課改
作為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對教材的按部就班,要以整體的聯(lián)系的眼光來看新教材,把教材融會貫通地內化。在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問題,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我教研組運用集體研討方式進行逐一分析和討論,人人亮觀點、說原因、講對策。在互動問答與爭辯中,逐步理順了自己的想法,進一步領會和理會二期課改的精神。針對主題,我們研究了每節(jié)課,大家試著從幼兒的實際和實際水平著手,為幼兒提供的材料;活動中孩子是否有探究的空間;教師如何預設和生成等方面去提問和評議,逐步改變教師對新的教育理念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現(xiàn)象。
(三)不斷創(chuàng)新,善于利用周圍的資源進行課改
在我們完整瀏覽、認真閱讀了教材,全面地了解新教材的基本框架,了解每個活動中蘊含的特定功能和作用中。我們認為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空間,利用周圍的資源,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選編和開發(fā)利用。同時,處理好“預設性”和“生成性”的關系,因為“生成”和“預設”對幼兒的發(fā)展具有同等重要的價值。既讓幼兒有機會參加成人設計的活動,也使其有機會自己設計活動,投入到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中自發(fā)產(chǎn)生的活動之中。讓幼兒有足夠的時間從容地探索、試驗、活動。如在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的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外出尋找,發(fā)現(xiàn)有的樹的葉子掉了,有的樹葉子還綠綠的。從中豐富了常綠樹和落葉樹,同時通過摸樹葉比較了解它們的區(qū)別。同時調動幼兒回家與父母共同找資料、上網(wǎng)等,進一步豐富其中的知識。在認識動物過冬方法和了解冬天的特征是,也運用互動找資料等方法,使幼兒興趣和濃,同時對所發(fā)現(xiàn)的也記得很牢。在一次認識冰雪的教學中,當知道明天最低溫度是零下二度,于是我們就在陽臺上放置了水,第二天帶領幼兒觀察。幼兒從中對冰有了更深的了解,回去也紛紛嘗試。在其他的教學中,老師也時時進行師生互動,使幼兒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從幾個月的實踐中,我教研組老師對新課程有了基本的了解,但還遠遠不夠。因此還要不斷學習和探討,深入理解二期課改的精髓之處,去設疑解惑,以求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
1、本學期,我們通過認真學習《指南》理論文章,組織教師逐條分析解讀,幫助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確立對幼兒正確的評價行為,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從而使教師徹底轉變了教學觀念。
2、教師理論素質的扎實與否,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水平,理論指導著教師的教育實踐,所以教師要不斷鉆研學習新的知識及新的方法,開闊眼界,更新觀念。我們積極參加園內的政治學習,認真參加業(yè)務學習,每兩周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活動,學習業(yè)務理論知識,大家共同探討新教案,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以及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的好方法,讓老師之間互相學習。
3、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組內每位教師多注重把握好各種理論學習的機會,能積極參加各類培訓與聽課活動,并養(yǎng)成自覺閱讀教育書刊的習慣,還根據(jù)自身需要針對性地寫了一些教育隨筆及教育論文。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每個主題活動開展之前,都要組織教師把和主題有關的歌曲進行彈唱訓練,力求每位教師都能熟練彈唱。同時大家還積極參加進修活動,朱亞老師參加了本科函授學習。
“實踐——反思----實踐”是教師研究的關鍵,具體來說,教師在這一過程的學習和轉變,是為了促進教師對其行為的理解,使教育活動更趨于專業(yè)化,更好的促進幼兒發(fā)展。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獲得提高和成長,這也是我們在學習新課程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本學期,在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學習特點的前提下,我們每位教師都能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內容,嘗試新穎、與眾不同、富有個性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提高幼兒多元感知學習的能力,注重幼兒知識技能獲得的過程和因材施教,努力使幼兒的態(tài)度、情感、求知欲、學習愿望都能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如:教研組教師都自主參與了教研組的公開研討活動,大家都能積極參與活動,精心準備,活動后的個人反思與集體評析,使教師進一步提高了自身評析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認清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運用到教學實踐中。教學展示活動實際是對教師的理論、行為、觀念轉變都有極大的幫助。
二、注重發(fā)揮環(huán)境的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良環(huán)境。
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我們通過研討,每一位老師都樹立了環(huán)境為幼兒學習服務的觀念。每一個主題活動環(huán)境我們都是根據(jù)活動的不斷延伸,而不斷豐富的。都是孩子們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的展示。其中有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的,也有老師和孩子共同參與的。讓走進中班任何班級都能一目了然的了解我們當前正在開展的主題活動。而且不斷變化豐富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對班級充滿了新奇感,同時小朋友不斷看到自己或自己和父母的作品展示在班級的各個地方,也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因為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所以本學期我組敢于更新觀念,以主題探究活動教學為重點,家長、幼兒、教師共同參與環(huán)境布置,注意觀察幼兒行為等。
1、主題墻能根據(jù)主題內容的改變而改變,注重幼兒的參與,讓主題墻真正得成為幼兒的主題墻,讓主題墻成為幼兒展現(xiàn)自我的天地。
2、區(qū)域的布置美觀,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為幼兒的一日生活更添樂趣,使幼兒又有了一個自我探索,學習的空間
三、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提高教師把握課程的能力。
在以往集體備課交流的基礎上,本學期繼續(xù)進行這方面的研討。本學期,我們要求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在設計教案時寫上對所備內容的教材分析、設計理念、以及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剛開始,老師們對此都抱有畏難情緒,認為自己不會寫,寫不好。但通過一學期的努力,老師們都能對所備的每一個內容從教材分析到重難點、再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通過備課交流,對老師備課中的亮點進行了提升,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的交流活動,對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能吸收有經(jīng)驗老師教學設計中的精華,對老教師而言,也能不斷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也使教研組掌握了不同教師在備課中的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便結合實際問題開展針對性的教研活動。
四、互相聽評課,提高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性
教研組作為教師學習的陣地,是提高保教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本學期,我們要求每位教師相互聽評課每月不少于三節(jié),而且在評課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有自己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每周有教研組長下村為村幼老師送交下村半日活動,讓她們了解如何合理組織、安排半日活動,然后過渡到教研組長和村幼老師各上一節(jié)課,課后雙方對彼此的活動及時進行反饋。使村幼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同時也學到了不少教學上的技能技巧
時間過得真快,一學期臨近尾聲了?;仡欉@學期的教研工作,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研組工作能順利而有序地開展,離不開園領導的支持及各位教師的大力協(xié)作。本學期我們中班教研組能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指南》精神,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教研模式,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好每一次教研活動,活動中大家都能積極參與,討論激烈,營造了人人爭當教研主持人的良好氛圍,并認真做好每一次的活動記錄。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中,取得了教育理念更新和教學實踐能力提高的雙重收獲,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現(xiàn)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統(tǒng)一思想。
在學習和實踐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在理念和行為上需要進行不斷的認識和提升,才能滿足現(xiàn)代新課程教育的要求。針對我們組內教師在新課程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之處,我們教師采用了“多問、多議、多講”的形式,充分利用每周一小研、兩周一大研的教研活動時間,組織教師學習幼教雜志上的,收集各類幼教新信息,力求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將正確觀念內化成一種教育理念,并要求組員將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進行操作,讓老師們自己提出質疑與困惑,使教研活動真正體現(xiàn)出學習和研究相結合的作用,讓教研成為教學研究的主陣地。
二、加強教研組建設,提高教研質量,促進教學效果。
組內老師能將教研活動當作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教研能力,提高自身生存和發(fā)展能力的需要,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增強了教學研究的能力。
1、教研組對問題研究的深入程度還不夠,大部分還停留在問題的表面,下學期我們將教研工作更加抓實、抓細、抓深,要體現(xiàn)一些具有較強針對性教學內容的研究。尤其要注重課程研討和教師們的基本功練習。
2、教師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能力的提高,對“主題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更加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識、整合意識,使環(huán)境在主題活動中能更好的突顯其隱含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互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能力的提升。
3、從本園實際出發(fā),加強課題研究,提高教研組教師的科研意識。
回首這一學期,忙碌中感覺塌實,辛苦中留下回味,不足激勵我們奮進,勤勉播種收獲。一學期里我們組內的每一個活動,每一份工作,每一份成績都離不開老師們的互相配合、理解、支持、合作,相互之間的積極溝通以及寬容的諒解,使得我們變得更緊密了。當然以后的工作還等待著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在新的一年,我們中班組全體教師更要以嶄新的精神面貌,創(chuàng)新的工作思路,蹋實的教研作風去迎接全新的挑戰(zhàn)。
1、教學研究形式的多樣化,增添教學活力。
我們教研組分有老、中、青三代共10位教師,老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和保育經(jīng)驗,介于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之間的中年教師既有著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又是園內的骨干精英,青年教師則充滿著活力和對教學的熱情;為了能真正發(fā)揮她們各自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于是我組在園領導的指引下,開展了形式多樣化的各項活動。
首先,我組大膽地將家長開放日活動以“行為跟進式”的教研形態(tài)展開,以中(一、二、三)班的順序依次開展,研討了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和藝術《蔬菜拼盤》,活動效果明顯,不僅家長滿意老師們在反思的過程中也都頻頻說好。語言《誰咬了我的大餅》和藝術《蔬菜拼盤》分別選自《東方娃娃》和《建構式課程》,在選材時大家既考慮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又要考慮適宜家長課的需求,在課程研討時大家充分利用中心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時間,進行了一次次的磨課,從制作課件到教案設計,一環(huán)一環(huán)分析透徹,直至呈現(xiàn)完整地教案。我們在《蔬菜拼盤》這一節(jié)課上大家對材料的準備進行了好多次的選擇論證,對如何更好地進行家園互動做了充分而又細致的考慮,到最后的實施。在三個班的開放日活動中,每班都能根據(jù)班級的實際開展活動,特別是后上的班級都能在原有班級上好的基礎上得到提升,上出了最好的效果。
其次,我組在結合主題開展的過程中,為了使中班幼兒能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長,經(jīng)過層層研討和不斷地修改,組織了年級組秋游活動、年級組運動會、年級組“喜迎元旦游園”活動以及年級組的“冬日遠足”活動,一系列活動的精心準備、策劃到最終實施,不僅使孩子們獲得了快樂而且使我們組內的每一位老師也成長了許多。在討論中,老師們各抒己見,從多方面考慮,活動內容、安全保證、教育娛樂相結合。
最后結合我園“一課多研”及語言組“同課異構”活動的開展,我組的每位教師都能積極鉆研、互相幫助、勇于實踐、時刻反思,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進行熱烈研討,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我組的倪彩勤、胡蘇平、方燕、范佳燕四位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堂堂精彩的展示課,獲得了好評。通過這些凝聚每位教師心血的活動,不僅使我組教師更加團結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增添了教研活力。
2、加強教師的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多元發(fā)展。
我組教師愛學、愛思、愛教、愛研。組內教師能積極寫博,在教研活動時大家能相互交流寫博的心得和體會;組內每一位老師都能積極寫案例、反思,充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組內的倪彩勤、劉美弟、范佳燕等老師還能及時正確地把園內和組內的活動給予報道。在教學的道路上,我們組內的老師碩果累累。本學期我組的劉美弟老師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不僅收獲了“教壇中堅”的殊榮,而且被評為園級先進個人;王孝麗、李美娟兩位老師考核優(yōu)秀;沈艷艷老師撰寫的《美工活動中滲透幼兒環(huán)保教育宣傳的實踐研究》確定為市級立項課題;胡蘇平老師的市級立項課題現(xiàn)已結題;在園級的論文評比中我組的四名教師也分別收獲了二等獎和三等獎的獎項;這些榮譽和成績的取得離不開老師的刻苦學習,今后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使我們的團隊更加優(yōu)秀。
三、精心培養(yǎng)青年教師,讓她們獲得快速地成長。
青年教師是我園的主力軍,接班人。為了更好地使他們成長起來,我園繼續(xù)采用了師徒結對的形式,由師傅帶著進行教學的研究、觀摩學習、相互交流。在這些活動中,組內教師們關心、支持、協(xié)助、毫無保留地教,使她們得到了鍛煉。特別是在12月份的新教師上展示課的公開教學中,方燕、范佳燕兩位新教師在全組老師的幫助下,找教案——設計教案——分析教案,并對她們的試教課進行指導,手把手的教,細心的傳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為教案設計獻計獻策,使她們的公開教學取得了成功。
四、進一步深化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研究,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本學期我組敢于更新觀念,以主題探究活動教學為重點,家長、幼兒、教師共同參與環(huán)境布置,注意觀察幼兒的行為,讓孩子成為環(huán)境的主人。
1、主題墻能根據(jù)主題內容的改變而改變,注重幼兒的參與,讓主題墻真正成為幼兒的主題墻,讓主題墻真正成為幼兒展現(xiàn)自我的天地。
2、本學期在教研活動時,我們把區(qū)域活動作為研討重點之一,大家都能集思廣益、多渠道、多方面收集材料,開展活動。在每個主題開展前,組內老師就能提前對區(qū)域的設置、材料的準備、如何指導展開討論。根據(jù)班級的實際,結合家長資源,努力把主題滲透到區(qū)域活動中,重視區(qū)域活動的布置,既要美觀,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的一日生活增添樂趣,使幼兒有一個自我探索,學習的空間。在班級中創(chuàng)設多功能活動區(qū)、美工區(qū)、圖書角、娃娃家、小醫(yī)院、快樂生活區(qū)、探索區(qū)、編一編等區(qū)域,并根據(jù)主題的變換對區(qū)域作相應的變化。本學期在我園開展的區(qū)域活動創(chuàng)設和活動交流評比活動中,我們中班組分別獲得了兩個一等獎和一個二等獎的好成績。
五、家園共建,更好地促進我園教育特色工作。
開展好家長工作是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根據(jù)幼兒園工作要求,堅持做好家長宣傳欄、家長聯(lián)系手冊、家長開放日工作,每班人員進行家訪或電話家訪,利用班級網(wǎng)絡,充分發(fā)揮網(wǎng)絡優(yōu)勢,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情況,共同教育幼兒。教師定期更換家園同步欄、宣傳欄、資料角等,有效利用家長資源,讓家長更多了解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正是通過一系列的家園合作,拓展了我們的教育資源,讓每個家庭都成為幼兒園的合作伙伴,確保了我們本學期工作的順利開展。
六、加強工作反思,積極改善和進取
在教學業(yè)務上,我們教研組的老師通過一系列的教研活動確實有不同的收獲,但還存在許多問題,在許多方面還需作進一步努力。
隨著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本學期我們中班班教研組全體教師在園領導的關心、指導下,繼續(xù)堅持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工作模式,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的精神,針對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情況,有目的有選擇地開展教研活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不斷的學習、實踐、反思、再實踐、積累的過程,獲得了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雙重提高?,F(xiàn)將主要工作作一下簡單總結。
一、 讓教師成為教研活動的主人。
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都是活動的主人,為了讓教師發(fā)揮好他們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我采用了輪流主持的活動方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活動的主人。
首先,在每次教研活動的信息交流版塊,我要求當次活動主持的教師要尋找好有關與教研重點相關的理論資料,先對信息進行內化與提煉,然后提前告訴組員進行先學習;在研討活動中,組員再對其中1——2點進行剖析與探討,挖掘出其潛在的價值,從而能為我所用。實踐證明,這樣的信息交流形式不僅轉變了組員收集信息的態(tài)度(由被動變主動),同時也增強了可操作性與實踐意義。
其次,針對在使用與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對《操作材料包》的使用面臨的一些困惑與存在的問題,我們教師共同收集學習了《加強孩子和材料的互動作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的導與學》等理論文章,在學習中又采用了“多問、多議、多講”的形式,并要求組員將學到的知識在實際中進行操作,讓老師們自己提出質疑與困惑,最后在主題活動結束后,大家都寫好了對《操作材料包》的使用體會,使教研活動真正體現(xiàn)出學習和研究的濃厚氛圍,成為教學研究的小陣地。
第三,在研討活動中采用“一課多研”的方式,促動教師“吃透”教材。在每一個主題活動開展之前,我要求組內老師熟悉教材,使教師在與教材的對話中確立自信,在研究教材、擬訂主題開展網(wǎng)絡的過程中把握教材的脈絡,然后要求每位教師圍繞主題活動中的某個點設計一個教學活動,然后進行各自實踐交流,使大家對教材的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同時,又要求組員能根據(jù)班級實際,將四本教材整合地運用,特別是能將《生活》、《運動》教材中與主題相關的內容進行梳理與整合,并且能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區(qū)角活動等等。在此基礎上,在主題開展前利用教研活動各班進行交流,彼此再取長補短進行調整與修改,這些做法不僅使得組員對教材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同時還提高了她們在主題背景下整合各類教育因素的能力。
二、 實踐活動促進教師成長。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實踐。為了讓實踐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本學期中,我們采用“滾雪球”的研討方式,既由大家共同設計一次主題背景下的活動,最后確定方案,然后由一位教師進行實踐,大家觀摩后馬上提出不足和
修改意見,再由另一位教師再實踐,大家再反思。如此實踐活動使教師的評課能力有了提高,同時,也提高了活動的設計能力及活動中師幼互動的質量。同時,我們針對活動后由于時間緊無法及時評析的不足,采用活動時錄象活動后邊觀摩邊評析的方法來彌補這一不足,還嘗試了使用新的教研方式“微格研討”,使組員對師幼互動的有效性促進幼兒發(fā)展有進一步的理解,也更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
三、 讓 家長工作更顯人性。
二期課改強調我們的教學要走出課堂,走進社區(qū),充分利用好周邊資源,更強調家長的作用。在以往的觀念中家長是幼兒教育的支持者、配合者,而現(xiàn)在我們提倡讓家長成為學前教育的親密合作伙伴。為了能延續(xù)上學期我們與家長之間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我們在本學期開家長會之前各班對如何開好這次會議進行了溝通與交流,對原先的活動方案進行了調整與補充。家長會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的配合工作較之以往更主動了,他們積極收集主題開展所需要的資料,收集區(qū)角活動所需的廢舊物品,豐富自然角的內容等等。同時,我們各班還根據(jù)主題活動的需要,與個別家長進行交流,讓他們來園參與我們的教學活動。在學期結束前,我們又邀請家長來園觀摩半日活動,讓家長對孩子在園的表現(xiàn)有進一步的了解,為家園共同教育孩子奠定了基礎。
當然,本學期還有許多工作做的還很不夠,如專題研究的力度與深度不足,家長工作的形式還待豐富等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xù)思考、繼續(xù)完善,爭取更大的轉變和進步。